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休闲体育发展过程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

2016-03-28 22:30璐,侯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价值观意识体育

任 璐,侯 娇

(1.安徽工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马鞍山 243000;2.合肥42中学中铁校区,安徽 合肥 230000)

论休闲体育发展过程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

任璐1,侯娇2

(1.安徽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马鞍山243000;2.合肥42中学中铁校区,安徽合肥230000)

本文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宏观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探讨性别差异在休闲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认为造成我国女性在休闲体育人口发展中比例不平衡,女性休闲体育质和量均处弱势地位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差异、女性价值观相对狭隘,现代社会女性承受双重角色压力、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影响等,而所有这些因素的集中指向是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

休闲体育;女性休闲体育;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

女性休闲体育的不断发展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社会文明进步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于女性而言,参加体育休闲既是肯定其社会地位及权利的体现,也是对社会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休闲体育必将逐步发展为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常见方式,也会对促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逐渐形成更具建设性、更加成熟的女性社会意识.而女性社会意识的不断成熟也有助于和谐两性社会关系的构建,对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休闲体育的概念

休闲体育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将休闲体育概括为人们在闲暇时间实施的,对于地方性没有严格限制的,一种内在精神上的追求.以娱乐、健身、欣赏、社交以及自我实现等为目的实现的多种文化品位的运动活动.通过此类活动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目的,不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效果,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心理体验,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实现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得到身心的放松及享受.

2 女性主体意识的概念

在以女性为主体的客观世界中,通常将自我的主题意识作为主体,以此对社会以及生活建立自我的价值观以及自觉意识.也就是说,在这种意识之下,女性可以在自觉意识之下完成对社会的责任,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也能完美的履行自我的使命,在认识自身缺点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改造,逐步实现自我的价值.只有通过主体意识的建立,才能不断发挥主观的能动性以及创造力,是女性在社会中的激发创造力的来源,也是女性对自身价值体现的基础.

3 女性休闲体育发展中女性落后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指引人们意识方向的重要标杆,一个人的行为选择是由他头脑中的价值意识所决定.这种价值意识与每个人对事物的总的看法和评价有关.并且支配着人的行为选择.价值意识是人的意识中的一部分,但又独立于其他意识形态,它是人与环境关系等次的反映,是人为了更好选择最佳行为的意识成分,它并不是人的主观随意想象的产物,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国普遍社会价值观进一步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总的趋势是从单一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变化、从封闭价值观向开放价值观变化、从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变化.新形成的价值观与已经陈旧但依然存在并发生作用的旧价值观相互交织,影响着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必然影响休闲体育的发展.

3.1狭隘的经济价值观

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日益重要.与此同时,国外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进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女性狭隘的经济价值观表现为女性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严重失衡.有关休闲体育消费研究发现,女性无体育消费的比例大于男性,女性体育消费的金额少于男性,女性愿意接受的解释是女性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女性休闲体育消费偏少.大部分女性偏向于去美容院以及花钱买化妆品,然而却不肯花钱去健身中心进行锻炼.我国女性体育消费少甚至不消费的现状制约着我国女性休闲体育的发展.

3.2落后的自我价值观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价值观的核心是:家族本位”、“家长主义”和“君权至上”,传统的价值观仍然影响着现代女性,让女性内心深藏着“女性的价值就在女性本身”的落后观念.一方面,女性大多比较关注以自身为中心的事物,其兴趣点以及注意力多放在自身,具有较为深刻的自我体验.另一方面,当女性把自己作为认识的对象,对自我地位、价值、能力的进行评价时,会首先选择“温柔的、宁静的、服从的、谨慎的、克制的”等女性特征.

4 女性休闲体育发展中女性传统性别角色期待

性别角色期待主要表现出不同性别下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看待方式以及期待.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均对男性及女性的期待值不同,从说话方式、行为方式、服装打扮、兴趣爱好、社会分工等,男女的行为模式均有所差异.而现代教育理论一般认为,明确自身特性的方式可通过观察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通过自身角色的认同感,逐步达到人的社会化.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部分女性会不自觉的将这种性别歧视归入到自我的潜意识中,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消极意识.不良情绪一旦形成,则会导致其具有较差的心理素质,严重阻碍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发展,也不利于其潜力的挖掘及发挥.因此,女性一般不会天生就具备消极意识,大多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4.1女孩角色

儿童时期,父母是对其最大的影响因素,通过语言和表情强化,即使在婴儿时期,也能对自己的性别进行判断,同时也可表现出男女不同性别特有的兴趣爱好,例如男孩比较喜欢汽车或机器人等玩具,而女孩则比较喜欢洋娃娃等玩具.女孩在社会中种种事物的反应下,也能够感受到微妙的歧视感,也能够感知到社会对女性较低的期望值,在课本中即可接触到,在小学课本中,大部分的英雄人物或故事主角均为男性,女性的出场率不仅较少,而且仅为一些家庭妇女、教师、服务员等配角.通过这种不平等的反映,会在她们心中形成一种深刻的意识,也会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存在不满.因此,若童年时期女性出现了性别偏爱的改变,则可视为其对社会不平等歧视的一种抗争.若表现出积极的反抗,则该种消极意识还不够显著,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青春时期,女孩的生理变化也会出现明显的改变,其自我意识也会产生一种突变,导致女孩在心理上对自己产生厌恶感,童年时期形成的自信也随之消失,由最初对性别歧视的抗争也慢慢消磨殆尽,最终变为接纳,由此便开始产生了女性的消极自我意识.青春期后,心智也逐渐成熟,男女智力发展也相对成形,且形成了更加强烈的自卑感.从上述分析可知,女性的消极特色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进化的,将社会中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内化并转为自我意识中.

4.2女性角色

女性消极意识伴随女性的成长的各个阶段.在女性青年时期的表现是,截至目前,大部分女性均偏向于找比自己强的男性作为丈夫,宁愿单身,也不愿嫁给比自己能力差的男性.

女性的配角观念中具有十分明显的观点,即认为事事均应该以男性为主,女性为辅,只有这样的安排才是正常的、合理的,因此,也不可能为改变这种社会现象而不断努力,甚至会为了维护这一“正常的”社会现象而不懈努力.正如一名女作家所说:“女人最顽固的敌人是女人自己”.女性产生依赖思想的原因来源于对男性的崇拜,而这种崇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她们通常喜欢躲避在男人的身后,认为男人就是自我的精神依赖.

4.3母亲角色

女性经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母亲角色.母亲是东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母亲身份是女性身份的一个极端而终极的代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母亲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女性的生活,母亲所面临的问题是所有女性将要面对的.因此母亲身份就成为女权主义这的一个热门话题.传统的女权主义者把母亲身份与家庭义务等同起来,即母亲身份剥夺了女性对自我的追求,把她们囿于家庭这座集中营.

5 女性休闲体育发展中女性被动的审美观

审美关系是主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客体以自身独特的色彩、声音、线条、形态等给主体以感官刺激,使其产生美感和精神愉悦的关系.人的实践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追求真、善、美有机统一的活动.美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觉和体验.绚丽多姿的自然物之所以会显示出美,是因为通过它特定的色彩、声音、线条、形态等,曲折地显示了人类积极向上的本质力量,契合了人凭借自己的本质力量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追求与愿望.审美是人的一种内在本性.在实践活动中,人既有追求真理,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兴趣和需要,也有追求价值,获得事物实际功用的愿望和需要,此外还有追求精神享受,从事物中获得美感、享受感官和心灵愉悦的需要和追求.相比较这三种需要和追求,前两种基本上属于主体的自然物质需求层面,而后一种则属于主体的精神需求层面,显然更贴近人的本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实践活动不能只按物种的尺度,或仅仅按主体的价值尺度来进行,还应该引进审美的尺度,这样才能彻底摆脱肌体需要和自然的约束,摆脱外在性、非本质性.

5.1女性片面审美意识

女性是否参与健身活动与其审美意识有无一定的关联性呢?答案必然是肯定的.然而女性在健身活动中到底有多少意识是来源于审美意识呢?从前文分析可知,女性在进行审美时通常具有主客体两种身份,通常多依赖于客体的审美,这就造就了女性独有的美的价值.这种价值观远远超过了“非功利”之界.一般而言,美食女性的功利价值,这种观念深深的植入了女性的观点,从其日常生活中的品德、品行、形体以及容貌等方面表现出来.男性看待女性是否美丽,对女性而言不再是无关痛痒的,而上升为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评估.不同时代下,人们的审美意识也不同,在每一个时代均有一种特定的理想型女性,在当代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例如,汉代以赵飞燕的“身轻如燕”为代表,而五代时期则以缠足而闻名,唐代以丰腴圆润为美.在不同的时代下,女性受审美观的影响,也流行不同的活动,唐代时期的体育活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各处均盛行歌舞,然而蹴鞠、马术以及骑射等体育活动,则有不少朝代认为女性不应参加.由此可见,不同朝代下参与的实践活动,均是由于人们的审美意识不同.女性在时代背景下为了迎合当时的美感期望,通常会付出相应的努力.审美意识是影响女性进行身体锻炼的关键因素,据黎莎的调查研究可知,在我国城市职业女性中愿意参与健身的第一动机则是为了使自己更加美丽,达到匀称的体型,大部分女性是为了减肥,少数则是为了其他目的.春夏期间是展现女性身材的最佳时机,此时则为健身旺季,而冬季时则寥寥无几.然而为了外在的评价而做出的行为是不能够持久的.为健康而运动,才是女性在休闲体育活动中应该显现出的一种健康审美特征.它是对传统的“林黛玉式”的病态美的反叛与挑战.

5.2女性在竞技体育赛事中的审美缺失

竞技体育和音乐、舞蹈、电影等表演不同,它不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版本编排表演的,其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受技术、战术、身体状态、心理素质的影响,而且也与天时、地利、人和的搭配有着重要的联系.正因为如此,竞技体育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成为它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吸引着许多体育迷驻足观看.毋庸置疑,观赏体育作为竞技体育的衍生物,其经济价值已经一次次被证实.

然而,不论是室外的,还是室内的观众席中,女性身影总是少之又少.无论是对于免费的还是需要购买门票的体育赛事,女性总是兴趣索然.即使是愿意留下来观看的那一小部分女性,绝大多数也是在欣赏帅气的明星,而不是欣赏明星所从事的事业.同样的环境中,女性选择了不同的注意对象,环境于是给了女性不同的反馈:仅仅是明星的面孔或者形象,而不是体育活动.

总结

女性就休闲体育运动中对突破思想与身体上所强加的束缚及限制的常识直接引发了其对女性主义的思考、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女性经过自身努力将此种尝试、突破拓展至社会生活其他方面.整体而言,我国女性对自身及社会政治地位的认知存在脱节现象,而社会意识形态及相关领域在女性平等社会地位细节措施方面尚未较好地落实.因此,我国女性休闲体育其发展尚未以女性自主意识主动性参与为基础,而这一缺陷则对我国女性休闲体育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大制约,对当代女性确立健康完善女性意识形成了较大阻碍.因此,我国应将国际女性文化得到较好发展的国家作为参考,使我国社会组织性强这一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通过休闲涂于等手段使女性独立自主社会地位认同得以有效引导与强化,从而促使平等、和谐及健康的文化氛围与社会意识得以有效构建.

〔1〕戚卫红.中国女性主体意识与女性道德内涵新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11).

〔2〕翟瑞青.20世纪中国女性主体意识的演变轨迹[J].德州学院学报,2006(5).

〔3〕[美]卡拉.亨德森,等.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G80

A

1673-260X(2016)10-0117-03

2016-06-21

猜你喜欢
价值观意识体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