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诊治的临床体会

2016-03-30 23:30郭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颈部口腔治疗

郭勇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的诊疗特点。方法 78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患者, 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 总结诊断结果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部位主要包括颌下间隙(23.1%)和眶下间隙(17.9%);脓液细菌培养检查显示本组患者以革兰阴性杆菌(44.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4%)感染为主;本组患者经抗菌治疗和脓肿切开引流直流均康复出院。结论 针对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应当积极进行抗菌及切开引流治疗, 应根据诊断结果尽量兼顾全身, 综合处理, 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诊断;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57

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是常见的口腔及颌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症, 该病不仅发病急, 而且病情进展快, 诊治不当就会造成脓肿或弥散性蜂窝组织炎, 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1], 因此, 治疗之前需要明确诊断, 合理使用抗生素, 及时切开引流, 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疗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3]。随着近年来对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发病机制的认识加深,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为进一步提高本院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 以本院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8例为多间隙感染, 入选病例均因口腔颌面部及颈部肿胀疼痛、进食障碍入院, 入院后经过询问病史, 相关查体及接受一系列检查确诊。其中男48例, 女30例, 年龄3~75岁, 平均年龄(46.70±10.93)岁, 临床表现:根据不同间隙感染, 可有相应临床症状, 如:局部红肿热痛、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大多并发发热、头痛、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

1. 2 诊断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经询问相关病史后, 体格检查, 局部穿刺, 均接受血常规检查、生化功能检查、口腔全景片胸片检查、CT检查等常规检查项目, 并进行药敏试验、血液及脓液细菌培养。

1. 3 治疗方法

1. 3. 1 抗菌消炎支持治疗 本组患者均行抗菌补液支持治疗, 细菌培养结果未出之前, 可根据患者病史及脓液穿刺性状给以用药, 如穿刺脓液为灰绿色伴粪臭味, 多考虑为厌氧菌或大肠杆菌等阴性菌感染, 如为黏稠黄色,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等阳性菌感染, 适当选用针对性。如细菌培养结果出后,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药物, 抗生素药物组合方案一般采用硝咪唑类+头孢/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 感染严重者需采用抗生素三联疗法。

1. 3. 2 脓肿切开引流 本组中有6例患者未形成脓肿, 可给予保守治疗, 其余72例患者已形成脓肿需接受脓肿切开引流术, 术中见组织坏死者需行清创术及时清除坏死组织, 术后进行冲洗换药, 冲洗可使用3%双氧水、甲硝唑或碘伏溶液, 炎症控制后给以治疗原发病灶, 如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需增加引流, 必要时感染间隙区放置引流管抗菌药物持续冲洗。

1. 4 观察指标[4] 结合常规检查结果统计本组患者疼痛部位分布情况;记录脓液细菌培养结果, 统计不同致病菌所占比例;观察治疗转归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分布情况 经常规检查发现本组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部位主要包括颌下间隙、眶下间隙、嚼肌间隙、颊间隙、翼颌间隙、口底多间隙、咽旁间隙、舌下间隙、咽后间隙等, 其中颌下间隙和眶下间隙是两个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与其他感染部位所占比例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患者脓液细菌培养结果 本组患者经脓液细菌培养检查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12例, 占15.4%,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35例, 占44.9%。

2. 3 患者治疗转归情况 本组患者经抗菌治疗及脓肿切开引流治疗后, 1例患者出现酸中毒症状, 经对症治疗后有所缓解, 其他患者均治愈且康复出院, 治疗时间4~12 d, 平均治疗时间(7.50±2.21)d。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具体疼痛部位, 通过脓液细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致病菌, 从而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对于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应当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重视全身和局部治疗的结合,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积极进行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进行药敏试验增强药效, 减少药物毒性, 防止产生耐药性。如果患者出现脓肿需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治疗, 及时清除病灶以缩短疗程。如本组患者共有72例患者接受脓肿切开引流术, 而且全部治愈, 平均疗程(10.50±2.21)d, 疗程较短。

综上所述, 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是颌面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加重病情, 延长疗程, 因此, 应当早诊断、早治疗, 重视药敏试验诊断与抗菌治疗的结合, 尽早切开排脓, 积极宣传口腔保健知识, 从根本上降低感染几率, 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浩, 张来健, 徐伟, 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7例临床治疗分析.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7):2177-2181.

[2] 胡志强, 黄代营.口腔颌面部多间隙合并颈部及胸腔纵隔感染的回顾性分析.广东牙病防治, 2012, 20(10):530-533.

[3] 方舒东, 徐辉, 蔡蓉, 等.口腔颌面部间隙-颈部-纵隔感染患者清创引流术的麻醉处理.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3, 33(9): 1148-1149.

[4] 浦益萍, 蔡协艺, 张伟杰, 等.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回顾分析.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11(5):399-402.

[收稿日期:2015-10-27]

猜你喜欢
颈部口腔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放风筝注意三件事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口腔膏非牙膏, 千万别乱用
造出一个天鹅颈
自动看牙镜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落枕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