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

2016-03-27 23:41兰考县农业局张丽
河南农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枯萎病保护地轮作

兰考县农业局 张丽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

兰考县农业局张丽

一、做好植物检疫

在外地引进的新品种及在疫区调运蔬菜产品时,要向检疫部门申请检疫,以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及其他有害生物随蔬菜种子、秧苗、种株、蔬菜产品转移而传播蔓延。

二、选用优质抗病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生产条件、生产季节和栽培方式,针对当地蔬菜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选用具有良好性状的抗(耐)病虫品种。

三、实施健身栽培技术

(一)清洁田园

在生产季节,及时采取拔除病株,摘除病叶、病果,清除落叶,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销毁。此外,还要清除田间及地边的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基数。

(二)及时深翻土地

深翻土地可以压低病菌侵染源和虫口基数。

(三)合理轮作

用抗病虫的或非寄生性蔬菜与易发病及易受虫害的蔬菜实行轮作,可大大减少土壤中病虫基数,减轻危害。一般采取非同科蔬菜3年以上轮作的方法,甘蓝、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菜与番茄、辣椒、茄子等茄科蔬菜轮作可有效地控制茄科蔬菜的枯萎病。对轮作确有困难的菜地可采取播种前15d灌水3d,然后排水晒田和深翻,减少病虫基数。

(四)科学灌水

灌水应选在晴天,灌水时,不可大水漫灌,应推广滴灌、渗灌的节水防病灌溉技术。同时,做好通风换气、放风排湿等工作,以调节好保护地内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

(五)合理施肥

多施腐熟有机肥,未经过腐熟的有机肥带有大量的病菌;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另外,微量元素对蔬菜的抗病性影响也很明显,生产上还应注意微量元素的使用。

(六)注意补充CO2气肥

人工补施CO2气肥,可大大提高蔬菜的产量,增强抗病抗逆能力。补充CO2气肥有很多方法,一是采用干冰法;二是强酸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

四、推行种子消毒处理

(一)温汤浸种

先将种子在15~20℃的冷水中浸5~7h,让种子吸足水分,然后浸入45℃温水中15min,再移入55℃热水中浸10min,然后迅速将水温降至25~30℃(如茄子、西瓜、苦瓜、番茄、辣(甜)椒、胡萝卜、芹菜、菠菜等),或将种子从热水中捞出立即投入冷水内冷却(黄瓜、西葫芦、白菜、萝卜、菜豆等)。温汤用水是种子质量的5~6倍,在温汤浸种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并随时补充温水,以保持所需温度。

(二)药剂拌种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按种子质量的0.3%~0.4%拌种,可防治黄瓜等果菜类苗期枯萎病、立枯病、炭疽病等。

(三)药液浸种

药液浸种的关键在于药液的浓度和浸种的时间,浓度高时可缩短时间,浓度低可以延长时间,用于防治真菌病害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min;72.2%普力克水剂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0min,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h;0.1%硫酸铜浸种5min。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有:1 000万单位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h;0.1%硫酸铜浸种5min。用于防治病毒病的药剂有10%磷酸三钠溶液或抗毒型OS—施特灵300倍液浸种30~40min等。

五、做好苗床土壤处理,培育无病壮苗

蔬菜多数病原菌、害虫可在土壤中越冬,因此,不可直接在老苗床上育苗。有条件的最好用营养钵、无土栽培育苗,或用大田无病虫土更换苗床土。如更换土困难,可每平方米施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g,对细土5kg拌匀,取1/3药土撒于浇足底水的畦面,播种后将其余2/3药土盖在种子上面,或用3%恶毒灵水剂500倍液喷雾。

六、搞好保护地土壤消毒

对保护地土壤消毒,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害虫等有害生物,能很好地控制病虫危害。主要方法有日光高温消毒:每667m2用1 000kg稻草或麦秸,切成4~6cm长,撒在地面,再均匀撒施生石灰300~500kg,翻地、铺膜、浇水,然后密闭大棚、温室15~20d,地表土温可达到60℃,对枯萎病及其他土传病害、线虫等均有较好防效。

七、推广嫁接防病技术

对于难以防治的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用根系发达、耐低温、高抗枯萎病的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成活率在90%以上,防效在95%以上;利用番茄品种毛粉802作砧木嫁接茄子,成活率在90%~93%,对茄子黄萎病防效达100%;用番茄抗病野生砧木嫁接主栽品种防治茄科青枯病,防效可达100%。

八、正确运用生态防治技术

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如高温杀菌、抑菌等。如对黄瓜棚加强变温管理,白天气温25~28℃,夜晚气温11~15℃,地温18~20℃;控制湿度,相对湿度白天70%~80%,夜间75%~85%,加上充足的光照、科学的通风换气等措施,不需要打药就可控制黄瓜霜霉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危害。在黄瓜霜霉病普遍发生时,可采用高温闷棚的办法抑制病害发展,具体办法是:在病害普遍发生时,选择晴天上午,关闭大棚门窗,使棚温升到45℃持续2h,可控制病害蔓延。黄瓜植株较高时闷棚温度可适当提高,但不能超过47℃,闷棚前1天必须浇水,把温度计挂在与黄瓜生长点同样高的位置,摘掉近地面20cm内的重病叶。闷棚2h后,适当通风,使棚温逐渐下降到正常温度。

九、适时开展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包括前面所讲的温汤浸种、高温土壤消毒等措施。另外,可以根据害虫特殊的趋性诱杀害虫,如黄板诱杀斑潜蝇、白粉虱等 。

十、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技术

一是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农药使用的法规。二是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三是合理用药、对症下药。四是讲究施药技术,正确掌握农药使用剂量,注意轮换交替用药,推广使用烟剂、粉尘剂等高效剂型。五是执行好安全间隔期。六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

猜你喜欢
枯萎病保护地轮作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