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2016-03-29 10:27郭根秀
传播与版权 2016年5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疆

张 超 郭根秀



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

张 超 郭根秀

[摘 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域面积辽阔,边界线长,与周边八个国家接壤。由于新疆地区民族的多样性、宗教的复杂性,使得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斗争面临严峻挑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团结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双泛”思想的传播,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增强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提升其国家认同感,对于促进新疆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

[作 者] 张 超,硕士,新疆工程学院讲师;郭根秀,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会展策划与咨询服务中心讲师。

在2014年5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增强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无论对于其个人和家庭,还是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意义都是非常重大。加强对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利于新疆这部分优秀人群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新疆地区坚持一支可靠的干部队伍的需要。不仅要在政治层面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更要在法治方面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认同的现状

“三股势力”成为影响新疆大学生国家认同的主要威胁。国家意识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与斗争发展中形成的对所属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等情感与心理的总和。它是一国国民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保护国家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的整体性观念。[2]进入21世纪,境内外分裂主义势力相互勾结,新疆地区也逐步成为其暴力恐怖犯罪的主要目标区域。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3]高校是“三股势力”同我们争夺的重要阵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三股势力”同我们争夺的重要群体,这块阵地、这个群体,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和争夺,“三股势力”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占领和争夺,这对于国家的完整和民族的团结是非常危险的。长期以来,民族分裂势力炮制了“三个我们”的政治纲领,即“我们的祖国是东突厥斯坦,我们的民族是突厥,我们的宗教是伊斯兰”。[4]这些宣扬“‘东突厥斯坦’独立论”“汉族侵略论”等分裂思想的做法纯属歪曲杜撰,却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新疆高校对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

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问题一直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5]笔者在给少数民族教授思政课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比较清晰,对党和政府的评价绝大部分属于理性和正面的,对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印象较好,当讲课视频或图片中出现习近平总书记照片时,很多学生都是发自肺腑地喊出“习大大”。但个别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较为排斥,这部分大学生的爱国观念存在一定偏差,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度不够,对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区别性不够,甚至认为“民族主义也属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是肯定要有的”。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路径

(一)探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律,力争取得应有成效

高校思政课,安排的课时不可谓不充足,在教学实效性方面应再有提高,这对大一和大二学生在校期间及以后人生的“三观”改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2014 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6]在新疆高校,基本上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甚至一个整班都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面对这个现状,教师不仅要在政治层面分析作为国家公民的五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的必要性,更要在法律层面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使他们懂得:一个公民或组织的行为不能对国家、其他公民和组织有危害行为。与其他以知识讲授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教化。[7]在讲课过程中,应多宣传新疆的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如尤良英、阿里木、阿尼帕、庄仕华、买买提江·吾买尔等。加深学生对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的认识。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会把看到的有关新疆少数民族同胞所做的“正能量事迹”见缝插针地和课程理论相结合,这能很大程度激发在课堂中听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骄傲感和自信心,也提高了其听课的积极性。如果新疆高校教师在思政课国家意识教育举例方面没有注重对少数民族优秀代表进行课堂宣传,不客气地讲,该教师没有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独特性,其国家意识教育效果要大打折扣。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应该紧紧围绕“爱我中华,民族团结”来进行。

(二)注重课堂外的各种教育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

要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本真淳朴和性格直爽的性格特征,对其一些轻微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不能一味指责,而要多用尊重的态度和协商的方式去沟通,这样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增强该主体及其周边学生的心服口服。否则,教育效果很可能不理想,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高校可以采取周一升国旗、举办主题演讲比赛等诸多形式来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它以仪式的神圣与崇高凝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共识、国家认同和民族精神。再如通过举办大学生“去极端化”的演讲比赛,通过参赛选手讲述他们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以及通过他们来揭露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达到认清敌人、热爱伟大祖国的目的,这样的活动以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增进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体认和对现实一部分人对抗党和政府的行为的反思。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8]

(三)学校各相关部门应以人为本,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关照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其治理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为根本任务,新疆高校决不能忽视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个占在校生一半左右的庞大群体。学校各部门理应对其提供更多人文关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关心,毕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理解能力有一定困难,或者以前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在奖助学金评定方面适当予以倾斜,毕竟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家庭兄弟姐妹多或者父母创收能力不强的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客观讲,在校大学生最关心的“利益”过于学习和评定奖助学金了,这两方面工作若做得不到位,对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很可能会有另外一层意思解读。“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9]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期间逐步得以成熟并定型。高校教职员工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理应充满关爱,从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各个细节着手,潜移默化地改变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关于国家认同的芥蒂。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对一部分受错误思想影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增强国家认同工作做起来不容易,但若能人人坚持、长期做之,则收获是长期和广泛的。

(四)吃透相关法律条文,穿插相关案例,使法律知识入脑入心

比如宗教信仰自由,有的学生可能只注意到了《宪法》第36条的前半部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教师更要正确引导学生注重该条第三款的理解,即“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关于分裂祖国以及暴恐音视频方面的犯罪,也要向在校大学生讲解清楚,这主要在《刑法》和《反恐怖主义法》中规定之。如煽动分裂国家罪、涉嫌传授犯罪方法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等罪名。

在宣传这方面法律时,不能只讲法条,更要结合发生在新疆的实际案例,使其理性认识,增强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可和接受度。如,据报道,新疆宣判涉传播暴恐音视频犯罪16案39人最长刑期15年。通过身边的事情去教育学生,哪些做法是违反校规甚至国家法律,在分析时不能态度强硬,应注重情理法相容,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听得进去,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结语

国家意识是爱国主义的心理基础,是国民爱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2]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而呈现复杂、多样的特征,因此探讨和加强对其国家认同引导与教育就成为高校面临的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工作。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律,注重课堂外的各种教育形式,从细节入手,以图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放眼世界,我们发现世界先进国家都在运用政治和法律的形式去培养国民的国家统一观念,新疆高校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通过我国与别的国家在对待少数民族(种族)各个方面的类比,凸显我国结合国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良好政策,比发达国家做得更好,以此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效果应该很明显。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增强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做一名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对于其本人及周边亲戚朋友和身边的人,有着极其直接的示范效应,这有利于新疆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发展。[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课题“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102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五个认同”巩固生命线[EB/OL].http:// gb.cri.cn/42071/2015/09/30/5311s5121014.htm.

[2]王永和,李玉华.民族院校大学生国家意识现状及教育对策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

[3]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1).

[4]贾友军.基于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9).

[5]张桂华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党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6(5).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7]王恩江,李俊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评价原则及维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

[8]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年2—10月)[M]//列宁.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09-10(1).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疆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