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教法之影响

2016-03-28 14:26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方法

李 元

(吉林动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试析高校“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教法之影响

李元

(吉林动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模式,即“学研产一体化”。“学研产一体化”把“学”放在第一位,说明“学”是“研”、“产”的基础。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推动“学研产一体化”模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方法

一、“学研产一体化”的内涵及特点

1.“学研产一体化”的内涵

“学研产一体化”中的“学”指高等学校,“研”指研究机构或研究成果,“产”指产业公司。学研产一体化,是指利用学校、研究机构和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学、研发与生产高度一体化的运作系统的过程。

2.“学研产一体化”的特点

“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备受瞩目,关键在于它有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学研产一体化”使高校和市场衔接,促进高校自身改革。传统高校教学环境比较封闭,科研项目与市场脱节,成果转化相对滞后。而“学研产一体化”犹如桥梁,建立起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研产一体化”,高校师生走进企业,了解市场,获取大量信息,能够更好地选择科研课题和科研项目,克服教学、科研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倾向;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科技成果的需要,高校必然要对原有学科体系进行优化,相应地会对科系划分、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教师在积极参与产品研发过程中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增强,必然推动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整合。

其次,“学研产一体化”使高校看清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传统的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衔接不畅,而“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促使高校站在全新的角度和立场研究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指引,培养在校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

最后,“学研产一体化”让学校清楚科研的价值,增加教育经费,促进学校良性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在知识创新资源和科技投入上存在大量浪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研、产三者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高校用人才和技术支持企业,企业就会以资金和帮扶等形式支持学校,形成学校、机构、企业三方互动,从而实现共同受益的目标。学校不再单纯依靠财政补贴,而是自力更生谋求发展,不仅增加了高校的办学经费,减少了国家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在财政创收上走出一条自强之路。

二、教法改革之必要性

“学研产一体化”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其以后就业做准备。很多学校一味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过早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导致其理论根基不牢、事业发展后劲不足。所以,高校应该做好学、研、产三者的均衡发展,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己任,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知识更新能力,使其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并在社会实践中升华为过硬的工作能力。但是,这并不代表学校应该删减基本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过早、过多地参与社会实践,甚至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因此,“学”在三者中是居于基础和主导地位的。如果达到“学研产一体化”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具体原因如下:

1.教育环境变化

在中国经济转型、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期等多重背景下,培养大学生从学校人向职业人顺利转化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也在逐步与世界接轨,希冀奏出时代的重音,不辱高等教育之社会使命。

2.人才培养模式变化

“学研产一体化”模式旨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格外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面对培养目标的变化,高校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营造创新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在学习期间就基本掌握工作后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3.教学对象变化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目前的大学生多为“90后”,主体意识强烈,乐于追逐实效,更关注自我内心的真实感受,善于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因此,高校的教学方法也应随教学对象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以此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改革之着力点

教学方法虽然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却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教学效果。在“学研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学方法的改变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

“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校习得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够通过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操控,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2.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90后”是伴随着读图时代和快餐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在认知上更喜欢短平快的学习方式。无论从尊重学生认知特点还是从把握课堂节奏、完成教学任务方面来说,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更受欢迎,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影音、视频资料,更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3.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校课堂应该传授更多实用而且易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内容,可以采用课堂实训、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让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员工参与高校课堂教学。这些方法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工作激情及工作能力。

4.开启学生的学习动力,采用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

任何工作环境都不主张单打独斗,而要求团队协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尽快学会团队配合,并且在团队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可以多设计团组项目和课题,采用小组讨论、小组调研等方法展开教学。

5.提升学生的进步空间,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方法是指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配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学习,而网络学习是必要补充。一些高校以慕课、微课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有些教师会推荐名校的公开课以及网络讲座让学生自行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学生工作能力、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有益尝试。在落实“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实践性而忽视方法的具体运用,方法得当才有助于“研”和“产”的联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调整是整个体系纲领之所在。

[参考文献]

[1]于庚蒲,王春利.“动漫游”类专业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3):142-145.

[2]王冲,侯敏.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阶段文化软实力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5(23):72-74.

[收稿日期]2015-12-27

[基金项目]吉林动画学院院级课题“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1505)。

[作者简介]李元(1980- ),女,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189-0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