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新常态

2016-03-29 00:11胡怀利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胡怀利

(安徽理工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新常态

胡怀利

(安徽理工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颁布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道路已经是一个从各级部门到各高校以及社会普遍公认的发展趋势;辅导员职业是一个专业化要求高的职业,有其职业专门的职业技能,胜任这个工作需要宽口径的知识储备;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标准体系日益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功能和发展环境已经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呈现出了新常态.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新常态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是描绘中国经济发展的词汇.指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 要 素 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就是指由过去一种状态向新的相对稳定的常态的转变,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是一个全面、持久、深刻变化的时期,是一个优化、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1]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符合新常态的特征.

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到今天,之所以具有新常态的特征,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已经是一个从各级部门到各高校以及社会普遍公认的发展趋势;辅导员职业是一个专业化要求高的职业,有其职业专门的职业技能,胜任这个工作需要宽口径的知识储备;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标准体系日益完善;辅导员职业功能和发展环境已经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

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历程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经历了从“政治指导员”——“学生政治辅导员”——“思想政治辅导员”——“高等学校辅导员”等一系列的转变过程.辅导员职业的新发展,是中央 16 号文(2004 年 8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 16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全面指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办法)和24 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纲领性文件的出台.2014 年 3 月,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 号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新 《标准》).“高等学校辅导员”这个职业名称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出,成为了一个有正式法律法规保障的职业,有了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守则和职业标准,辅导员职业有了新的发展、新的要求.[2]

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各级部门、各高校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确立了辅导员职业的概念,建立了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同时进一步充实丰富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和工作范畴,增强了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增强了辅导员的社会认同.

2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征

新《标准》的颁布,对辅导员的职业、职业特点和职业内容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内容分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 3 部分.分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和4个学科门类的9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对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对辅导员在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日常事物管理、党团和班级建设以及学业指导是辅导员工作的老三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重中之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和实践研究是辅导员工作的新难点.

新《标准》的颁布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辅导员作为一个正式的“职业”有了明确的职业规范和要求,突显出了职业归属和排他性,反映了辅导员职业独特的职业特性,辅导员工作不是一看便知,一学就会,也不是工作经验的积累,而是一个职业标准明晰,需要选聘专门职业、专门培训过的专门人才从事的职业.第二,辅导员职业不再是晋升干部的“跳板”,而是可以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一步步提高自己,进而成为一个专家级的辅导员.第三,辅导员可以在长期的工作中,“全面”总结“专业”经验,进而上升到对学科、对职业的科学研究.新《标准》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辅导员的职业行为,有利于辅导员认清和理解自己的职业角色,激发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促进辅导员保持自觉、能动、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标准体系的构建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标准体系.

“职业发展是指一个人遵循一定的路径从事工作并实现自身工作目标和理想的过程,它是与工作相关的行为、活动、价值、愿景等的综合.与之相对应,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可以理解为高校辅导员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实现自身工作目标和理想的过程,它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行为、活动、价值、愿景等的综合.”[3]明晰不同发展阶段辅导员的特征、需求以及工作内容、职责要求,是理清辅导员职业发展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3.1 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阶段体系

随着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体系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多阶梯模式.从职业生涯的广度上应该是多维的,例如专家学者、高校领导、职能部门中很多人做过辅导员工作,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也有一些当过辅导员的;从职业生涯的高度上说具有每个方向上能够到达的高度和层次,辅导员通过奋斗达到职业生涯的高峰.辅导员可以选择的职业路径有“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再到“高级辅导员”;可以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可以从“辅 导 员 ”、“科级辅导员”、“处级干部”到“校级领导”等.辅导员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2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制度体系

实现组织机构和配套制度的专门化是辅导员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的前提之一.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辅导员职业身份的合法化,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其次,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文件,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中央 16号文件发布实施后,辅导员职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政策补充,新《标准》的发布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又是一次巨大的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还需要政府,特别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制定和出台具体的细则和实施办法等,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扫除障碍.最后,建立专门的组织体系,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辅导员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选聘配备、培养培训、绩效评价、工作激励的组织体系,这些组织构成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执行机构.

3.3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标准体系

辅导员职业行为规范体系、辅导员职业能力素质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共同构成了辅导员职业发展标准体系.高校辅导员职业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应包括:辅导员职业行为规范制定的依据、颁行目的以及适用范围,辅导员职业从业条件及资格,辅导员职业基本行为准则,辅导员职业的基本职责,辅导员的基本权利,辅导员的基本义务等.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素养体系,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逐层规范:“第一层面,辅导员职业群定义、范围;第二层面,辅导员的关键工作职责;第三层面,辅导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第四层面,辅导员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从事职业所需要的特殊性能力、知识及其测量标准所作的具体规定等”.[4]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要制定出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内容,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主体是谁,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结果将怎样使用等.

4 辅导员职业功能和发展环境的开放性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的骨干力量,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对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和社会、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不可破灭的作用.新《标准》再次明确,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可以像专业任课教师一样评讲师、副教授、教授,也可以提拔为科级、处级干部,各高校辅导员职务晋升平台已逐步搭建,晋升渠道已打通.辅导员队伍已经逐渐成长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一支队伍,辅导员这个职业在学生教育管理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已日益突显,也将会越来越被社会认同.

高校辅导员的发展环境涉及到不同领域、层次和方面,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一系列文件的落实,各高校也陆续制定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形势下,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环境,是推动辅导员队伍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5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道路的反思

5.1 要充分认识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从 1999 年实行扩招以来,我国进入了国际公认的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伴随着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需求的变化,要求辅导员应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逐步实现个人的专业化,同时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职业化发展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选择.

5.2 积极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理论体系

作为一个职业而言,辅导员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的理论基础.随着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推进,辅导员工作不断引入新的学科理论,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辅导员工作理论体系.

5.3 重视行业协会的建设

建设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协会,是增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归属感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辅导员业务交流、打造辅导员职业文化氛围、增强辅导员凝聚力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生工作研究会等,这些协会将很好的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进程.

5.4 切实抓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指导

辅导员要对照新《标准》中三个等级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个人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能力,明确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辅导员只有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能更好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辅导员成长为“专家”不仅仅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建立和推行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特色,也是不断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新《标准》现行政策引导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将获得新的发展契机.新常态的出现,对辅导员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积极适应,在思维和行动上迎头而上.

〔1〕百度百科.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答记者问.教育部网站,2014-04-04.

〔3〕李守信.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5(1):3-7.

〔4〕李忠军.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2014(12):97-102.

G647.2

:A

:1673-260X(2016)02-0218-03

2015 年 10 月 15 日

安徽省教育厅 2015 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项目(SK2015A056)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