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养老金并轨制改革及其对人才流动的影响研究

2016-03-28 22:30方凌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双轨制蚌埠市养老金

方凌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蚌埠市养老金并轨制改革及其对人才流动的影响研究

方凌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过去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企业与事业单位在养老金福利上产生的分歧也越来越大.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养老金改革“破冰”,双轨制将成为历史.改革的成功,将有利于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促进了社会公平.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制;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金制度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机关事业单位在延续了改革开放前的养老退休制度,在不需要缴纳任何养老保险费用的情况下,却可以在退休后领取相当丰厚的养老金;而企业职工在退休后所能领取的养老金远低于事业单位的员工,而他们却还需要承担高额养老保险费用后.随着企事业单位之间养老金发放的问题越来越大,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变得越来越急切和必要.

1 退休金“双轨制”与“并轨制”内涵概述

所谓退休金“双轨制”,顾名思义就是在我国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单位职工采用两种不同的养老制度.在企业单位内企业和员工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共同缴纳养老保险,员工退休后,根据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并对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后,再确定养老金的数额,实行退休金发放,由于存在缴费金额多、领取养老金数额少等特点,退休企业员工领的称之为“基本养老金”.而在我国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国家财政统一发放给退休的员工的养老金,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员工的工龄和退休前的工资综合计发.在养老金的调整上,是按照已退休职工在退休前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进行调整,工龄越长,职务越高,退休工资的涨幅就越大,他们不需缴纳养老保险,就能领取高额的养老金.

2 退休金“双轨制”产生弊端及改革的必要性

2.1“双轨制”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扩大

来自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的数据显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有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养老金待遇差别大的问题,超过七成的职工养老金不高于2000元,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在4000元以上的人数占比竟高达92.3%,最低者只能拿到200元保障金,最高者却能拿10000元,两者之间存在50倍的差距.详细的数据表明,退休金的“双轨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另一方面,企业缴费,机关不缴费的“双轨制”,形成了一个缴费者的退休金比不缴费的低处好几倍的局面,拉大了社会差距,完全违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

2.2不利于社会多层次人才的发展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是当下社会青年对公务员这一职业追求的现状,而公务员成为一个大热的职业,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由于“双轨制”的政策能为公务员日后提供丰厚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国内部分企业的众多岗位却因为无法达到机关单位的养老金的高度,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员工辞职跳槽现象频频发生,甚至无人应聘就业.而对于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员工,如果想中途离职跳槽,就不得不“净身出户”,重新缴纳养老保险.

2.3产生严重的财政负担

实际上,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的,这样给国家财政造成压力十分巨大.根据一组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全国财政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发放的养老金数额为81.8亿元,而到了2005年,16年间就增加了21倍,费用竟达到了1827.7亿元.[1]由此可见,过去的退休金制度对国家的财政产生了严重的负担.

3 蚌埠市退休金现状

根据蚌埠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16年蚌埠市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蚌埠市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调整提高6.5%左右.2005年蚌埠市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为541元,在经过连续11年的增长,到2015年已经累计增加了1443.43元.而对于蚌埠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调整基本工资标准过程中,虽然基本工资标准提高了,但要纳入部分规范津贴补贴,实际上导致了规范津贴补贴按相同的额度相应减少了,这部分收入并没有增加.其次,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进行的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增加的基本工资大部分是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的改革成本.考虑这些因素,实际增资幅度并不大.按去年全市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养老金实际增加额为300元左右.实际上,蚌埠市2015年企业退休职工全年月平均养老金是1992.64元,按照2016年的调整比率,通过计算不难看出,2016年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预计每人每月增加129.5元,由此可见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尽管今年是首次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但是两者之间,无论是在增加额还是实际发放的养老金数额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4 改革路径和方向

面对紧张迫切的社会压力,蚌埠市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刻不容缓.因此,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进行改革,怎样快速地解决民生问题变得愈发严峻.面对重要而棘手的改革,我们应当充分采集社会信息,并结合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吸取试点的失败教训,制定合理的改革措施,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改革方案,最终全面取消养老金“双轨制”.

4.1借鉴吸收试点城市和国外改革经验

早在2008年2月,我国就确定在广东、上海、浙江、重庆、山西5省市先期开展养老金改革试点,多年过去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些城市,几乎没有任何进展,仅广东市有了一定的成效.在这几年间,广东省规定实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普通企业职工一同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退休时,两者待遇依旧按原定标准执行发放.尽管试点城市的改革成效不大,但实际上是对养老金“双轨制”向“并轨制”的转变进行的一种探索.

模块化设计方法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法,在对设备的换代更新、组织的运行、管理和系统的配置、优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用它来分析复杂事物,解决工程问题,可使问题简化、层次清晰,进而得到准确且条理分明的秩序和结构[2].因此,模块化理论及方法在机械、电工电子、船舶、建筑等行业都有广泛应用.

作为一个养老金改革成功的案例,在1981年,智利政府对养老金实行基金制,他们为每个职工建立可投资的个人养老基金储蓄账户,并成立基金管理机构来管理经营这项基金,把养老保险基金推向市场,不仅保证了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也刺激了经济的发展,鼓励了而不是强迫了职工参加社会保险.

4.2不降低现有养老金待遇,稳步推进改革

根据目前养老金并轨的试点结果可以看出,改革面临的最大阻力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担心养老金的待遇会下降.因此,在改革中只要给即将面临退休的职工做出承诺,确保他们原有的养老金待遇不会降低,不牺牲他们的应得利益,甚至会提高待遇,这样改革的难度会降低不少.改革后需要构建的养老金体系满足两个个层次,一是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的养老保险,作为基础保障的作用,而这一部分费用由政府或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共同承担,缴费数额由国家统一规定;二是个人养老基金投资,成立相应管理机构,员工个人根据自身需求自行出资进行基金投资,根据投资的金额、年限以及基金的运营收益综合计算.[2]简而言之,在进行养老保险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目前双轨制状态下企业单位员工的养老制度,绝不能以剥削他们利益的方式来缩小差距.对于企业单位的临退休员工,要通过企业给员工发放年金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养老金,经过若干年的调整,逐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等到两者间的养老金差距达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后,规定新进的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和企业单位员工按照全新统一的养老保险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国家成立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由企事业的员工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养老基金投资,机构负责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兼顾本金安全与保值增值,根据运营情况和投资金额的多少计发养老金.

4.3保证养老金正常发放,多渠道筹措资金

在并轨实现之后,必然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养老福利,而以目前的养老金储备情况来看,若干年后必然会导致资金空缺的情况发生.因此,如何填补养老金的空账,保证养老金的正常发放,在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引起重视.

尽管过去的养老金制度给我国的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但实际上国家财政在养老保险支出所占的比例为12%~15%,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在养老保险支出所占比例为25%以上,所以要完成养老金的转制和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国家财政有必要在今后的若干年内调整好在各个领域内的支出占比.另一方面,如果未来成立养老投资基金的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避免滋生腐败导致资金流失,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4.4谨慎对待延迟退休

根据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就可以退休.然而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延迟退休的文件和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从国家和社保专家的角度来说,随着医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延迟退休是为了保证养老金政策的正常运行.对参保人员进行延迟退休,一方面可以减少大量的养老金支出,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大量的参保费用.显然,从这个角度来看,延迟退休有利于我国养老金政策的正常运转.然而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如此之大,延迟退休在短时间内必然会使社会成员和岗位出现供过于求的尴尬局面加剧.除此以外,延迟退休的政策实际上也产生了另一种社会不公平,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等技术性的职工在延迟退休的政策中实际是受利者,而依靠体力从事工作的职工,在本能领取养老金的时候还要进行劳动和缴纳养老保险,所以延迟退休的政策仍然要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分析.

5 改革对人才流动的影响

面对当下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上众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养老金的此项改革取消了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特殊待遇”,缩小了企事业单位之间养老金的差距,推动了社会公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公”局面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选择职业的方向将不再单一.在“双轨制”的养老金政策下,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才由于社保金额计算方式不同,在择业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此项改革也打破了人才流动的壁垒,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中可以自由流动.

6 结语

面对社会上越来越高的呼声,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金的改革尽管艰巨且漫长,并且要随时面对社会上方方面面的阻力.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此项改革势在必行,将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双轨制”带来的社会不公平,推动人才的流动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采集社会各个阶层的信息,深入基层,了解民之所急、民之所想,用专业知识理智分析,循序渐进,争取早日完成养老金并轨这一大民生任务.

〔1〕高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4(5).

〔2〕王舒平.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弊端及解决思路 分 析[EB/OL].http://www.chinaqking.com/ yc/2013/360454.html,2013-08-26.

F840.6

A

1673-260X(2016)10-0084-03

2016-06-14

本论文属于2015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510378361)

猜你喜欢
双轨制蚌埠市养老金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磬云岫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
浅谈我国无效婚姻制度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新时期双轨制高考的改革路径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