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实践育人工作互动探析

2016-03-28 22:30左文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转型育人院校

左文祥

(武夷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实践育人工作互动探析

左文祥

(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实践育人工作则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关键内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难得契机,丰富了实践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实践育人工作的强化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中,有助于推动转型发展工作顺应时代潮流,更具鲜明时代性,二者相辅相成,为我国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实践育人;关系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出要求,文件中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行高校分类管理”、“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又进一步提出了“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也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要通过转型发展来培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这些政策的不断出台就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将要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意义、原则、方法、路径选择、基本要求以及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且已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是,关于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抓住转型发展契机推进实践育人工作问题的研究却涉及不多,成果较少,这一方面说明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力度不够,成效不大,更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其更好更快发展.本文试图阐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科学内涵,并探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同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之间的关系.

2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及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

2.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科学内涵

充分认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科学内涵,是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发展是一个哲学术语,指的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转型发展就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转变发展方式,追求创新的发展过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就是指基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济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的科学定位,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在“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为主题的社会背景下,更需要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着重发展实体经济.然而,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都需要大量应用复合型人才,那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自然而然也就落在了高等学校身上.纵观我国高等等教育现状,老牌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定位都较为清晰,而大批的地方本科院校定位却比较模糊,这不仅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高大全”问题突出、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造成了影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地方高校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转变以往盲目追求精英化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定位,实现学科专业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匹配,建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推进校企合作,开放教学模式;拓宽渠道,鼓励地方本科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系统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成才、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2.2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认识论上处于优先地位”[3].高校实践育人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根本依据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活动规律,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以开展与学生专业发展和成才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为途径,以引导大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和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5].实践育人理念认为实践是教育的必然要求.实践育人理念并非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对立,一味追求实践教育,也并非把社会与学校对立,一味重视社会实践.实践育人理念是追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强调社会和学校力量的整合互动,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实践育人的互动关系

实践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整合各种有利资源积极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契机

高校育人功能的发挥具有多样性,以往高校的育人工作侧重于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对实践育人认识不足,这使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育,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重视也高幅度提高.胡锦涛同志就曾提出“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2012年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但是,从目前来讲,我国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实践育人依旧较为薄弱,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质就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地方本科院校整体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认真做好学校顶层设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加强校企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要求高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开展实践性教学,要求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3.2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利于增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内容和形式的现实性及有效性

实践育人工作,作为高校发展中的“短板”,难就难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现实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换而言之,实践育人需要较多基础设施和教学实践人才的保证,学校经济能力有限,完全由学校来提供实践育人的基础设施是不充分的,难于实现的.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高校会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满足学生需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一般技能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从而将实践育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付诸行动,用教育评价手段来衡量实践的效果.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整合学校和企业的基础设施、人才等资源,使得实践育人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实践育人的效果更为凸显.

3.3积极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以往的培养方式更加偏向于基础知识及高尖理论的教授,常常忽略了应用及实践能力的养成,在实践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方面较为缺乏,导致了学生一方面无法在基础理论研究、创新能力有较大收获,另一方面又不具备工作中所需的动手实操技能,从而使得毕业生很难得到企业的青睐.转型发展就是要将地方本科院校改变以往重视学术研究性人才培养,转变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充分认识实践育人理念的科学性,“注重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调整完善培养计划,对大学生实施全员化和全程化的实践教育活动”.只有地方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强化,地方本科院校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发展.

3.4实践育人工作有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2014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夏季达沃斯论上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后国务院也发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我国蓬勃发展,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新浪潮.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工作更应积极主动的适应新形势,更加符合时代的主题和要求.在人才培养上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来展开,使学生成为具有“三创”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实践育人工作的助推.高校在实践育人工作中严格按照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改结合、学设结合、学创结合的要求,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打造增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的活动平台等形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转型发展工作提供了具体有效的行动支持,使得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更富时代内涵,更加贴合时代主题.

4 总结与展望

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践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整体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为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丰富了实践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实践育人工作的强化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助于推动转型发展工作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在转型发展的契机下,地方本科院校要强化实践育人工作,主动适应新变革,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与服务理念等方面实现真正的转型,取得新的成效.

〔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2013年[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2〕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08):67-74.

〔3〕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Z2):11-14.

〔4〕吴亚玲.实践育人理念的哲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01):13-17.

〔5〕黄蓉生,孙楚杭.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Z1):36-38.

〔6〕袁野.实践出真知实践育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2-02-12001.

G648.4

A

1673-260X(2016)10-0161-02

2016-06-06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3667S)

猜你喜欢
转型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