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规模化高效节水发展现状及项目保障措施探讨

2016-03-29 02:03张峰峰齐广平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 2016年22期
关键词:肃州区纯收入项目区

张峰峰,齐广平*(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肃州区规模化高效节水发展现状及项目保障措施探讨

张峰峰,齐广平*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本文主要对酒泉市肃州区规模化项目建设中高效节水工程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灾害情况、劳动力组成结构、农民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和认识程度)、高效节水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状况、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土地规模种植情况、现状农业生产效益)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为更好地推进肃州区高效节水提供理论支撑。

高效节水;工程发展现状;农业生产发展现状;保障措施;肃州区

一、高效节水工程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区内交通十分便利,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中心的县、乡公路及312国道路,兰新铁路构成项目区骨干交通框架,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项目区通讯事业比较发达,各乡、镇及村庄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通讯条件十分便利。项目区内均有多条10kv的供电线路通过,电力基础设施较好,施工期用电可根据施工条件直接与工地附近10kv线路接火使用,辅以柴油发电机供电。建筑材料在洪水河、丰乐河、马营河采集,这些河道为肃州区建筑材料的主要产地,砂砾石料储量极其丰富,质量上乘,采集方便,道路畅通;嘉峪关水泥厂可供应水泥,钢材可自酒钢公司采购;节水材料由市内节水设备的经销部门供给。

(二)自然灾害情况

项目区地势较平坦,日照时间长,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比较好,但地处干旱荒漠区,戈壁沙滩多,生产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旱涝灾害频繁,经常受到旱、洪、风、霜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尤其是旱、洪、盐碱、霜冻比较严重,干热风、沙尘暴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中干旱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尤以春旱、伏旱最为频繁,持续时间长,与小麦拔节抽穗和秋禾作物生长关键期相吻合,危害严重;低温、沙尘暴等冻害以春季较多,受害作物以苹果、玉米等为主,往往发生在花期与坐果期,因此灾害一旦发生损失相当严重。

为保证粮食不减产,少受损失,每年水利和其它相关部门都要投入不同程度的人力物力进行抗旱自救,遇较大干旱年份时,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显得极为重要。

(三)劳动力组成结构

本次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在肃州区4个乡镇7个片区。项目区总人口7 800人,2 228户,其中劳力6 121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人口为3 246人,占总劳动力的53%;从事工业的人口为387人,占总劳动力的6.3%;从事建筑业的人口为729人,占总劳动力的12%;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口415人,占总劳动力的6.7%;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口为1344人,占总劳动力的22%。项目区劳动力充足,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四)农民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和认识程度

截至2013年,全区现有灌溉面积117万亩,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1.3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26万亩。经过几年高效节水工程的发展,项目区群众积极性越来越高,且地块平整、集中连片,群众们更是多次要求水务部门加强高效节水工程的建设。

二、高效节水农业生产发展现状

(一)农业生产状况

到2013年底,全区共有灌溉面积11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5万亩,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37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3.94万亩,粮经比例21:79,全区粮食总产量16.78万吨,经济作物总产量51.76万吨,总产值5922万元。

目前全区农业耕作水平较高,节水灌溉、地膜覆盖、良种繁育、暖棚养殖、温室果菜等农林牧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发展速度快,高新节水技术应用广泛,形成“两高一优”农业区。洪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丰乐河、马营河、红山河、观山河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对灌区水利骨干工程进行了改建,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区95%的乡村耕地实现了条田化,80%的灌区完成了渠路林田配套建设,全区拥有运输机械9 017台件,配套农机具2.8万台件,农机总动力50.8万千瓦。

(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本次规模化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全为农户自营。肃州区是全国著名的制种基地,全国有多家制种公司落户肃州区,制种业要求农户就自营的种植区需统一规划、统一种植作物、统一灌溉,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为节水灌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土地规模种植情况

本项目分布在肃州区4个乡镇7个片区。现状灌溉方式为传统的渠灌。各片区灌溉面积1 000~9 300亩之间,种植作物为玉米、经作和其他作物,均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种植农业机械以小型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为牵引力的农业机具为主,主要有播种机、小型收割机、液压升降铧、旋耕机等农机具。

(四)现状农业生产效益

本次规模化灌溉增效示范项目项目区2013年粮食总产量12 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013元。其中:上坝镇旧墩村粮食总产值1 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 855元;银达镇怀中村粮食总产值2 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289元;银达镇蒲上沟村村粮食总产值1 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142元;银达镇谭家堡村粮食总产值1 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 142元;三墩镇下黄村粮食总产值1 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 842元;铧尖乡漫水滩粮食总产值2 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 142元;铧尖乡铧尖乡粮食总产值1 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 642元。

三、资金筹措与整合

资金保障对项目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资金管理,是工程实施的关键。肃州区采取申请中央补助、地方投入、群众投工投劳折资的方法,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区财政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列入政府财政预算,通过加大提高效益,增强融资能力,鼓励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四、农民筹资投劳

小型农田水利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涉及面广,受益群众多,工程投资大,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项目区群众均通过“一事一议”表决,鼓励群众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工折资,以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五、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采用招标投标制,严格按照工程招标、投标程序,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择施工队伍,必须在《甘肃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备案及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备案登记才能从事农业节水工程施工,不允许施工企业超资质承接工程。本工程施工所需主要材料设备PVC和PE管材、滴灌带、出水栓、阀门及仪表等数量较大,为保证工程质量,须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

工程质量管理实行建设监理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公正、公平、择优选择监理单位,用专业化的建设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实施科学管理。监理单位通过对工程建设进行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使高效节水工程建设行为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及合同的规定,使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费用得以按规定的目标实行。

六、资金管理

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一是规范基础制度建设。及时制订《肃州区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二是规范工程验收程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跟踪和了解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等情况。三是规范报账制管理。由水务局统一申请报账审批,审批附件必须提供水务和财政部门共同验收通过的单据。

七、建后运行管护

充分调动广大用水者的积极性,建好、管好、用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区建立节水型社会试点实施方案,坚持“谁受益、谁负担、谁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由村组集体或用水者协会承包管理。

(编辑:刘国华)

TV544

A

1673-9019(2016)22-0018-02

2016-10-10

张峰峰(1988-),男,甘肃定西人,主要从事节水灌溉研究。

齐广平(1969-),男,甘肃西峰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节水灌溉和农业生态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肃州区纯收入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肃州区田野文物的保护思考和建议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酒泉肃州区甜菊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酒泉市肃州区洪临灌区工程施工管理经验浅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