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鲜食甘薯生产关键技术

2016-03-27 23:41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驻马店市分校吴剑南
河南农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薯苗入窖颗粒剂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驻马店市分校 吴剑南

优质鲜食甘薯生产关键技术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驻马店市分校吴剑南

一、品种选用

鲜食品种除要求薯块外观好看,大小整齐外,可溶性糖含率一般在6%以上,烘干率25%~27%,重要的是熟食味佳,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较高,耐贮藏,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选用。

二、黑斑病、线虫病同防

鲜食甘薯不仅要求外观漂亮,而且对耐贮性要求极高,故必须严格防控黑斑病、线虫病、地下害虫的发生。

一是要保证种薯产地来源清晰,最好是健康无病害,连续5年以上未种植过甘薯的地块,用蔓头苗繁殖出的种薯;二是种薯要健康,不带病害(黑斑、线虫、根腐)、虫害(小象甲),无水渍、无腐烂。苗床排薯种前用50%多茵灵500倍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浸种10min后排种。

(二)高剪苗栽插

鲜食甘薯栽植必须采用高剪苗,当苗床上的薯苗高度达到25cm时,选取具有6~7片叶的壮苗,用剪刀从距离床表面5~8cm处剪苗,坚决杜绝苗床拔苗带根栽插。

(三)薯苗与土壤消毒

1.薯苗移栽至大田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泡薯苗基部0~10cm 处8~10min。

2.每667m2用8%三唑磷微乳剂1 000~1 500g,少量水和细土混成泥浆,将浸泡过的薯苗浸沾泥浆后栽插,此环节容易烧苗,因苗根嫩弱,一定注意浸沾泥浆后马上浇水。泥浆封闭薯苗剪口,线虫不易由伤口侵入,防线虫效果较好。

三、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防治

(一)农药撒施扶垄前,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5%毒死蜱颗粒剂均匀撒于土中,每667m2用量3~4kg,撒后立即扶垄。

两种性别基因表达平衡的不断进化,导致表型的性别均衡,掩盖了细胞机制的性别偏差。平衡可能是由选择压力驱动的,该选择压力确保化学计量的X:A比例在男性、女性的相似性,使得XX和XY细胞均在适当的细胞功能的限度内工作。但任何表型的性别均等仅仅是可能的,因为XX和XY细胞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即,用不同的分子机制来调整其基因组的差异。XX细胞必须调整其基因组/表观基因组系统,使之可以与XY细胞以不同的方式正常工作。这使得性别平衡是暂时的,因为细胞环境中的任何扰动(例如由年龄、环境毒素和产生肿瘤的突变引起)可以影响这一平衡,导致疾病的性别差异,而这在健康细胞中不存在。

(二)农药穴施在甘薯栽植时,穴施5%辛硫磷颗粒剂或5%毒死蜱颗粒剂,每667m2用量2~3kg。

(三)农药灌根在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田块,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每株用量150~250 mL。

四、安全贮藏

鲜食甘薯获得高效益的关键一环是安全贮藏,反季销售。

(一)贮藏窖消毒

甘薯入窖前,新窖应打扫干净,旧窖应消毒灭菌。

1.传统井窖和崖头窖

旧窖壁及窖底刮去3~4cm土层,并在窖底撒一层生石灰。

2.大口井窖和砖拱窖

旧窖及时维修和彻底清扫,窖底铺上6~10cm厚的干净细沙。清扫后每立方米空间用20g硫磺,点燃后封闭2~3d熏窖,之后放出烟气,然后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洒杀菌。

3.贮藏窖辅助设施

贮藏窖消毒灭菌后,将窖底铺上6~10cm厚的干净细沙,上面再铺放5cm厚的秸秆或柴草,紧挨窖壁竖向摆放5~7cm厚的秸秆,以防湿保温。贮藏窖内应配备温度、湿度测量仪,还宜配备加温设施和除湿机。

(二)收获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收获期。鲜食甘薯应在地温10~15℃时收获,选晴天上午收获,当天入窖。收获至入窖的过程中,应轻刨、轻装、轻运、轻卸,用塑料周转箱或条筐装运,防止破伤。

(三)入窖

1.入窖方法。入窖甘薯应精选,薯皮应干燥,无病薯、无烂薯、无伤口、无破皮、无冷害、无冻伤、无水渍、无泥土及其他杂质。可采用薯块堆放、装透气塑料箱或网袋排放。薯堆整齐,防止倒塌。薯袋或薯箱堆放高度宜少于6层,中间留50~70cm通道。入窖后,薯堆中间每隔1.5m竖立1个直径10 cm左右的秸秆把,或在薯堆中间放入通气笼,以利于通风、散湿、散热。

2.甘薯贮藏量。甘薯的堆积高度不超过贮藏窖高度的2/3,传统井窖散装排放的要留有1/2以上的空间进行空气交换。

3.贮藏期间的管理。甘薯入窖后的前20天为贮藏前期。鲜食甘薯入窖初期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薯堆内温度宜稳定在12~14℃,当薯堆温度达到14℃时,应封盖窖口。窖内贮藏适宜湿度因品种而异:易干缩的品种,窖内最适湿度为90%~95%;含水量较大的品种,窖内最适湿度为70%~80%;鲜食、加工兼用品种,窖内最适湿度为80%~85%。

甘薯入窖后20天至次年立春为贮藏中期。随气温下降,应适时开关窖门及气眼,必要时应采取加温措施,窖内温度宜控制在10~14℃。当窖内外温差较大时,窖顶易出现水滴,宜在甘薯堆上方盖一层草帘或者苫布,淋湿后及时更换。根据品种的储藏特性,控制窖内湿度,以70%~95%为宜。若湿度偏低,宜在贮藏窖地面泼水或放置水盆,调节湿度。湿度过大宜用除湿机等降低湿度。烂薯块应及时清除,降低感染。

立春以后至甘薯出窖为贮藏后期。应根据气温变化情况调节温湿度。窖内温度高于15℃时,要打开气眼通风降温;若遇寒流,窖内温度低于12℃时,应关闭气眼,使窖内温度保持在10~14℃。贮藏期间,应减少进窖操作次数,防止病害传染。

4.出窖。出窖时,宜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避免影响窖内甘薯的安全贮藏。

猜你喜欢
薯苗入窖颗粒剂
关于颗粒剂登记
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利用冷风摊凉控制酒醅入窖温度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研究
冬季蔬菜窖藏方法
红薯苗栽植成活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旱地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习酒浓香型制酒糟醅接种探讨
春季红薯栽苗注意啥?
甘薯冷害的发生与防治
叶菜型甘薯大棚越冬栽培薯苗存活率及其产量性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