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贞卜辞同字异形判定的三个问题

2016-03-28 10:30刘艳娟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

刘艳娟(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



关于对贞卜辞同字异形判定的三个问题

刘艳娟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对贞卜辞是甲骨文中有特色的文例形式,我们从对贞卜辞的判定、同字异形现象的判定以及两条卜辞刻写先后顺序的判定三个方面来细致研究对贞卜辞,进而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对贞卜辞;同字异形;刻写顺序

一、对贞卜辞的判定

关于对贞卜辞的界定,学者们多有论及,主要有陈梦家、王宇信、朱歧祥、沈之瑜、濮茅左等甲骨学者。我们拟就狭义概念上的对贞卜辞作进一步讨论。

(一)贞卜时间不同的两条卜辞可否看作对贞卜辞

这种情况是占卜时间不同,但是贞人相同,以肯定和否定的语意占卜同一件事的两条卜辞。如《合集》14206:“壬子卜,争贞,我其作邑,帝弗佑若?”“癸丑卜,争贞,勿作邑,帝若?”壬子日卜辞的刻写早于癸丑日卜辞。我们赞成陈梦家先生的意见,即对贞卜辞的占卜当是在同一天完成的。殷商时期的贞人和契刻者属于不同的集团,“甲骨是由契刻者保存的”“契刻者是有许多机会将暂未刻上的文字补刻上的”[1],这些刻手完全可以在当天占卜结束后把两条对贞卜辞刻全。

甲骨卜辞中龟甲上的对贞卜辞大多数沿千里路左右对称分布,但这不是判定对贞卜辞的必要条件,因为对贞卜辞在龟甲上的分布位置还有相间分布、相对分布等多种类型。因而在判断对贞卜辞时,两条卜辞是否对称只能作为判断对贞卜辞的参考标准,就像《合集》14206的两条卜辞,不能因为对称分布就判定为对贞卜辞。

(二)贞人不同的两条卜辞可否看作对贞卜辞

这种情况是占卜时间相同,事件相同,但贞人不同的两条卜辞,如《合集》536:“辛卯卜,内贞,王有作忧?”“辛卯卜,争贞,王亡作忧?”二者的占卜时间均是辛卯日,围绕王是否作忧占卜。不同的是,贞人分别是“内”和“争”。从字体上看,本版卜辞为宾一类卜辞。“内”和“争”均是宾组贞人。殷人占卜频繁,同一版甲骨卜辞中常可见数位贞人并卜的现象。所以在殷商时期,两个贞人对一件事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占卜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贞人方面,陈梦家先生认为必须得是同一个贞人的占卜,其他学者并未讨论。我们认为贞人同版是经常会出现的情况,以上两条甲骨卜辞是同一个贞人集团的两个贞人对同一件事情进行的正反两方面的卜问,因为事件相同,占卜时间也一样,可以看作是对贞卜辞。

(三)命辞中谓语动词不同的两条卜辞可否看作对贞卜辞

这种情况是命辞部分的谓语动词所用语词不同,但以肯定和否定的语意占卜同一件事的两条卜辞,如《合集》6477:“贞,王往于京?”“贞,王勿步于京?”和写法上略有差异,但是同一个字无疑,都是地名。“往”和“步”是甲骨文常用的位移动词,“当它们直接带方所宾语时,方所宾语为位移的终点,从这一点上看,它们是同义词。”[2]尽管这两条卜辞所用动词不同,但由于这两个动词是同义词,占卜的实质没有改变,仍然看作是对贞卜辞。

(四)贞卜事件不相同的两条卜辞可否看作对贞卜辞

这种情况是命辞部分的占卜事件不同,也就是从正面、反面占卜的事情不一样,如《合集》940,右为“辛未卜,宾贞,旨灾?”左为“贞,旨弗其灾?”就其命辞部分来说,“旨”即旨方,方国名。和也均是方国名,且是两个不同的方国名。和不是同一个对象,也就是这两条甲骨卜辞虽然是从正面反面占卜,但占卜的不是一件事情。

综上所述,对贞卜辞的界定应该更进一步地严格化:前辞,占卜的时间必须一致;贞人相同或为同一贞人集团。命辞,谓语动词相同或为同义词;必须是对同一件事情进行正面和反面的卜问。这样的两条卜辞是严格意义上的对贞卜辞。明确了对贞卜辞的界定条件,才能从浩瀚的甲骨文中筛选符合条件的对贞卜辞,进而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同字异形的判定

异体字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从定义上研究异体字,分为广义派和狭义派;二是从字样学、字构学等角度研究异体字。

周祖谟、周秉钧、苏培成、裘锡圭等学者均对异体字提出了独到见解,周祖谟先生认为异体字就是“音义相同而写法不同的字”[3]。周秉钧先生指出“异体字指的是一个字有几种不同结构,所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4]裘锡圭先生认为“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严格地说,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一字的异体,才能成为异体字。但是一般所说的异体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字。严格意义的异体字可以称为狭义异体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称为部分异体字,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广义的异体字”[5]。以上学者对异体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音、义以及字形之间的关系方面。

近年来,王宁先生提出“异构字在记录汉语的职能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音与义绝对相同。它们在记录言语作品时,不论在什么语境下,都可以互相置换”[6]。早期学者认为异体字和异构字、异写字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大都看做是同一个概念,很少加以区分。但是随着概念研究的深化,学者们注意到这三个概念是不同的。李国英先生区分了三者:“异体字有两个主要来源,一类来源于构形,一类来源于书写。根据异体字构成的方式,可以把异体字分为异构字和异写字两种类型。”并且进一步区分了异写和异构,“实际上异构和异写并不在一个层面上,每一个异构形体都可能产生自己的异写形式,异写处于异构下面的层次。”[7]李运富先生全面梳理了异体字的研究,从“形体不同”“读音和意义相同”“共时性”以及“字”的所指三个方面,进而从字样学、字构学、字用学角度界定异体字[8]。

甲骨文对贞卜辞中文字不同现象是一种共时现象,由于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不能笼统把它们称作异体字、异构字或者异写字。关于甲骨文对贞卜辞的文字差异现象,我们采用“同字异形”这一术语,即“同一文字符号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存在的形体差异”[9]。

三、对贞卜辞刻写顺序的判定

(一)龟甲上对贞卜辞的刻写顺序

最早发现左右对贞的董作宾先生总结了龟腹甲的刻辞方法,他在《大龟四版考释》中“卜法”一节,谈到了左右对贞和贞卜先后之次序。他指出“先右后左,若一事两贞,则皆在对称处”[10]。

张秉权先生认为“应看它所希望的答案是肯定的或否定的,看它在龟腹甲上的部位而定”[11]。但是,殷商距今久远,当时贞人占卜的希望,我们已无从得知,若仅从这点来判断对贞卜辞的辞序,还是一个难题。

李达良先生批判了张秉权从占卜希望来判断辞序的可行性,提出“殷人刻正反之辞,殆不必先右后左,先正后反。前辞既刻于左,则谓有先刻左后刻右者,似无不可也”[12]。李氏的判断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那些有前辞省略现象的对贞卜辞。

吉德炜认为“当贞人仅仅是寻求信息而且对所获得的答案没有偏好时,肯定的命辞一般在腹甲的右边,否定的在左边”[13],这是在承认司礼义“其”原则的前提下做出的判断,结论与张秉权先生不谋而合。

曹兆兰先生发现“对贞卜辞的前辞以正卜反卜详略一致及正卜详、反卜略为常,从汉语语法一般呈上省来看,应是先正卜,后反卜。”从而得出了“对贞卜辞在龟甲反面先左正卜,后右反卜为常;在龟甲正面先右正卜,后左反卜为常”[14]的结论。

沈培先生提出“当占卜主体对其所要采取的行为动作可以控制时,占卜时是通常先卜正贞、后卜反贞,如果情况相反,我们总能找到其中的原因,只有个别例子我们现在还难以解释。”[15]

刻于龟腹甲上的对贞卜辞数量比较多,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龟腹甲正面的对贞卜辞,位于右边的一般是先刻,龟腹甲反面的对贞卜辞则是左边的一般先刻。

(二)兽骨上对贞卜辞的刻写顺序

从两条卜辞刻写的位置关系看,兽骨上对贞卜辞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贞卜辞的两条卜辞是上下排列的关系,一般遵循从上至下的刻写顺序。第二类对贞卜辞的两条卜辞是左右排列的关系,此类卜辞的刻写先后顺序主要依据前辞的繁简。凡是前辞完整的,应该是先刻的。

综述,明确了对贞卜辞的范围,同字异形的选取,刻写先后顺序,才能更好地研究对贞卜辞的同字异形现象。

参考文献:

[1]张世超.殷墟甲骨字迹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1.

[2]朱习文.甲骨文位移动词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28.

[3]周祖谟.汉字与汉语的关系[C]//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38.

[4]周秉钧.古汉语纲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68.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05.

[6]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3.

[7]李国英.异体字的定义和类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9-50.

[8]李运富.关于“异体字”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6(1):71-78.

[9]姚孝遂.甲骨文形体结构分析[J].古文字研究,1999 (20):278.

[10]董作宾.大龟四版考释[C]//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599.

[11]张秉权.卜龟腹甲的序数[C]//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56(28):242-243.

[12]李达良.龟甲文例研究[C]//甲骨文献集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7):87-88.

[13]沈培.殷墟卜辞正反对贞的语用学考察[C]//汉语史研究:纪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诞论文集.台北: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2005:6.

[14]曹兆兰.龟甲占卜的某些具体步骤及相关问题[C]//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228.

[15]沈培.殷墟卜辞正反对贞的语用学考察[C]//汉语史研究:纪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诞论文集.台北: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2005:200.

责任编辑:黄贤忠

Three Questions on the Determining the Characters Alien Phenomena in Symmetry Inscriptions

LIU Yanjuan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Documents, Southwest University, Beibei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The symmetry inscriptions are special forms in the oracle and bone inscriptions. We are trying to study it in detail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symmetry inscriptions, the judgment on the characters alien and the caving order about the two inscriptions, which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 of research.

Key words:symmetry inscriptions; characters alien; characters caving order

作者简介:刘艳娟(1989—)女,河南漯河人,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甲金语言文字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甲骨文习刻及特殊刻写形式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号:SWU1509374)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5-19

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16)01-0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