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兴与创造:基于个体和组织视角分析

2016-03-25 06:45卢新怡
中国科技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造力

聂 晶,卢新怡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上海 201800)



玩兴与创造:基于个体和组织视角分析

聂晶,卢新怡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上海201800)

摘要:基于现有研究将玩兴分解为个体玩兴和组织玩兴气氛,对玩兴与创造力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玩兴对创造力产生积极作用的主要路径。一方面,作为个体的玩兴特质,玩兴的投入享受、寻求新奇、自我坚持、接纳变化等特质与创造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作为组织的内部环境,玩兴气氛通过改变压力情境、人际情境、自我认知和内在动机,促进组织创新。为玩兴与创造力关系研究提供了总体分析框架,提出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研究、玩兴对创造力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两个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玩兴;个体玩兴;玩兴气氛;创造力

近年来“玩兴”一词开始进入学术视野,逐渐有学者注意到玩兴与创造力的关系。目前创造力领域的玩兴研究呈现以下特点:①玩兴定义不明,存在以偏概全现象;②研究视角单一,忽视个体玩兴和组织玩兴的联系;③研究方法静态,缺乏对玩兴影响创造力的动态机制考察。因此,本文将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深层次探讨玩兴内涵,从个体和组织两个视角分析玩兴对创造力产生作用的主要路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1玩兴的内涵

对玩兴的研究最早集中于儿童。Rubin在对幼儿园儿童扩散性思考的研究中,首次注意到了儿童这种必要的自发性人格特质。Rubin认为,个体玩兴是“游戏时自然流露出来的特质,是一种内在动机、过程取向、个人支配主导、主动投入的特质”[1]。的确,玩兴与创造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自发性的人格特质,富有创造力的个体在儿时大都表现出爱玩、好奇、寻求乐趣的品质。然而,成人玩兴却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了衰减。这是因为,在适应现实生存条件的过程中,成人玩兴相关品质出现了目标性和功能性的减损[2]。因此,相对于儿童,成人的玩兴品质需要更多的外部条件来激发和维护。

Glynn等认为成人的工作玩兴就是“一种在学习或工作中表现出的主动自发性、想象力、情绪的表达能力以及好玩有趣、乐在其中的态度,可以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创造力表现,并带来工作满足与积极心情”[3]。 在构成上,成人玩兴包含五个因素:尽兴欢愉;异想天开;乐于创造;聪明机智;冲动任性[4-5]。

Ekvall首次将玩兴提升到组织氛围的层面,认为组织的玩兴气氛包括在工作场合里允许员工有轻松的表现,例如可以说笑、工作有趣愉快等,这种氛围可以促进组织的创新绩效[6]。台湾学者吴静吉等将组织玩兴气氛概括为五大因素:①工作场所能够包容玩、幽默、不拘礼;②组织扁平管理、自由开放、领导者能鼓励并支持创意;③同事之间沟通良好、轻松互动;④空间环境舒适自在、有助沟通;⑤员工会在玩或休闲期间同乐[7]。

可见,玩兴既是个体的内在品质,也是组织的内部环境。

2玩兴的测量

学者们认为,玩兴是可以测量的。按测量对象可分为儿童玩兴量表、成人玩兴量表和组织玩兴气氛量表,测量方式经由半结构式问卷发展为结构式问卷。

2.1儿童玩兴量表

Liberman在1965年首先开发出了一套包括25个问题的半结构式问卷,通过询问幼儿园中的教师并对他们的回答加以分析,探讨了儿童玩兴的品质及内涵。尽管他在后来又将样本群体拓展到青少年,且修正问卷结构为结构式问卷,他的研究方法仍然受到很多学者的诟病。Barnett在1990年对Liberman的结构性量表进行了修正,将原来的25题删减为23题,是多数学者认为比较严谨、系统的量表。

2.2成人玩兴量表

最为经典的是Glynn在1992年开发出的成人玩兴量表(The Adult Playfulness Scale,APS),他们不仅借鉴了先前发表的其他量表,还创造性地舍弃了先前量表中的他评方式,转而采用自评方式。该量表共50个问题,每题都是一组含义不同的形容词,被试以7分制给这50组形容词打分,得分越高则表明玩兴越高。这一量表具有很好的效度,能有效区分组织中高低玩兴的人,因而被众多研究者参考引用。

中国的玩兴测量以台湾学者吴静吉等人为代表。他们对玩兴的测量也以问卷形式进行,经过反复的修订形成了一套具有37题的正式问卷,其中26题关注被试的玩兴感受,11题关注被试玩兴的活动参与度。

此外,还有针对某一特定研究群体的量表,如教师玩兴量表、大学生玩兴量表,以及从测量有效期上入手的成人玩兴短期量表。

2.3组织玩兴气氛量表

台湾学者对组织玩兴气氛兴趣浓厚,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证研究上都使玩兴研究更加立体。余嫔、吴静吉等编制了包含45题的五分制组织玩兴气氛量表,以台湾755名来自不同行业的工作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施测,得出组织玩兴气氛的八大因素:合作亲近;主管支持、轻松互动;休闲同乐、激发创意;不拘小节、幽默快乐;严肃僵化、竞争批评;休闲放松;空间环境有助休闲;穿着随意、工作独立。除因素五反向计分外,其他得分越高代表组织玩兴气氛越强。该量表经检验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在之后的与组织玩兴气氛相关的研究中被广泛参考、引用。

3玩兴与创造力关系的实际案例——以百事大中华区为例

百事于1981年进入中国,30多年来,百事在中国的食品和饮料业务中成功打下一片江山,经营的主要品牌多达十余个,并且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上屡创佳绩。

在产品口味方面,红苹果味美年达、桂格高纤燕麦乳、色拉口味薯片带来新奇的味蕾体验,在产品包装上,2013年的佳得乐“林书豪促销版”和2015年 的六款百事可乐“挑赞罐”也颇为耀眼。此外,百事大中华区的诸多营销案例也可圈可点。 2012年春节期间上线的“把乐带回家”成为春节期间点击率最高的在线视频,2013年该活动再掀热潮,“把乐带回家2013”还获得了戛纳创意节媒体类铜狮奖;2013年百事携手“中国好声音”制作团队,打造出了“百事最强音”校园推介活动,以“渴望,就现在”的敢为精神树立了年轻有梦的品牌形象。

在个体层面,百事大中华区的员工背景丰富,不仅有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印度、台湾地区的员工,且几乎每个正式员工都有海外生活经历;自觉专注,很少有人在正常下班时间离开,电梯和餐厅中都充满对工作的热烈讨论;员工平均年龄不足35岁,喜欢新鲜事物,热衷参加公司内外活动;在办公场所自在随意,桌面上摆有各式小玩具,甚至将瑜伽球带入公司代替办公椅。

在组织层面,百事大中华区每次新品内部推介活动都好玩有趣,如美年达更换包装时向所有员工发放“开心萌宠”乐高玩具,桂格高纤燕麦乳上线时请人扮成桂格商标中的男子在办公区“走街串巷”。此外该公司的管理层也注重激发维护组织的创新文化,办公区的所有会议室都由员工自行设计布置,还组织“Bring Kids to Work Day”将办公区布置得充满童趣,人力资源部门也会不定期在工作日开展放松活动,如2015年8月的“Super 馒!环游世界”让办公室一整天都充满生气,员工们纷纷组队为集齐签章加入到闯关游戏。对于一些需要创意的工作,管理层还特别注意留给员工自主权,让员工建立与工作内容的亲密关系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

4玩兴与创造力关系的整体研究框架

基于对现有玩兴与创造力关系的文献梳理以及对百事大中华区上海办公室的考察,初步建立玩兴与创造力关系的整体研究框架。

玩兴可以分为个体玩兴品质和组织玩兴氛围,创造力可以分为个体创造力和组织创造力。其中,个体创造力又是组织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无论是个体玩兴品质还是组织玩兴氛围,都是在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基础上进而影响了组织创造力。已有研究表明,玩兴可以使个体在健康、欢笑、掌控力、交际能力、应对能力和处事能力上受益,也可以使组织产生良性压力进而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5]。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个体创造力和组织创造力可以结合考虑。据此,可以形成玩兴影响创造力的两条机制:一方面,个体玩兴品质影响创造力水平的发挥;另一方面,组织玩兴氛围影响创造力水平的发挥。

5个体玩兴品质与创造力

在对玩兴品质的梳理中发现,个体所表现出的玩兴品质与创造力有显著的正相关[7-8]。这些品质包括:

(1)投入享受。玩兴的“投入享受”品质,正是Csikszentmihyli所提出的“心流”状态。心流是指个体完全沉浸在某项工作或学习活动时,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的状态,这种状态会给个体带来莫大的喜悦,使其愿意为该项工作或学习活动付出巨大的代价。Magnuson等人的研究结论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在研究学生的压力感知时发现,玩兴高的学生比玩兴低的对压力的感知程度要低很多[8]。

(2)寻求新奇。玩兴的“寻求新奇”品质会推动个体突破旧思维,用创意和新奇方式解决问题。而创造力的心理机制就在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经系统概括后的迁移,各种信息在迁移过程中进行了新的组合,形成新的框架”[9]。可见,寻求新奇的玩兴品质有利于个体突破功能固着、建立创新的认知框架,促进个体的创造力。

(3)自我坚持。玩兴的“自我坚持”品质体现了个体的动机特点——内部性。正是动机的来源将玩与工作区别开来:玩大多是自发的,来自于个体内在动机,有更强烈持久的引导作用;而工作则更多地来自外在动机的引导[10]。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都可以促使一个人创造力的产生,但是内部动机更持久,外部动机通过内部动机才可以起到作用[11]。这与赫尔巴特的兴趣学说也有相似之处,即当一个人对创造某样东西或创新的想法产生浓厚兴趣时,他更愿意去完成它,并在实现的过程中呈现出强烈的创造力。

(4)放松自在。玩兴的“放松自在”品质,体现了个体的情绪特征。正如Morris提出的认知调整模式所述:心情是个体对环境进行评估的指标,个体会依据心情所提供的讯号调整身体警觉状态以及认知系统的运作方式。而有玩兴的人可以将环境变得更加刺激、有趣和有吸引力,从而营造轻松自在的工作氛围,对个体认知、思维产生正向作用[12]。因此,个体玩兴品质是通过感知、认知、动机、情绪这几个中介变量对创造力产生影响的。

6组织玩兴氛围与创造力

组织玩兴气氛主要是通过改变压力情境、人际情境、自我认知和内在动机等,从而对创造力产生影响的(见图1)。

(1)在压力情境方面,提升工作玩兴气氛,可以有效改变职场中的工作倦怠和麻木现象,增加工作满意度;此外,工作场合的轻松、玩兴气氛可以有效减轻员工的压力、焦虑、沮丧等消极心境[2]。这种玩兴气氛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提升团队凝聚力,从而激发新观念的产生。国内学者潘安成、刘爽最新的案例研究也表明: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因舒缓情感和社会压力的社会性偷闲行为,可以激发组织的创造力[13]。

(2)在人际情境方面,玩兴气氛可以为组织成员创造沟通机会,缩小不同层级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降低组织成员对他人和环境的心理戒备;同时,玩兴气氛会提高组织对“新点子”的容忍度,向组织成员呈现出一条表达不同观点的渠道,增加这一社交网络中多样化信息的传播[14]。这种有利于观点的产生、表达和传播的组织氛围会大大激发组织成员创造力的发挥。

(3)在自我认知方面,玩兴气氛可以让员工有掌控命运与超越自我情感的作用,这样不但能使大家保持活力,还能激发员工发自内心的勇于尝试和面对问题的勇气。吴清津也指出,“好玩”的工作可以激励员工发挥潜能,增强员工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抗挫能力和对待工作的勤勉之心[15]。

(4)在内在动机方面,根据Amabile的创造力三要素理论,内在的任务动机是创造力的必备要素之一,而玩兴气氛带来的自由感受恰恰可以促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受到种种限制和外在动机的引导。工作动机中的内在动机包含着人对任务的基本态度和个人接受任务时的知觉,而外在动机则主要是由外在环境因素所影响,当个人受到外界驱使或压迫的知觉时,常常会使得内部动机受到干扰,从而减低创造力发生的可能[16]。

图1 玩兴对创造力的作用路径

7中国情境下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7.1玩兴的文化差异——本土化研究

无论是在个体层面还是组织层面,东西方文化在玩兴相关特质、玩兴气氛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

在个体层面,中国人在刺激寻求、活跃性、热情度等方面,与西方人有显著差别;而中国人在情绪方面,也表现得更加恬淡沉着[17]。

在组织层面,有学者将新西兰和日本、新西兰和香港的工作场所的玩兴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东西方文化个体在玩兴表达、接受性方面都存在差异性[18-19]。但受历史因素影响,内陆与香港地区仍然有不可避免的文化差异,台湾学者以台湾为背景的研究也不足以代表内陆的情况。

如前所述,当前玩兴氛围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几乎都是基于西方文化背景,而针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本土化理论研究还相当缺乏。因此,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对中国企业中个体玩兴特质及组织玩兴气氛,以及其对创造力的影响进行本土化研究,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7.2玩兴作为双刃剑——动态作用机制研究

一方面,“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玩物丧志”,这些“玩兴有损工作绩效”的担忧是否存在其合理性?诸多企业对员工工作场合的玩乐行为发出了禁令,这究竟有没有其科学依据?

事实上,也有学者对工作场合的不当玩兴提出了担忧。Lyttle就提出:玩兴控制不当会出现负面影响[20]。具体而言,工作场所不恰当的玩兴气氛可能导致个体从当前任务中分心,而且会降低工作中的可靠性、准确性,还可能因为不当的言行触怒他人,从而导致过失。

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已分别从个体与组织两个层面探索了玩兴与创造力的关系,但是探讨两个层面交互作用的研究却比较鲜见,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二者对创造力的发挥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可见,玩兴是把双刃剑,必须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那么,具体有哪些因素调节着玩兴与创造力的关系?玩兴与创造力的动态作用机制如何?

当前的国内外研究,使用的大都是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案例分析法等,因此只能静态、间接地对玩兴和创造力进行描述性、相关性研究,既不能在特定情境下研究两者关系,又无法操纵具体变量,直接考察两者的动态作用机制。可见,必须从方法上突破限制,在解析玩兴与创造力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揭示玩兴与创造的动态作用机制,才能为企业提供具体指导。

参考文献:

[1]CHEYNE J A,RUBIN K H.Playful precursors of problem solving in preschooler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3,19(4):577.

[2]MESMER-MAGNUS J,GLEW D J,VISWESVARAN C.A meta-analysis of positive humor in the workplace[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12,27(2):155-190.

[3]GLYNN,M.A.The adult playfulness scale:an initial assessment[J].Psychological reports,1992,71(1),83-103.

[4]PROYER R T,Jehle N.The basic components of adult playfulness and their relation with personality:The hierarchical factor structure of seventeen instrument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3,55(7):811-816.

[5]PROYER R T.A 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 for studying adult playfulness: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toward relations with humor[J].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4,148(6):717-735.

[6]EKVALL G.Organizational climate for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6,5(1):105-123.

[7]余嫔,吴静吉,林伟文.成人玩兴量表与组织玩兴气氛量表之发展[J].台北中国测验学会测验学刊,2003(1):73-110.

[8]MAGNUSON C D,BARNETT L A.The playful advantage:How playfulness enhances coping with stress[J].Leisure sciences,2013,35(2):129-144.

[9]申宝国.幽默对元认知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2):28-29.

[10]STARBUCK W H,WEBSTER J.When is play productive?[J].Accounting,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1991,1(1):71-90.

[11]AMABILE T M.Creativity in context:Update to“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M].Westview Press,1996.

[12]MORRIS W N,SCHNURR P P.Mood:The frame of mind[M].Springer-Verlag Publishing,1989.

[13]潘安成,刘爽.社会性偷闲能 “偷出” 团队创造力吗?——一个案例的探索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3(8):154-166.

[14]MAINEMELIS C,RONSON S.Ideas are born in fields of play:Towards a theory of play and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6,27:81-131.

[15]吴清津,王秀芝.寓工作于玩乐:游戏化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10):22-26.

[16]李颖.玩兴的研究及其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77-80.

[17]崔红,王登峰.中西方 “外向性” 人格维度的内涵分析——中西方人格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测量[J].心理学报,2006,38(3),414-421.

[18]MURATA K.An empirical cross-cultural study of humour in business meetings in New Zealand and Japan[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4,60:251-265.

[19]SCHNURR S,CHAN A.Politeness and leadership discourse in New Zealand and Hong Kong:A cross-cultural case study of workplace talk[J].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language,behaviour,culture,2009,5(2):131-157.

[20]LYTTLE J.The judicious use and management of humor in the workplace[J].Business horizons,2007,50(3):239-245.

(责任编辑刘传忠)

Playfulness and Creativity:Analysis from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ity and Organization

Nie Jing,Lu Xinyi

(Sydney Institute of Language and Commerce,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0,China)

Abstract:Existing research has shown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fulness and creativity.For one thing,being a personality including enjoying,novelty-seeking,self-persisting and relaxing,playfulness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reativity;for another,being an inside climate of organization,playfulness can relief employees’ lassitude and tension,improve the atmosphere,and thus increases work satisfaction and the ability to create.The paper reviewed existing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fulness and creativity,and then proposed two directions of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Playfulness;Individual playfulness;Playfulness climate;Creativity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聂晶(1978-),山西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

收稿日期:2015-07-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造力与创意实施:基于创新全过程的追踪与准实验干预研究”(71302048)。

猜你喜欢
创造力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跟“天才”比利一起守护创造力吧!
当妈的这样做,就是毁了孩子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孩子唤醒了我的创造力
当妈的这样做,就是毁了孩子的创造力
加拿大孩子的创造力为何那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