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耐读有新意——陈乐燕长篇小说《小城故事多》浅析

2016-03-28 10:30夏明宇吴朝平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重庆永川4060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编辑部重庆永川4060

夏明宇,吴朝平(.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重庆永川4060;.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编辑部,重庆永川4060)



好读耐读有新意——陈乐燕长篇小说《小城故事多》浅析

夏明宇1,吴朝平2
(1.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重庆永川402160;2.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编辑部,重庆永川402160)

【摘要】陈乐燕的长篇小说《小城故事多》好读、耐读并且有新意。粗略看来,这本书有些像20世纪初叶的“谴责小说”,细读却又发现它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因为在这部小说里,社会并非是一团漆黑,邪恶与正义、黑暗与光明,无时无处不激烈碰撞,并且最终是邪不压正。

【关键词】《小城故事多》;激烈碰撞;邪不压正

在近年出版的社会小说或者官场小说中,陈乐燕的《小城故事多》应该算是较有特色的一部。小说如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集中讲述“西南省”一个偏远小县的人物故事:贪花的县委大员果然贪了不少花,爱财的小车司机成文化局首富,江湖小混混杀人骗保并谋夫夺妻,退休老县长私藏珍贵文物七星宝冠……粗略看来,这本书有些像20世纪初叶的“谴责小说”[1],细读时却又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因为在这部小说里,社会并非是一团漆黑,邪恶与正义,黑暗与光明,无时无处不激烈碰撞,并且最终是邪不压正……

总的说来,小说好读、耐读并且有新意,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它做一个简要的评析。

一、好读:小说让人开卷便想一口气读完

至少笔者的切身体验确实如此。那天是2015年2月2日,星期一,刚从期末阅卷的繁忙中解脱出来,带着满眼的阅读疲劳,打开它(这部小说)只是说姑且一试,谁知这一试就读了下去,从午后读至傍晚读到第十四章《凶宅官家楼》,晚饭后因急于了解“官家楼”何以成“凶宅”捧起书又读,一直读到午夜把全书都通读了一遍方才暂时作罢……

小说何以如此好读?

简单地说,就是它把作为小说基本要素的人物、故事和语言等,都处理得比较好,让人读起来感到顺畅并富有吸引力。

先说人物。要说这部小说里面的人物,当然首先得说到女科长——女局长艾晴。她是个小公务员,同时更是个小女人。刚上班就听说主管全县组织人事工作的大领导召见,可以说凡是小公务员都会紧张,但作为小女人,她在紧张的同时得赶紧打扮,首先得让自己本来比较平坦的胸部高高挺起——既然知道大领导是个色鬼还打扮什么呢?嘿,投其所好呀——对方不是“鬼子”而是主管全县组织人事工作的县委大员,即便让他多“色”几眼也比给人家留下个“太平公主”的恶劣印象强。

由于是这种准备和这样的心理,后来的结果便都在意料之中:小公务员提升了,小女人却堕落了——如果说按照传统观念来评判是非,失身就意味着失节,失节就当然意味着堕落了。

那么,再往后呢?再往后会怎么样?

另一部近似题材的社会小说,是说同时是小女人的小公务员在受到大领导“宠幸”后,虽然如愿被提拔到了上一级的领导岗位,但是一方面因能力有限而施展不开,另一方面又因大领导有了新欢而迅速失宠,结果很悲哀[2]。如果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也像这样写,让人刚才读着开头就猜到了结局,那就太一般、太没有意思了。然而,这里面的小女子艾晴,不但只用一场淋浴就冲刷掉了失身的烦恼,还在由女科长变身女局长之后,从容不迫地烧好了自己的三把火,实在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并且,更重要的是,经由她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条线索,贯穿起“集资房事件”“文化馆改制”“惊险捣黄窟”“七星冠回归”“凶宅官家楼”“山羊也闹春”等N多个故事,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小说“线串珍珠”的结构格局,让人拿着就爱不释手,心甘情愿一章接一章地一直读下去。

除了县文化局局长艾晴这个全书的关键人物,县长洪兴川、县委副书记刘云可、县文化局副局长叶士林等正反两面的重要人物,小说也都塑造得比较成功,让他们都有血有肉性格丰满,好得合情,坏得合理,由他们引出的一个个故事,也不但一律具有客观真实性,演绎得也十分真切感人,其中不少细节尤其显得鲜活感人。诸如,公而忘私的县长洪兴川在已经病危的母亲病房门口与妻子朱红单独相处时的几段话:

洪兴川拉着妻子一双冰凉的手说道:“小红,妈妈病危,我心里万分难过。可是,我确实身不由己啊!从明天开始,连续四天都有重要会议……”

朱红还在埋怨:“天底下最忙的就是你这种官儿,最不近人情的也是你这种官儿!”

洪兴川叹了一口气说道:“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啊!小红……咱们结婚8年多来,我作为妈妈唯一的儿子,对她老人家的感情你是知道的……”说着说着洪兴川的喉头哽咽了,两眼噙满了泪花儿。

朱红冰凉的双手紧握着丈夫温暖的一只手说道:“你明早赶回去吧,啊。我刚才说的是气话。”[3]

又如,小说中三十八岁的年轻县长洪兴川,为了让县委常委们投票支持自己提出的官(公)车改革方案,带领一大群县、乡干部和新闻记者深入最基层——全县最偏远的旺山村小学查看实际情况的一段描写:

洪兴川躬身问一个孩子:“冬天在这儿上课,冷不冷?”

小男孩不吱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女教师说:“同学们,都站起来,欢迎县上的、乡里的领导叔叔阿姨们!”说完,带头鼓起了掌。

学生们反应迟钝,有大部分学生站了起来,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有小部分学生端坐不动,好奇的目光投向了这群陌生人。

洪兴川说:“教室里的光线太暗了嘛,只有两盏灯,怎么能行?”

胡校长战战兢兢地回答:“洪县长,学校的经费太紧张,实在挤不出钱再增加日光灯,而且电费也贵。学校还差老师们不少工资哩!”

洪兴川一屁股坐在最后一排冰凉的石凳上,说道:“你们几个别站着,都坐下来试试,能看得清楚黑板上的字吗?到了下雨天,光线会更暗!”

县上来的、乡里来的领导同志们都分别坐到最后一排试了一试,这些父母官儿们眼睛瞪着黑板,心里感慨万千。

洪兴川摸出自己的皮夹子,掏出里面的一千多元钱放在胡校长的手上说:“校长,你马上到场镇上去买日光灯管给每间教室加装上,哪怕每间教室只能加装一盏。孩子们还小,不能亏了他们的眼睛、伤了他们的心啊!”

前面一段,既刻画了县长洪兴川牢记慈母教诲“清清白白为官,脚踏实地干事”,因而哪怕是到了最后关头也不能朝夕守在母亲病榻前的好公仆、真孝子形象,又刻画了他的贤妻好女人朱红,印证了“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成功女人”这句话的正确性。后面一段,则正面描写了公仆洪兴川勤政务实与足智多谋:正是因为心中装着农村基础教育亟待振兴和边远山区的落后现状亟须改变等现实问题,他带领一群人深入实地查看乡村教育,获取召开“形势报告会”的第一手资料,让大家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前提下支持他的公车改革方案。在旺山村小学里,他“一屁股坐在最后一排冰凉的石凳上,说道:‘你们几个别站着,都坐下来试试,能看得清楚黑板上的字吗?’……他摸出自己的皮夹子,掏出里面的一千多元钱放在胡校长的手上说:‘校长,你马上到场镇上去买日光灯管给每间教室加装上,哪怕每间教室只能加装一盏。孩子们还小,不能亏了他们的眼睛,伤了他们的心啊!’”这些细节描写,都显得十分的真切感人,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再说语言。小说运用的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基本上都是在渝西方言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巴渝普通话(由于渝西在重庆直辖前系四川省腹地,渝西方言归属于四川方言大系,于是人们又称之为“川普”),如果系由口头上表达,有时候会让人或多或少听出些滑稽味儿,但书面表达却恰到好处,适合南北各方的读者大众。具体地讲,正是作者对其进行了精心的锤炼和打磨,致使小说的叙述语言让人读着如行云流水,人物对话生动贴切,给人以一种真实和“接地气”的美感。

二、耐读:小说耐人寻味和咀嚼处多多

如前所述,小说之所以好读而且耐读,主要就在于这里边有许多耐人寻味或者耐人咀嚼处,闪现着小说隐含的深刻思想。

耐咀嚼处之一:关于艾晴的失身问题。艾晴是个明白人,她明明知道刘云可是个大色鬼,提拔她和占有她是一种交换。可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甚至是带着一种献身的“悲壮”,临时换上使胸部高耸的海绵胸罩去迎合对方,把自己往对方嘴里送——也就是说,一开始她就接受了这个潜规则:官员要登台,演员要上镜,都不会有免费午餐,都得先让自己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对男人来说是钱,对女人来说则是色……然而艾晴又是个正派人,被迫失身后,她回家就直接奔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任凭热水把自己的身体冲得哗哗响,”“让自己的眼泪伴着脏水流进城市下水道的黑暗深处”;如愿以偿地走马上任后,她不但洁身自好并且励精图治、勤政务实的事实更是进一步说明,像她这种人,极有可能永远都不会被钉到“贪污受贿并与人通奸”的耻辱柱上。但是这里就派生出两个问题:第一,既然像艾晴这样的好女人、好干部都带着曾经“被潜规则”的先天性污点,那么官场上还有几个人是真正干净的?第二,如果我们认为艾晴的失身不算是污点,而是一道绕不过的坎或者一种必须的付出,那就等于承认了前面所提具有交换性质的官场潜规则,坏人想获得做坏事(贪污受贿等)的便利要先付出代价,好人想获得做好事(甚至是做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大好事)的权利也得先付出同样的代价——那么,这种潜规则是多么滑稽可笑又多么可怕!

耐咀嚼处之二:不倒翁李部长和他的官场三字经。李部长在县委宣传部为官二十载了,不但自己一顶官帽像“锡焊”焊在头顶从未被取下,还培养出了几十个科局级、县处级乃至更高职务的领导干部,小说说他“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并且还列举了他只需足不出户的三番两次查询就审清了文化局集资房回扣案的活生生事实来作证。但是,这位强势的资深李部长,他总结出来并借以传授部下的“嘴、腿、水”官场三字经,却似乎有点儿不敢恭维。因为那“嘴”字所指的嘴上功夫,不过是指口才、酒量和善于在上级面前唯唯诺诺;那“腿”字所指的腿上功夫,并不是劝人们经常跑田坎下基层,而是要干部经常到上级领导那里走动以联络感情;那“水”字则是劝人办事一定要学会“水”,该推就推该拖就拖切不可“拉直墨”也切莫较真——这说法与党的原则肯定不相符。但是,一桩桩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现实难道不就是这么回事么?李部长之所以能成为官场不倒翁,正由于他不但念熟了而且善于实践上述“三字经”。否则,他恐怕早就靠边站或者干脆回家抱孙子去了。

耐咀嚼处之三:一个小车司机的生财之道。文化局小车司机许兴旺的生财之道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经常摆弄车并且经常开假发票。但是,如果把他在生财之外所用的功夫都加到一起来,那就很不简单了:他不但开车的技术过硬,为领导挡酒和帮领导收受和转运礼品、红包的技术也过硬,敬烟他有几种敬法,喝酒他有几喝几不喝,他甚至还会像别的小说中的绍兴师爷那样为领导巧施连环计,直到把领导的竞争对手活活挤走——他之所以敢用其实并不高明的手段大发其财,是因为手里握着领导太多的把柄而有恃无恐,料定领导也不敢揭穿他。这种角色,往往会让人弄不清楚:他与他身后的领导,到底谁更可怕?

耐咀嚼处之四:惊险捣黄窟和七星冠回归。这是小说紧挨着的两章和两则连环故事,前者讲扫黄打非大获全胜,后者讲不费一兵一卒使珍贵文物回归博物馆。这两件事都是县文化局的政绩,这两个胜利都系女局长艾晴主导的“智取”所得,并且,无论是美男计还是美女计都是美人计……这种计策为什么用起来总是屡试不爽?艾晴用起来为什么总是轻车熟路?难道是因为小说开头时那次“被潜规则”导致的失身,反而让她增长了才干么?——恐怕也不是,至少小说作者陈乐燕先生对自己所珍爱的人物不会做这样的布局,而借小说情节折射现实社会人欲横流那种令人忧心的现状,这才是作者的良苦用心。

耐咀嚼处之五:“卡脖子领导”自己反遭卡。小说第十章,读着似乎特解气,那就是惯会卡人脖子的县委副书记刘云可,居然会在这里“走麦城”。而反过来卡他脖子的两个人都是十足的小人物,一个是潜伏在他身边的司机小丁,另一个则更是纯粹来自于民间——在乡镇上开相馆的小生意人傅正勇。由于被人家卡住了脖子,县委大员刘云可平时呼风唤雨的招数竟连半点儿也施展不开,为了让自己邪恶的政治生命得以苟延残喘,只好乖乖地举白旗投降。这种纯粹民间的、以牙还牙的惩腐方式居然获全胜,一方面揭露了“大人物”们内心的虚弱,另一方面却反映了民间对于廉政风暴的渴望和对惩治邪恶的强烈诉求。

耐咀嚼处之六:山羊闹春与花园小区。小说的第十七章,是两场闹剧,两场闹剧都处在一个乡,先是高乡长借山羊闹春出乖露丑,接着又是阮书记逆民意搞花园小区遭群众揭发。为什么这些书记、乡长竟不惜前仆后继地造假使闹剧连台?嘿,捞政绩呀,捞到政绩才好升迁嘛。这些因急功近利所导引出来的连台闹剧,从表面上看是对一些官员个人品质的否定,往深处想则是对前些年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为适应这种发展方式所采取的考核、用人机制的深刻反思:浮夸风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市场,盲目地大跃进都会使国家受损失、老百姓遭殃!

有人说,这部小说故事性强但是思想深度不足。笔者却以为,小说的思想意义不一定就恰好浮现在文本表层,而往往是沉淀在作品的内容深处,只有将其细细咀嚼并往深处想,才能够品出其中的真味来。

三、有新意:小说没有把官场写成一团漆黑

“新意”历来是个褒义词,古往今来的中外作者,几乎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出新。但是这种“新”,却不是只要给它穿上一件新衣或者打上一个什么新的标记就能够如愿以偿,而仍然要靠作品的思想内容自己凸显出来。具体到陈乐燕这部作品而言,起码有这样两点新意是值得特别肯定的。

新意之一:小说既写了官场腐败,又写了社会世风日下,官风不正带坏了民风,民风不正更助长了官腐——像这样来揭示社会问题,要比别的作品单纯写官场腐败深刻得多,从而能更加激起人们警醒。

在这部小说里,“女局长上任”“集资房事件”“凶宅官家楼”等章节写官场腐败,而“惊险捣黄窟”“老家遇骗局”“台灯有故事”等章节,则主要是写世风即社会风气——民风问题,还有更多的一些章节则是两者兼而有之。卖官鬻爵者当杀当诛,杀人骗保者亦罪不容赦。可是,由于当时反腐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大,使前者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又因为“向钱看”等价值取向,后者也得到了从宽发落。特别是多赔钱就可以从轻发落(杀人骗保的苏友成)与献了身就可以升迁(女干部艾晴由科长升局长),两者的因果关系竟然就是惊人的一致!作品中的“凶宅官家楼”一章,更是把官宅和民宅、官员和百姓拉扯到一起来进行论述:官宅和民宅都要有好风水,但是这风水却非全系天然生成,而都是人为可以改变的,官员不廉洁风水再好也无济于事,百姓不勤奋风水再好也发不了家;官员腐败不但祸国殃民,同时还会殃及自己的家人,而他们家人,诸如父母老小,又都是些普通的百姓……

新意之二:小说既深刻揭露、无情鞭挞了官员腐败,又并没有把官场写成一团漆黑,相反倒是亮点频出,从而让人们看到天理昭彰,邪气终究不能压正,仍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集资房事件”一章里,老奸巨猾、阴险毒辣的文化局副局长叶士林机关算尽,妄图达到既挤走新局长又利禄自己的罪恶目的。可是,他精心策划的受贿——自首——寄信举报连环计,却被城府更深且胸有正气的县委宣传部李部长一眼就看穿了,只三两个回合便败下阵来,空做了一场一箭双雕的黄粱美梦。

在“县长的绯闻”一章里,“天敌”刘云可等人对清官洪兴川跟踪、偷拍、匿名告状几种手段一起上,妄图一下子把他打倒。可是,天理昭彰,终究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玩弄阴谋者鸡飞蛋打又是一场空……

当然,如前所述,在这部小说里,读着最让人解气的,恐怕还是接下来的第十章“卡脖子领导”。因为在这一章里,位高权重且惯会卡人脖子的县委副书记刘云可被平头百姓“卡”了也惩治了,经历一段时间魂不守舍的痛苦折磨后,他只好举白旗投降乖乖就范,连本带利地向百姓退了赃——是这种来自民间的力量特别强大么?恐怕也不是。如果这种民间力量背后没有党纪国法支撑着,向来是在大昌县一手遮天的刘云可曾经怕过谁?

四、小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然,在优点多多亮点频出的同时,小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简单地说,是一个问题和三点不足。

小说存在一个较突出的问题是在文本层面上,那就是语言锤炼尚嫌不足,编校质量较差,错别字及病句有时甚至影响了阅读。这个问题,可以说作者用功不足,也可以怪出版单位责任心太差,归根到底板子可以打在出版单位身上,但遭受损失的却无疑是作者。

小说存在的不足则有以下三点:

其一,由于作者在某些地方解决矛盾的方法过于简单化,导致一些类似情节重复使用。诸如,一边是白县长、钱局长相继遭遇俏保姆,另一边是美男计美女计屡试不爽回回成功;一边是假政绩工程接踵亏损,另一边却是一个“逆向思维”包打天下,等等。

其二,小说中的汤书记、李部长这两个人物本不失正面,出场的次数也不是太少,形象却显得模糊了些,缺乏必要的精雕刻画。

其三,在结构上,小说现有的二十一章,分开来可以分别成为二十一个独立的故事,被一根“反腐倡廉”的丝线贯穿起来,形成一种“线串珍珠”的结构格局。但是,这根串珍珠的线,还显得弱了些,与被它串起的二十一颗晶莹透亮的珍珠似不相匹配,致使小说分别读起来章章精彩,合拢来一看却总嫌有相对薄弱处……

当然,总的来说,瑕不掩瑜,陈乐燕先生的长篇小说《小城故事多》,好读、耐读并且有新意,值得我们大家一读。陈先生在创作上正当盛年,相信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读到他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李伯元.官场现形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4.

[2]聂昱冰.官场女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1.

[3]陈乐燕.小城故事多[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117-118.

责任编辑:罗清恋

Easy to Read, Good for Reading and Full of Creation —Brief Analysis on the Chen Leyan’s Novel“Stories in the Small Town”

XIA Mingyu1, WU Chaoping2
(1. School of Culture and Media,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 China; 2. Journal Editing Depart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Chen Leyan’s novel“Stories in the Small Town”is easy to read, good for reading and full of creation. Roughly reading, the novel seems like the“condemnation novel”at the beginning of 20 century, while with careful reading, i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at. Because in the novel, the society is not completely dark, evil and justice, darkness and brightness, full of fierce crashing any time and any place, finally the evil is overcame by the justice.

Key words:“Stories in the Small Town”; fierce crashing; evil overcame by justice

作者简介:夏明宇(1949—),男,重庆江津人,编审,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民间文学及报刊工作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29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16)01-00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