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生成,让课堂“造”就精彩

2016-03-23 13:11李克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预设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李克虎

[摘 要]数学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教师巧妙利用好动态生成进行教学,则会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预设 生成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84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思维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数学探究学习。学生在课堂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巧妙利用好动态生成进行教学,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用心预设,自主生成,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自古以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必须要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小明的一天”的新课导入时,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请同学一起来看。(我用多媒体展示机器猫做了个噩梦,梦见了许多钟表的视频)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后,纷纷说出他们的想法,“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有了时间,我们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时,我趁机抛出问题:“你们认识钟表吗,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快速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充分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巧妙预设,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变得精彩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历以及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动态理念的渗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引发动态知识的生成。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时,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盒子里有9个白球和1个黄球(除了颜色不同之外,其他全相同),这时,让学生猜想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2)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来进行验证(提出要求:安静、迅速、按步骤操作)。(3)让学生汇报结果,在总计20次的摸球实验中,摸出白球多少次,摸出黄球多少次。(4)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学生通过摸球实验,总结出规律:盒子里白球多,黄球少,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小。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再次进行上述实验。通过再次实验,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理解得更加透彻:可能性小不代表就一定摸不到,可能性大不代表就一定摸得到。由于我在教学中巧妙预设了课中会出现的多种可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可能实践操作并得出结论,引发动态资源的有效生成,并结合这些宝贵资源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师巧妙设计教学流程,引发动态资源的生成,将其转换成课堂的亮点,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同时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弹性预设,创造生成

一直以来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开展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但要制定出具有弹性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反应,有效利用课堂中生成的学习资源合理有效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约分、通分”后,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在1/5和1/2之间写一个分数。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解法:(1)通分扩大法,通分至同分母的分数,即3/15和5/15,然后得出中间的分数是4/15;(2)直接扩大法,将1/5和1/3同时扩大3倍,得到3/5和3/3,就可以得出一个中间的分数3/4,而要想得到更多的中间分数,只需要将其扩大相同的倍数;(3)折中扩大法,如在1/5和1/3之间写一个分数1/4,或者是分母为小数的1/4.5,然后把这个分母为小数的分数扩大成整数,就得到2/9。我在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况下,做好以上三种方法的引导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中汲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因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的生成点上预设多种可能性,使得教学预设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保证教学内容完成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课堂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而生成的内容,有的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有的则离教学任务很远。因此教师应该合理预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得课堂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责编 莫秋鸿)

猜你喜欢
预设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