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2016-03-29 02:08胡元春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毒苗疹块猪丹毒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为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急性、热性是其重要特征,该病流行广泛,给养猪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会对饲养管理人员产生危害,科学防控该病,意义重大。本文就诊断症状、流行病学、治疗方法和疾病防控展开讨论,以期为养猪户生产提供借鉴。

猪丹毒;诊断症状;流行病学;治疗方法;疾病防控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感的急性传染病,是猪传染病中的一种古老的病种,经常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对人类也具有一定的威胁。该病在冬春季节发生较多,猪龄为3~12个月均有感染,对4个月左右猪龄的猪群最具有威胁。

1 诊断症状

该病可由病菌源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排除体外形成传染,也可以通过表皮损伤,经过蚊蝇等吸血昆虫传播。卫生条件不佳的养殖场、带有病菌的食物和水等都能够传播和引起该病。

该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急性败血症的全身变化、亚急性型的特征性疹块变化以及慢性型的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急性败血性的典型特征是突然暴发、病程短而迅速和高死亡率。急性症状流行初期有1头或数头病猪没有症状就突然死亡,随后其他猪也开始发病。病猪体质虚弱,不活动,食欲低下,伴有呕吐。眼结膜血丝,粪便干硬,附有黏液。病猪耳、颈、背皮肤发红发紫。小猪后期发生下痢。

亚急性病例症状比急性轻,其特征是发病后4天皮肤表面出现疹块,呈方形、菱形或圆形,微微凸起。病猪精神不振,没有食欲,脱水,便秘,发热。疹块充血,指压后褪色;后期瘀血呈紫蓝色。数天以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病猪可以自行康复。

2 流行病学

病死猪、患病后康复猪、未发病的带菌猪以及一些吸血昆虫是该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细菌,直接接触或者一定范围内的飞沫间接接触均会传播该病。因此,养殖环境卫生管理不善、养殖密度过大等因素,都会引起该病的发生和加重。带菌猪的体质、致病菌数量及毒力和被感染的方式与途径,都会对潜伏期产生影响,造成潜伏期的不同,通常为3~5 d,急性发病最短为1 d。

3 治疗方法

3.1抗生素疗法。对该病较有效的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泰乐菌素、头孢类药物等等。青霉素的治愈效果最佳。青霉素,肌肉注射,用量8万单位/kg。用灭菌水充分稀释后,每间隔12 h注射1次,分2次注射到病猪体内。直到猪食欲和体温正常以后再停止用药。注意不要停药过早,防止复发。由于青霉素为违禁药品,可以考虑配合使用其他抗生素。链霉素,肌肉注射用量为50 mg/kg。经灭菌水充分稀释后,每天注射1~2次。四环素、土霉素,肌肉注射7~15 mg/kg。为了预防继发病,可以进行口服补充盐分(硫酸钠、氯化钾、碳酸氢钠按照一定比例配成)。

3.2血清疗法。抗猪丹毒血清,临床用于此病治疗中,防控效果比较显著。具体用量:仔猪,5~10 ml/次;50 kg以下,30~50 ml/次;50 kg以上,60~100 ml/次,经皮下或肌肉注射。需要注意的是,血清治疗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4 疾病防控

预防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猪舍的管理。健康猪群体内可能携带有猪丹毒杆菌。当受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不利于猪群生长时,会导致抗体水平降低,此时病菌趁机侵染导致机体发病。加强猪群管理,提高抵抗力,饲料中添加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规模化养猪场基本都是水泥地面,防御细菌、病菌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在养猪场建立严格的消毒和日常管理程序。通过预防接种提升猪群的抵抗能力,达到预防此病的目的。合适的接种疫苗有猪丹毒GC42弱毒苗和猪丹毒G4T10弱毒苗。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猪丹毒GC42弱毒苗。此弱毒苗系冻干苗,使用前根据说明,用20%氢氧化铝胶稀释,皮下注射,每头1 ml;口服,每头2 ml,掺在饲料中饲喂即可。猪丹毒G4T10弱毒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各阶段猪每头均用1 ml。一般来说,接种后1周,接种猪即可获得较强的免疫效力,免疫功能能够持续6个月以上。部分猪接种会由于过敏产生一定的反应,食欲低下、体温升高等,在4 d左右可以完全消失。

453000河南省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胡元春

猜你喜欢
毒苗疹块猪丹毒
羊群疫苗接种方法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措施
亚急性型猪丹毒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不同PRRS疫苗组合对仔猪免疫效果的研究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丹毒的防治
猪丹毒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