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研究

2016-03-29 00:11倪雪梅刘祎夫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赤峰生源

倪雪梅,刘祎夫

(赤峰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研究

倪雪梅,刘祎夫

(赤峰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随着学校发展过程中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之间矛盾的日益显现,改革学校招生、就业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建立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将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赤峰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现状和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提出建立赤峰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通过不断提高学校生源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毕业生的充分、高质量就业,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面对国家当前生源逐年减少,高校不断扩招的局面,高校面临着生源紧张、毕业生激增、就业压力大的现状,赤峰学院作为赤峰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面临着同样巨大的压力.高校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然而,目前高校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不利于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才是高校吸引优质生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赤峰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赤峰学院招生工作现状

通过对赤峰学院 2011 至 2015 年招生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学校的招生状况良好,基本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与学校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的提高有直接关系.然而调查数据显示,自 2008 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高考报名人数除 2013 年人数略有回升以外,始终处于一个下滑的趋势,2008 年 27 万,2009 年 24.6 万,2010 年 21.9 万,2011 年20.56 万 ,2012 年 18.95 万 ,2013 年 19.3 万 ,2014 年 18.8万,2015 年 18.4 万,且这种下降趋将继续持续.相反的是高校和专业不断增加,仅 2015 年内蒙古自治区就新增高校三所,新增专业 29 个.据赤峰市人社部门提供的数据,每年赤峰市考取外地高校学生有4万多人,而我校每年录取的赤峰籍学生在 700 多人左右.面对生源竞争的严峻形势,赤峰学院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保证现有生源,不断争取优质生源的激烈竞争.

1.2 赤峰学院就业工作现状

自 1998 年以来,全国高校不断扩招,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竞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从 2006 年至 2015 年是就业高峰,2015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达到 749 万,比 2014 年再增加 22 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新的挑战.毕业生就业高峰的来临,岗位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不再停留在外语、计算机水平等,他们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比如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调查显示,赤峰学院毕业生只有 41%的学生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大,绝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性不大,同样是有 41%的学生在校期间特别关注本专业就业前景,关注度不高,就业多数还是表示愿意到机关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及教育单位工作,工作的期望值较高.同时,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都换过工作,虽然我校的一次性就业率较高,但学生就业稳定性不高. 1.3 赤峰学院人才培养现状

在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经常出现一是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问题;二是有的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有的专业无人问津,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发生错位.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培养模式老化,仍以理论教学为主,轻实践实习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通病.这种模式下培养的高校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对我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数据显示,同样存在以上问题.通过问卷的调查可以看到,学生在求职、工作过程中企业所需要的比较重要的能力正是我们学生所欠缺的,因此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足.企业希望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多参加实习、实训,增加工作经验,学生参加工作后明显感觉实践技能方面存在不足,有的课程已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 建立赤峰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必要性

当前,赤峰学院的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工作机构的职责分配是,招生就业处下设招生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分别负责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因此,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由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门负责,分管领导也不相同,工作是完全分开的,职责分离,导致协调沟通存在困难.教务部门只负责编制各招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监督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很少关注社会需求对专业知识和学生能力的要求.招生办公室与就业指导中心虽同处于一个部门,但也是不同人员分别负责,工作职责相互割离,工作内容几乎没有交集,招生工作人员更多关心招生计划的完成情况,很少考虑招生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教学资源是否充足,学生就业前景是否乐观,就业指导人员则只关心怎样把学生推销出去,很少关注毕业生就业专业与职业的吻合度.

高校招生—培养—就业是人才培养的三步曲,招生是前提,培养是关键,就业是保障.生源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又会直接影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则反过来影响到高校的生源质量,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早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高校要想不断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必须不断提升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以期吸引到优质的生源,要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学校内部必须建立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3 建立赤峰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赤峰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实现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三方联动.

3.1 树立招生特色品牌,吸引优质生源,加强学科建设,实现招生与人才培养联动

赤峰学院确定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就要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指导,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充分发掘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结合学校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对学校所有专业进行核准和分类,确定各类专业发展方向,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针对服务对象和服务体系,适时调整,树立自己的特色招生品牌.

将具有一定特色和发展优势的学科作为学校的招生品牌,着力进行打造,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发挥品牌效应吸引优质生源,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对部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限定期限进行调整和改造,调整改造期间缩减招生规模,若专业改造失败则停招.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办学能力,适度增加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逐步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目标.

要努力探索招生宣传长效机制,不断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宣传招生特色,树立学校的良好声誉,增加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尝试建立稳定生源基地,吸引优质生源.

3.2 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

以赤峰学院的办学定位为指导,深入进行市场分析与调研,掌握人才需求信息,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建设,以“厚基础、重应用”为准则,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占比,优化学科结构,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

因材施教,在专业和学科上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在实行大类招生以前,可以在大一加强通识教育,以基础教育为主,注重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学科之间的贯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在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学校通过弹性学制、学分管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进一步强化“一把手”工程,以二级学院为主体,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局面.以就业指导、讲座、校园文化生活为载体,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大学生活的始末,加强个性化指导与“一对一”帮扶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积极主动面对就业选择.

3.3 建立就业信息反馈机制,以就业指导招生,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联动

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以一次性就业率为基准,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行跟踪服务,掌握毕业生毕业 3-5 年内的就业情况,如就业适应性、就业满意程度、就业稳定性、专业与职业的吻合度、市场需求对人才要求等,实行专业预警机制,科学预测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引入第三机构,科学评测各专业就业质量,使招生专业、招生计划与就业质量适度挂钩,完善测评机制,建立奖惩制度.

在对原有专业加强测评与管理的同时,对于新增专业要进行充分论证,新专业的投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必须从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目标、主干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专业对口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4],要充分考虑学校对该专业建设的承受能力,考虑专业发展的后续潜力和竞争力,是否有利于学校和专业的长远发展.

加强招生就业工作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加强对招生、就业工作的政策研究,科学分析招生、就业数据,深入进行招生、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充分把握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的优势劣势,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准确把握生源、就业市场变动,科学预测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指导学校调整招生结构,科学合理制定招生计划,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就业质量.

4 结语

建立赤峰学院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实现学校内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形成学校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1〕谢爱军,王慧,彭然林.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6(5).

〔2〕万庆生,王英,李友善,宋颖,秦晓秋,李巍.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3,31(36):234-236.

〔3〕郑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招生培养就业系统工作[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工作者版),2008(2).

〔4〕倪伟,陈波,万吴晶,詹奉珍.高校人才 培养与大学生就 业联动机制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

〔5〕陈世庆,鲍硕来.地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2):67-70.

G647

:A

:1673-260X(2016)02-0211-02

2015 年 11 月 18 日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赤峰生源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多规合一”联动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图表
强“三组一部”联动机制 克集体企业重组整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