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探讨

2016-03-26 13:33熊礼明薛其林杨建宏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开发

熊礼明,薛其林,杨建宏

(长沙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道县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探讨

熊礼明,薛其林,杨建宏

(长沙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道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很好的转发成市场优势,文化旅游开发还有待加强。基于对道县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道县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建议,以期能为道县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道县;文化旅游;开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服务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湖南省省级创新团队——“湖湘文化与区域旅游产业开发创新团队”带头人薛其林教授利用暑假期间,率领7人团队于2015年7月31日8月4日对永州市江永县、道县、宁远县和祁阳县等四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文化旅游考察。考察组对江永的上甘棠村、勾蓝村、石窟寺、千家峒、江永女书园等,道县的鬼崽岭、月岩、玉蟾岩、濂溪故里、何绍基故里、道州古城墙、寇公楼等,宁远的文庙、舜帝陵、九嶷山等,祁阳的浯溪碑林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本文以道县为例探讨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以期能为道县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道县旅游文化介绍

旅游文化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道县又称道州,远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县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期间1500多年为郡、州、府所在地[1]。悠久的历史给古城道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道县的旅游文化可以归纳为五种文化:神秘文化、理学文化、红色文化、稻作文化和书法文化。

(一)叹为观止的神秘文化

鬼崽岭遗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田广洞村,有石俑雕刻万余尊,它是因原始巫术活动、宗庙祭祀逐渐形成的社神祭祀遗址,也是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数量最大、时代最久远的石俑雕刻群遗址。鬼崽岭的石像雕刻古朴野逸、自然天真、神奇诡异、形态万千,留存有楚南巫术文化的痕迹[2]。鬼崽岭规模巨大的石雕像引起世人一片争论和猜想,议论纷纷,推测不绝。有的认为,它可以与秦始皇兵马俑相媲美,甚至年代更早;有的认为,它与神奇的江永女书文化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有的认为,它与“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有关,是崩葬之地、祭祀之所[3];有的认为,它是原始越民族与瑶族关系的文化遗存。总之,规模巨大的石俑雕刻及其未知性给鬼崽岭赋予了神秘色彩。

(二)博大精深的理学文化

理学文化博大精深,道县人周敦颐是理学鼻祖。周敦颐(1017—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周氏学术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道学,间杂佛学,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宋元明清以来,湖湘学人在追溯湖湘文化的历史与传统时,都将周敦颐作为湖湘文化的奠基者,这一历史积淀成为永州地区乃至全国理学思潮发展的推动力量[4]。与理学文化有关的旅游资源有周敦颐故里道县楼田村、月岩等。

(三)难以忘怀的红色文化

著名的“湘江战役”就是在道县至广西全州打响,战斗之惨烈让人难以想象。红军在攻打道县县城时,一年仅14岁的红军小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在文庙照壁上书写“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工农革命努力奋斗”红底白字宣传标语,刚写完随即被敌人追兵子弹射中坠落河中而光荣牺牲。红34师师长陈树湘奉命掩护红军主力抢渡湘江,与十几倍国民党追兵打阻击战直至弹尽粮绝。在转移过程中,腹部中弹,他用皮带强压住又继续指挥战斗。在道县泗马桥被捕后又掏出肠子咬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红军墙、红军渡、蒋家岭战斗遗址、豪福临时指挥所旧址、何氏宗祠红军标语等见证了近十万红军的浴血奋战。还有革命先烈何宝珍,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34年秋,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

(四)底蕴深厚的稻作文化

作为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的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寿雁镇,是一处文化底蕴深厚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1993年首次被发掘,1995年第二次发掘,并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两次发掘中均发现有稻谷遗存,经专家鉴定为栽培种,尚保留野生稻、灿稻及粳稻的综合特征,距今已有1.2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2001年3月,玉蟾岩遗址被中国社科院列入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2001年6月,玉蟾岩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临创一体的书法文化

和书法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有何绍基故里。何绍基(1799—1873年),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是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不同凡响。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5]。

二道县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优势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在道县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诞生了文学家何仲举、理学鼻祖周敦颐、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等文化名人。唐代文学家元结、北宋名相寇准、五代十国名臣李弘臬、唐朝名相杨炎、唐朝政治家吕温、唐代名吏阳城等都曾为官于此。目前,为大家所熟悉的文化旅游资源有鬼崽岭、月岩、玉蟾岩、濂溪故里、何绍基故里、道州古城墙、寇公楼等。道县文化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品级还高。鬼崽岭遗址,可媲美秦始皇兵马俑,其神秘性给世人带来无限的遐想;玉蟾岩遗址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也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故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组合合理,开发价值大。

2.文化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旅游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模式,文化旅游更加侧重了旅游地的文化元素融合,在给文化旅游者景色享受的同时赋予文化气息。世界各地的旅游文化产业正在迅猛的发展,很多国家依靠着旅游文化,获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增长。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很多的旅游者花费了巨大的金额在文化旅游上[6]。可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文化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的提高,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这直接推动了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3.地方政府重视旅游开发

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道县人民政府重视文化旅游开发,以文化名人的文化事迹为主题兴建了敦颐文化广场和绍基文化广场。2008年以来,省、市、县高度重视周敦颐故里廉政基地建设,采取三级联动的方式先后投入1.2亿元,完成了周敦颐故居、周敦颐博物馆等23个廉政文化项目建设。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基地已初具规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凸显周敦颐“莲文化”品牌和特色。并且聘请省内著名的规划设计公司按照“寓廉于景、观景悟廉”的总体思路编制了《2008—2030年道县濂溪故里楼田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1—2018年濂溪一脉文化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4.交通可进入性得到提升

道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历来为湘南桂北物质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东距郴州170公里,西距桂林180公里,与湘桂线、衡昆高速公路相接。207国道贯穿南北,省道横贯东西,潇水河入湘江过洞庭可直达上海。从道县出发,北上长沙、南下广州、西出南宁都只需4个小时,到桂林国际机场、永州机场不超过3小时。城区设有道州火车站,乘坐列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长沙、南宁、湛江等全国主要城市;厦蓉、道贺高速公路在道县交汇,并与永道高速互通。由此可见,道县的交通可进入性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道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文化旅游资源闲置现象普遍

文化资源闲置现象还比较普遍,资源优势没有很好的转化为市场优势。如道县绍基故里,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牌楼、进士楼、探花第以及保存完好的大批明清民居,但这些资源却在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被闲置;再比如道县鬼崽岭,作为神秘文化,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但它从被发现至今还处于未开发状态。此外还有道县玉蟾岩,作为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深藏于群山中,考察组也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寻觅到。

2.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道县重点旅游景区、景点与交通干线旅游公路的可进入性较差,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道县旅游业的发展。如在月岩景区,周围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需求。此外,还存有景区管理混乱,景区环境脏乱差现象。

3.文化旅游景区管理有待提升

由于目前已开发的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程度偏低,景区管理上自然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待提升。道县月岩景区,当地的老百姓在景区入口摆摊,自建厕所收取入厕费,游客稍有不满便会大声谩骂,素质之差令人忧虑;景区内是游人游览之处,同时也是附近居民家养牲畜必经之处,环境卫生又无专人清理,卫生质量确实不尽如人意。

三道县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建议

(一)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旅游业,推广可持续旅游,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旅游业关注的焦点。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系统的、协调的、全局的、长远的方式来发展文化旅游,协调好旅游地生态环境、旅游地居民生活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兼顾三者之间的利益,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兼顾、三统一,使旅游业持续、有序、稳定的发展。

2.四态合一原则

四态指的是生态、文态、形态和业态。生态是指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再好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也会黯然失色,所以说生态为本;文态指的是文化遗产的文脉精神,是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可以说文态为魂;形态是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实物建筑的呈现形式,要体现生态和文态;业态指的是旅游景区的商业布局,既要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又要避免过度商业化。总之,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需要遵循四态合一原则。

3.社区参与的原则

文化旅游深度开发中的社区参与,是指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文化旅游的开发中来,以此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居民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在文化旅游规划和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以谋求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此,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必须立足本地,认真倾听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更多地深入社区,文化旅游的开发才能被民众所接受。同时,有必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白文化旅游资源的的价值以及开发会给当地带来的利益,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二)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措施

1.做好文化旅游开发规划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文化旅游资源是历史的载体,承载着对历史的记忆。因此,文化资源在开发前必须做好规划,这样才有益于区域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各县在做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应做好主导工作,对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做认真细致的调查,明确开发的思路和重点,统筹规划。同时要重视和周边县市旅游开发的互动。其一,不同旅游目的地具有同质资源,为避免同类产品竞争,而采取竞合策略,共同推出跨地域的某一主题线路产品。其二,不同旅游目的地,区域相邻,产品互补,通过巧妙的策划,进行产品整合,从而形成全新的线路产品。道县和桂林山水相连,同处喀斯特地貌,山水风光相似,但文化各有千秋,在规划中应考虑如何“借船出海”。再比如,道县鬼崽岭文化和江永女书文化同属于神秘文化,其神秘性对游客具有很大吸引力,两县应把这两地的开发联动起来。

2.开发优质的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产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永州四县要扩大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文化旅游的产品素质,建立宗教旅游、民族风情、体育健身、会展商务、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休闲度假、山水观光八大系列的文化旅游产品建设。

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提升老产品,做好新产品。永州四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改善产品结构,充分发挥永州独特的资源优势,注重特色,提高质量,加强管理。永州四县依山傍水,拥有潇湘二水,众多名山大川可以推出自驾车旅游产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也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四县的古城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浑厚,江南特有的稻作梯田文化、农家乐等休闲活动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将每一个示范村建设成为旅游点,依据本村的旅游资源特点,吸引游客驻足游览消费,来实现脱贫致富。

3.提升文化旅游的管理水平

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要做好文化旅游的管理。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合理的文化旅游开发方针,建立健全统一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要推进文化旅游的法制建设。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旅客投诉服务体系,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强度,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责任追究和责任考察,严厉打击色情诱骗、追客赶客、价格欺诈的行为,营造安全文明的文化旅游环境。推进标准化建设,创建绿色标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要做好旅游安全方面的考虑。要严格控制好消防安全、驻地安全、食品安全、景区安全、交通安全、生态安全六大方面的安全监管,对重要环节、重点景区、重点路段,落实责任,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保险制度,提高抗风险能力。

4.提高文化旅游的服务质量

文化旅游要做好资源的细节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在资源开发工作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旅游设施的建设与产品创造过程中,始终将游客的需求放在首位,打造让游客满意的文化旅游。在做好文化旅游的细节服务、购物服务、文体服务、导游服务、通讯服务、食宿服务、交通服务、营销服务等方面都要实现个性化、规范化、标准化。一根筷子、一条手帕、一个标志、一条广告都要讲究完美。文化旅游的工作者,要为游客提供个性、周到、优质的服务。一丝关怀、一句提醒、一杯茶水、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要处处留意,让游客认识到当地的文化旅游独具特色。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服务质量的问题,设计规划环节就要将服务质量作为重要的参照因素,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5.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是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优良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会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更快更好。旅游景区的开发要能让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大型的旅游景区还需要能让游客“住得下”,这对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就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道县的对外交通日新月异,但到景区的交通还有待改善,道县的鬼崽岭和玉蟾岩其交通可进入性还有待加强。此外,还应加强景点的交通互动,特别是知名旅游景点的串联,把道县鬼崽岭、濂溪故里、周敦颐故居、玉蟾岩遗址的交通串联起来,并且做好统一的交通标识,增加可进入性。

参考文献:

[1]何东升.道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新余学院学报,2013,(2).

[2]周飞战.巫文化背景下的道县鬼崽岭石俑雕刻[J].艺术教育,2012,(2).

[3]唐晓君.神秘“鬼崽岭”[J].新湘评论,2012,(7).

[4]陈安民,周欣.永州濂溪文化产业旅游发展开发与构建[J].云梦学刊,2015,(3).

[5]易长松.何绍基书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魏小安.转型时期的中国旅游业[J].旅游科学,2013,(7).

(责任编校:余中华)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ourism in Daoxian

XIONG Liming,XUE Qilin,YANG Jianh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Abstract:Culture is the soul of tourism,and tourism is the important way for cultural inheritage and development.The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 is rich in Daoxian, but it has not been converted into market advantag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 and problems of culture tourism in Daoxia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ourism in Daoxian.

Key Words:Daoxian;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6-03-22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湖湘文化与区域旅游产业开发”,编号:[2014]207号。

作者简介:熊礼明(1980— ),男,湖南永州人,长沙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旅游资源开发、区域旅游规划。薛其林(1967— ),男,湖南益阳人,长沙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区域文化研究。杨建宏(1965— ),男,湖南长沙人,长沙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文化研究与区域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3-0010-05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开发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