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背景下班主任的角色转换

2016-03-25 07:20徐剑锋
中小学德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涯寝室导师

徐剑锋

摘 要:浙江省高考试点改革背景下,第一代新高考生的生涯困惑、走班制下的集体感缺失和日益严峻的心理问题,给传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这要求班主任从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努力做好学生的生涯导师、心理导师和团队导师。

关 键 词:走班制;班级管理;角色转换;导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3-0044-03

2014年9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制度,除必考语、数、外3门外,考生另从其余7门设有加试题的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这一高考政策的变化,使走班制教学实践变得势在必行。但走班制的实行也给班级管理带来诸多现实问题,主要如下:一是生涯迷茫问题。高考试点改革迫使高中学生必须在高一时做出生涯选择。二是心理失衡问题。处在人生的重要关口,高中学生本来就容易出现许多心理问题。走班制的实行,将会加剧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三是集体建设问题。走班制教学的高流动性直接导致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的缺失,没有了集体依托的学生,往往会演变成茫然无助式的忧客或者桃园结义式的游侠,要么茕茕孑立,要么虎豹成群,这种情况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在此背景下,班主任必须从此前的“管家婆”等角色中转变过来,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合格导师。

从概念上说,“导师”是有目的、有系统地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教师。导师在思想、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启发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1]

为此,笔者在刚接手这个班时,就通过对高考形式、课改背景、学生现状、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总体的班级发展思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以生涯指导、心理辅导、集体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努力达成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和谐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

一、生涯导师——认识自己,确定目标,规划完美人生

甫入高中,学生对新生活充满了好奇,但学习压力随之而来。众多科目将每天的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与初中相比,新知识量呈几何式增长,学习深度普遍增加;学习方式由初中教师的“拉着走”变为高中教师的“领着走”;未来高考的选考选课问题迷茫不定。诸多现实问题让大部分新生“水土不服”、陷入困顿。基于上述原因,笔者的生涯指导工作主要围绕明确职业理想、专业要求,树立学习目标,规划高中生涯等内容展开。

1.做实新生职业理想调查工作

笔者拟制《学生职业理想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设置7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理想的职业是什么?”“你的特长是什么?”“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你的学习情况如何?”“你理想的职业的就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实现这一理想你应具有哪些素质和技能?”“你准备为实现这一理想作何努力?”

结果显示,职业理想“确定者”(有1个职业理想)占55.8%,“基本确定者”(有2个职业理想)占11.6%,“不太确定者”(有3个职业理想)占18.6%,“不确定者”(回答模糊不清)占13.9%。这让我发现了学生对职业理想的一些倾向性。

从职业理想的确定性方面看,60%以上的学生职业理想相对确定,其余学生职业理想较为模糊。

从职业理想的具体内容看,绝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主流的,即社会上固有的、通过考试渠道可以实现的职业理想,如医生、教师、精算师、营养师等等;也有极少数非主流的职业理想,如职业滑板选手、网络写手、独立学者等。结合被调查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目标、勤奋程度等因素分析,拥有非主流职业理想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落后、学习态度较差。这更坚定了笔者坚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决心。[2]

从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现实思考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理想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对理想职业所需要的专业背景较为迷茫,对实现职业理想应作何努力不甚了了。绝大多数学生对高校招生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对于现阶段各行业的就业前景过分乐观或估计不足,对于自己现阶段的高中生活缺乏规划,亟需“导师”做出指导。

2.开展专业介绍轮流“坐庄”活动

在初期调查的前提下,笔者利用每周五最后一节课时间,将传统班会课打造成综合辅导活动课(“生涯指导”+“心理辅导”+“班团活动”),在其中特意设立“谈谈我的职业理想”环节,以“谁也不能嘲笑我的梦想”为口号,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每次活动,选派4名同学,以演讲的形式介绍自己的理想职业。演讲内容包括“职业介绍、专业要求、就业形式、知名大学、我的志愿”五个方面。结果,在11次活动中,学生介绍了二十余种职业、五十多个专业、一百多所大学。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理想职业,明确了职业要求,掌握了专业情况,给他们的选考选课带来了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演讲起到了“宣誓”的作用,既能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又能让同学共同监督不断努力,同时丰富了同学们的职业知识,收到了职业探索、学习规划、团体通识三重效果。

3.指导学生规划高中生涯

大学选什么专业,相应的高考选什么科目,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如何克服短板效应取得各学科考试优异成绩……这些问题不时困扰着每一位同学。为此,笔者通过开设团体生涯指导课和个体辅导的形式,指导学生规划高中生涯,效果明显:大部分同学选考科目成绩优势明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较为刻苦。

二、心理导师——防患未然,注重交流,关爱青涩心灵

走班制背景下,班级管理者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客观上被大大缩短了,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予以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开学初,笔者配合学校心理辅导站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完成与学生家长的电话交流工作,了解学生的脾气、秉性、家庭情况、生活学习习惯等等,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外来人口家庭、老人抚养孙辈家庭;利用午自修时间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采用学生最欢迎的形式进行心理交流

班级管理者的身份不同于专职心理辅导员,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往往不会即时、大胆地向我们敞开心扉。这就要求“心理导师”运用灵敏的嗅觉,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学生喜欢用哪种形式与班级管理者进行交流呢?笔者对班里的43名学生做了不记名调查(问题答案可多选)。结果显示, 62.8%的人喜欢“心理委员”的方式,20.9的人喜欢“班会”形式,44.1%的人喜欢“个别谈话”的方式,69.8%的人喜欢用“QQ聊天”的方式。

可见,学生更欢迎使用心理委员转述、或QQ私聊的方式与老师展开交流。基于调查结果,笔者建立了班级QQ群,以方便学生在周末以私聊的方式与“导师”交流沟通;在每个寝室中,以投票的方式选出一位心理委员,作为“导师”与学生间的联系媒介。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学生大都通过QQ与笔者交流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困惑;而同学之间的交往、摩擦等问题则常常由心理委员向笔者报告。如果是群体性的问题,笔者一般通过心理辅导课予以疏导;如果是个体问题,笔者会利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群体辅导

笔者坚持通过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是“表现自我,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认识自我,迈好高中生活的第一步”“完善自我,开展互动性评价”“成就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让学生获益匪浅。

三、团队导师——活动体验,互助互动,营造集体家园

走班制的实施,给了学生更多自由、宽松的选课空间。由于每节课处于不同的教室,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接触,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缺失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要求“团队导师”发挥促进和引导作用,积极促进班集体建设,为学生营造集体家园。

实践表明,班集体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孤立闭锁期。学生刚升入高中,彼此比较陌生,在心理上往往是封锁的,交往常常是试探性的。二是同化融合期。由于兴趣相投、性格相近等原因,开始出现以某位学生为中心的小群体,而这些群体的中心人物由于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才能,受到小群体成员的支持和班级多数同学的信任,因而成为班级核心的雏形。三是形成发展期。班集体建设目标内化为每个学生的目标,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集体主义思想增强,正确舆论形成;集体荣誉感增强,确立良好的班风。[3]

实践中,笔者除了利用班会课、校内文体活动等集体活动加快和巩固班集体建设外,还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下活寝室这盘“棋”

走班制下,尽管一个班的学生白天各投其师,各趋其室,但晚上还是会回到同一个寝室。与上课时的全神贯注、庄重自持不同,学生们在寝室里是个性张扬、本性毕露的。通过谈明星、聊游戏、吃东西、看小说……同寝室的同学在短时间内就会彼此熟悉、互相了解。为此,笔者在新生入学伊始,就策划了一次寝室美化互评活动,以缩短学生的孤立闭锁期。活动由“为寝室命名”“打扫寝室卫生”“写寝室解说词”“美化布置寝室”“各寝室互评打分”五个部分组成,大大增进了寝室成员间的互动,促进了各寝室之间的交流,其中的为寝室起名、解说词展示、颁奖等,促进了全班同学相互认识、了解,效果颇佳。

2.“我们早晚在一起”

本校采取的是早晚自修时间同一个班号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自修的办法,为此,笔者提出了“我们早晚在一起”的口号,努力将早晚自修打造成班里的同学学习互助的黄金时间,以加速学生的同化融合。早自修前,各课代表按照不同走班班级收缴作业,清点册数,分头上交;早自修时,值日课代表领读、讲评,各司其职。晚自修时,值日干部坐在前台管理;晚自修后,互助小组讨论答疑。选举尽职、得力的班干部将班级的早晚自修组织、管理起来,让每一位同学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受益于集体对自己的促进和鼓励。

参考文献:

[1]金萍.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0:10.

[2]吴琼霞.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J].中小学德育,2013(2).

[3]刘秋容.浅谈职业高中的班集体建设[J].北京教育,1995(2).

(作者单位:杭州第七中学浙江杭州 310024)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生涯寝室导师
我的教书生涯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喜事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