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

2016-03-24 10:45李海霞等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格格豆豆同伴

李海霞等

介入与否应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一个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行调节情绪和化解这样的局面。他可能会选择其他感兴趣的游戏;可能会通过言语沟通等方式加入到游戏群体中;可能会想出更有吸引力的游戏引发同伴的关注,使自己成为游戏的中心。因此,教师可以不介入。然而,当一个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于表达的孩子遇到这种问题时,教师的介入就有了一定的必要。当然,这种介入必须建立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基础上,教师要在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前提下予以协调。如果孩子非常想加入当前的游戏,教师可以鼓励他通过恰当的言语沟通让同伴接纳,或引导他以新的游戏角色加入其中,寻求同伴的接纳;也有敏感的孩子遭到排斥后不愿再加入这个游戏,但又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教师此时可以适当引导他去参与其他感兴趣的游戏,从而化解负面情绪。

(河北张家口 李海霞)

如果选择介入,我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在格格情绪低落时,对他说:“小朋友不和你玩,你一定很难过吧?想一想,你说些什么或做点什么,他们就有可能允许你加入一起玩呢?”我的介入可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格格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想出了办法并尝试实施,最终被同伴接纳;一种是格格无视我的引导。如果是后者,我会立即退出,不强求格格设法让乐乐和豆豆接受自己,也不会强迫乐乐和豆豆接受格格,因为尊重孩子的意愿才是最重要的。我会继续观察孩子的活动进程,在活动结束后的分享交流环节把格格的遭遇编成一个小故事,引导全体幼儿讨论:“当你非常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你有什么妙招让同伴接受你共同游戏?”以引导孩子分享交往经验,提高交往水平。

(山东青岛 张德举)

格格虽然因同伴的拒绝而暂时感到失望、沮丧,但游戏自始至终没有中断,三个孩子也没有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更没有因游戏中的纠纷而发生严重的冲突事件。这时,教师最好是选择观察、等待。如果教师武断介入了,后面格格就会体验不到“峰回路转”的惊喜,乐乐和豆豆也不会有那么愉快的游戏体验了,或许格格还会因教师的过分关注而将不愉快的情绪扩大化,表现得更加委屈,乐乐和豆豆也会茫然不知所措,三个孩子的游戏就会因此不欢而散。

(新疆独山子 岳义娟)

猜你喜欢
格格豆豆同伴
《week#8》
“能麻烦你一下吗”“不能”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我家的“砖格格”
落地
开心格格
我是豆豆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