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3-29 18:12张宏
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法初中语文

张宏

【摘 要】

引导教学法适应课改形势产生并不断发展完善,已成为当前各科的指挥棒。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此方式有不少优势,以“问题引导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实际运用为例,进而不断完善并适当创新,最终必将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引导教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 应用

自新课标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孜孜以求的实践课题。自二十世纪80年代德国教育界提出“行动导学教学法”,它逐步地被认可、接受并风靡起来,在实践中日益显现其独特的优势。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并要求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教学的主体参与机制,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在探究中创造,在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将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就如何正确认识引导教学法并充分运用在课程活动之中作一探讨。

引导教学法,就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以实际行动为导向的一种课程活动模式。从实质性内容来看,引导教学法并非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而是由各类教学方式及技巧组成的整体性概念。它一般包括问题引导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内容。根据课堂和教者需要,既可单独使用,又能综合运用。究其根源,它来自于“启发式”模式,但是与后者相比,又更加注重主体学习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学会思考、求知、探究、应用和创新。

一、简析引导教学法的优势

引导教学法又叫实践导向法、行动引导法、活动导向法和行为引导法等,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在学习内容上,以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并举,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能最大程度地获取课外知识;在学习目标上,能兼顾基本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目标的共同达成;在角色定位上,教师不再是知识讲授者,而是学生的组织者和督促者;师生交流是双向的,教师可依据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与学生指导和交流,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自己检查对上课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及时的调整或巩固。总而言之,引导教学法重在让学生的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中,它是培养学生行为意识并提升其行为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例谈引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程活动中的运用

本文以“问题引导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实际运用为例,简要阐述。

1.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程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就是把教材知识点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自我解读和合作讨论的思维活动中能够理解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培养他们自我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可概括为“设疑—学生答疑存疑—教师释疑”。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笔者没有直接地进入课堂教学程序,而是首先把楚王在“入城门时”“初见晏子时”和“酒宴以盗相辱时”的三个问题提炼出来;接着以如下问题形式引导学习思维——“如果你是当时的晏子,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尴尬或困境呢?”让学生们从“设身处地”中寻求自己的理想化答案。然后通过阅读教学来揭示主人翁晏子分别作出的三种巧妙性回答,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充分感悟他的聪明睿智、善辩艺术和爱国精神。如此而为,既可有效激发课程学习情趣,又能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增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努力尝试创新实践。

2.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程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按照构建主义教学论,在课程学习活动中,把不同基础成绩、学习能力、态度品质和兴趣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小组内,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共同地探讨、研究并完成学习任务,能使他们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构建一种更新的深层次化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如教学《最后一课》时,笔者要求全班围绕“谁是本文的主人翁”这一任务,积极开展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的讨论和交流活动:有的小组认为是韩麦尔先生,有的小组认为是小弗朗士,而有的小组认为是他们师生俩人,还有的小组则在讨论中不能形成相对统一的结论。令人可喜的是每个学生都有对课文的独特阅读感悟。当然,我们也会关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开展合作探究的结构是否合理,过程是否热烈,资源是否共享,至于能否形成最终统一的结论倒是次要的。

3.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程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所谓“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实际需要设计出多类不同的角色,让部分学生扮演一些“当事人”,其余人则作为“群众演员”或“评委”或“观众”一起融入“剧本”之中,并采取“换位思考”方式去深思和浅析不足,以便在审美批判和快乐质疑中能够正确地解决不足之处。以课本剧为主要形式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授课方式,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语文学习情趣,而且能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诠释文学作品并展示个性才华的学习型舞台。比如《皇帝的新装》《范进中举》《最后一课》等耳熟能详的文本,都比较适合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在合作中自编自导,对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旁白以及动作等精心设计,并结合自己的独特感悟重新加工,让其中各类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从而通过亲身体验和阅读感悟来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教学艺术的本质,不限于知识传授、方法的指导,更多在于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就初中语文课程而言,引导教学法的内容丰富多元,然而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综合运用,我们都要在实践基础上予以丰富、完善和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钱爱民.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误区与对策,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J】,2011(11)

【2】刘步斌.试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问题教学法,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J】,2012(7)

【2】张玉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中的运用,考试周刊【J】,2014(89)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教学法初中语文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