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平台公司为何再度活跃

2016-03-23 08:17潘晓
决策 2016年3期
关键词:债务融资转型

潘晓

经济下行趋势短期内难有好转,新增债务有限,PPP模式短期作用也有限,于是城投公司又被地方政府当做稳增长、稳投资的重要实施主体。

2015年前后,城投公司的命运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

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即43号文,将所有城投公司推向十字路口: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以往依靠政府信用融资发展的路径难以为继,这些城投公司要与政府划清界限,转型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城投公司的转型本身就面临一个悖论:去竞争性领域,跟民企竞争没有优势,要是把存量债务拿走,城投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2015年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稳增长,平台公司又再度活跃起来。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几年内难有好转,新增债务有限,PPP模式短期作用也有限,城投公司被地方政府当做稳增长、稳投资的重要实施主体。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难以在短期内建立,城投公司与地方政府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恐仍将持续。

找寻转型之路

国务院发布43号文之前,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投资上,多倚重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43号文则明确提出,融资平台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后续举债,要么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要么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与43号文相配合,发改委和交易商协会都收紧了城投债的发行。

形势所逼,一些城投公司也在积极谋划转型。有些地方政府牵头进行资产整合,几个平台公司合并,一些养老、金融类资产被注入。同时,一些集团公司还加大了对子公司的市场化考核,要求各个子公司要逐渐拥有经营性资产。按这种转型趋势,城投的政府融资功能会逐步削弱,后续只能进一步做实资产经营管理。

但转型道路很艰难。城投公司转入到市场竞争领域,跟民营企业相比,竞争力不够。比如,很多城投公司旗下就有房地产公司,但房地产高度市场化,除了全国性房地产公司在当地有楼盘开发,即便是面对本土房地产公司,城投也没有优势。河南某地级市城投公司有机会参与到省内金融类国企改制,有望控股省内某家城商行。虽然是件好事,城投公司平常跟银行打交道也多,但真让城投自己经营银行,却是力不从心。融资平台由于背靠政府信用,有了融资和项目的优势。未来要跟政府脱离关系,再造自己的竞争力,却很困难,遑论那些不具备经营性资产,造血能力很差的空壳类公司。

山西某地级市城投公司资产规模很大,但没有经营性项目,也没有自营项目。公司替政府融资修公路、进行棚户区改造,这些公益性项目几乎没有现金回报,所欠债务由财政偿还。2014年进行债务甄别,债务基本全部交还给政府。转型根本没有出路,只能逐渐关掉。

政策松绑的“红利”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任务凸显出来。2015年3、4月,发改委先后出台了四个专项债发行指引,加大企业债券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和城市停车场建设的支持力度。随后,更多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三部委文件,要求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

城投公司融资渠道也在进一步放松。5月、11月,发改委两次发文,陆续放松企业债券的审批发行,诸多限制条件被突破。相关数据显示,受43号文等相关政策影响,2014年12月,2015年1月和2月,城投债发行规模减少到600亿元以下。然而,到2015年3月之后,城投债月度发行规模逐渐恢复到1000亿元以上。

可以说,2015年城投公司又“活过来了”。

农发行、国开行,以及一些商业银行的总行主动到地方城投对接项目,尤其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几个领域的建设,包括棚改、保障房、地下管廊、停车场等。一些项目可行性研究还没做完,资金就已经批下来了。

某地级市争取到的项目贷款资金在省里居前列,因为储备的项目多,前提是要紧跟国家政策走,多储备国家支持领域的项目。在经济下行的大势下,银行为规避风险,不愿意给民企贷款,而政府和城投公司的贷款要相对安全。

另一地级市城投公司2015年通过中票、私募票和私募公司债等进行融资,融资渠道的放松,使得2015年偿债资金有了着落。但由于房地产和土地市场的不景气,整理的土地难以卖出高价,收入方面依然存在困难。

尴尬身份依旧

城投公司为地方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多贡献,地方政府也需要城投公司发挥作用,但似乎一直得不到正式的认可。

中国财政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越到基层越是吃饭财政——公共财政收入仅够日常运营支出,难以有多余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尤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配套需求量大、资金缺口较大,此前多依靠政府财政投入,也多由城投公司代表政府完成项目的投资运营。

可以说,如果没有城投公司的融资能力,地方城市发展无从谈起。地方建設资金缺口,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配合“四万亿”计划的落地,城投公司数量急剧增加。审计署2013年对全国政府债务的摸底行动中,纳入审计的融资平台数量达到7170个,融资平台为地方政府债务最大举债主体。

因地方债务规模急剧膨胀,2010年国务院发文要求清理规范融资平台。2014年43号文,重申要清理规范融资平台,不得新增地方政府债务,为地方政府举债开辟了两条明路,一为地方债券,二为PPP模式。

经国家相关部门统计,从2013年6月底到2014年底,这一年半的时间,地方政府债务增加4.6万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5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额度共计6000亿元,相较于一年半4.6万亿的额度,差距较大。

债务额度不够用,PPP模式被寄予厚望。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虽然PPP项目热炒了一年多,但由于政府推出的公益项目现金回报难以达到社会资本预期,再加上后续融资资金难以跟进等问题,PPP项目推出的虽多,但实际落地效果并不是太好。

因此,城投公司重新被委以重用。地方政府城建、财政及发改等部门,还是希望城投公司能继续发挥作用。政府要推一些项目,有时候对社会资本不够信任,依然偏向于由城投来对接。

2015年12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就地方债管理情况作汇报时,指出融资平台公司缺乏持续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自身造血能力较弱,与政府的关系短期内难以厘清,制约了市场化转型的进程。

至于后续平台公司转型的出路,政策很明确,空壳类公司将被关闭,实体类公司逐渐转型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相关专家表示,政府可以通过资产注入和兼并重组,如注入水务、供热等有现金流的资产,提升城投公司造血和市场融资能力。另外,城投公司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继续参与公益项目的建设或运营。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投公司意识到需要加快自身的转型,为后续发展多争取主动权。兰州城投将资产分为政府类资产和经营类资产,区别对待;人员安排方面,将部分集团层面管理职务人员,下放到一线子公司层面,充实实体经营;同时,也在拓展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业务。有些城投公司已经开始区分政府项目和自身经营项目。

虽然建起了防火墙,现在也明文禁止城投公司替政府举债,但城投公司转型之后,政府债务会不会最终由城投公司承担,依然是城投公司的一大担忧。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债务融资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融资
融资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转型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