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2016-03-26 13:33吴红英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网络

吴红英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顺德 528300)



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吴红英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顺德 528300)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迅猛而热烈地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正确地分析和把握网络时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提高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公民政治参与;公民意识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及意义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

公民政治参与,又称为公共政治参与,就是公民通过各种行为方式,如投票、选举、集会、结社、游行、上访、检举等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利益诉求,实现自身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和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志。一般来说,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越高、规模越大、程度越深、范围越广、有效性越强,则表示这种政体的民主越成熟。当然,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规模、程度、范围和效用性与一个国家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公共合作意识等有关,更与这个国家的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二)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

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是民主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它体现了民主、法制、发展、参与等的有效结合,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秩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第一,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主要途径。公民的权利并不是天然的产物,无论是英国的《权利法案》,还是美国的《人权宣言》,都是民众无数次斗争的结果,是社会化的产物。换句话说,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第二,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只有通过经常性的政治参与练习,其政治素质和参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可以说,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没有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发展。

第三,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和调整的过程”,而“民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地矫正政府的行动与公民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1],以求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四,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更好地监督和制约公权力。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这样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利绝对导致腐败。公权力如不加以监督和制约,就会被滥用,引发各种腐败问题,小则危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大则蠹害国家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对公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当前,对公权力运行的督导和制约,除了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之外,最有效的就是公民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马克思就曾对公民的选举权在制约国家权力方面的重要意义给予过高度评价,他说“选举是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直接的、不是单纯想象的而是实际存在的关系。因为显而易见:选举构成了真正市民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利益。由于有了无限制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市民社会才……上升到最为自己真正的、普遍的、本质的存在的政治存在。”[2]

二网络时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即时性、平等性和多元性等特点,给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新的体验,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表达利益诉求。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公民在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网络公民意识不足

所谓网络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在网络公共领域展现的对自身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处地位的感受和认识,它主要包括公民主体意识、公民身份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等几个方面。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匿名性和实时参与性,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提供了一个超越现实、表达自我的机会,促进了网络公共讨论的发达和网络公民意识的觉醒。这一点从“叫我公民,不要叫我老百姓”、“我有问题问总理”等话语,以及“中国网民自律公约”、“钓鱼执法事件”等方面可以得到体现。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网络公民意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责任意识不强。由于网络在我国引入的时间还不长,对于这一新生事物,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对民众使用网络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再加上网络的隐匿性,使得不少网民更多地热衷于追求绝对的民主和自由权利,而忽略了与此同时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至很多时候在网络上发布言论或在网络争议中显得泄愤有余而理性不足。第二,网络公德意识较为淡薄。正常有序的网络生活有赖于网民们共同去遵守和维护。但是,当前我国网民们的公德意识还较为淡薄,网民们比较注重个人情绪的宣泄或利用网络达到某种目的,而忽略了它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一面,使得各种无道德底线的暴力语言、垃圾邮件、网络骚挠等等充斥着网络世界,严重地干扰了网民们正常的网络生活。第三,网络犯罪频频显现。近年来,我国网络犯罪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据统计,1998年,我国公安机关全年办理的网络犯罪案件仅142起,2008年猛增至3.5万件,之后一直高居不减。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案件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分别达12.5万件21.6万人、14.4万件25.2万人和15.7万件27.3万人,且犯罪越来越趋于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不足、能力较低

虽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近年来我国政府的积极倡导、引导,网络参政、议政已成为一种新常态,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意识不强、能力较低。第一,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尤其是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民众对权威的崇拜和依附心理依然根深蒂固,不少人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冷漠、冷淡、被动和顺从,缺乏主体意识和基本的政治参与意识”,就算是参与意识较强的知识分子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当遇到具体的政治问题时,通常比较重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治决策,表现出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但对较高层次、全局性、有长远影响的政治问题,则兴趣不大,关心不够。”[3]第二,缺乏自主意识,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相当部分民众,并不了解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具体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不知道怎样去进行有效的政治参与。有些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明显地具有“从众性”。第三,非理性的政治参与依然存在。网络的低门槛和虚拟性,再加上现阶段对网络政治参与又缺乏相应的制度化约制,部分公民对自己的言论、参与行为、后果以及应负责任缺乏理性审视,“表现出短暂的、狂热的、无规则的特征,导致一些非理性化的政治参与现象频频发生,干扰了政治体系和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我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4]为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一直存在

这里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少数人出于某种目的,利用偏激言论或其他手段甚至造谣,通过网络煽动、组织民众冲击社会秩序,乃至危及社会稳定发展的集群行为。”[5]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经济利益格局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有加剧趋势,这些冲突和矛盾折射到网络舆论中,就会体现在不同社会阶层对于同一社会现象的解读差距较大,甚至完全相反。而网络的匿名性、传播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传播环境的宽松性以及传播资源的永续共享性使得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行业的人都可以成为事件讨论中的“网中人”;一旦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原始冲动或邪恶因子挣脱理性的缰绳,冲开文明的堤坝,便会通过网络延伸到世界各地;再加上我国公民的信息甄别能力较低,而那些带有敏感性和煽动性的言辞,总是容易吸引受众眼球,也易激发网民积累下来的怨愤等非理性心理。当不同地域的网民参与网络集群讨论时,“群体中的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表现的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6]。这一点,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中可以得到体现。

三促进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所谓公民意识教育是指以培育现代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而实施的各项教育活动的集合体,其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正确地认识、积极而负责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以发展国家和社会为己任。

那么公民意识教育如何加强呢?首先,必须制定和完善公民意识教育制度,并严格地加以执行。其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公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尤其是责任意识;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让网络道德修养根植于民众心中,让民众明白自由不是任性而为,而是寓于责任之中。再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地建立和完善一批公民意识教育网站,通过信息发布、教育咨询和服务、教育宣讲、座谈、问答或讨论等多种方式,汇聚人气,凝聚共识,积极地抢占网络话语权。

(二)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将网络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中来

自1994年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来,我国已经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包括《全国人大常务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在内的一系列旨在规范互联网服务、内容、表达和行为的法律法规,初步确立了一整套调整网络空间行为的法律规范体系,为依法治网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现有的网络立法大多属于管理性的行政规章,在内容上存在重复或空缺,法律调整涵盖面过窄,且大部分是从便于政府管理的角度制定的,鲜有对网民或者网络从业者的权利进行保护的规定”[7]。因此,当前急需建立综合性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网络保密与认证、网络政治参与权利的行使与保障、信息采集与处理、虚假政治信息鉴别与惩治、网络参政身份认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急需“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以“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急需加大对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公民懂得、相信并善于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尤其急需制定和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以将网络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中来。

(三)加快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跨越“数字化鸿沟”

美国学者皮帕·诺里斯把“数字化鸿沟”概括为三种形态:全球鸿沟,即“发达社会和发展中社会之间在进入网络方面的差距”;社会鸿沟,即“每个国家中信息富足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民主鸿沟,即“那些使用和不使用数字资源去从事、动员或参与公共生活的人们之间的差距”[8]。

马克思曾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换句话说,当前我国“数字化鸿沟”的存在,其主要根源在物质生活的“鸿沟”,这一“鸿沟”进一步波及到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便会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数字化鸿沟”现象的出现。那些受限于经济水平或文化教育水平、被网络所“抛弃”的平民大众将无法通过网络发出声音、表达利益诉求、监督政府行政、参与公共事务。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缩小“数字化鸿沟”奠定紧实的经济基础。此外,国家还应该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并在资金、技术、培训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政策倾斜,以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文化技术水平。

(四)不断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

首先,大力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广大农村和贫困落后地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以不断提高民众科学文化水平,使民众具备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客观公正地发表言论,理性地进行政治参与,远离被蛊惑和被煸动。其次,不断地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贯彻落实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并建立健全跟踪考核评估机制,尤其要把民众的参与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评估,以此来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工作。再次,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民众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让民众在政治参与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最后,要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亚里士多德说: “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9]就是说,政治参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是,能否真正有效地进行政治参与,则与一定的体制机制有关。一般来说,体制机制越完善,渠道越畅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热情就越高,就越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社会的文明进步。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了相应的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监督制度,但是还很不完善。这严重地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与能力,阻碍了民主政治进程的深入推进。因此,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听政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陪审制度、信访制度、调研制度等制度。只有“让群众实际地参加各方面的生活,让群众在管理国家中起积极的作用”[10],才能激发其政治参与的意愿和热情,提高其政治参与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蒲岛郁夫.政治参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1)[M].1956.

[3][4]陈士玉.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10,(5).

[5]黄月琴.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疏导与媒体责任[J].湖北大学学报,2010,(5).

[6]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张天群,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7]杜庆华.网络公民意识的觉醒及其培育[J].理论学习,2011,(2).

[8]曹湘荣.解读数字鸿沟——技术殖民与社会分化[M].上海:三联书店,2003.

[9]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列宁全集(卷24)[M].1990.

(责任编校:简小烜)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Network Era

WU Hongying

(School of Maxism, Shun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unde Guangdong 5283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rapidly and enthusiastically penetrated into people's life, profoundly changed people's mode of production, life style and mode of thinking, also greatly affected the enthusiasm and abilit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correctly analyzes and grasps the era of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our citizen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a timely manner, to enhance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citizens in our country at the present stage. Enthusiasm and ability to expand citizens' orderl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收稿日期:2016-03-03

基金项目:广东省委宣传部“竞争性扶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项目“加强中小城市公民素质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吴红英(1977— ),女,湖南永州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3-0062-03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网络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对话·素材·练习
官员“微信朋友圈”缘何“官味十足”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