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探讨

2016-03-28 22:30徐晶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徐晶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探讨

徐晶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网络的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也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日渐严重的情况下,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从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实施路径,以期能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路径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当今最重要的网络使用群体.在网络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高校教育思想教育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全面了解网络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1 网络心理教育的意义

网络心理教育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结合网络的特点和功能,运用网络技术帮助受教育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的教育实践.网络心理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网络心理教育的内容包括网络心理培养、网上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等.在网络心理教育中,网络是教育的工具,几乎所有的网络心理教育都要围绕着网络的工具性来进行.网络心理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教育内容多元化.网络为心理教育提供了多渠道的信息,也拓宽了心理教育的时空性,为人们提供了多种教育资源.(二)教育方式交互化.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社区随时随地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网络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即时性、渗透性大大增强.借助于网络这种交互性工具,受教者可以自由进行知识交流和学习.(三)教育环境复杂化.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加多样,情况也更加复杂,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网络心理教育是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网络心理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广泛用到了信息网络技术,此外,网络心理教育还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鲜明特征,它与传统心理教育的不同之处在其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会表现出来.在网络心理教育中,网络是心理教育的资源,还是心理教育的工具,更是心理教育的教室和外在环境,心理教育的对象、内容、主体都与网络有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心理教育是在传统心理教育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必然要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所体现.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网络心理教育不仅是传统教育在网络时代的拓展和延伸,它还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时代的新的发展趋势.

2 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2.1心理教育创新发展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数字化信息遍布在校园各处,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随时都会接收到各种网络信息.而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许多信息都是未加甄选和加工的,各种信息的质量参次不齐,许多负面信息也夹杂其中.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各种时政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交流感情,也可以通过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虚拟交友空间来休闲娱乐.在不良信息冲击下,大学生也必将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惑,当他们有困惑而不得解的时候,他们有可能会继续向网络寻求帮助,继续接受一些不客观的网络信息,其心理状态、个人认知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心理教育根本无法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我们只有积极探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拓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才能满足高校教育教学需求.

2.2时代发展需要

网络心理教育兴起不过十年时间,这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形式,具有显著的非主体化特征,教育主体不再是以权威自居的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教学组织者,而是制作、传播信息的互联网.在网络教育中,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前者的主要价值就是帮助后者解决心理问题,分布在教育关系链两端的心理教育参与者的关系更加具有人情味.网络心理教育打破了传统心理教育的时空限制,它实现了教育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体现了新时期教育的广域性和渗透性,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教学改革新的努力方向.

2.3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需要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情感沟通、人际交往的空间,但是也催生了许多新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大学生上网率高达98%,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主要目的有交友聊天、网络游戏、网络娱乐等,真正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学习的学生非常少.长时间使用网络,使大学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许多人因此而荒废学业.沉迷于网络交往,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明显下降.网络的隐蔽性,为网络色情、放纵提供了便利,许多大学生在不道德的网络思想和行为影响下,养成了欺骗、宣泄、逃避等畸形心理,道德素质不断下滑.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加强网络心理教育,是预防和矫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 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实施路径

3.1增设网络心理教育课程

在高校教学改革大背景,高校要利用网络的普及性、便利性,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强化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明确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标准和要求,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体系,开设包括大学生网络心理学、网络素养在内的教育课程.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完善网上心理教育系统,允许学生跨年级、跨专业选修网络心理课程,将帮助大学生解决网络心理问题当做网络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结合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焦虑、情感冷漠、认同胡乱、政治立场模糊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人际交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

要想确保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要涵盖以下内容:网络认知教育,重点提高大学生对自身、他人的认知,使劲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网络情感教育,重点是教导大学生如何报纸健康的情绪,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网络意志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其具备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网络人格教育,重点是用健全的人格倾向培养大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网络人际交往教育,重点是教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理念,使其本着平等、互利、友爱原则去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总之,高校要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断充实网络心理教育的内容,以确保网络心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先进性.

3.2优化网络心理教育系统

在网络时代,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以高校网络心理教育系统的构建为基础.高校网络心理教育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形成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将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纳入教学规划中去,构建包含院主管领导、院团委、辅导员、学生工作处在内的多层次心理教育领导机制,健全网络心理教育组织机构,完善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和评价机制.要求各级心理教育加强合作,将网络心理教育要求落实到实处.其次,完善网络心理教育规章制度,明确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和心理危机干预办法,对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权限、道德做出明确要求,以促进网络心理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职称评聘机制,要求心理教育队伍不断探索网络心理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开展网络心理教学研究,采用有效措施开展网络心理教育.最后,完善网络心理教育配套设施,将网络心理教育工作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优化网络心理教育场地和设备,成立了心理教育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放松室,购置更多的网络心理教学资料,以确保网络心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3.3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心理教育

拓宽网络心理教育路径,是提高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好方法.这就要求高校有效整合心理教育资源,建立学校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开发心理教育软件,在高校官网中开设心理咨询板块,要求网络心理管理人员通过心理教育资料上传、邮件、在线服务、留言本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大学生则可以利用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获取更多的心理教育资料,或通过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辅导解决心理问题.此外,高校还要加强高校网络心理援助体系建设,利用校园网优势开辟网络心理教育专栏,建设心理教育主题网站,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与心理互助体系,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上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线辅导板块,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同时加强学校网络监控和管理,以优化网络环境.最后,高校可以制作网络心理教育电子期刊,通过手机、网络推送,向大学生介绍网络心理健康知识,并鼓励大学生以社团、班级、个人等形式参与心理测试,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4将网络心理教育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

网络心理教育是高校心理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可将其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网络心理教育工作快速发展.如高校可将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学生提高对社会道德、网络情感、网络使用态度的良好认知.高校可以将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在学生考勤中,重点治理大学生网吧上网、过度上网等行为,要求大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上网行为,要求辅导员对有网瘾的学生进行重点跟踪辅导,并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以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当然,高校还可以将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以网络、网络使用、网络素养为主题的学术讨论、报告会、辩论赛,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养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再则,在校园文化创新中,高校还可以利用各种校园媒介宣传青春主旋律,鼓励大学生提高竞争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的现代化接班人.

〔1〕王晶晶.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

〔2〕黄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构建[D].重庆交通大学,2011.

〔3〕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06):81-86+111.

〔4〕颜卫东.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B84;G44

A

1673-260X(2016)10-0063-02

2016-06-16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互联网大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