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特色资源安全路径的探索

2016-03-28 07:15,江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稀土矿产资源文明

黄 娟 ,江 潮

(中国地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4)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特色资源安全路径的探索

黄娟*,江潮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4)

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以生态文明为视角,揭示了我国资源安全存在总量大、潜力弱,禀赋差、浪费多,污染重、冲突多等问题;分析了资源空间布局错位、资源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消费模式落后、资源体制机制不顺、资源科技教育滞后等成因;提出了将生态文明融入资源安全建设,以资源供应安全、资源生态安全、资源社会安全为重点,以优化资源空间格局、促进资源绿色生产、推动资源绿色消费、完善资源体制机制、加强资源科技教育为措施,旨在为探索中国特色资源安全路径提供参考。

生态文明;资源安全;国家安全;稀有矿产资源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生态文明、中国梦紧密相关,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目前,学术界研究生态文明、资源安全的成果很多,但从生态文明角度研究我国资源安全的成果鲜见。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以稀有矿产资源为案例,对我国资源安全的战略意义、问题与成因、战略重点与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资源安全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一、确保我国资源安全的战略意义

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保质保量、及时持续、稳定可靠、经济合理地获取所需的自然资源及资源性产品的状态或能力[1]。根据对经济社会与国计民生的影响大小,资源可分为战略性资源与非战略性资源。关键矿产资源,特别是稀有矿产资源属于战略性资源,其安全与否既关系着国家安全,也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紧密相关。

(一)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的客观状态。国家安全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各个关键领域与战略层面,而且随着时代变迁其内涵不断变化和发展。当前,我们要构建集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以及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2]。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其他安全乃至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稀有矿产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能与作用,稀土、钨、钼、锢等稀有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信息产业、制造业等领域。如,稀土用于制造复合材料、镁、铝和钛等合金材料,被称为“工业味精”;钨主要用于硬质合金和特种钢等产品,被称为“工业的牙齿”;钼用于炼制各类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超级合金等,被称作“战争金属”等[3]。因此,陈毓川院士指出:“资源安全是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安全的重要物资基础”[4]。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目标

狭义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了“五位一体”总布局。广义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人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的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恢复为重点,更要构建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其中,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确保“资源安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目标和要求”[5]。当前,我国稀有矿产资源耗竭、浪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资源安全,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新要求融入资源安全建设中,确保包括稀有矿产资源在内的资源安全。

(三)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和理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而资源安全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实现中国梦面临资源环境生态的严重约束,因此,确保资源安全是实现国家富强梦的重要保障。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6]。这就表明,我国面临的资源安全形势已经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最终实现中国梦构成了重大威胁。

二、我国资源安全的问题与成因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资源安全,不仅包含数量、质量安全,而且还包括生态、经济、社会安全等内容。我国资源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如下:

(一)突出问题

1.总量大,潜力弱

数量安全、可持续供应是资源安全的首要内涵。在全球稀有资源占有量上,中国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稀土、钨、铟、锗,中国储量居世界第一[7]。但我国稀有矿产资源的潜力与可持续供应能力正在不断减弱。按照目前开采水平,再过30~50年,我国将从钨矿、锑矿、稀土矿的资源大国变成小国。世界最大稀土矿白云鄂博矿藏可能在30年内消失,有“世界钨都”之称的江西赣州矿藏也将在20年内开采殆尽。被誉为“稀土之父”的徐光宪院士指出,南方五省的中重型稀土储量达150万吨,但目前只剩下60万吨,如果按照现在开采速度,10年就将开采完。[8]中国有色工业金属协会的数据显示,钼还可采16年,锌可采10年[7]。

2.禀赋差,浪费大

质量安全是资源安全的重要内涵,而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中小型矿偏多,大型矿偏少;贫矿偏多,富矿偏少;综合矿偏多,单一矿偏少。大部分稀有矿产资源伴生在其他矿产中,重要稀土矿床常与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共生。如白云鄂博就是铁、稀土、铌的共生矿,是典型的难选矿。由于稀有矿产资源天然禀赋差,给采、选、冶带来了困难,导致矿山开发成本偏高。最大的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回收利用率仅为10%左右,其余90%进入尾矿;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平均利用率只有20%~50%[9]。目前我国采用的弱磁―强磁―浮选工艺只回收铁和稀土,稀土选矿回收率不到50%,稀土利用率仅10%[10]。我国资源可持续供应潜力有限,加上资源禀赋差以及采易弃难、采富弃贫等浪费问题,使我国稀有矿产资源安全问题雪上加霜。

3.污染重,冲突多

资源开发利用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目前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突出。一是资源与生态的冲突,即资源开发污染生态环境。我国每生产1吨离子型稀土矿消耗4~5吨硫酸铵、1.7吨碳酸氢铵,分离1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消耗8~10吨盐酸,6~8吨液碱或1~1.2吨液氨,这些化工原材料最终转化为废水、废渣、废气[11]。二是资源与社会冲突,主要表现为矿难引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矿业企业和当地民众发生冲突,矿山关闭破产后员工安置和离退休职工管理[11]。2012年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就是当年重大群体性事件。三是资源与经济的冲突。在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用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换取了微不足道的经济利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稀有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大,后续供应的短缺正在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主要原因

1.资源空间布局错位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我国资源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布局并不匹配,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就是其突出表现。我国稀有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几个地区:钨矿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稀土矿集中在内蒙古白云鄂博。我国的人口及其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即资源的生产与生活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城镇,而资源原产地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中西部偏远地区。无论是作为原料进入生产企业加工,还是作为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都需要经过长距离的运输,导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居高不下。

2.资源生产方式粗放

我国许多稀有矿产资源企业的生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资源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这与我国稀有矿产资源生产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装备能力弱、产品结构低等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关。我国拥有采矿许可证的钨矿山有100多家,年产钨精矿500吨以上的只有32家;全国硬质合金企业有600多家,年产上百吨的不足30家;有100多家铟厂,约95%的生产厂家年生产量为1~5吨;稀土企业约有100多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年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甚至几十吨[12]。这种状况造成企业间恶性竞争,以初低级产品竞争,相互压低产品价格,严重妨碍稀有资源产业健康发展,削弱了相关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3.资源消费模式传统

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消费在本质上就是对资源的消耗。就生产消费而言,2011年,我国稀土消费在磁铁和冶金领域占消费总量的45%,而在石油、陶瓷玻璃等领域仅占20%,说明消费分布极不平衡[13]。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12%,却消耗了全球21%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和67%[14],可见我国生产消费是一种高消耗的消费。就生活消费而言,稀有矿产资源产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原料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锂电池、光纤光缆和太阳能面板的制造工艺中,成为许多高科技产品和日常消费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稀有矿产资源高速消费期,相关消费品与废品增多,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4.资源体制机制不顺

我国资源安全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与资源相关的管理、开发和研究职能分散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和电监会等部门,权限不明、职责不清。稀土资源的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设的原材料司,矿山的主管部门是国土资源部,地方政府协助管理。管理部门不统一以及相对地位不高,导致稀有资源管理容易出现部门矛盾与冲突。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安全管理体制,造成难以出台统一协调的政策措施;即便出台了也无专门机构贯彻实施,更无法实现长远的政策目标。这是我国资源安全的制度性危机,特别是针对稀有矿产资源的产权、储备、管理、责任、法律、生态补偿等制度,要么尚未建立,要么不完善。

5.资源科技教育滞后

目前,我国科技研发水平有限,高技术含量产品不强,稀有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等稀土产业核心的、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掌握在欧美国家手里。我国稀土初加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深加工能力不足。如世界上90%的彩电粉原料都依赖中国稀土产品,但由于中国产业化水平低,只能出口大量稀土原材料,由国外企业加工成彩电粉后再高价卖给中国[9]。我国对资源安全的宣传教育也不太重视,对稀有矿产资源的宣传教育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我国资源形势严峻,但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领导还是广大群众都缺乏基本的资源安全意识;相反,由于我国稀有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占有一定优势,使人们误认为这些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在生产生活中不注意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三、我国资源安全的战略重点与措施

面对我国资源安全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安全、生态文明、中国梦的高度,以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为指导,将生态文明新要求融入资源安全各方面与全过程,明确资源供应安全、资源生态安全、资源社会安全为战略重点,通过优化资源空间格局、促进资源绿色生产、推动资源绿色消费、完善资源体制机制、加强资源科技教育等战略措施,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安全道路。

(一)确保资源安全的战略重点

1.确保资源供应安全

增加储量:全面实施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加大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探力度;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寻找稀有矿产资源进口渠道,实现矿产资源进口多元化。用好存量:根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部署,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循环利用资源,提高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回收利用二次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在开采矿产资源主要元素时回收利用伴生元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存量:抑制过量开采,实现总量控制;控制出口配额,减少稀有矿产资源出口;加强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提高资源价格,增强议价能力。此外,积极寻找稀有矿产资源替代品,以缓解稀有资源的稀缺程度,提高稀缺资源的保障程度。

2.确保资源生态安全

2000—2012年,中央投资 234.4 亿元,带动地方及企业投资超过400亿元,使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了很大改善[15]。建设绿色矿山、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已经成为21世纪确保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目标。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按照“采前预防,采中治理,采后恢复”原则,推进矿山废石、废渣、废水、废气等资源化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以及矿区土地复垦,使矿山地质环境稳定恢复、生态景观更加美化。对于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必须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主要景观区、自然保护区等矿山地质环境要逐步整治,促进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

3.确保资源社会安全

资源社会安全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社会安全问题,是新时期资源安全的重要内涵。矿产资源社会安全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有关利益各方的关系处于一种和谐状态,矿业开发活动不对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11]。面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应加大和谐矿区建设力度,构建矿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调节机制、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补偿机制、群众共享资源收益的分配机制、矿地矛盾协调化解的工作机制;建立合理有序的矿产开发收益分配格局,形成矿山企业支持地方发展、群众享受开发收益,地方政府、矿山企业、矿区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15]。建设和谐矿区,要求资源型企业要有资源意识、经济意识、社会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既是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确保资源安全的战略措施

1.优化资源空间格局

以国务院《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统筹矿产资源分布与矿业经济分布、居民生活区分布、生态空间分布的关系,“优化矿产资源空间开发格局,引导资源开发产业的合理区域布局及相关生产力聚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生产能力。”[16]要限制或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一定范围内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统筹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规划不同功能的矿产资源开采区,避免将大中型矿产地分割开采,合理确定大矿周边安全距离,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保障正常的开发秩序;加强重点开采区内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和集约利用,形成一批大中型矿产资源开发基地;要调整矿业结构布局,建设矿业工业园区、构建矿业产业集群。

2.推动资源绿色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资源绿色生产的主要方式。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的重要方式,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矿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17]。一般而言,产业集中度越高、生产规模越大,越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推动我国资源产业、资源企业绿色生产,必须解决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提高资源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鼓励大型矿业企业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做实大型矿业企业。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2013年,以包头和赣州等大型稀土企业为代表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从源头上为我国稀土产业绿色发展、稀土企业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稀土资源提供了可能。

3.促进资源绿色消费

生产消费是资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必须正确处理生产消费与资源利用的关系。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调整经济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将有效减少资源生产性消费。生活消费也是消耗资源的重要领域,不同生活消费模式对资源安全产生不同影响。当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资源消费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变,减轻了资源压力;但人口持续增长且人均消费水平持续提升,加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基础的压力依然很大[5]。确保资源安全,必须放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形成绿色生活消费方式。无论是生产消费还是生活消费,都应形成节俭、适度、合理、绿色、健康的消费模式。特别是绿色消费模式的形成,必将带来消费结构的重大变革,引领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的良性循环。

4.完善资源体制、机制和制度

要解决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割,政策、规划以及法律制度不协调问题,中央政府可以考虑成立全国性资源管理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全国资源的规划、保护、管理与利用,以确保有关政策和制度之间的衔接,有效发挥政府各部门在资源开发保护中的整体功能。同时,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构建资源安全法规体系,修订《矿产资源法》,修改《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资源安全”的单项法规;深化矿产资源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补偿制度等;处理好矿产资源安全的体制、机制、制度及其相互关系。

5.创新资源科技教育

加大对国内外资源安全战略研究,加强资源安全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认真落实发改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出台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通知》,加大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科研投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提升稀有矿产资源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生产高附加值和应用的资源产品,实现由稀有资源大国向稀有资源强国的转变。同时,要针对公众资源安全意识普遍缺失问题,加大资源安全、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绿色教育体系,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资源安全,纠正“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等错误资源观,培育“节约资源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荣辱观。树立新的自然资源安全观,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安全意识。

[1] 谷树忠,李维明.实施资源安全战略 确保我国国家安全[N].人民日报,2014-04-29(10).

[2] 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2014-04-15)[2015-04-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110253910.htm.

[3] 余绍泽.中国稀有矿产资源的贸易战略思考[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9(1):77-78.

[4] 陈毓川.建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和体系[J].国土资源,2002(1):20-21,5.

[5] 李维明,谷树忠.资源安全:国家安全的基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06-06(3).

[6]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EB/OL].(2015-05-05)[2015-10-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05/c_1115187518.htm.

[7] 张锐.培植中国稀有金属资源的“欧佩克”[J].沪港经济,2009(9):56-57.

[8] 稀土资源陷政治博弈 中国稀土资源话语权承压[EB/OL].(2012-03-15)[2015-03-12].http://news.xhby.net/system/2012/03/15/012936344.shtml.

[9] 卜小平,孟刚,赵亚利,等.对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探析与对策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9(5):27-30.

[10] 我稀土资源利用率仅10% 环境污染成发展瓶颈[EB/OL].(2011-01-04)[2015-05-04].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3644525.html.

[11] 张光进,徐逢祺,陈宏波.矿产资源安全观新解及其管理要义探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3):26-30.

[12] 刘尧德.稀有金属:优势资源令人忧[J].中国有色金属,2009(12):60-61.

[13] 邹君宇,王建平,柳振江,等.中国稀土资源现状和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4(2):119-123.

[14] 杨雪彩.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生态文明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4):42-44.

[15] 汪民.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226-231.

[16] 袁国华,贾立斌,郑娟尔.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8):24-27.

[17] 张应奎.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 推进辽宁矿业生态文明建设[J].国土资源,2012(12):11-13.

Thinking of the Road to Resources Saf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UANGJuan*,JIANGChao

(Marxism Institut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 Wuhan 430074,China)

Resource security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is the important go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ortant safeguard of Chinese Dream.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paper reveals main problems such as potential weak, poor endowment, more waste of resource, heavy pollution, and many conflicts,and analyzes some factors such as resource space layout of the dislocation, rough mode of resource production, the backward resources consumption, unreasonable resource systems and mechanisms, the lag of the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presents that integra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 security, the supply and society and ecology security of resource will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optimizing resource space pattern, promoting the green production and green consumption of resource, improving the resource systems and mechanisms, strengthening the resour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should become the measure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source security; national security; rare mineral resource

10.13542/j.cnki.51-1747/tn.2016.01.002

2015-12-23

国家社科基金“幸福观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反思与前瞻研究”(13BKS048);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2015年开放基金项目“生态文明与资源安全”(H2015005A);湖北省高校人文与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2015年度科研开放基金项目“我校生态特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XS20150010)

黄娟(1963— ),女(汉族),上海人,教授,研究方向: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通信作者邮箱:hjsurf@163.com。

F205;X-01

A

2095-5383(2016)01-0006-05

江潮(1992— ),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等。

猜你喜欢
稀土矿产资源文明
2021年11月中国稀土出口统计
2021年12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