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调查研究

2022-11-10 08:06马文琴李若涵杨雨锜
对外传播 2022年8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调查研究

马文琴 李若涵 杨雨锜

【内容提要】留美中国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后续人才资源,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问卷”,对159名留美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留美学生有较强的国家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并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针对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进一步提升留学生国家认同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发力。

【关键词】 留美中国大学生 国家认同 调查研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国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中国已成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在海外中国留学生中,留美中国大学生已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最大群体。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约为70万人。2019-2020学年,约有37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就读本科、研究生、非学位和选择性实践培训项目。①

国家认同是指人们对自己归属于哪个国家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族群等构成要素的认知、评价和情感。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发展使当代社会出现流变性和断裂性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人们身份认同的迷失和国家意识的弱化。

国家的存在和延续需要全体国民的认同。一个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梦想,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来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推进更多留学人员成为可堪大任的国际化人才,是留学事业面临的时代课题和紧迫任务。作为海外留学生的最大群体,留美中国大学生面对国外不同的政治体制、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以及多样思想文化冲击,自身传统认知与价值观念可能会发生动摇,对国家的认同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下,中国抗疫取得的成效让世界更加认识到中国人民超强的凝聚力,更加展现了中国的制度优越性。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让更多中国留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但部分国家带着“有色眼镜”对中国说三道四,带偏舆论,对留美中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带来负面效应。在此背景下,提升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十分必要。

为了解留美学生国家认同现状,本研究运用“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包含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民族背景、留学学校及专业、家庭背景等);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国家认同感方面问题,具体包括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方面内容;第三部分主要涉及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方面问题。政治认同题项包括学生对国旗、国歌等政治符号的认知、对时政的关注度、对留学生政策等的评价。文化认同题项包括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历史认同题项包括学生对历史认同重要性、历史节日等的认识。

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星网站编制问卷后,通过留美学生QQ群、微信群、邮箱等渠道发布问卷,共回收问卷170份,其中有效问卷15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3.5%。问卷数据通过SPSSAU平台进行频数统计、交叉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159名留美学生中,男生占54.72%,女生占45.28%;18-22岁学生占55.35%,23-26岁的学生占38.36%,27岁以上学生较少,仅占6.29%。

从学生就读大学来看,主要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波士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南加州大学、东北大学等60余所大学。

从学生留学方式来看,自费留学学生占99.37%,公派留学学生仅占0.63%。从留学攻读学历来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生占40.89%,就读本科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占3.77%、28.3%、15.72%、11.32%。

从留学攻读的专业来看,攻读商科(22.64%)、理科(25.16%)、人文社科(22.64%)的学生较多,其次是攻读工科的学生(17.61%),攻读艺术(5.03%)、医科(0.63%)及其他学科(6.29%)的学生较少。

从留学时间来看,留学三年以上、1-3年、7-12个月、4-6个月、3个月的学生分别占46.54%、42.14%、6.29%、1.89%、3.14%。

从留学前学生就读的中学来看,就读中国国际学校的学生(43.4%)较多,就读中国高中及美国高中的分别占26.42%、10.69%;从留学前就读的大学来看,就读中国普通高校、985或211院校、美国高校、其他国家学校的学生分别占8.81%、5.03%、3.77%、1.88%。

从学生父母学历来看,父母为本科学历的居多。其中,父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学生占22.01%,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学生分别占9.43%、43.4%、25.16%;母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占21.38%,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分别占15.09%、44.03%、19.5%。

从学生家庭年均总收入来看,家庭年收入在8万元以下、8-15万元、15-30万元、30-50万元、50-10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学生分别占1.89%、2.52%、14.47%、25.16%、27.67%、28.29%。

二、调查结果

(一)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

1.留美中国大学生有较强的国家归属感

国家归属感是个体对国家表现出的肯定性情绪体验,包括认知、认可、情感和态度,以及由此萌发的心理上归属感、亲近感。一个人只有在心理上确立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才能获得其社会角色归属感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本调查发现,留美学生对祖国表现出较强的情感依恋。尤其是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推进,51.57%的留美学生表示国家归属感有了较大增强,同时,学生对留学人员归国政策表示认可,多数学生(53.46%)表示学成后马上回国。就学生选择回国发展的原因来看,主要因素有国内经济发展潜力大(55.97%),国内就业机会多(38.36%),在国内有归属感(68.55%),适应国内的文化和生活习惯(62.89%),在国内生活舒适(51.57%),国内亲友多(77.99%),国内治安好(55.97%),其他原因(6.92%)。

2.留美中国大学生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

每个民族和国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中国人的自豪感来源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大多数学生(76.1%)在海外作为中国公民有较强的自豪感。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绝大多数学生(72.32%)表示民族自豪感增强。当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获得奖牌,国歌奏起时,有91.2%的学生感到自豪;在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70周年庆典仪式时,有82.39%的学生感到自豪。

3.留美中国大学生有较强的民族责任感

民族责任感是指一个民族的成员对民族兴衰存亡的职责和义务的感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93.71%)认为祖国发展与自己密切相关。83.64%的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国家认同意识”说法表示认同;74.85%的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生责无旁贷”说法表示认同。当问及“老师及同学在课堂上出现了涉及中国的不当言论”问题时,89.31%的学生表示生气。对自称为“恨国党”的某留学生在网上公然发表的一系列辱国言论行为,86.16%的学生表示反感。当问及“当别人批评中国人的时候,我觉得像在批评自己”问题时,84.27%的学生表示认同。

(二)留美中国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现状

1.留美中国大学生有较强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对国家的政策、政治体系的赞同性及支持性的情感及态度,是公民对政治体系意识上的归属感。对中国政府采取的维护留学生合法权益的系列措施,75.48%的学生表示认同;对中国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做法,69.81%的学生表示认同。96.85%的学生对“中国设立纪念日、悼念在抗日战争中死难的同胞”政策表示认同。就学生选择回国发展的原因来看,49.06%的学生将其归因于国内政治稳定因素。

本调查发现,77.36%的留美学生对中国时政较为关注,学生主要通过微信、抖音等中国社交平台了解时事(69.81%),其次是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国官方媒体关注时事(60.38%),从搜狐、网易等中国网站了解时事的占40.25%,通过脸书、优兔等美国社交平台了解的占37.74%,通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美國媒体了解的占29.56%,从其他渠道关注时事的占3.77%。

2.留美中国大学生有较强的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一种身份构建和归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障。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基本依据,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是建构中国人身份的文化根基。

对留美学生而言,认同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就是在内心深处认定自己从属于中国,是中国人而非他国人。大部分学生(91.82%)对中华文化身份有较强的认同感,且留学经历很大程度增强了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文化认同的前提恰恰是文化认异,在了解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族群文化差异之后,形成自身文化独特性的认知,继而才能形成认同。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的民族基因。留美学生应深入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本调查显示,88.05%的学生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忠孝诚善、仁义礼勇、家国情怀、感恩敬畏、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等理念。大多数学生(81.13%)对中华传统文化(如古代典籍、传统节日、习俗等)比较了解。

节日具有很强的仪式教化功能,有利于强化留美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本调查显示,74.21%的学生在国外喜欢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25.79%的学生喜欢过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针对当前许多青少年喜欢过西方节日现象,66.04%的学生表示认同,9.43%的学生持反对态度,24.53%的学生态度不确定。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认同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汉语及汉字作为千百年来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理解中华文化的关键。学生对“汉字及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说法表示认同的学生占93.72%。

3.留美中国大学生有较强的历史认同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历史认同是留美学生国家认同的精神基础。关于历史认同的重要性,学生普遍持认同态度,对历史学家钱穆的“故欲知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说法表示认同的占88.05%,不确定的占8.18%,不太认同的占2.52%,不认同的占1.25%。

历史认同是建立在历史记忆基础上的。通过设立纪念日、增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记忆是确立其历史认同的前提。对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在抗日战争中死难的同胞的做法96.85%的学生表示赞同,仅有3.15%学生表示不关心。

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学生的年龄、性别、留学学历、专业、家庭经济背景、父母学历等对其国家认同无显著影响关系。

三、思考与讨论

(一)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受到极大挑战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对青年一代的国家认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受到全球化文化和物质生活环境改变的影响,留美学生的价值观更容易受到冲击。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生活在价值观、规范等差异很大的文化背景中时,个体文化认同的建构和发展就会面临挑战。③学生在美留学期间,西方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会在一定程度淡化和模糊留学生的公民身份意识。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矛头对准留美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对他们进行“西化”“分化”,这也会弱化部分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总之,处于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激荡中的留美学生,不仅文化认同容易出现动摇,而且国家认同感也遭遇到了严重挑战。

(二)提升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十分必要

本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出国后对国家有了清晰的认识,国家认同总体呈积极态势。其中出国后变得很爱国的学生占37.11%,变得较爱国的占11.32%,没有显著变化的占19.5%,认为中国还存在很多问题的学生占32.07%。但也要看到,由于成长经历的个体差异、海外环境的复杂性、多元价值观的激烈碰撞等因素的影响,仍有少部分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较为淡薄。其中,18.87%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不了解,11.95%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不认同,8.18%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华人文化身份,10.69%的学生对中国时政不太关注,35.22%的学生归国意愿一般。另有少部分学生面对复杂形势缺乏是非分辨能力,不能进行理性分析与选择,价值观念摇摆不定。由此可见,提升留美学生国家认同意识十分必要。

五、对策建议

留美学生国家认同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它既来自于教化熏陶,也来自于现实体认,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学校、家庭乃至媒体都各有责任。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1.优化国家认同的建构机制

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出,民族国家不是原生的,而是一个“想象的政治共同体”。④国家认同是一种“每日投票”,是国家长期主动建构的产物,是现代国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文化象征资源、动用国家的各种力量主动建设的结果。国家认同感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支撑。对于留美学生而言,感到自己的国家是有能力和前景的,是其认同这个国家的前提。只有国家强大了,海外学子才有归属感和自豪感。为此,国家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提升整体经济实力来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尤其是国家对经济、社会事务的处理,应对灾难及危机的能力能够促进人们的国家认同。本调查显示,中国的国家能力建设得到了留美学生的广泛认可,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国家自豪感和归属感。但同时,也要看到留美学生国家认同面临很多挑战。教育部、驻美使领馆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留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机制,应采取有效方式,将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到留学生学习及生活之中,提升他们的国家认同意识。

2.积极关心维护留学生的合法利益

认同感的形成需要立足于现实的物质利益的供给和有效的制度建构的基础上,否则价值理念的宣传会陷于空洞的境地,其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是适得其反。⑤国家认同是个体的合理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国家认同感来源于每个个体在现实中体察与认知,最终要体现在个体的内在体验层面。因此,国家认同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宣讲上,它必须要与个体实际利益及内心体验结合起来。国家是出国留学生最坚实的后盾,国家对留学生的关心关怀力度,直接影响到其国家认同感。实践证明,国家积极关心维护留学生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强其国家认同意识。新冠肺炎疫情在美暴发后,45.28%的学生收到了中国驻美使馆发放的防疫物资,25.79%的学生获得了疫情防控指导,9.43%的学生在核酸检测、看病就医等方面得到了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救助,有19.5%的学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对于大使馆的做法,88.68%的学生表示认同。在全球疫情暴发的最困难时刻,在美留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了大使馆提供的各种帮助,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国家还应从各方面维护在美留学生合法权益,加强留学生对国家的认知、认同和情感,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

1.重视留学前的国家认同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时机。出国前的国家认同教育是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要培养担当国家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重视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本调查显示,出国留学前许多学生已通过多种途径接受过国家认同教育,其中在学校、家庭、社区、媒体接受过国家认同教育的学生占77.36%,未接受过国家认同教育的占22.64%。由此可见,国内学校国家认同教育仍需加强,还需进一步创新教育载体、优化教育途径、拓展教育形式,强化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培养。

2.重视留学期间的国家认同教育

加强国家认同教育是促进留学人才归国或为国服务的重要手段。留美学生身处一个多重价值标准并存、各种思潮观念相互交融的文化社会环境中,身处东西文明交汇和中美博弈最前沿,是国家认同教育需求最紧迫的群体。⑥派出学校、教育部、驻美使领馆等部门尤其需要加强留美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使其对国家历史和现实有深厚的认识,培育文化自信与自觉,增强其对国家的感情,强化其责任担当。

(三)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学者阿尔蒙德和维巴认为,教育和政治取向正相关,经济因素与政治态度正相关,且家庭因素对家庭成员的政治态度也有影响。父母能够对个体的文化认同产生影响。个体的民族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⑦本研究通過方差分析发现,家庭是否对子女进行国家认同教育和留美学生的国家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经常对子女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家庭,其子女国家认同感较强。本调查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对子女的国家认同教育比较欠缺。为此,家长尤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积极引导子女增强对国家的认知和认同。

(四)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学者霍布斯鲍姆认为,大众传媒在国家认同确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再精致的政治宣传也比不上大众媒体的能力,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把民族象征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⑧当今社会,大众传媒承担着构建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重要任务,对人们的国家认同感的强化或弱化也具有极大影响力。

1.发挥好国家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指出,传播外来文化元素的国际化媒体为美国文化和西方价值观念所主导,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国家认同产生不利影响。⑨长期以来,西方主流媒体热衷于戴上“有色眼镜”报道涉华新闻,采取以偏概全、颠倒黑白、弄虚作假等方式,肆意抹黑和歪曲中国国家形象,大肆诋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企图瓦解中国国家认同。要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应加快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应通过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海内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导留学生增强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对个人前途命运关注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结合起来。还应充分利用新媒介搭建更多传递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新平台,争取舆论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展示和宣传好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巨大优势与生命力,增强留美学生的国家认同。

2.发挥好优秀国产影视作品的影响作用

影视剧对留美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学家波谱诺指出,在现代社会里,影视已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第四个重要因素。⑩本调查发现,喜欢看欧美剧、国产剧、日韩剧、港台剧及其他的学生分别占30.19%、29.56%、15.72%、2.52%、22.01%。与欧美剧、日韩剧相比,我国影视作品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还需增强,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内影视剧创作的质量和传播方式,要进一步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建构,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还会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留美学生在海外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不断增强自身的国家认同意识,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国留美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17XJA880002)阶段性成果

马文琴系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若涵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杨雨锜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生

「注释」

①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最新《2020美国门户开放报告》,瑞德福出国网站,http://www.wonderfulsz.com/cgal/lxcgal/4172.html,2020年11月17日。

②吕立杰、丁奕然:《指向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提升校本课程调查》,《教育研究》2019年第9期,第63页。

③董莉、李庆安、林崇德:《心理学视野中的文化认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70页。

④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6页。

⑤吴玉军、刘娟娟:《国家认同视域下的苏联解体原因探析及启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教育》2019年第5期,第53页。

⑥马文琴、杨雨、李若涵:《新时代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機遇、挑战与对策》,《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第111页。

⑦董莉、李庆安、林崇德:《心理学视野中的文化认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72页。

⑧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李金梅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138页。

⑨李春玲、刘森林:《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代际特征差异—基于2013年中国社 会状况调查数据》,《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第139页。

⑩戴维·波谱诺:《社会学》,刘云德等译,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4页。

责编:谭震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调查研究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中国政治发展的条件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