一年级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6-03-23 13:11董玉培徐银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一年级培养策略

董玉培 徐银

[摘 要]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看图、读图、解图、分析等能力。教师应通过改变呈图方式、掌握看图模式和规范说图形式三个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一年级 数学 看图 能力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71

所谓“看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看情境图,提取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信息,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及方法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笔者谈谈一年级学生数学看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改变呈图方式——激发学生看图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直接呈现情境图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改变情境图的呈现方式。

1.分步式呈现情境图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直接出示较复杂的情境图,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时教师有必要分步呈现情境图,并适时引导,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如教学一年级“森林运动会”时,课本的情境图中呈现了“猴子、松树、灰熊、兔子”四种动物,问题是比较各种动物数量的大小。教师可以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每出示一个场景,就引导学生收集信息,为最终比较各种动物数量的大小提供思维表象。

2.动态式呈现情境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加工,使原本静态的情境图变成动态过程的演示,在紧紧把握学生思维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如教学一年级第74页“例14”时,教师可以把情境图制成动画效果,先出示“车上原有7人”,再出示“到车站先下车2人”,然后出示“再上车3人”,最后出示“车上现在有几人?”利用多媒体技术使静止的画面变成动画效果,学生更能深入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容易掌握数量关系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寻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3.故事式呈现情境图

故事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情境图,可以贴近学生的情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如教学一年级“0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发展依次提出以下问题。

师: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小猴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

师:(展示盘里有2个桃)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师:(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师:(继续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教师用小猴过生日的故事串起了三幅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在从数字2到1再到0的演变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了0的含义。

二、掌握看图模式——指导学生看图方法

刚入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的随意性较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图中比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忽视图中的其他内容。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有序、有步骤、有目的的看图习惯。

1.按顺序看图

面对一幅幅有着丰富信息的情境图,教师不能让学生盲目地看,而是要指导学生按顺序看图。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数一数”时,对于课本的情境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来数一数:1个滑梯、2个秋千、3个木马、4个飞机座位、5只蝴蝶、6只鸟、7朵花、8棵树、9只气球、10个小朋友。

2.按内容看图

(1)纯图情境

在情境图中,有时只有单纯的图片,没有文字描述,目的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2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时,从情境图中看到一共有15个小正方体,其中左边有9个小正方体,问右边有几个小正方体?看过图后,学生很自然地想到15-9=6,即右边有6个小正方体。

(2)图文情境

随着一年级学生词汇量的增加,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这就更需要学生掌握好看图的方法。

如教学一年级第99页“第7题”时,图上描述的是“原来停了9辆汽车,又开来了4辆”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看图,看懂了图中的信息后再读文字,最后把图文结合起来。通过认真看图,说出图意,理清图文之间的联系,学生解决问题就能有理有据。也有些情境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

三、规范说图形式——发展学生看图思维

其实有的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情境图,但说出来却词不达意,无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为此,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规范的说图习惯。

1.说一句完整话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往往难以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从说一句完整准确的数学语言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教学一年级第2、3页“数一数”时,对于课本的情境图,教师可以教学生这样表达:“我数过后知道图中有1个滑梯、2个秋千、3个木马、4个飞机座位、5只蝴蝶、6只鸟、7朵花、8棵树、9只气球、10个小朋友。”

2.说几句连贯话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之后,教师就要进一步训练学生说几句连贯话。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学会讲几句连贯完整的话。

如教学一年级第44页“例1”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情境图叙述。“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为第一句话,“又来了2个小朋友”为第二句话,“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为第三句话。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有条理地叙述图意,再依据图意列式自然不是困难。

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情境图,深入领会情境图的内涵,对情境图进行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充分发挥情境图的最大价值。教师要通过情境图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看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等数学重要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卢守梅.小议在数学课堂中强化“说”的思维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1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一年级培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