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

  • 复杂全球化场景中的个人身份认同离散与国家认同塑造
    国家普遍面临国家认同危机。基于此,可以通过国家主义导向的文化建设来重塑社会个体的国家认同。首先,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深入开展舆论斗争,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其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国家主流价值观有机地引入社会各组织、各网络群体中,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增强各组织群体成员对国家全方面多角度的认同;最后,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唤起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对于国家的认同,强化高水平的国家认同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重要价值,形

    决策与信息 2024年1期2024-01-03

  • 教材分析视角下的中学生国家认同涵养路径剖析
    事”栏目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启发一线教师教学工作。研究发现,教材非常重视国家认同教育,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强调政治制度和主体、彰显主流价值观和文化自觉、阐述历史事件和展现英雄先辈的领土主权意识、呈现绩效成就。关键词:部编《中国历史》教材;国家认同;“相关史事”栏目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一般项目“中国内地与香港中学教科书的政治认同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2110320110Y)。作者简介:林思敏(2002—),女,江苏

    求知导刊 2023年20期2023-09-16

  • 大型体育赛事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与路径
    型体育赛事;国家认同;象征符号;仪式活动大型体育赛事既是象征性的仪式活动,又是综合国力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北京冬奥会、东京奥运会和卡塔尔世界杯的举办,更是凸显了大型体育赛事在建构国家认同中的独特优势。因此,有必要明确大型体育赛事何以能够构建国家认同并积极探索大型体育赛事强化国家认同的实践路径。  一、从“我”到“我们”:大型体育赛事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理路认同即认可与赞同。国家认同是基于人与国家有机互动的结果,是国家得以维系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其本质是情感、观

    科学导报 2023年60期2023-09-11

  • 红色口述史纪录片的创作路径及历史价值研究
    及红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辩证关系两个角度进行剖析,在历史观视角下分析红色口述史纪录片《湫水剧社》的历史价值。文章以《湫水剧社》的制作为例,以期找到一种适合同类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模式,为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提供借鉴。关键词:《湫水剧社》;口述史纪录片;叙事视角;叙事语言;红色记忆;国家认同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240-03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西省吕梁市科技局课题“晋绥新闻人物的影像记录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2023-09-01

  • 理想信念在学生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0-0063-04【作者简介】黄正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210013)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7期2023-08-30

  • 体育赛事直播中青年情感表达与国家认同建构
    感共鸣、增强国家认同等传播使命,具有竞争性和观赏性,吸引了诸多观众。随着传播技术的革新,网络视频直播逐渐成为了青年网友观看视频的首选,直播间的弹幕作为表达介质,给他们提供了情感互动和集体狂欢的技术空间。本文基于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了2022年腾讯体育女篮世界杯直播中的互动仪式机制,旨在研究青年群体的表达方式、情感样态和价值认同表现。关键词:体育赛事;直播弹幕;互動仪式;情感表达;国家认同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今传媒 2023年8期2023-08-21

  • “新公民”形象诞生记:论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来重建市民的国家认同,1504年政府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立在市政厅门口的决定就是艺术对危机时代的一次“拯救”。【关键词】 大卫形象;危机时代;国家认同为了将建筑、雕塑和绘画提升到与“七艺”平等的“自由艺术”地位,乔尔乔·瓦萨里在为文艺复兴艺术家立传的时候,对那些著名的艺术家,总是以一段“赞词”作为其传记的起首,并配以纪念性版画头像,这一赞颂式的“文体”使得整部传记系列看起来就像是为艺术家“建造”的一座“万神殿”。当整部传记进入尾声,压轴人物要出场的时候,

    艺术学研究 2023年3期2023-06-25

  • 耦合视角下国家认同素养培育与政治仪式教育协同机制研究
    合效应,推动国家认同素养培育与政治仪式教育协同并进。关键词:耦合;国家认同;政治仪式;协同机制认同特指具有归属与依恋特征的心理过程,而国家认同反映的是人们对国家的归属感和依恋感的状态、性质和表达方式等。就个人而言,国家认同是指个人明确自己国家归属及由此产生的与国家情感结合的过程。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这种情感对接,凝结为对国家的忠诚,表现为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权威、政治价值等的支持、拥护与追随。当前,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为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这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5期2023-06-25

  • 民国时期的边文教材与藏族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建设。抗战胜利后,教育部下设的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编译了一套《国文藏文对照初级小学语文常识课本》,试图分别从政治、民族、历史、文化四个方面入手,对藏族学生的国家意识进行塑造。边文教材的编译者考虑到了藏族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编译教材内容,同时非常注重在编译中加入乡土元素,也很注意内外有别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藏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虽然编译边文教材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进国家认同建设的重要工程,但由于当时的国家治理能力有限,

    民族学刊 2023年1期2023-06-08

  • 新传播媒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
    ,增进各民族国家认同等主要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新传播媒介这三种功能,可以分别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心理基础、身份基础、政治基础。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新传播媒介是一把双刃剑,规制其负面影响是正确运用新传播媒介的必要前提。[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传播媒介;历史记忆;公民意识;国家认同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23)01-0042-08基金项目:2022年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乡村振

    民族学刊 2023年1期2023-06-08

  • 中外传统节日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探究
    本国观众产生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能够向国外展示本土文化,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本文将通过中外相关动画作品的实例来分析传统节日在动画作品中运用的方式、特点以及产生的效果等,并探究传统节日的视觉符号如何能在动画作品中得到合理的运用,期望能对今后的动画创作起到一定作用。【关键词】传统节日;动画作品;文化传播;视觉符号;国家认同【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4-0084-0

    今古文创 2023年4期2023-05-31

  • 清代以来都柳江中上游的道路开辟与国家认同
    ,增进民众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作用。清朝以来,开发都柳江中上游以古州为中心的区域道路网络,不仅拓展了古州治理空间,也对古州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生产、族群结构、文化形态等产生了整体性影响。道路沿线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强化了古州地区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以道路为切入点,可以理解西南地区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机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经验参考。关键词:都柳江;路学;秩序重建;国家认同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621X(2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3期2023-05-31

  • 亚文化视域下青年国家认同建构的策略研究
    】媒体宣传是国家认同建构的主要传播渠道之一,当代青年价值观的输入与输出和媒体宣传密切相关。主流媒体“共青团中央”积极融入以B站为代表的亚文化场域,通过解构官方话语体系、设置主流议题、革新传播方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构建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关键詞】亚文化;国家认同;主流媒体【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立德树人”导向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指数研究(项目编号:Xjky04202012)。当代青年已成长为中国社会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对

    新闻世界 2023年3期2023-05-30

  • 多元族群社会的文化共同体构建:新加坡文化政策的演进逻辑
    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双轨并进”的复杂局面下,新加坡的文化政策也呈现出清晰的变迁路径:在政策目标上表现为从塑造“政治经济共同体”向建构“文化共同体”的转变,在政策重心上表现为从融入“全球化”向凸显“本土化”的转变,在政策效果上表现为从整合“民族认同”向强化“国家认同”的转变。新加坡提供了一个全球化语境下基于多元族群社会建设民族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典型案例,其文化政策发展和文化共同体建设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对于新兴移民城市和后发现代化国家不乏借鉴价值。关键词:

    江汉论坛 2023年4期2023-05-27

  • 《紧急中的冥想》的博物馆文化及国家认同
    中介。不过,国家认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双重身份的调和,主要体现为:博物馆艺术氛围赋予诗人创作的革新性与独立性,带来文化层面的民主;文化民主与博物馆的行政功能对接推进从业者呼吁国家形象重塑,带来政治层面的民主;以及当全面“民主”遭到资本粉饰时,奥哈拉以诗为媒介进行反思与去弊。在此过程中,美国完成了文化形象的转变,即“去欧洲化”和“民主自由”,奥哈拉为塑造“民主国家”的认同愿景积极发声,同时也为揭去资本主义伪善的一面而推波助澜。关键词:博物馆文化 《紧急

    文学教育 2023年5期2023-05-26

  • 财政收支在现代国家认同构建中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认同 公共产品 关系专用性投资 【中图分类号】D032 【文献标识码】A现代国家认同的发端和兴起,是现代国家形成的一部分。追寻现代国家认同的根源,需要逆着“前国家组织认同—国家认同—现代国家认同”的脉络向前追溯,从人类历史中主要组织形式的产生及演变来梳理和分析。国家是人类社会诸多组织形式中的一种,不过当今世界,国家已经击败了其他所有的政治组织竞争者,成为各种组织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种。但历史上国家并非是最得人们认同的组织形式。以血缘或拟制血缘关系

    人民论坛 2022年24期2023-01-23

  • 南京国民政府与西藏民族分裂势力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博弈 ——以1947年热振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对西藏地方国家认同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一、“变局之时”:热振事件发生的关联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南亚次大陆和中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局,给西藏地方民族分裂势力提供了发挥想象的空间,成为西藏地方发生“热振事件”的关联因素。(一)印度民运高涨,梦想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亚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迅速高涨,特别是印度在1946年2月和6月分别爆发了孟买海军起义和海德拉巴特伦甘纳农民起义,极大地震动

    安徽史学 2022年5期2022-11-24

  • 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调查研究
    资源,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问卷”,对159名留美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留美学生有较强的国家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并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针对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进一步提升留学生国家认同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发力。【关键词】 留美中国大学生 国家认同 调查研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国留学生的数量不

    对外传播 2022年8期2022-11-10

  • 追火箭的人:流动性视角下嫦娥五号发射观测旅游者民族志
    化了旅游者的国家认同、唤起了旅游者的自我认同。此外,研究对象呈现出循环新部落的特征,虚拟流动与现实移动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一方面,虚拟流动通过出行前的信息流动与社交互动为现实流动奠定了社会关系基础,另一方面,现实流动深化了虚拟流动建立的社会关系层次,并为流动回虚拟世界后的情感联结持续加强夯实了根基。研究认为,“追火箭”旅游通过火箭升空、探索宇宙这一具有人类浪漫主义倾向的目标,引领旅游者的“精神流动”,体现出在对“天”的构建和探寻中人类精神的历史性和延续性

    旅游学刊 2022年6期2022-07-05

  • 涵育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认同感
    献,是实现“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键。清朝不仅实现了古代中国疆域的最大化,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治与文化认同,发展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具体教学中,教师当以探讨“版图奠定的意义”为落脚点,以史料实证突出清朝治理边疆的创新性,引导学生以时空方式认知清朝版图的特点,并最终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关键词: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清朝版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过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22年9期2022-05-30

  • 当代青年的情感表达与国家认同建构
    ,强化内心的国家认同。以《抉择》为例,其作为建党百年的主题互动短视频,在B站上吸引了众多爱国青年,好评不断。基于此,在“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启发下,文章通过深入互动群体,结合访谈法探究《抉择》互动短视频的互动仪式机制,挖掘青年群体在互动仪式推动下通过情感表达达成国家认同的新路径,为弘扬主旋律与正能量尽一份绵薄之力。[关键词]互动仪式;互动视频;青年;情感;国家认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媒介技术的革新开创出新的媒介景观,开启视频化生存时代,短视频成为不可或缺的传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0期2022-05-30

  • 民族国家认同基础理论探析
    的现象,但在国家认同的学术范畴内,“国家”更多地指向民族国家。这是因为,多民族国家中国族与原型民族的差异性乃至冲突才引发了国家认同问题的学术探讨,而全球化所引发的单一民族国家多族群化、国家主权相对化、个人对民族和国家依附力的降低则导致了国家认同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本质上讲,国家认同是主体对自身与国家间同一性的肯定和承认以及在此基础所产生的对国家的积极心理、情感和行为,而国家认同建构过程就是促进主体对自身与国家认同生物性、文化性、制度性要素的同一性进行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5-30

  • 媒体声音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
    境下,媒体对国家认同的建构可以通过转播重大仪式实现。媒体转播中,声音符号可以起到展示信息、引导情感、建构意义的作用。本文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电视直播为例,从话语、音响、音乐以及融合传播等维度分析声音符号对建构国家认同的作用。【关键词】声音仪式  声音符号  国家认同【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2021年7月1日上午8时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以下简称庆祝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庄

    中国广播 2022年1期2022-05-27

  • 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现实困境、影响因素与路径构建
    [摘 要]国家认同具有多维内涵,其中政治认同是构建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多元文化语境下港澳青年面临身份认同的困境、本土意识的异化与极端、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西式民主认同的挑战等四方面的现实困境。对国家的政治信任、社会支撑系统、政治合法性、内地青年对港澳青年的态度是影响港澳青年国家认同构建的重要因素。从政治制度建设、组织工作、教育培养、文化价值重塑等四个层面可有效提升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关键词]多元文化 国家认同 政治认同 港澳青年[基金项目]20

    北方论丛 2022年3期2022-05-25

  • 大湾区背景下香港大学生思想特点与国家认同研究
    港大学生增强国家认同的路径与对策。[关键词]大湾区;香港大学生;思想特点;国家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国两制”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中央政府在回归后的香港实施“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政策与港英政府的殖民管治有着本质的区别,香港同胞对此要有清醒认识,逐步清除思想深处的殖民流毒,增强对国家、中国人国民身份、中华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共同维护香港持续繁荣稳定,共创民族复兴伟业。对香港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活力之源和历史机遇。香港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2期2022-05-17

  • 红色旅游解说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育、增强民众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从解说方式、解说内容、解说丰富性、解说满意度等视角分析红色旅游解说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工解说与非人工解说的合理搭配、以文化和人物为主的解说内容、讲解内容的丰富性及超出预期的满意度有利于强化游客的国家认同度,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关键词:红色旅游;旅游解说;国家认同;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21CH197

    旅游纵览 2022年4期2022-05-16

  • 20世纪初边疆学校教育塑造国家认同的实践
    学校教育塑造国家认同的实践过程。通过庙产兴学,现代学校教育进入边疆民族村落;学校以现代课程和新式教科书培育国民,以国语建构国家认同;地方知识分子积极编撰乡土教材用于初等小学开展乡土教育,使地方认同转化为国家认同。乡土社会的国家认同需要建立在乡土文化认同之上。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国家认同;教育人类学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621X(2022)03 - 0135 - 09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2年3期2022-05-09

  •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与秩序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作 者】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100081;魏霞,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2)01-0034-0008费孝通先生198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泰纳讲演”(Tanner Lecture)中发表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对中华民族结构做了提纲挈领的论证,自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1期2022-04-25

  • 国家建设视角下哈萨克斯坦骚乱事件评析: 原因与镜鉴
    ;国家治理;国家认同;哈萨克斯坦;骚乱中图分类号:D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2)02-0138-122022年1月初,哈萨克斯坦发生独立以来规模最大的骚乱。引发本次骚乱的直接原因是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且涨幅较大。液化天然气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基础燃料,其价格上涨在国内会引发一系列物价上涨,牵涉面较广。即便在1月4日气价恢复此前水平后,抗议仍演变为波及全国范围的骚乱。截至目前,国内鲜见对哈萨克斯坦骚乱事件的系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年2期2022-04-21

  • 甘肃农村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途径研究
    青少年接受的国家认同教育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和全面呈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从而给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如何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些许参考。关键词:农村;青少年;国家认同农村地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作为价值观念形成关键期,是具有特殊代表意义的群体。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甘肃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生对于信息获取的途径相对单一,因此甘肃农村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现状有待进一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4期2022-04-21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素养的策略研究
    系的同时强化国家认同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文章论述了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素养的策略。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国家认同;创新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9-0026-03引  言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国家认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3期2022-04-09

  • 纪录片中的媒介仪式与国家认同研究
    仪式成为建构国家认同的主要渠道之一。《行进中的中国》是中宣部国际传播局“纪录中国”传播工程的重大外宣项目,该片以媒介时间的组织、媒介空间的搭建和媒介参与者的引导,建构了一场媒介仪式,最终强化了受众的国家认同情感。因此,《行进中的中国》的媒介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媒介仪式;纪录片;国家认同;《行进中的中国》紀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形式,除了多元化的审美价值和宣传教化作用外,在塑造价值认同方面也颇具意义。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

    新闻爱好者 2022年3期2022-03-30

  •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主流媒体传播对海外留学生国家认同之影响
    生风险感知、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疫情的新闻报道框架中,领导力框架、责任框架及道德框架可以显著提升留学生的国家认同;第二,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留学生对疫情的风险感知,后者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着留学生的国家认同。【关键词】国家认同;新闻框架;风险感知;海外留学生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疫情初发阶段,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西方国家无端指责中国为疫情发源地,并威胁提出诉讼

    新闻爱好者 2022年2期2022-03-17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国家认同”意识的教学探索——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
    心素养培育“国家认同”意识的教学探索——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陈春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江苏常州213000)在学科中培养“国家认同”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公民素养,是教学必须达到的“情感价值价值观”目标,初中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正是对“国家认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现。笔者通过本文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制定提高“国家认同”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活动与方法等,形成提高初中历史学科“国家认同”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初中历史;

    读写算(中) 2022年2期2022-03-15

  • 海外移民返乡家庭旅游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建构
    及返乡旅游对国家认同的影响,而对其返乡旅游过程中形成的集体记忆及其对国家认同的建构的作用却鲜有涉及。该研究选择10个北美华侨家庭就返乡家庭旅游开展联合访谈,运用叙事研究方法,解析其返乡家庭旅游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建构。研究发现,海外移民返乡家庭旅游集体记忆的信息遵循“地点”“活动”“感受”三者之间互动影响的逻辑进行建构,通过分享行为来维系;而国家认同随着集体记忆的形成而建构,并通过日常实践体现出代际差异性、传承性和垂直传播性。该研究对海外移民的返乡研究、集

    旅游学刊 2022年2期2022-02-22

  • 香港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及其培育路径
    摘   要:国家认同是国家与个体间内在一体性的确证,包含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等诸多要素。文章将理论结合现实,面向香港高校学生进行国家认同现状调查分析,进而探讨培育香港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六条路径,多主体主动作为、共同发力,以期切实提升香港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键词:香港大学生;国家认同;“一国两制”;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1-0076-05 一、问题的缘起 2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2年1期2022-02-10

  • 土司制度终结之必然性
    ;土司制度;国家认同【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4-0054-03一、背景自唐末至五代后的宋王朝,凡五百余年中华大地多处于破碎状态。唐末的节度使之患,五代十国并立,两宋时期与汉人政权对立的诸多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诸如契丹之辽、女真之金、党项之夏以及南方的大理,华夏始终未定于一统。及至有元一代,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并确立了较为明晰的边疆和因地而异的政

    今古文创 2022年4期2022-02-04

  • 《尼罗河交汇线:记忆中的喀土穆》的叙事艺术
    手法剖析苏丹国家认同的历史文化困惑,探讨反思苏丹南北各方的国家认同感,思考苏丹的未来国家前景。关键词:《尼罗河交汇线:记忆中的喀土穆》 贾马尔·马哈吉卜 苏丹文学 国家认同贾马尔·马哈吉卜(Jamal Mahjoub,1960— )系英籍苏丹裔作家,是当代苏丹文坛颇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他创作的英语文学作品有二十多部,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侦探小说、纪实性文学作品、诗歌及各类随笔,其作品风格多变,文学成就备受赞誉,曾多次获国际文学奖。《尼罗河交汇线:记忆中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1期2022-02-03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内涵及路径研究
    治方向,公民国家认同实质上是对宪法制度的认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的主要路径为:夯实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基础,加强党政领导机关法治思维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宪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以制度体系为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治保障,彰显十四五规划对法治建设实践的引领作用。[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体意识;国家认同;核心价值观;制度体系;法治保障[作者]宋才发,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

    广西民族研究 2021年4期2021-12-29

  • 认同导向下边境牧区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以认同导向的具体实践基础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前提,具体讲,要充分调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教育体系、推动大众传媒宣传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壮大边境牧区民族文化领域的人才队伍、完善边境牧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标志和符号以使各民族真正建成共同的家园。[关键词]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国家认同;边境牧区[作者]高永久,南开大学-太和智库边疆发展研究中心

    广西民族研究 2021年4期2021-12-29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内涵及路径研究
    治方向,公民国家认同实质上是对宪法制度的认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的主要路径为:夯实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基础,加强党政领导机关法治思维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宪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以制度体系为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治保障,彰显十四五规划对法治建设实践的引领作用。[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体意识;国家认同;核心价值观;制度体系;法治保障[作者]宋才发,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

    广西民族研究 2021年4期2021-12-29

  •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作为知识分子的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
    ,更体现了“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双重使命和压力。一、知识分子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伴随着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剧烈的政治转型与社会变迁,伴随着由“帝俄”时代向“苏联”时代的转换,伴随着政治建构、社会建构和更为深远的文化革命,知识分子(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概念无论就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已经由19世纪的“以长期备战的状态进入政治疆场与那些掌权者厮杀”①的知识阶层变成了新政权下的建设者。著名历史学家、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红色教授学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04

  • 初中道法课国情教育下的国家认同渗透
    谭来一摘要:国家认同 (National identity),是个政治学范畴。是指某个国家的民众,对本人所归属一个国家的认知和对这个国家的社会构成,如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的升华。中学生的国家认同养成教育,不管在整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个人的生命发展上,都占有了重要位置。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发展,我国不断拉近了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冲击了现在中学生的國家认知观念的塑造。中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2021-11-19

  • 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研究
    期以助力建构国家认同。本文由国家认同和语言政策等基本概念出发,重点论证语言政策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建构和巩固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可以通过语言政策机制对之进行干预和建构,恰当的语言政策能够巩固和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实现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关键词:语言政策;国家认同;政策价值“民族就是用语言——而非血缘——构想出来的,人们可以被‘请进’想象的共同体之中”。由于语言和爱国情感的密切联系,现代民族国家的语言政策往往被期望能建构公民的国家认同。本文想要探讨,语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2021-11-10

  • 浅析文化自信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支撑作用
    文化自信  国家认同  重大风险  支撑作用【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6.013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触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盛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进入了一个动荡变革期,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普遍上升。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年16期2021-10-18

  • 新冠疫情下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现状调查
    ◆摘  要:国家认同是个人对所属国家的群体身份意识以及由该群体意识所带来的情感 及价值观上的心理归属,是弘扬爱国主义的关键。2020 年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我国作为最早的受害国之一和 世界“抗疫”先锋队,以卓有成效的科学应对措施受到了国人的认可,但仍受到部分国家对我国防疫成绩的歪曲,中小学生作为此次疫情的亲历者深有体会,为此,我們对陕西省西安周边10余所小学的中小学生展开调查,分析在新冠疫情下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情况。◆关键词:国家认同;中小学生;现状调

    速读·中旬 2021年11期2021-10-14

  • 仪式性电视节目推进国家认同的逻辑和路径
    电视节目推进国家认同的逻辑和路径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仪式性电视节目;国家认同;春晚;符号展演新媒体技术的勃兴与渗透,前所未有地拓展了民众信息往来、社会交往的空间。然而民众在享受新媒体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固化了自我认知,成为孤立的“信息茧房”,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愈发缺乏。“使各国民众在归属性、文化性、地域性、政治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的身份认同识别过程中处于游离混乱状态,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与‘认同焦虑在后现代语境下出现。”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出要“加强爱国主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4期2021-10-08

  • 约旦少数族群对国家构建的影响
    群中形成约旦国家认同。这些族群在不同阶段对国家构建做出贡献。早期少数族群参与阿拉伯大起义,辅助阿卜杜拉一世建立外约旦酋长国。1946年约旦独立后,国家开始通过维护王权的制度设计提出“约旦优先”倡议来构建国家认同,鼓励跨族裔的合作、融合。未来应防止并控制族群冲突是加强国家构建的积极策略,应从族际整合的角度加强族群融合与合作。[关键词] 约旦;少数族群;族群政治;国家构建;国家认同[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01(2021)02-0099

    外国问题研究 2021年2期2021-09-29

  • 国家认同视角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索
    升高校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国家认同为研究视角,分析现阶段高校硕士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问题,意在通过研究分析,以国家认同为基本视角,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分析可知,现阶段高校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存在与国家认同理念联系紧密度不高、教育载体缺乏合理性、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力度不足三方面典型问题,高校应当通过认清教学目标、找准教学载体、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三方面路径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量。关键词:国家认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分析中图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7期2021-09-26

  • 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状况对消费倾向的影响
    关键时期,其国家认同状况会对消费决策与消费倾向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塑造未来的社会生活模式。为此,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选取中小学生711人,初步探讨了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的基本状况对消费倾向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具有积极正面的国家认同。其中,小学生和初中生国家认同程度显著高于高中生。中小学生对于手机、运动鞋、瓶装水的消费更倾向于国内品牌,而对于电脑的消费却更倾向于国外品牌。国家认同对中小学生国货消费倾向具有稳定的预测作用。关键词 国家认同;消费倾向;中小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年9期2021-09-26

  • 国家如何引领私人生活的变革
    得感和鲜明的国家认同感。关键词:日常生活;生活治理;美好生活;国家认同;国家基层政权建设一、问题的提出:国家如何引领美好生活私人生活的良性变革与美好生活的有效实现,并不完全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家庭努力奋斗的必然产物,离不开国家的适时介入与有效引领。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郑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后,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9-18

  • 汉代社会家国同构的历史意蕴
    当今社会建构国家认同、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历史源泉。关键词:家国同构;忠孝一体;国家认同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汉代农民经济生活的历史考察及现代价值”(2018GGJS153)中图分类号:K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1)09-0103-06汉代社会的家国同构,集孝悌、忠君、爱国于一体,既是人们对家庭、民族和国家认同感、归属感的一种体现,又是由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培育和塑造的结

    江汉论坛 2021年9期2021-09-14

  • 基于中学政治课堂提升政治核心素养探究
    、心理健康、国家认同”为主的核心素养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国家认同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不断推进下,当前的初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素养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初中政治教师而言,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3期2021-09-10

  • 传播仪式观视角下少数民族群体国家认同建构分析
    数民族群体的国家认同建构对于国家稳定尤为重要。本文以传播仪式观为研究视角,采用结构式访谈和文献研究法,通过对贵州省毕节市某少数民族村寨村民媒介使用习惯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村落中,电视新闻是建构国家认同最主要的方式。关键词:国家认同;传播的仪式观;少数民族;电视新闻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082-0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获得高速发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期2021-09-10

  • 基于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与公民教育分析
    词:多民族;国家认同;公民教育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064-03我国一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线,这条道路的发展需要党开展有效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团结教育,尤其是当前国内外不断发展的形势,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显得越发重要。继“3.14”和“7.5”恐怖暴力袭击事件后,积极建设完善这两项工程更加迫切和重要。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民族团结意识意识形态这一理念最早是在19世纪初由法国哲学家得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9-10

  • 试论家庭教育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 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国际视野教育界公认的结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健康成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家庭教育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于能否培养出支撑国运从而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发挥着重大作用。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我们既要看到人类家庭教育应该尊重孩子成长的一般规律,也应该看到不同国家的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具体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如何清晰和建构家庭教育的“中国特色”,是我们推进和做好中国家庭教育的前提。一、培养出符合中华

    中华家教 2021年5期2021-09-09

  • 立德树人 国家认同
    秀道德品质和国家认同感,这是当前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关键词:立德树人;国家认同;意识培养;策略构建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就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育教学而言,学生的国家认同对于广大高中思政教师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认同是一个高中生在青春期发展中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是作为公民最起码的道德价值观的内在体现。目前高中课程育人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和丰富学生的“三观”思想,从而更好地推进立德树人。然而当前普通高中生的国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8期2021-08-27

  • 清水江下游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与建构
    游少数民族之国家认同的诸多面向。自有宋以降,历代王朝对于该地区少数民族之国家认同进行建构的进路有二:一方面,通过设立土司、建制府卫和改土归流进行建政施治,实现了从因俗而治到直接统治的制度推进;另一方面,历代王朝在前述基础上采用安靖苗疆、政治吸纳和施行教化之策来大治化苗,不断强化苗疆经略中的政策供给。在历代王朝由“统”到“治”的推动下,清水江下游地区少数民族在王朝典章制度认同上表现出输诚纳粮、送官究治和自视为民的积极归属;在汉文化价值观认同上则表现出延师办学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1年4期2021-08-26

  • 香港居民理性型爱国的异化及其消解
    法律意义上的国家认同的具体对策,应更多地立足于中央能掌控的政策和资源。比如,完善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选举制度和建立招募香港居民中国公民入伍制度也是可以尝试一下的办法。[关键词]情感型爱国;理性型爱国;国家认同[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1)03-0045-05[收稿日期]2021-03-16[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马工程重点项目“中央对香港行使全面管治权的若干重大关系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8-23

  • 近代以来的国家认同及其教育研究
    政治心理上的国家认同问题。国家认同的变化,亟待公民意识教育的开展。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淀,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公民意识教育的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任重道远。新时代,国家认同的主题,已进入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公民意识教育,需要在正确对待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寻求进一步发展。关键词: 国家认同   公民意识教育   国家治理一、近代以来国家认同的变化“认同”,作为政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早已为人察知。马克思特别提出了“阶级意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