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师院校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研究

2016-03-28 22:30祝志国张海峰毛卫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责任心影响力河南省

祝志国,张海峰,毛卫国

(洛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河南省高师院校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研究

祝志国,张海峰,毛卫国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呈下降或缺失状态,主要表现为责任心不强、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不够等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及高校应尽快健全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优化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影响力,培养名师,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人才培养质量下滑、就业率降低也成了毋庸置疑的客观现实.近年来有关我国高等教育不绝于耳的批评之声,实际上代表着的是一种社会期盼.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高校未来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如何提高当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成为核心问题.诚然,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不仅要改善当前的教学管理形式、优化教学环境,还应提高教师的影响力.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所谓名师即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它是教师调控与改变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力量.影响力强的教师会使学生由衷地敬佩,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服从教师的领导,从而有效的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也为教学质量提高奠定了基础.但当前学生和社会普遍认可的名师越来越少,大师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当前背景下研究教师影响力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河南省高师院校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力缺失和下降的原因,探讨其解决途径,从而为提高校体育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师的培养机制,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河南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教师.

1.2研究方法

根据《领导科学》对影响力相关理论、以往研究内容及前期专家访谈数据制定“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调查问卷——学生问卷”,经专家审议后印制.对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南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校学生发放“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调查问卷——学生问卷”550份,回收537份,回收率97.64%,其中有效问卷489份,有效率90.06%.审核收集的问卷后,将信息输入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除此之外,访谈部分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教师,了解当前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的相关信息,为本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现状分析

当前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呈缺失和下降状态.在对“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非权力影响力”说法的认同度的调查中发现,认为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具有很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学生人数仅占总调查人数的27.61%,认为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较高的也仅占调查人数的36.81%,不能确定的占27.61%,低和很低的分别占6.54%和1.43%.说明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确需要加强.进一步的调查得知,当前我河南省体育专业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缺失与责任心、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几个方面因素有关.

2.1.1教师责任心呈下降或缺失状态

教师责任心是影响力的形成的核心.它是指教师“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是教师“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自觉遵守与之相对应的行为规范,履行与之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的态度.”换句话说,只有具备责任心的教师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学生、对社会、对民族未来的巨大影响,并通过丰富学识、提高能力、关心学生来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职业理想.

从调查结果来看,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主要表现在教师投入教学的精力不够多,教师服务学生的观念不够强.在对“教师在教学中投入很大精力”的认同度调查中,能够完全认同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30.67%,基本认同的也仅为40.08%;教师服务理念方面也仅有29.65%的学生认为教师服务理念很强.说明当前我省体育专业教师责任心有待提高.

通过对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在校489名学生随机调查,有37.63%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具体表现为课堂常规管理松懈,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对上课迟到、说话、睡觉或接打手机的学生不闻不问;还有49.28%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服务学生的思想,表现为职业道德下滑,对本职工作极不负责,放松对自身的基本的要求,不备课、缺课、不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等等现象时有发生.

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责任心下降的原因与教师的个人行为功利化有直接关系,而导致教师个人行为功利化现象的原因又与当前高校对教师的一元评价制度直接相关.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扩招,多数高校出现轻教育教学现象,取而代之的是科研、重点学科建设、硕士点申报等与学校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在办学理念上,功利思想强,社会责任意识弱;在办学思路上,科研和学科建设意识强,教学意识弱;在发展目标上,则重规模效应,轻质量控制;在经费投入上,重办公环境,轻教学条件.加之众多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一元化,对教师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成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且教师科研成果有与其职称晋升有着必然联系,最终会影响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必然导致教师将科研当作手段,忽视教学,而出现功利化行为.通过调查了解到河南省很多高校现行教学评价仍以主观评价为基础,难以客观的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个别人进行暗箱操作,评价的公平性难于保障,更重要的是,评价的结果不能激励教师在教学活动方面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到教师对待教学态度.使得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不够、服务学生的观念和意识下降.

2.1.2教师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有待提高和完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责任心是教师影响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但能否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影响,还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完备的能力.教师的职业是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体育科学文化知识,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拥有传授知识的能力.广博的知识和完备的能力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了知识传播的质量与效率.特别是社会网络信息高速发展,学生学习途径多元化的今天,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完备的能力是使学生敬佩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影响力提升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调查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知识和能力的现状可以看出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有待提高和完善.38.2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32.5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有“照本宣科”的现象,34.77%学生认为技术课教师示范动作不规范.理论与实践脱节说明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理论课教师的运动经历较少,技术课教师理论知识缺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传授;理论课上教师“照本宣科”,技术课上教师动作不规范则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欠佳,备课,授课的方法不符合教学规律.这一方面与部分教师责任心下降有关,而另一方面则与河南省高学历年青教师增多有关.近几年河南省高校评估期间河南省高校大量引入高学历青年教师,改善了原有高校教师学历结构,对河南省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教师队伍日趋年青化,青年教师中有连续训练经历的人较少,专业知识扎实的较少,有教学经验的更少,而且多数青年教师由于面临家庭和子女等多重压力,很难在教学上投入的足够的精力.

2.1.3教师对学生情感投入不够

提高教师影响力,还需要师生间情感的保障.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体育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对于社会、文化及其人情世故的共识和沟通构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这种共识和沟通越强,师生共鸣则越强,学生越发喜欢教师,从而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教育规律上讲,如果教学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那么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不同体育专业间的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各异,心理、智力、技能水平各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现状再开展教学.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与此相反,调查可以看出认为课下教师不主动与学生交流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1.49%,认为教师不关心学生生活的占40.33%.而部分教师认为与学生交流,甚至于关心他们的生活等于浪费时间;还有部分教师边教学边了解.忽视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阻碍了教师影响力的提升.这与教师个人的责任心下降,教学投入精力不足密切相关.

2.2提高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的对策

2.2.1提高教师责任心

提高教师责任心应从内因入手,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内容上着重向教师讲授责任心的重要性及缺乏责任心的危害;在形式上可以采用集体会议、专题研讨、演讲比赛、讲座及模范人物介绍等,使教师对自身应履行的责任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在外因方面,提高教师责任心应从制度建设和优化环境两方面入手进行.制度建设应着重解决教师评价的手段与方法的缺陷,使评价手段科学、公正、客观.在完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制定教师的激励机制.环境优化应在领导表率的基础上树立典型,突出教师展现教师敬业奉献的精神.

2.2.2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高度重视知识及能力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地位及作用,通过完善高校教师的进修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建立高校教师进修及培训制度,对教师进修或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周期、师资配备等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做好进修或培训的组织、评价、反馈工作.必要时可建立高校教师进修体系.另根据年青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可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开展“以老带新”的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向年青教师传授教学经验,缩短年青教师适应教学工作的周期.

2.2.3了解学生需求,提升师生情感

高等院校师生间情感的培养需要师生间积极的沟通.为做到这一点,教师群体必须具备较高的奉献意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同学生进行交流,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了解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同时,决策者应明确高校的中心任务,努力减少教学的干扰因素,完善教学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校教学氛围,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结论

河南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影响力呈下降或缺失状态,具体表现责任心不强、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不够等方面,其中责任心不强是影响力下降或缺失的最主要因素.这与当前背景下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相关管理部门应从教师内因上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外因上健全教师评价制度,优化环境,制定教师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以此营造良好的学校教学氛围,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培养更多的名师,为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邓志祥.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社会影响力的提升[J].湖北社会科学,2011(2):182-184.

〔2〕李艳菊,底卫华.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现状调查与实践整合——基于中等幼师学校的研究 [J].基础教育,2011(1):106-110.

〔3〕赵崇平.信息技术条件下高职院校教师影响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11-13.

〔4〕麦宏元.教师影响力与教师威信的形成与作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5):91-103.

〔5〕林天伦.校长影响力生成与提升策略探析——基于教师对校长影响方式期待倾向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4):62-67.

〔6〕陈荣.教师人生哲学的教育影响力[J].教育学术月刊,2010(4):12-14.

〔7〕陈荣.教师人生哲学的教育影响力[J].教育导刊,2010(5):64-66.

〔8〕浮新平.论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育人价值[J].教育探索,2010(5):37-38.

G807.4

A

1673-260X(2016)10-0127-03

2016-06-11

201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0B630062)

猜你喜欢
责任心影响力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天才影响力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