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发展定位的探讨

2016-03-28 07:15刘建朝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办刊学报应用型

刘建朝

(三明学院 学报编辑部,福建 三明 365004)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发展定位的探讨

刘建朝*

(三明学院学报编辑部,福建三明365004)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及当前出版业的改革形势,使学报的现实处境更加严峻。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发展定位的剖析,认为必须遵循应用性与学术性、内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学报办刊的目标、类型和层次、服务对象及特色等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学报应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职工为主要对象,成为助推院校及地方发展的应用型本科学报。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应用型;发展定位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催生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并成为本科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从大专院校向本科院校转型后,又向应用型本科方向转型发展,因其发展定位明确,可称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然而,“新建”“转型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当前出版业面临改革新形势,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境,需要重新进行发展定位,从而调整发展战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现状

(一)在学术期刊系统中的困境

目前,高校学报可以划分为多种层级。从学校层次上,可划分为本科学报、大专学报,细分为重点大学学报、老本科院校学报、新建本科院校学报、高等专科院校学报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大多是从大专层级的学报升级而来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学报层次虽然提升了,但其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如高校的科研力量较分散,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办刊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学报学术质量。[1]如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走老本科学报的办刊路子,则既缺乏高水平的作者、高质量的论文,也没有高值的影响因子。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与名牌大学、老本科的学报相竞争时,就很难被评为名刊或核心期刊。虽然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力求发展,通过高稿酬等措施约请高职称作者、高级别基金项目的论文,但受限于学报的人力财力,学报整体质量往往以发展失衡为代价,也因为非核心期刊而很难吸引到好稿件。换言之,在吸引优质稿源上较缺乏竞争力,制约了学报的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环境

高校领导层的重视是促进学报发展的关键,但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升本后,校领导并未重视学报的发展,以致学报还停留于升本前的状态。如学报在高校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投入资金不足;编辑部人员数量少,存在缺编现象,低质量的人情稿、关系稿较多。这些因素影响了学报办刊水平。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学校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师资上注重“双师型”队伍建设,降低了职称评聘的论文要求,这容易使教职工产生回到大专教育的错觉。出于职业考虑,教师可能因校领导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而注重自身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从而降低发表科研论文的积极性。以三明学院为例,2014年学校明确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据知网统计,2015年学校发表论文的数量降为200余篇,而前两年的每年发文量均有近400篇。校内稿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主要稿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对发表科研论文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使基础薄弱的学报处于勉强维持的状态。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现实处境很不乐观,有必要结合现状对自身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定位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发展定位,“首先要结合学校定位,其次要着眼地域定位,寻求错位发展,尤其要处理好学术性与应用性的关系、内向性与开放性的关系、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2]。才能真正做到既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需要,又符合学术期刊出版的要求,从而有利于学报的特色发展。

(一)应用性与学术性

一方面,“应用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强调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注重培养地方发展和市场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必然促进教育过程重视产学研结合、学校拓展出服务社会的职能、学校发展方式注重与地方互动。[3]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并非只是具备良好技能的合格产业工人,而是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校“成为企业高层次技术人员、一线管理人员、社会服务领域专业从业人员的重要来源”[4],即应用型本科院校还要求师生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可以说,应用性与学术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内在要求。为体现服务高校教育和科研的办刊宗旨,也为获得所属高校的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发展定位必须坚持应用性原则,使学报发表成果有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学术性是学报的本质属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定位必须坚持学术性原则,刊发的论文要有学术创新,符合学术规范,不能停留于课堂教学的感悟体会,也不能仅仅是应用实践的经验总结。学报应主要刊发具有创新性和学术性的论文,同时重视刊物的地方性和应用性,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要坚持应用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刊载应用型学术研究方面的论文。

(二)内向性与开放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发展定位应坚持内向性与开放性的原则。一是指对待内外稿的态度。坚持内向性原则,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要积极向本校教职工组稿、约稿,积极宣传本校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真正成为展示、传播本校学术研究成果的窗口。而开放性指开门办刊,学报要积极吸收校外的优质论文,包括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政府等单位部门的学术论文,以及其他高校自主投稿的论文,使学报真正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二是指刊载论文的性质范围。内向性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与学校的转型发展定位相匹配,反映校内外应用型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对于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积累不足或技术特征不明显的地方本科院校,即使宣称定位在应用技术大学,也算不上真正的应用技术大学”[5],一味强调应用技术研究,不但不利于高校原有学科优势的发挥,使学校发展成为无本之木,而且学报也会面临稿源匮乏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还应坚持开放性原则,即刊载应用型方面研究论文的同时,以兼容并包的态度适当刊发理论型研究的论文。这也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坚持应用型特色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学术研究,平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性与理论性。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科学定位

学报的科学定位,是指根据高校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等内外环境,结合高校学报的发展形势、自身的办刊传统和现状,对自身在学术期刊系统和所属高校中的位置和角色特征做出选择,确定学报的办刊目标、类型层次及特色等,从而实现独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定位,包括对自身位置的定位和自身各要素的定位。

(一)目标定位

基础薄弱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不能把发展目标定位为全国性或国际性的一流重要学报,不能不切实际地妄求反映国内外最前沿、尖端的应用型研究成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与所属高校有着紧密联系,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由省市共建、以市管理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变而来,为地市或区域发展服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立足之根,是指引办学定位、发展理念的前提。[6]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作为高校参与地方发展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和作用”[7],也是学报积极参与地方发展建设和主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难得机遇。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应定位为地方性学报,着重服务和反映地方或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努力打造成地方的重要学术期刊。

(二)类型、层次定位

从类型划分,学报刊发的论文大致可分为应用型研究论文和理论型研究论文。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4],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定位原则也要求坚持应用性原则。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类型定位,应为应用型学报。然而,如果只有类型定位,就容易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和偏向应用型的专科学报混淆。从层次划分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随着所属高校的升格而成为本科院校学报,其在发展层次上定位为本科院校学报(而非专科院校学报)十分重要。同为应用型研究论文,本科学报的论文更注重技术的研发创新,并能应用于新产品、新工艺;更注重文化创意研究,能够带动新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研究团队协作性更强,有较多的省市各级课题基金支持;总体上比专科院校学报论文有更高的科研学术含金量。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在类型和层次上的定位是应用型本科学报。

(三)对象定位

顾永安认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有传统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又要有应用型大学的实践应用能力。[8]也就是说,教师要具备双重素养,“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9]。这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应当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周海林指出,应当将学报“定位为本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孵化场以及本院校的科研展示窗口”[10]。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地方政府部门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还应积极刊发“校地”“校企”“校校”各方及协作的应用型研究成果,使学报成为传播应用型相关研究成果的平台。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对象应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政企的相关应用型研究者、决策管理者,为提升其科研和专业实践能力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特色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发展定位,不仅要在学术期刊系统中体现出类型的独特性,还应呈现出个体学报的特色。这就要求学报结合院校和地方的实际进行刊物的特色定位,开设“特色栏目”。如针对本校优势专业学科,可设置相应的研究栏目,反映相关应用性研究的水平。又如针对地方优势行业产业,设置相关产业领域的研究栏目,展现行业产业的发展情况和经验。再如对新开发的地方特色资源,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地方研究栏目,积极向校企等研究人员征集稿件,在宣传和助推地方发展的同时也体现出学报的特色。

当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特色定位,并不同于以往所讨论的学报特色栏目建设。首先,特色栏目的设置并不以迎合某些“名栏”的评价机制为目的,不搞“一峰独秀”,而是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地方产业资源优势,组建多个特色栏目。其次,特色栏目应是学报整体发展基础上的特色栏目,是“高原上的群峰”,而不是“平原上的独峰”,不是以学报各栏目质量参差不齐为代价的特色栏目。最后,特色栏目必须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即使是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也应突出人文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再生能力,有助于推进文化产业创意研发。这样,以“特色栏目”的构建,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特色定位。

四、结语

2013年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开始,也标志着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将“应用型”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真正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方向转型发展。为了生存和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不能沿袭升本以来模糊宽泛的定位,更不能重返升本前专科学报的办刊路子。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发展定位进行了探讨,从办刊的目标、类型层次、特色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学报在学术期刊系统及高校中应有的定位和角色,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重新进行办刊定位、调整发展战略有一定指导意义。

[1 ] 张智丹.地方高校学报改革与创新问题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3):185-189.

[2] 王前新.科学定位,凸显特色,创建品牌:关于办好地方本科院校学报的思考[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24(4):88-93.

[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学术版),2012(9):81-84.

[4]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国别研究报告[R].2013-12-10.

[5] 侯长林.应用型大学不等于应用技术大学[N].人民日报,2015-08-13(18).

[6] 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 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2.

[7] 王兴全,方忠.地方高校学报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5(2):59-61.

[8] 许霆.高校分类发展研究的重要成果:读《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J].高教探索,2013(1):148-152.

[9]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2013.

[10] 周海林.论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的定位[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4):46-50.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of the Journ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LIUJianchao*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Sanming University, Sanming 365004, China)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the reform current of publishing industry,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journals is very serious. The Journ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must follow some principles, mak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osition of journal publication, type hierarchy, service object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ry to establish a Journal fo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objects to promote the universities and local development.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journal; application oriented;development orientation

10.13542/j.cnki.51-1747/tn.2016.01.024

2015-12-31

三明学院2015年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报发展路径研究”(SUHE1514)

刘建朝(1984— ),男(汉族),福建大田人,编辑,硕士,研究方向:期刊出版,媒介文化,通信作者邮箱: smxyljc@163.com。

G255.2

A

2095-5383(2016)01-0086-03

猜你喜欢
办刊学报应用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致敬学报40年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