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发展理念引领页岩气产业发展研究

2016-03-28 18:32宋新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协调开放共享

宋新建(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新的发展理念引领页岩气产业发展研究

宋新建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中国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推动页岩气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美国页岩气产业早已步入商业化阶段,但中国页岩气产业处于萌芽期,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全面推进.通过介绍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历程以及其各个环节面临的难题,建议以创新理念来促进页岩气产业化发展、以协调推动上中下游一体化、以绿色理念推进页岩气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开放理念提升我国页岩气产业的新高度、以共享理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而为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页岩气产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当前页岩气产业在我国有条不紊发展着,但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因而如何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页岩气产业发展,不断开创新能源开发新局面,亟待我们分析解决.

1 中国页岩气产业概念及发展历程

1.1页岩气产业概念

页岩气产业是以开发利用页岩气资源为目的的新型能源产业.能源产业生产过程包括:资源的勘探开发、资源的加工利用、资源绿色环保等.页岩气资源作为新能源,必须通过勘探、开发以及加工等一系列过程,才能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材料或生活燃料[2].因此,完整的页岩气产业是以开发利用页岩气资源为目的的能源产业,是资本——技术双重密集型的庞大产业,其产业链由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组成.正是得益于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的价值诉求,我国政府才极为高度重视.

1.2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历程

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关注页岩气,但页岩气开发尚未起步,总体上处于探索和准备阶段.2008年,国土资源部设立了页岩气项目“中国重点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有利区带优选”,重点研究四川、松辽等盆地和中下扬子中、古生界海相页岩区.11月,中国石油在宜宾地区完钻了我国首口页岩气井,采集了大量样品,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2009年,中国石油与壳牌、康菲等跨国石油公司开展联合研究,探索页岩气开发的国际合作方式,并计划建立页岩气开发先导试验区[2].截至2014年年底,累计投资200多亿元,钻探页岩气井400余口,在四川盆地开始投入商业性开发,在南方地区海相页岩气见到较好的苗头,在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有了实质性突破,页岩气前景堪喜.

2 制约页岩气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探明储量5441亿方.页岩气发展潜力广阔,但在开采-储运-利用阶段均面临制约因素.

2.1勘探开采阶段

2.1.1全国范围内的页岩油气资源量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发展页岩气产业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评价.资源确定存量要摸底,做好资源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是页岩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不仅估算剩余可采资源量,而且也要充分合理评估资源开采难度,根据资源埋深对全国范围内页岩气资源进行“甜点区”确定[4].切忌把焦点都聚集在“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和重庆涪陵国际级页岩气示范区上,而应转变“仅围绕西南区开展试验区”的态度,寻求新的产业发展区,多地运作,谋求新的“甜点区”共同发展.

2.1.2核心技术缺乏

页岩气地质开发条件复杂,开发技术要求严格,难度系数大.经过近几年的勘探开发实践、技术攻关和理论探索积累,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尚未摸索出适合我国的商业开发技术.加之我国页岩气普遍埋藏较深,进一步增加了技术难度.我国四川盆地页岩气层埋深2000~3500米,同比美国五大页岩系统埋深仅有800~2600米.因此快速掌握核心技术是决定页岩气田开发成效的关键之一,一旦突破技术瓶颈将释放一大批页岩气资源.

2.1.3生态问题突出

(1)水资源消耗大.页岩气开发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就是水力压裂工艺消耗大量淡水.据统计,平均一口页岩气水平井压裂需要7000~20000m3水.中国水资源富集区与页岩气储量丰富区相反,大多数储量优质区却是季节性缺水严重的地区.所以,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如何保障水源供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2)水污染严重.返排的压裂液通常储存在裸露的地表,一旦压裂液泄露,极易污染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如遇雨季更会加剧污染.

(3)大气污染.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统计数据显示:整个钻井、压裂和完井过程中,甲烷排放量比常规天然气开发过程至少多30%.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RobertHowarth在《气候科学》的文章中指出,页岩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大部分都被排放到大气中,并没有捕捉另作它用.自然而然页岩气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5].

(4)其他环境问题.开采过程中易造成微地震;设备运转时噪声污染大,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勘探时,破坏动植物种.

2.1.4社会问题

首先在开采页岩气过程中,开发公司给农民的征地补偿款标准不一,加剧了开采公司与居民的矛盾.其次,页岩气的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作用不大,影响了当地政府与开发公司的关系.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开发公司、当地政府与当地居民三者的和谐相处.

2.1.5前期资金投入大

页岩气开发具有单井产量低、投入高、钻完井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在开采初期需要强有力的资金造血,而且需要密集打井以保证稳产,仅靠现有的财政补贴无法实现足够的投资回报.此外,我国页岩气的探矿权招标以大型国有油气企业为主体,实质是垄断,民营企业难以进入该领域.

2.2采气运输阶段

这一环节主要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我国燃气管网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这将会成为制约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要实现商业化的开发利用,还需要研究适应复杂地质构造和落后山区交通条件下的管网设施建设与技术支撑体系.这一阶段既要保证运输安全,又要降低管道输送成本,做到运营率最大化.

2.3分销利用阶段

首先,低油价对我国页岩气产业造成不利影响.目前低油价背景下每立方米页岩气利润“有几多”颇受质疑,使得中国页岩气项目预期不被看好,整体“降温”.如果油价持续走低,不仅影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长期投入以及未来的页岩气产量,而且会对生产成本较高的页岩气区块中标者产生挤出效应[6].此外,还会冲击非常规油气服务市场.

其次,我国页岩气利用方式单一.目前主要是供居民日常生活.而发达国家利用页岩气发电、作为汽车动力、工业原料等较为普遍.

最后,我国油气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市场壁垒高且存在垄断.我国油气产业链尚未完成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成本无法真正考证,制度体系亟待优化.

3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

3.1坚持创新发展,大力推进页岩气产业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页岩气产业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新动力,是走低碳经济之路的的战略新举措.页岩气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目前我国尚未完全掌握核心技术.

“十三五“时期,大力推进页岩气产业化,根本还是要靠改革创新,就是要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推进页岩气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页岩气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重点做到:一是加强页岩气开发技术和地质基础理论研究、掌握页岩气开发全过程[7].我国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科研院校、研发企业的技术人才优势,加大对页岩气相关技术攻关,专门设立页岩气资源研究基金,在科研经费和科研立项上予以倾斜.同时,加大对页岩气装备制造企业的扶持,选取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予以重点支持,以寻求页岩气开发装备制造与供应的独立自主性.二是推进页岩气产业链系统改革.这需要顶层设计,做到四放开一推进三加强.即:放开勘探开采准入、放开进出口限制、放开竞争性环节政府定价、放开上下游环节竞争性业务,推进管网独立,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配套改革,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督.三是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页岩气技术标准体系,利用“互联网+”模式,加快推进页岩气资料的数字化,形成比较完善的页岩气产业化政策体系,为未来我国页岩气产业拓展发展新空间[8].

3.2坚持协调发展,推进上中下游一体化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完整的页岩气产业链包括勘探开采、储运和销售利用等环节,产业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将引致其他环节的连锁反应.

“十三五”时期,必须要同时施力,统筹改革.上游要从放开矿权市场、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合同约定权利方面入手,中游考虑的重点是建立独立多元的油气管网运输体系,下游则要着力解决价格体系等问题.第一,在国家能源数据平台建立油气资源资料公开共享制度,油气矿业权招投标公开化,建立探矿权及采矿权二级市场,力争形成完整的油气勘探开发市场体系.第二,深化油气企业改革,要做到管网分离,推行管网基础设施第三方公平准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油气管道和储备市场体系.必要时可以成立国家管网公司,但要防止垄断.第三,页岩气价格与需求弹性挂钩,能反映供需市场.试点页岩气期货交易市场,逐步形成现代市场体系和市场监管格局.同时,制定法规严厉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3.3坚持绿色发展,推进页岩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议》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页岩气本身具有“绿色”属性,促进绿色发展是发展页岩气产业的基本内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页岩气开发、运输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消耗、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不能走以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来注重解决页岩气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把页岩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到保护与治理并重,实现数量、质量与生态保护的“三位一体”,促进页岩气产业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第一,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环保督察制度、企业环保信息披露制度、环保考核监督机制新常态.同时,健全完善环境市场机制,实行排污许可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取水许可证等一系列制度.并且,尽快制定专门针对页岩气的环保标准新法律[9].第二,从企业来看,企业要创新环保科技,做到清洁生产、安全储运、绿色销售,认真落实企业生态责任,自觉接受媒体公众监督,信息披露及时.第三,就公众角度,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公众享有环境权.因此,公众要敢于参与、监督、表达环境知情权[10].建议在项目周期每一环节公众都要参与进来,当地社区参与到环境监管中来.

3.4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提升页岩气产业对外开放水平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页岩气产业已经处于全面开放的国际大环境中.自美国掀起“页岩气革命”,加拿大、英、法都开始进行本国页岩气开发.2014年我国页岩气首次探明地质储量1068亿立方米,为提高我国能源安全,摆脱对外依存度,页岩气产业化势在必行.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坚持“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的能源安全战略,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页岩气产业对外开放水平[11].在“引进来”方面,加快引进国外资金、关键技术、高层人才、管理经验,给予参与我国页岩气合作开发和提供油服的国际企业优惠政策,在保护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国外企业参与中下游环节竞争.在“走出去”方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拓展发展空间,深化在页岩气产业方面的学习与交流,培育一批大型跨国企业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与国外油气公司合作经营来主动吸收先进技术作为储备,希望在将来推动技术转移,带动国产装备、生产资料等“走出去”.

3.5坚持共享发展,提高资源惠民幸福感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享发展中获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已经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新方向,我们必须坚持把资源惠民作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工作方向.然而资源所在地的居民并没凭借资源优势脱贫致富,也没有较大促进当地经济进步.

“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借助发展页岩气产业这个机会为资源所在地居民摆脱贫困,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而谋划部署.一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收益适当向资源所在地倾斜.重新调整地方和中央的税收分配比例,适当增加地方政府在国家税费征收中的分配份额.第二,坚持资源勘查开发与定点扶贫相结合,创造条件让当地政府、居民积极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真正做到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和谐共赢.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弥补开发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既可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也可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12].第三,页岩气定价市场化.页岩气价格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定价可加速产业上中游的发展,更利于形成我国特色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财新网.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DB/OL].http://www.caixin.com/2015-10-29/100867990.html.2015-10-29.

〔2〕琚璇.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

〔3〕潘继平.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关于促进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9(11):12—15.

〔4〕国土资源部.十三五”时期我国页岩气的发展目标与实现途径[DB/OL].http://www.cgs.gov.cn/gzdt/mtbb/31262. htm.2015-5-8.

〔5〕岳婷,胡社荣,彭纪超,等.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若干环境和生态问题[J].中国矿业,2013(3):12-15.

〔6〕马宝玲.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7〕张定宇.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对策建议[J].国际石油经济,2012(11):64—68.

〔8〕高潮,李强,孙建博,等.关于我国页岩气标准体系建立的认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4):178.

〔9〕王舒.生态文明建设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0〕邓翠华.关于生态文明公众参与制度的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10):48-52.

〔11〕刘小丽,田磊,杨光等.实施五大战略推动油气生产革命[J].国际石油经济,2015(12):10-15.

〔12〕李云燕.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12):1957—1965.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159-03

收稿日期:2016-03-30

猜你喜欢
协调开放共享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