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5S”教学模式研究

2016-04-02 03:06欣,陈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外思政理论

王 欣,陈 斌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主动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高校思政课教学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性教学转变;由死板说教、全面灌输向互动合作、研究性学习转变;由纯理论讲解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优化思政课育人功能、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5S”教学模式创新,使高职思政课课堂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一、“5S”教学模式内涵解析

所谓“5S”教学模式,是指在设计思政课教学体系时,从大学生关注的真实案例、焦点热点事件出发,采用问题导向,引发大学生对“为什么”的思考,进而探究隐藏在案例、事件背后的理论本质,归纳出所运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然后结合高职生专业特点,科学设计思维拓展项目,最后在课内和课外策划和组织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的实践中进一步感知事,深化思,提高识,从而帮助他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提高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5S”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是:事——思——识——思——实,取其首字母“S”,故称为“5S”。

“5S”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切入事实——引发思考——提炼知识——拓展思维——走向实践”五环节并举的原则。

1.“事”指事件、事实、事例等:“概论”课涵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重大理论成果,它们的实践基础是一部中国现当代史。它们不是枯燥的“本本”,而是实践中淬炼出来的、又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真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提出的许多新理论,就是直接指导中国目前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的理论。在教学活动中,从急剧变化的、活生生的“事”(事件、事实)切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心弦,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现实感,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1 “5S”教学模式及运行图解

2.“思”指思考:众所周知,“概论”课教学由事件、事实切入,但决不能单纯地就事论事,停留于“是什么”的层面,而必须引导到对“为什么”的思考,这既是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大学生理论学习的需求。设计这一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欲望,使得接下来的学习环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2]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的兴趣,启发学生真正严肃地思考,在设计这一模块时,必须精心挑选“事”,而且这个“事”一定是一座既能引发学生兴趣,又能进行理论挖掘的富矿。同时,在展现“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产生连环问号群,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理论探究欲。这一模块的特色在于启发性、引导性,架起事实与理论之间的桥梁。

3.“识”指知识、认识:就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提高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能力。如“概论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故这里的“识”主要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识”这一模块的功能在于将“事”、“实”上升到理论高度,即由特殊到一般。

4.“思”指思维:就是在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关的方法论,然后在方法论的指导下,结合专业特点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思维拓展项目,引导学生联系专业、联系实际拓展自己的思路和眼界,从而达到训练科学思维能力的目的。设计这一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升华到社会、人生、素质的维度,即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再到一般。

5.“实”指实践:知行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根本方针,这里的“行”就是指大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实践会使事实鲜活起来,使思考深刻起来,使理论丰满起来。因此,实践模块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包括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外实践又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目前我们开展的实践形式主要有:一是课堂实践,主要是在课堂上提供案例,由学生讨论,其他同学和教师做点评。二是课外实践,即课后学生思考案例。主要是教师根据课堂讲授内容,适当布置课后思考案例,批改后选择典型在课堂点评,练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社会实践,利用我们学校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假期时间,根据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按照预先设计的调查方案,完成各项实践任务,深化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将理论从一般再转化为具体。

二、“5S”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设计

“5S”教学模式,立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张学生有思考和探讨的空间,强调团队合作、小组交流互动、重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渗透,对学生进行合作式、研探式、角色扮演式教学,因此该教学模式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纽带,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心灵触动——切入焦点事实,诱发学生思考:切入事实的实质在于从大学生关注得到、体验深刻的热点焦点案例、事件出发,通过生动活跃的文字和图片对学生的视觉和思想产生冲击,从而引发学生内心的冲突,诱发学生对事件和本质的深入思考,通过思考和碰撞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以问题的探究、解决来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创新的目的。[4]

2.情感激励——引导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提问:在第一环节事实触动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如根据《跑马乡的故事》创设两个问题。这一件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汲取的教训是什么?通过问题创设引发学生理性思考。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先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然后小组长将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起来,探讨解决方案,每组再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并和其他小组代表开展生生、师生互动的讨论,这样,学生就从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3.理论提炼——归纳思考困惑,提炼知识要点: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学生困惑和思考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待学生发言全部结束后,有学生集体讨论将相关或者类同的问题一一合并成不多于五个的困惑和思考。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一一解答,根据学生的解答,再由教师提炼相关的知识点。这一环节就是由感性知识提升到理性知识的过程。

4.思维拓展——提炼思维方法,拓展思路眼界:在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关的方法论,然后在方法论的指导下,结合专业特点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思维拓展项目,引导学生联系专业、联系实际拓展自己的思路和眼界,从而达到训练科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5.思想升华——走向双课(课堂和课外)实践,进一步丰富思维、印证知识、反哺思考、跟进事实:这一环节,教师在双课(课堂和课外)实践中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行为空间,让实践活动延展到学生的家庭、学校、家乡、社区中去。只有把课堂的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实践活动达到丰富思维、印证知识、反哺思考、跟进事实的导行模式真正取得实效。

三、“5S”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从2012年“5S”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立项开始,课题组三名教师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选择18个自然教学班进行三三对照实验,最后收集实验班对照班共54个教学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涵盖学校所有专业。

从数据统计及结果看,实验班学生期末考试的学业成绩(平时成绩10%+课堂小组讨论作业成绩20%+社会实践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平均成绩为88.86分,对照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为79.76分,对照班低于实验班9.1%。学生平时到课率实验班为99.5%,对照班为85.3%,实验班高出对照班14.2%。从学生对“5S”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认可度看,大多数被调查者对“5S”教学方式和手段感兴趣,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认真学习。此外,大多数学生均认可多焦点案例、信息化教学、课堂讨论、课后实践手段独特的优点,认为“5S”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有助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并认为它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而且实验班有更多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思政课教学中推广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在新型师生关系调查中,数据表明“5S”教学模式有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有助于师生、生生关系的了解和改善,使师生由传统的上下级关系演变为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样,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得教学更加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魏海悟,魏宏伟.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转变研究[EB/OL].[2014-11-24](2015-07-20)http://www.doc88.com/p-9455111318316.html.

[2]李芳.“概论”课4S教学模式新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报,2011-04-10(3).

[3]朱玲.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学生课堂能动性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4(35):55-57.

[4]杨丽媛.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61-262.

[5]高华.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14):72-75.

猜你喜欢
课外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小满课外班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