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6-03-29 09:47詹艳
关键词:丑小鸭范读课文

詹艳

【摘 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时情感的熏陶。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即范读引路,引起共鸣;自读感悟,巧妙点拨;注重评读,互动提高;活动多样,激励参与。

【关键词】

朗读指导 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

那么,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哪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呢?

一、范读领路 引起共鸣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范读,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且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教师要经常给以示范,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范读还是一句一句或一个词一个词的跟读,都会给学生一个正确优美地朗读模范,同时以范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索、鉴赏、揣摩,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引领”的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自己的感受。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留时间让学生自读感悟。

二、自读感悟 巧妙点拨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新课标强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体验。我们如果常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或“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这样的语句启发学生朗读,就如隔靴搔痒。也有老师在朗读指导上是从技巧上入手,但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忧伤的语气读,这个字要重读,那个字要轻读……这样的指导也许在朗读的声调上会有点效果,给人的感觉是有抑扬顿挫了,却没有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没有理解体会就不能促使学生产生内驱力,没有朗读的内驱力就不能真正的读出文章的韵味。

三、注重“评读” 互动提高

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朗读评价能起到激励、启发、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就要我们一边要不断地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评价同伴的朗读。

(一)教师的评价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教师是怎样评价学生的朗读的: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第3~6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丑小鸭的可怜、不幸与痛苦,并把这些句子画出来。(生读,找。)

师: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尖尖的嘴巴啄在身上会是什么感觉呢?我们不妨来演一演。伸出你们的手指,把指尖当做公鸡的嘴巴,狠狠地扎一扎自己的手臂。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疼。

师:如果一群公鸡一个劲地啄,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生:很疼,而且还会流血。

师:是呀,浑身都是伤的丑小鸭是多么痛苦呀!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生读,但语气平淡。)

师:你朗读得特别认真,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了,真不简单。但是,如果你能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丑小鸭的遭遇,一定能读得更好。再来试试。(生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似乎看到了丑小鸭遍体鳞伤的样子。(课件出示: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只丑小鸭,你会想些什么?

生:我只不过是长得丑,又没有做错事,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呢?

师:你觉得委屈吗?

生:我觉得很孤单。

生:会很伤心,很难过。

……

师:谁能读出丑小鸭的孤单、委屈和伤心呢?(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好,你也在为丑小鸭伤心,是吗?还有哪位同学想读?(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丑小鸭的心都碎了……

这一位老师在教学中,既让学生在自己的评价中学到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即“读正确,读流利”;用情境的渲染、语言的铺垫让学生理解句子,把句子读得有感情;同时也教师的评价为学生的努力方向作了引导——“边读边想象小鸭的遭遇”;用教师的评价为表现出了信任与期待“你会读得更好的”;用教师的评价表现出了对学生由衷的赞赏:“我似乎看到了丑小鸭遍体鳞伤的样子”“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丑小鸭的心都碎了”……体现出了教师不凡的语言艺术。

(二)学生的评价

让学生对同伴的朗读进行评价,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对文本进行理解、揣摩,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朗读指导中,我们应当把更多评价机会留给学生。

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可以评价些什么。从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应当逐步教给学生学会评价同伴的朗读。从字音、断句、句子流畅到朗读的声音、姿体语言、感情处理等,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能够对同伴的朗读进行正确的、有效的评价,避免流于形式。

另一面,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境:一个学生起来响亮地说道:“他读得没感情!”“他的声音太小了,我们听不见!”而前一个同学便是红着脸,把头埋下去,一定还会在心里告诉自己以后别再起来读了。我们在教师自己不断追求评价艺术的同时也一定要教会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朗读的时候,应该首先热情的肯定优点,然后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恰当地提出改进的方法。这样,对保护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十分有益的。

四、形式多样 激励参与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齐读、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等。老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表演读是低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对比法也是指导朗读的有效手段,把各种内容形式的朗读加以对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读在课堂中往往能够调动起学生很高的积极性,教师引读部分有时是对课文层次的梳理,有时是对主题的提炼,有时可定下感情的基调,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课堂波澜起伏,掀起课堂的高潮,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有人说,语文是一曲婉转动听的歌,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图画,是一首含蓄隽永的小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在琅琅的读书声去感受语文的魅力吧!

猜你喜欢
丑小鸭范读课文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
《丑小鸭》后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我很丑,但我有梦想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