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茶区三种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初探

2016-03-26 09:06詹三良
茶业通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茶饼春茶皖南

詹三良



皖南茶区三种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初探

詹三良

(黟县茶叶服务站,安徽黟县 245500)

近几年皖南地区的茶树病害大多发生在每年7月份以后,主要病害为茶树炭疽病、茶饼病和茶网饼病三种。由于栽植品种的抗性较差,天气及茶园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实际生产中防治难度大,防治适期难掌握,流行时药剂防治效果不佳。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修剪,和加强茶园管理等方法进行防治

皖南茶区;茶树炭疽病;茶饼病;茶网饼病;病害防治

近年来由于天气、引种、茶园管理等方面因素,皖南地区茶树病害发生呈上升趋势,一直以来不被重视的茶树病害、尤其是每年9、10月份及以后发生的病害已影响到春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茶农对病害认识不足,往往把病害当虫害治,即没有达到防治效果,又增加生产成本,还给茶叶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1皖南地区发生危害的主要茶树病害

近几年皖南地区发生的主要茶树病害有茶树炭疽病、茶饼病和茶网饼病等。这些病害大多发生在每年7月份以后,皖南地区大部分茶园已经停止鲜叶采摘,管理比较松懈,病害也难以及时发现,茶树炭疽病造成叶片变褐色才发觉,茶饼病和茶网饼病隐蔽性更高,茶农进行春管时发现茶树叶片大量脱落也不知什么原因,错过防治适期;同时,茶树病害发生防治难度大,防治适期难掌握,尤其是病害流行时,药剂防治效果不佳,不可避免造成损失。

1.1 茶树炭疽病

高温高湿病害,由于春茶和夏茶初期的大量鲜叶采摘,当地主要发生在7~9月份,近两年夏秋季多雨水10月份也大量发生,主要为害当年生成叶,老叶和嫩叶发病较少。先在叶尖或叶片边缘产生水渍状浅绿色至暗绿色病斑,后沿叶脉扩展为半透明黄褐色不规则病斑,边缘浸润性逐渐扩大,后期由褐色变为灰青色,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斑大小常以中脉为界。病害较重的茶树病叶脱落,越冬茶树叶片少,严重影响春茶产量和品质。皖南地区黟县以引进的浙农139无性良种茶园及附近群体种茶园和丘陵林地茶园多发且较重,并向其他茶园扩展,已成为危害较重的茶树病害。

1.2茶网饼病

低温高湿病害,当地主要发生在9~11月份,主要为害当年生成叶,病斑主要在叶背且不规则,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无明显边缘,病叶的背面沿叶脉产生白色网状突起斑纹,上生有白色粉状物,病叶有时向上卷起,病斑后期呈紫黑色,最后引起落叶。此病不危及嫩叶,但可通过叶柄侵染到嫩茎部,引起枯枝。皖南地区山区背阴茶园发生较重,一般危害在当地茶园秋管后,很难被及时发现,严重影响春茶产量和品质,成为皖南地区山区茶园重要病害,而且多与茶饼病交叉发生,危害加重。

1.3茶饼病

中温高湿病害,当地主要发生在8~10月份,主要为害当年生成叶,病斑主要在叶背,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2~10毫米, 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 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 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 叶背面下陷。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 膨肿并扭曲, 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皖南地区背阴和林地茶园多发且较多,并有向其他茶园扩展趋势。

2影响皖南地区茶树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2.1品种的抗性差

本世纪初发展无性良种茶园引进了抗性差的品种,如浙农139号品种易感茶树炭疽病,危害较重,并形成病原体积累、扩散、感染当地群体种,是当地茶树炭疽病扩展蔓延的主要因素之一。

2.2连续的多阴雨天气

近两年皖南地区多雨水连绵,适宜茶树病害发生和蔓延。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茶树病组织里越冬,借雨水飞溅传播;多阴雨形成高湿天气,适宜病害发生。2014年皖南地区多阴雨,是茶树炭疽发生较重的年份,尤其是秋季的连绵阴雨,山区茶网饼病发生较多,没有及时防治,病原体丰富,造成2015年(连续多阴雨)茶树炭疽病、茶网饼病危害程度、面积扩大,尤其是山区背阴茶园发生面积较多、较重,造成2016年春季名优茶减产减值;2016年茶树炭疽病发展继续扩展蔓延。

皖南地区普遍重采春茶、轻采夏秋茶,过早封园,又没用采取封园措施,茶园管理水平低,加上对茶树病害的认识水平低,造成病害逐年扩展蔓延加重。同时不适时的台刈和修剪以及遮荫过度等,尤其是皖南地区春茶后或初期夏茶结束后的不合理台刈和重修剪且剪后不施肥,茶园水土流失严重,茶树长势差,也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茶树炭疽病、茶网饼病和茶饼病都是叶部病害,茶园空气湿度大、茶树不健壮、病原体多等因素易造成病害发生和流行,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害发生和流行,尤其是农业措施为主。

3.1选用抗病品种

对拟引进的茶树品种抗性做全面考察了解,易感病的品种要慎重,要以抗性优先,综合其他因素;对已引进的易感病品种如浙农139进行改植换种,优化品种结构。

3.2合理修剪

培样健壮的骨干枝和丰产树冠,摒弃茶树三年两头砍粗劣修剪模式;对摘除的病叶和台刈、修剪等刈下来的枝叶及地面落叶清理出茶园并烧毁。

3.3加强茶园管理

以茶叶配方肥为主,增施磷肥、钾肥或有机肥,使植株生长健壮,除净杂草,砍掉遮荫树,使茶园通风透光,以消灭病菌越夏、冬的场所;发病严重的茶园,封园后及时进行冬季清园修剪,以减少翌年的病菌基数。

3.4及时采摘鲜叶

春、夏、秋三茶并重,及时采摘鲜叶以防其侵染嫩芽梢或受侵染嫩芽梢通过采摘带出茶园,减少茶园病叶数量。

3.5 药剂防治

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多雨季到来前后是防治茶树炭疽病、茶饼病和茶网饼病关键期,生产上应掌握在易发病季节各轮新梢一芽一叶期喷洒30%苯甲·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或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非采茶期也可喷洒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采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封园。

(责任编辑:蒋文倩)

S339.4+6

A

1006-5768(2016)04-0175-02

2016-08-16

猜你喜欢
茶饼春茶皖南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春茶不宜贪尝鲜
《皖南印象》
泡茶品茗
春茶不宜贪尝鲜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茶乡“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