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作为知识分子的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

2021-12-04 18:38
关键词:艾特国家认同知识分子

张 建 华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北京 100875)

吉尔吉斯共和国(简称吉尔吉斯斯坦,也称吉尔吉斯)作家钦吉斯·托瑞库洛维奇·艾特玛托夫(Чингиз Торекулович Айтматов,1928~2008)是闻名世界的当代作家,他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范围远远地出了他的故乡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他曾经效力的苏联。艾特玛托夫作为双语(吉尔吉斯语/俄语)作家,曾拥有“民族知识分子”和“苏维埃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双重荣誉。在他的个人功名、人生历程及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作家(文学知识分子)和思想家(公共知识分子)的二元身份,更体现了“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双重使命和压力。

一、知识分子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伴随着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剧烈的政治转型与社会变迁,伴随着由“帝俄”时代向“苏联”时代的转换,伴随着政治建构、社会建构和更为深远的文化革命,知识分子(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概念无论就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已经由19世纪的“以长期备战的状态进入政治疆场与那些掌权者厮杀”①的知识阶层变成了新政权下的建设者。著名历史学家、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红色教授学院首任院长波克罗夫斯基(М.Н.Покровский)院士在1928年宣布:“我们已经进入需要苏维埃政权所承认的学者的时代,……现在我们需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者。”②它意味着,伴随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结束,苏维埃知识分子队伍已经历史性地形成了。

苏联是一个由一百余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尽管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有高低之异,但任何民族的民族文化都是客观存在和不断发展的。从地域方面划分,苏联的民族文化可划分四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北欧文化圈(波罗的海三国为代表),伊斯兰文化圈(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为代表),高加索文化圈(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为代表)。从民族志和人种学方面划分,苏联境内的各民族分属欧罗巴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从语系方面划分,苏联境内的各民族分属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因此各民族间的差异性较大,民族文化的内容也非常复杂。在俄国历史上,尽管沙皇政府推行野蛮的民族同化和种族融合政策,但是各种民族文化都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坚持列宁的“民族平等”原则,反对大俄罗斯主义,大力发展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民族甄别和民族划界,使在沙皇时代因人为和自然原因而造成分离和散居的同一血缘和族缘的民族得以和谐愉快地生活在本民族的环境之中,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苏维埃联盟国家的建立,为原俄国境内各民族在平等和谐基础上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民族国家体制和民族政治体制的建立,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本民族的知识分子。而民族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大量涌现、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现象的深入研究以及民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更大大地增强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和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总之,苏维埃政权在20世纪20~30年代执行的民族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特别是弱小和落后民族的民族觉醒,促进了各民族文化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并且为民族文化增添了富有时代感的新内容,如社会主义的道德和价值观、国际主义的团结互助精神等。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各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也随之增强,民族文化的体系更加丰富、更加完备。

知识分子同样是苏联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联各民族中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使知识分子对待国家与民族的态度也较为特殊,而对苏联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识则更为关键。苏联著名民族学家勃罗姆列依(Ю.В.Бромлей)院士认为:“种族意识是民族意识存在的最为本质方面,并且是无法改变的方面,没有种族意识不可能存在民族意识。”③

而非俄罗斯族的民族知识分子身处“苏维埃知识分子”和“民族知识分子”二种身份之中,实际上就是苏联各民族所面临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难题。

在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运动中,“国家认同”(State Identity/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идентичность)与“民族认同”(Ethnic Identity/этническая идентичность)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概念。“国家认同”即是社会成员对于公民身份和国家政权的最大归属感,主要内容包括:①公民意识的确立;②认同国家为法律上的政治共同体;③在法律上效忠国家主权;④在道德上自觉遵守国家价值观。“国家认同”因此亦被称为“公民认同”(Citizen Identity/гражданская идентичность),这一理念的实践过程被称为“国家进程”(State Process/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процесс)。“民族认同”即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最大归属感,主要内容包括:①民族意识的觉醒;②民族国家的建立;③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复兴;④民族社会结构的完善。“民族认同”的实施过程亦可称为“民族进程”(National Process/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процесс)。

辩证地看,在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而“国家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最终目标。“国家认同”与“国家进程”的最高理想是国家的统一和完整、各民族社会发展的协调和一致、民族界限的最终消失。但是在具体实践和实施过程中,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并努力寻找两者的最佳接合点是执政者面临的艰难使命。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而生活在双重文化体系中的民族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关心苏联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而且也关注于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他们思想感情和政治态度的不仅有“族际主义”(国际主义)观念,而且还有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

艾特玛托夫既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努力塑造的“苏维埃知识分子”的典型,也是吉尔吉斯族和其他非俄罗斯民族所推崇的“民族知识分子”的代表,因此,在他的身份上展现了二重面相和延续到其人生最后时段的心理特性(mentality/менталитет)。

二、作为苏维埃知识分子的艾特玛托夫

民族知识分子是苏维埃制度的产物,民族知识分子队伍是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伴随着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形成的。苏联部长会议中央统计局1982年出版的《苏联国民经济(1922-1982)统计年鉴》的数字表明:1965~1981年间,全苏受过中等和高等专业教育者平均增长2.4倍,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增长了2.6倍④。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非俄罗斯族的民族知识分子在使用本民族语言之外,一般都熟练掌握“族际交流语”——俄语,一些人还直接用俄语从事科学著作的写作和创作文艺作品。一些居住在非本民族共和国境内的民族知识分子甚至在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完全同化于当地的主体民族(一般是俄罗斯民族)。因此民族知识分子不仅是苏维埃制度的产物,而且往往是苏联政府民族融合政策的突出成绩之所在。从这个方面来讲,民族知识分子是苏维埃政权的受益者,也是苏维埃制度的拥护者,因为他们的政治生命和社会地位是与苏维埃政权密切相联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民族知识分子是苏联政府与各非俄罗斯民族沟通的中介者,也是苏联政府影响非俄罗斯民族的民族进程、加速民族融合过程的主要依靠者,按照苏联著名民族学家查麦梁(И.Н.Цамерян)的说法,即“苏维埃知识分子是共产党以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和苏维埃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苏联人民的忠实助手”⑤。在“族际文化”的思想和道德体系中,民族知识分子在心理上往往归属“苏联人”(советский народ)的意识,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苏联政府所提倡的“族际主义”观念。

艾特玛托夫于1928年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的普通牧民家庭,成长于苏联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迅速增长的20世纪30~50年代。响应苏联共产党和政权的号召,为国家和民族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个人作用是那个时代整整几代人的理想。因此,国家的选择即是艾特玛托夫的选择,他年轻时代在吉尔吉斯斯坦农学院畜牧系学习,毕业后成为一个专业技术工作者,后来通过自学成为职业作家。1959年,31岁的艾特玛托夫加入苏联共产党,成为政权信任和国家依靠的苏联知识分子。艾特玛托夫用苏联政府提倡的族际交流语——俄语创作,他早在1968年就获得了苏联政府颁发的“吉尔吉斯人民作家”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艾特玛托夫多次作为苏联作家出国访问。1976年,艾特玛托夫被选为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书记。1990年,艾特玛托夫被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任命为16人组成的苏联总统委员会委员,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荣誉。

艾特玛托夫从小学开始就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俄语学校学习,接受的是系统的俄罗斯文化和教育,他的早期和中期(1991年以前)的成名作品都是用俄语写成的。他深受俄罗斯著名作家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影响,他的思维方式都是俄罗斯式的。他继承了19世纪以来俄国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命运的传统,以文学评点和预言世事,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艾特玛托夫在1994年接受俄罗斯《文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的命运是这样确定的,我是个两种通用的语言的作家,是两种文化的作家。无论谁为此而指责我,哪怕来自我的阿伊尔,或者是俄罗斯批评界的一方,都是枉然的。我与俄罗斯文学血肉相连”,“没有俄语,我们中间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出现在世界读者面前,而且也许永远不可能出现”⑥。

艾特玛托夫的作品对于“俄罗斯思想”这个古老主题以及苏联文化这个政治主题都有深刻的体现和思考。他1986年出版的著名小说《断头台》(Плаха),在苏联文学界第一次大胆涉及了俄罗斯哲学和苏联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东正教。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东正教神学院的学生阿夫季·卡里斯拉托夫(Авдий Каллистратов),“阿夫季”这个名字是《圣经·旧约》中希伯来先知俄巴底亚名字的俄语音译,阿夫季本人是东正教神父的儿子,他如同东正教圣徒般将自己投身于拯救人类的命运之中。阿夫季为了调查苏联的贩毒情况,只身混入贩卖大麻的团伙中,最终被仇恨他的人像耶稣受难一样吊死在十字架上,作为殉道的圣徒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艾特玛托夫在书中强调,最终能够拯救人类和苏联的是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东正教的“救世主义”(“弥赛亚”)精神文化传统。在苏联这样一个进行了70年的无神论教育的国家中,这部作品大胆谈论东正教问题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而小说的背景恰恰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背景下,东正教开始在苏联社会中活跃起来,大量的俄侨学者创作的东正教哲学和神学著作作为“回归哲学”“回归文学”被介绍到苏联国内。艾特玛托夫作为一个敏感的作家,正是最早注意到了苏联国内的社会情绪和政治风向,率先以文学的形式将东正教与俄罗斯和苏联的命运话题引入苏联社会。此时的艾特玛托夫在论及国家前途和人类命运时,毫无疑问是以苏联知识分子的第一身份出现的,反映的是他在意识深处对苏联的第一国家认同。

三、作为民族知识分子的艾特玛托夫

民族知识分子是苏联知识分子的组成部分,但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特点。绝大多数的民族知识分子仍然生活在本民族中或以本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加盟共和国境内,即他们生活在浓厚的民族文化的氛围之中,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的仍然是本民族的感情、生活习俗、语言和文字以及宗教信仰,因此他们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仍然受民族价值观念和民族道德观念的约束。

艾特玛托夫像其他的非俄罗斯族且生活在双重文化体系和认同体系的知识分子一样,不仅关心苏联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而且也关注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他们思想感情和政治态度的不仅有“族际主义”观念,而且还有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在他们的思想中,“族际主义”观念和民族意识不是绝对平均和永久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的外界条件刺激和主观的自身情感变动而变化。当苏联国家强盛和国际地位强大或面临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民族意识与国民意识处于重合状态,“族际主义”观念一般居于第一位。而当民族利益被侵犯、民族感情被污辱、民族前途晦暗的情况下,民族意识和国民意识将会分离,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自然上升到第一位,特别是在那些对于本民族负有强烈的责任感的民族知识分子中间。当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急剧上升并且与本民族共同体所表现出的群体情绪切合时,则不可避免地演变成民族主义情绪。

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学者在研究苏联政治和民族问题时注意到:“在最近几年所爆发的民族危机中,引人注目的正是这些优秀化合物所起的决定性作用。”⑦法国政治学家兼历史学家埃莱娜·唐科斯(Hélène Carrère d’Encausse)断言:“事实证明,许多少数民族精英人物除名字外,已完全被同化到俄罗斯民族中去了。但是同样,也有证据证明,正是这些人物才是他们民族自我意识的代言人,向中央当局提出民族要求的表达者。他们还倡议在自己的共和国内实行有利于自己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精英人物是苏联政治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维护这种制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在制度限制(他们努力使其限制放松)范围之内努力争取最大限度的权力和自主……甚至在那些受同化最严重的人中仍然对出身的民族及其传统文化有某种程度上的赞同。而且,真正的同化并非轻而易举,对那些非斯拉夫人尤其如此……一朝为少数民族,永远为少数民族的观念使那些少数民族精英人物只有依靠传统遗产和民族选区的选民的支持才能巩固其地位……事实上,民族的战斗性往往是从被统治民族文化高度同化了的精英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⑧

艾特玛托夫并没有因为成为苏联政府的“样板”而忘记自己的吉尔吉斯族的身份和责任。在更多的时间里,作为民族知识分子的艾特玛托夫是生活在“民族文化”的思想和道德体系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心理上往往首先归属于本民族的群体意识,在他的主观意识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观念。从事研究或创作的态度是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反映本民族的痛苦和欢乐。艾特玛托夫在《来自土地和水的合作者》(В соавторстве с землею и водою)文集中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力图回忆的不是民族‘装饰图案’,而是提出民族日常生活存在的问题,力图洞察社会冲突和矛盾。”艾特玛托夫认为:“一个人失去民族和历史属性,失去个性的全部特征,他就变成了顺从的奴隶,驯服的机器人。”⑨

作为草原的儿子,艾特玛托夫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农场里工作过,他当过饲养员,熟悉民间的生活。他用吉尔吉斯文字书写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和爱情,书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书写动物与人、自然与人的关系。艾特玛托夫在接受《文学报》记者采访时曾说:“我是用吉尔吉斯文和俄文两种语言来写作的。如果我的作品是用吉尔吉斯文写成,那我就要把它译成俄语,反之亦然。我从这两方面的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这是一个作家非常有趣的内部工作。我确信,这能使你的风格更加完美,使你的语言更富有形象性。”⑩从一定程度讲,艾特玛托夫就像普希金通过文学创作丰富了俄语一样,他使吉尔吉斯语言和文字更加丰富和具有表现力,因为吉尔吉斯民族从1924年起才有新书面文字。

在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艾特玛托夫1994年在接受俄罗斯《文学报》记者采访时承认:“如果在我的创作中有独特性的话,它来自吉尔吉斯的民间文学。我几乎在作品中这样或那样利用了史诗《马纳斯》(Эпос Манас),利用它里面的神话和传说,力图将它们综合起来。”

在艾特玛托夫中后期的作品中,笔调越来越沉重,哲学意味越来越浓厚。他更多思考的是吉尔吉斯民族的命运,这正好切合了苏联解体前吉尔吉斯国家和吉尔吉斯民族的关键使命。

四、公共知识分子:艾特玛托夫的最后角色

艾特马托夫中晚期的小说增加了宗教思考和传说因素,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俄语文学有着悠久的东正教来源;另一方面,1991年以后社会的剧变、作家国籍的转变,都难免会对艾特玛托夫原来的信仰和秩序感产生强烈的冲击。与此同时,他对人类道德现状与历史的关注仍在继续,他的社会身份也在进一步上升,而伴随这种上升的还有他对人类文明视野的拓展。几方面复杂的因素叠加起来,自然也就会使他的小说更具某种文化感,思辩色彩也更浓厚。

例如,发表于1970年的中篇小说《白轮船》(Белый парохо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艾特马托夫的巅峰之作。作家把神话、幻想与现实三条线索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深刻揭露了人与自然、善与恶这样的社会问题,由此也被评论界称为典型的自然哲理小说。中国著名作家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里就引用了《白轮船》中的的歌词:“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叶尼塞河?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叶尼塞河?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叶尼塞河?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叶尼塞河?”《白轮船》这部作品的国际影响如此之广,正是因为它超越文学作品本身的深厚哲学思考和警世意义,得到了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读者的深刻认同和赞赏。

1991年8月31日,吉尔吉斯共和国脱离苏联宣布独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时,艾特玛托夫正在担任苏联驻卢森堡大使,以他在苏联时期的声誉,他完全可以选择俄罗斯国籍,而俄罗斯联邦政府也乐于接受这个闻名世界的伟大作家。但是,他毅然选择了自己出身的祖国——吉尔吉斯斯坦的国籍,继续在外交界、文学界和社会上为祖国服务。这表明,曾经的“政治正确”和“认同困惑”已经不复存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终于在艾特玛托夫的精神上和肉体上完成了结合。

2018年10月初,笔者受时任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热恩别科夫(Сооронбай Шарипович Жээнбеков)的邀请,参加了由他本人亲自主持的伊赛克湖国际论坛“艾特玛托夫和当代的挑战”(Chingiz Aitmatov and challenges of our time)活动,以纪念作家艾特玛托夫逝世十周年。笔者参观了位于比什凯克的艾特玛托夫故居以及伊赛克湖畔的作家心灵归属地“鲁赫帐”(Рух-Ордо),对艾特玛托夫的思想和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06年,艾特玛托夫在担任吉尔吉斯斯坦驻比利时大使的时候写成小说《崩塌的山岳—永恒的新娘》(Когда падают горы(Вечная невеста))。书中主人公是个著名作家,在爱人背叛和生活无着落的情况下,回乡给来猎取珍稀动物雪豹的阿拉伯石油大亨当翻译,最后是作家与雪豹相拥而死。艾特玛托夫这样写道,“上帝将如何给予! 然后找到某种出路!这是市场的严酷法则。我相信: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那么对他来说,白天,黑夜,月和生命本身似乎只是一些凄凉的生活。生活的真正美丽是信仰,她的快乐就是信仰。”

这部小说是艾特玛托夫的最后一部作品,更是身为作家的艾特玛托夫去世前对于人世的非正义行为、对于人类践踏自然的批判。艾特玛托夫因此被称为“生态文学之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艾特马托夫作品的影响,还超越了文学和社会,对当代国际历史学产生重要影响。艾特马托夫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强调的众生平等、共存共荣的观点影响了环境史学。

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8年艾特玛托夫去世前的二十余年间,艾特玛托夫超越了国家责任和民族情怀,超越了冷战时期左右世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他扮演了一个先知和预言家的角色,成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关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且在更深的哲学层面上,关心全人类的命运,并且通过文学作品不断地发出警告。

注释:

①这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对1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特点的总结,全句是:“19世纪俄国的激进知识分子把自己长期地动员起来反对独裁政权,因为这个政权的每一项措施都否定知识的权利及其对自由和正义的渴求”,“他们从一开始就视自己为社会意识和良心的承担者,如果必要的话,他们要以长期备战的状态进入政治疆场与那些掌权者厮杀。”参见: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②参见波克罗夫斯基:《列宁主义与俄国历史》(《共产主义科学院学报》(莫斯科),1932年第4-5期)。

③参见斯杰潘良:《苏联人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的国际因素和民族因素》(吉尔吉斯斯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3页)。

④参见苏联部长会议中央统计局:《苏联1922-1982年的国民经济统计年鉴》(财政与统计出版社,1982年版,第25-36页)。

⑤参见查麦梁:《苏联的民族关系》(思想出版社,1987年版,第158页)。

⑥参见《文学报》:艾特玛托夫访谈录(《文学报》(莫斯科),1994年6月29 日)。

⑦参见埃莱娜·卡·唐科斯:《分崩离析的帝国》(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第185页)。

⑧同上,第62页。

⑨参见艾特玛托夫:《来自土地和水的合作者》(吉尔吉斯斯坦出版社,1978年版,第212-213页)。

⑩同⑥

猜你喜欢
艾特国家认同知识分子
构筑在时间中的空间——彼得·艾特沃施小提琴协奏曲《七》研究
黑牡丹:拟15亿收购艾特网能100%股权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温馨的爱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