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政治课堂提升政治核心素养探究

2021-09-10 07:22冯培根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法治观念国家认同道德与法治

冯培根

摘  要:本文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结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尝试构建了以“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心理健康、国家认同”为主的核心素养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国家认同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不断推进下,当前的初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素养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初中政治教师而言,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承担德育的教学重任。所以本文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利用自己的实践经历,表达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在《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地指出原来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因此文中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也就是原来初中所使用的《思想品德》。随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指出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部还未给出具体的教学要求。考虑到高中政治教材和初中教材具有一定的衔接性,因此在确定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参考了高中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内容,从中提炼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

道德品质。道德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面貌。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德性行为累积而成,属于一种习惯性的道德行为。

法治观念。是人类社会长期形成支配日常生活行为认识的几何体。①尊法:尊重法律指的是学生从内心深处崇尚法治,尊重法治社会,并且具有法治信仰,敬畏法律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尊崇宪法,日常生活中自觉守法,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等。②守法:表现为以法律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活动。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精神深处的思想状态,心理健康受损,严重时还会威胁外在的身体健康。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来看,学生的自我意识十分矛盾,价值体系还未确立,极为容易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影响。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十分丰富,在遇到挫折和变故时,学生容易形成自卑、情绪失控、适应不良、抑郁以及焦虑。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家认同。国家认同需要在认识和了解自己身份的基础上,对于国家有一种效忠和热情的情怀。首先个体需要承认自己的公民身份,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党和政府表现肯定的态度,其次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因此培育初中生的国家认同包含了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中,许多人的国家意识开始逐渐变得淡薄。人的多样性身份使得人的认同开始具有复合性的特征。据相关调查显示,全球有近7亿人希望能够移民到其他的国家。许多人长期接受的是国际化的教育,所以在某种程度而言,会弱化自身的身份认同感。尤其是网络上思想和文化芬芜繁杂,都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

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上文总结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但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实施,《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教学有哪些,本文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素养导向,《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培育框架,始终坚持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强调了核心学科在培养技能过程中的地位,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二是突出能力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培育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展理论知识的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底蕴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的实践能力。

三是深入问题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开展教学时,需要立足于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的深度联结,引导学生对于问题展开积极的探究。提升思维的深度。

三、《道德與法治》核心素养培育教学的实施原则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开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深层性、渐进性以及发展性的原则。

(一)深层性原则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的核心素养,需要基础深层性的原则,触及本学科的教学本质。因此需要挖掘《道德与法治》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中的道德、法治、心理健康以及国家认同等方面的教学素材。并且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发展的需求,着手开展核心素养的培育任务。

(二)渐进性原则

《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因此培育学生学科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开展教学时需要遵循渐进性的原则。比如学习《感受法律的尊严》时,其知识内容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意识到自身行使权力是非常有限的,二是需要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在教学中发现有大多数学生对于权利的界限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有权利就应该积极行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讲解法律的界限,针对性地巩固学生对于权利的深度认知。渐进性原则有利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逐步扩展。

(三)发展性原则

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体现了了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价值追求。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也是基于发展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宽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强化社会参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经验,从而获得相应的技能。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耐心引导使得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度,用发展的眼光打造课堂,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基于中学政治课堂提升政治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在中学政治课堂中开展核心素养的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深对于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国家认同、心理健康的认识。同时还需要遵循深层性、渐进性以及发展性的原则,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施道德品质教育

当前部分初中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政治教材文本中的抽象、枯燥的内容,需要耐心指导,鼓励学生提问。其次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情感的活跃期,有一定的是非观,也有一定的服从意识。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观念,从具体行动中开展道德品质教育。

一是引导学生守公德。公德是人在公共区域或者公共利益活动中需要遵循的道德准则。一是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对于自我和他人负责,善于竞争,遵守公共秩序等。二是节约资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具有生态意识。三是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崇尚自由平等。二是引导学生守私德。私德指的是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生活作风和生活习惯。一是要明辨是非,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孝敬亲长。二是要爱岗敬业,团结友善,诚实守信。

(二)加强法治意识采用案例教学深化体验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初中学生社会化的必经路程。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来看,主要是包含了如何看待学法用法、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社会秩序等主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于法律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学生难以接受。因此本文提出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同时精选案例以及设置适宜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前提条件,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课堂体验。另外需要针对性的选择案例素材,基于学生生身心发展的问题,导入案例内容。比如在学习《隐私和隐私权》时,利用案例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交流探讨的方式开展教学,并渗透学科核心素养。采用案例教学创设情境,采取小组合作探究、课下深化的方式。

教师:播放新闻视频《深藏不露的摄像头》。视频内容如下: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在一些公共领域中,某些管理人员在不知情时就成为了“网络直播”的内容,导致了一些管理人员的隐私被泄露。网络直播是由于什么导致保护隐私成为了一个棘手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1.类比案例,如果在教室安装摄像头会侵犯学生的隐私?2.为什么现在保护隐私越来越困难。3.我们应当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通过交流和讨论,借助生活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将政治知识和现实生活记性有效的结合,从而深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基础上强化渗透国家认同

大多数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是难以接触到时事信息,由于时事教育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似乎毫无关系,但是在九年级的国情学习中,却需要学生对于时事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上时事教育却成为了一个形式,无法发挥出培育的价值,难以让学生形成国家认同,因此为强化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来开展教育。一是认真分析教材、学情,立足课本联系生活实际紧扣教材,整合红色教育资源。比如《不言代价与回报》时,可以结合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进行教学,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相关的人物。比如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的“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守岛卫国32年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或者事物,从中寻找榜样,引导学生分析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国家认同感。二是在传统节日或者一些特殊的纪念日子,带领学生实践等各类爱国教育活动,比如带学生一起参加当地的烈士陵园,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先辈的顽强抗争的精神。

(四)构建和谐学习环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重要的内容,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改善学生的外部环境,同时还需要对于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工作。具体如下所示。

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时刻地正视自己的立场,避免带有色眼镜,在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批评和嘲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并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二是创设愉悦的乐学情境,比如教学中使用诙谐、逗趣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1)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给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教学环境。(2)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動,在黑板上写出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问题。答对一组加一分,答错扣一分,通过比赛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对于缺乏信心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时候可以采取激励教学方式,对于孤僻性格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对于那些由于心理发育不健全的学生,班主任在课堂上应当及时严肃提醒全体学生要扔掉生活的包袱,集中注意力学习。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阶段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还未成熟,开展核心素养教育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老师,需要《道德与法治》培育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国家认同,并且还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金莲.注重自主发展 促进情感升华——浅谈中学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11).

[2]王裕国.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初探[J].情感读本, 2020, 000(005):136.

[3]胡波.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创建研究[J].山西青年, 2019, 000(018):117-118.

[4]周莉.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11):29.

[5]罗玉华.提升初中生政治认同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教师,2020,000(006):80-81.

[6]张元邦.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政治教学研究[J].农家参谋,2020,No.645(03):286-286.

[7]徐培凤.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讨[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9):0298-0298.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万顷沙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法治观念国家认同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将“关键少数”法治观念纳入干部考核任用体系
财经类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研究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推进高校工会法治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