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与建设思考

2016-03-28 14:26李发武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切入点

李发武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与建设思考

李发武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摘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大学普遍共识,但至今尚未有统一界定、统一途径、具体标准和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因此,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实施阶段,深入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要求、预期成效和切入途径是加快建设步伐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预期成效;切入点

我国大学的建设走过了一条移植和模仿、学习和借鉴、自主和创新之路[1]。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起步迟、进度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作出重要部署,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呼声日渐高涨。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大学全面实施综合改革的总牵引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但至今尚未有官方统一的内涵界定、统一的构建标准,以及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期思考缺乏深入研究,内涵界定不受关注,建设成效缺乏科学预测,建设的切入点也没有找准。因此,解决这些前期问题迫在眉睫。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实质

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一项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已被广为接受并付之行动,但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定义,目前理论界尚无准确、明晰、公认的界定[2]。大多都只是望文生义,忽视了字面意义和内涵实质的斟酌。只有深刻理解现代大学制度的字面含义和内涵实质,才能避免趋于形式、停留表面的做法。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字面诠释

“现代大学制度”强调“现代、大学、制度”为三个平级的概念,刚好由时间、人物和内容三者构成完整结构,直接理解为大学现在需要什么制度。从建设初衷和工作实质看,现代大学制度更倾向于由这三个名词构成一个修饰关系的联合短语,可以分解为现代大学的制度、现代的大学制度和现代的大学的制度,显然各自的内涵明显有别,侧重点各不相同。现代大学的制度表明大学已经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中,只需侧重于制度的建设;现代的大学制度侧重要求大学中的制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现代化,忽略了大学自身的改造;现代的大学制度应是普遍认同的理解,既强调大学的本身,又强调大学的制度,实际要求大学的办学理念、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均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现代化。总之,现代大学制度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大学办学和大学治理的现代化。因此,字面上的正确理解是:“现代”是时间信号,点明了此时发生的问题;“大学”是对象信号,明确了问题指向的对象;“制度”是内容信号,告知了对象指向的内容。

(二)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解读

与现代大学制度相对而言的是传统大学制度。“现代”与“传统”两者间有何实质区别?“现代”又有什么创新之处呢?《纲要》中提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依法办学”是大学办学一贯遵循的原则,不算是现代的创新点,只不过较传统的要求更为严格而已,即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事事公平。“民主监督”是建国以来对大学办学的一贯原则,现在也只不过是要求进一步体现而已,即将过去某些不透明或半透明现象转变为现在的程序公开、结果公开,还必须允许和保护申诉维权。“社会参与”是比较新的提法,主要是融入社会资源,施行协同创新育人,为大学办学提供更多的支持,也是现代大学得以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自主管理”是真正实质性的创新,针对过去政府对大学干预过多、大学自主权欠缺的现象而被提出,要求赋予大学更多、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在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上,强调教授治学的学术权力,实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和谐联动;要求大学坚持权责利原则,将过于集中的权力下放到二级学院,全面激活“正能量”,为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凝心聚力。

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预期成效

当前,现代大学制度还处在探索实施阶段,只要以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为总动员,大刀阔斧地从内部体制、管理模式、内涵建设、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综合改革,彻底破除各种发展瓶颈,必将全面提升大学的学术力、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并收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呈现一片发展新气象。

(一)新活力:浓厚的法治氛围

我国较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近年来着力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绝非空穴来风,而是顺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潮流。大学通过机构改革、制度创新、法治强化,确保自身的法治意识逐渐增强、法治氛围显著提高、治理结构更加科学。以浓厚的“法”味冲淡人情味,从而引致大学的“官本位”思想和等级观念不断淡化甚至消失,呈现出以“学术观”为主导的大学新活力、新魅力。

(二)新作风:高效的办事风格

依法治校和民主监督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两个重要指向。依法治校的力度越大,办事越公开透明;民主监督的程度越高,办事越客观公正。现代大学制度最终要求大学的各级管理人员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模式,严格按政策、走程序、抓落实,彻底消除过去的“等、卡、拖”现象。全校上下真正做到强化责任意识,急事速办、大事优办、小事实办;强化执行意识,高效办事、重在落实。一旦行政效率大大提高,民主意识大大增强,新的办事风格就不难形成。

(三)新理念:联动的内部权力

在传统的大学管理中,教授应有的教学科研和学术管理权力与影响尚未充分体现,绝大部分的学术权力明显处于行政化,降低了教授在学术中的主导地位,限制了大学原本的学术自由。这明显与大学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学术管理和以学术自由为主导的校园文化背道而驰。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必须对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由集权管理体制向分权管理体制”的转型,把教授治学作为建设重点,让学术权力从行政手中分离,回归到教授手中,真正实现学术与行政两种权力均衡联动,也为大学从纯粹的行政化运作向削弱行政权力甚至去行政化思路发展作好铺垫。

(四)新形象:优雅的文化校园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大学内部自身发展的问题,最终使大学的重大决策体现民主化,教授治学形成常态化,师生权益保护实现合法化。现代大学制度一旦彻底理顺各种群体利益关系,科学实施管理服务,构建起引领时代的办学理念,形成师生共同遵守的办学行为,那么大学绝对的学术权威、文化引领的形象将会重新树立,广大师生健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会自然而成,学术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的软文化必定得到彰显。

(五)新境界:先进的大学治理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归宿点是通过大学独特的治理模式推动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大学的治理模式包括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种。行政管理模式应以社会体制为理论依据。学术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依据可参照和遵守,是灵活自由的。因此,大学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在遵循国家高等教育体制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自行建造。大学如能构建起既符合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理念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又能体现学校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3],那么先进的治理理念、新型的治理结构、灵活的治理规则会顺利形成,从而达到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文明的新境界。

三、找准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切入点

不同大学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但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有着类同的现实问题和追求目标。因此,找准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开刀处和切入点至关重要。

(一)从办学方式切入,提高办学的开放性,实现育人的现代化

从教育看社会,从社会看教育。大学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内容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进行设计。因此,现代大学制度首先应从大学的办学方式切入,实现育人的现代化。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吸引社会参与、寻找企业支持、共享校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开放式的办学就是高校、企业、社会进行联合办学,形成教育联盟,具体有四条途径可大胆拓宽。第一条是对世界开放办学,开展国际化办学,在相互交流中外文化的同时,也向世界彰显我国大学教育的特色和魅力。第二条是对社会企业开放办学,坚持产学互动、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工学结合成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三条是对兄弟院校开放办学,坚持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形成校校联手,提高育人效果。第四条是对社会著名人士开放教学,把政界、企业界和校友界的成功人士邀请进校作报告开讲座,开阔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

(二)从大学章程切入,提高制度的约束性,实现管理的科学化

大学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另一目标要求。大学章程是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启大学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所有办学行为的最高纲领,不仅规范大学的决策程序、议事规则、管理规定等,还奠定大学的基本秩序构架。制定大学章程就等于制定了大学的“宪法”,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关键的第一步。以大学章程为依据,着力对大学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废、立、改”,避免存在制度的“红灯区”和“空白带”,确保规章制度的无禁区和全覆盖,增强规章制度的广泛度和约束力。尤其对学术权力独立运作这一新地带,更需要用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确保其运行安全畅顺。

(三)从议事程序切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实现办事的透明化

传统的大学决策程序往往是由事项涉及部门进行研究、讨论,然后由大学高层决策通过。这种议事程序、决策程序显得草率,不利于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性,强化各职能部门工作谋划的规范性和创造性,发挥中层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在学校决策中的参政议政作用,大学应该成立一批中层议事机构,主要承担各项事务初步讨论酝酿的职责,形成合理的决策建议,为大学高层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利依据和科学参考。围绕大学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大致可以建立事业规划委员会、专业和学科建设委员会、人事工作委员会、财经工作委员会、校园基础建设规划委员会、学生发展事务委员会、交流合作事务委员会、校园安全管理事务委员会和后勤管理工作委员会,甚至可以成立教职工仲裁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各种议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建议均由中层干部担任,成员涵盖行政人员和专职教师队伍的各个层面。这有利于回避大学高层的权威干预,激发教职员工的智慧潜力,真正发挥议事机构的决策参谋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大学重大事项决策的透明度。

(四)从内部权力切入,提高权力的分散性,实现权力的均衡化

传统大学制度下的内部权力存在明显冲突或者发展不平衡,如大学的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学术权力没有完全体现。现代大学制度应从内部权力分割入手,分解高集权力,优化权力结构,把学术权力分割出来,把自主办学权下放到大学内部的二级学院,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并达到最大均衡化。

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教授治学机制,大学不能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行政权力过度干涉大学办学行为,学术权力要么遭到压制,要么发生异化,使得大学成为“官场”的缩影,大学的组织文化特性难以体现[4]。2014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明确了大学新的学术委员会的组织规则、任职条件、产生程序、职责权限和运行制度。只有以此为准则重新构建学术委员会,健全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才能有助于学术权力从行政权力中有效分离,有利于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和学术管理中的作用,确保学术委员会成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发展。

大学的活力在于基层。大学的二级学院作为高校基层办学单位,处在人才培养的前沿,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按照权责统一原则,二级学院在承担重要职责的同时,应拥有相应的权力。因此,大学应在提高战略管理和宏观调控能力的基础上,授予二级学院应有的教育教学权、科研管理权、人事分配权、财务资产权、社会合作权,将重心和权利同时下移,使得办学权力空间和工作自由度同时扩大。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和办学积极性,又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五)从行政人员切入,提高管理的学术性,实现干部的服务化

大学的党政、群团部门和教辅、后勤部门的行政人员是代表大学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主力军。除了一些学术氛围浓厚的重点大学有一定比例的高职称高学历行政人员之外,其他普通大学因为行政人员的任职条件没有学历职称要求,导致高职称高学历的行政人员比例相对较低。现代大学制度不仅强调学术权力的自由性和独立性,还要突出大学校园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氛围。因此,大学应该在行政人员的任职条件中增加职称和学历要求,倾斜培养有行政能力和学历职称的双料人员,提高学术在管理岗位的影响,促使行政人员的学术研究热起来、官本位意识淡下去、管理服务意识强起来。同时,实行行政队伍与教学队伍灵活双向交流,允许行政人员在学历或职称提高后转到教学队伍上来,也为教学人员转入行政岗位敞开大门,让教职员工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朱晓刚.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之路:历史经验与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3).

[2]徐少华,章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与要素[J].大学教育科学,2012(1).

[3]汪明义.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N].四川日报,2014-06-25.

[4]钟秉林,赵应生,洪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目标、特征、内容及推进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收稿日期]2015-12-27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学科共建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模式选择和实现策略”(GD15XJY21)。

[作者简介]李发武(1975- ),男,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154-04

猜你喜欢
现代大学制度切入点
浅谈圆锥曲线问题的切入点
浅谈如何把握好党支部建设的三个“切入点”
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探析
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研究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研究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