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状态探究

2016-04-03 12:05张英博
岭南音乐 2016年3期
关键词:腔体声带歌唱

文|张英博

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状态探究

文|张英博

声乐的演唱学习不像学习乐器,声乐以人体作为乐器,通过呼吸、声带闭合振动、共鸣腔体共振等生理机能配合发声。发声时大部分肌体、肌肉组织和腔体都不可视。因此在声乐技巧的学习和演唱时,很多时候是在心理调节状态下进行。通过人体自身感觉、知觉、联想、情绪、感情、思维等心理因素来调节。比如练声过程中,我们凭借想象,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原理中抽象或不易理解的概念和感觉逐渐变得清晰。

高校音乐专业 声乐教学 心理状态调节 思维联想

声乐声乐的演唱学习不像学习乐器,声乐是人体自身作为乐器,通过呼吸、声带闭合振动、共鸣腔体共振等生理机能配合发声的声音艺术。发声时大部分肌体、肌肉组织和腔体都不可视。所以在声乐演唱时,通常是通过人体自身的感觉、知觉、联想、情绪、感情、思维等心理因素进行体会和感知。在练声过程中,凭借想象,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原理中抽象或者不易理解的概念和感觉逐渐变得清晰。

声乐教学歌唱的要素中,心理要素处于主导地位,其他有关歌唱发声的生理要素处于从属地位,它们的运动都受心理活动的支配。所以,人们常说:“要学好唱歌,光有好嗓子不行,还得有好脑子。”学习声乐时,老师总是强调找“感觉”,“感觉”就是心理活动。

一、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生理状态

声乐是一门艺术,歌唱者把身体内部器官与发声器官按生理机能运动的自然规律,组合成完整的“乐器”,和其它的乐器一样具备三个因素:动力、振动体、共鸣器。就人而言,动力是腹部呼出的气息,振动体是声带,共鸣器则是腔体。肺部的气体从气管呼出,震动喉头声带发出声音。声音经过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得到共振,使声带发出的基音得以扩大升华,这就是歌唱发声的过程。

同时,歌唱 “乐器”又有别于其它乐器,它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需要借助有声的语言艺术来表达歌曲的感情与内涵。因此,人体直接参与歌唱发声,分别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组成。它们是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形成优美的演唱发音发声生理机能系统。下面分别了解它们的生理结构和唱歌发音时的机能状态:

第一,歌唱的呼吸器官。呼吸是人类说话、歌唱的原动力,无论是说话唱歌,还是本能的嗓音发声活动,都不能脱离呼吸而单独存在,所以,研究呼吸机理、呼吸方法、控气技术是歌唱技巧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呼吸器官因此成为极为重要的歌唱生理器官。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腔及膈肌。气息从鼻、口腔吸入,经过咽腔、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气泡中,然后经相反过程从口鼻呼出,这就是发声和维持生命的呼吸运动。

第二,肺是呼吸和储存气息的地方。由许多弹性纤维的肺是上皮组织组成,右肺有三叶,左肺两叶,占据整个胸腔。肺器官由许多支气管连着末端肺泡组成,吸气扩大,呼气收缩。肺本身不会扩大和缩小,它由肋骨和肋间肌组成的胸廓和肺底部分膈肌腔和腹腔,如倒置的碗型横膈肌及膈肌底下腹肌的扩张、收缩完成呼吸运动。呼吸发声动力把声波传导至三个共鸣腔,对歌唱发音质量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掌握发声原理的生理结构,掌握呼吸技巧至关重要。

第三,胸腔是肺的保护腔。胸廓肺脏外部似无底鸟笼的骨骼框架,由肋骨、肌肉和外部皮肤组成,不仅包藏胸腔脏器肺和心脏,还包藏不封胸腔器官如肝、胆、脾和胃。胸廓前部是胸骨支架,后部为脊柱胸椎段,两侧十二对肋骨,分别与胸椎和胸骨吻合。

第四,膈肌在肺下边缘,依附于脊柱和肋骨上大片肌肉就是膈肌。收缩时膈肌向下,胸腔扩大,帮助吸气。松弛时缩上去,帮助呼气。歌唱时呼吸与说话的呼吸不同,说话的呼吸是本能的生理活动。歌唱时,为了美化语言,出于音乐旋律、节奏与情感表达需要,有意识地控制气息运行。平时说话,呼吸只需少量气息出入,而唱歌时需要吸气位置深、吸气量大、速度快且无声。经过口腔吸气、呼气,要求均匀、缓慢,保持吸气的感觉,同时根据不同心理与情感状态支配呼吸。为了适应歌唱的特殊要求,必须进行专门的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对声音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声带的震动、共鸣的发挥、声音的变化、感情的表达,离不开气息控制与支持。

二、歌唱的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的发声体,是指喉头中的声带。声带由两条具有弹性的韧带构成,它的运动取决于喉内肌与喉外肌的收缩。发音前声带进入准备状态,发音时拉紧声带的肌肉和作用不同的喉肌收缩,使两侧声带达到必要的紧张度并互相靠拢、闭合。由于声带有节律的运动,气流通过造成空气稠密稀疏相间的振荡形成声波,音波经过共鸣腔体的扩大和美化,形成人的嗓音和美妙动人的歌声。人类珍贵的发声体固定在精巧的“音盒”——喉头之中。喉头实际上是由软骨和肌肉构成,其中主要软骨有四个:第一甲状软骨像一块盾甲竖立在喉头的前面,呈两面扇形,声带前端固定在这块软骨上。第二环状软骨在甲状软骨下面,是喉的基础软骨,像一枚指环。前侧窄部是环状软骨弓,后方宽部叫环状软骨板,它高而扁,是喉头的后壁。第三杓状软骨,又叫披裂软骨。左右各一块,位于环状软骨的后上方,是一对小三角锥形软骨,声带后端分别受两块活动软骨的牵制。第四会厌软骨像一片树叶,上宽下窄,通过韧带附着于甲状软骨。它是喉头的大门,起着开关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小角状软骨,各种后关节与肌肉牵制着喉部的运动,为发声与呼吸服务

三、歌唱的共鸣器官

共鸣对于歌唱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共鸣微弱嗓音初始振动声不能获得丰满、洪亮、有穿透力的声音,无法达到唱歌语言发声的吐字需要。在歌唱共鸣中,导致感应性共鸣振动产生的物体,是人体空间液体中的空气柱。由于人体中各个腔体的空间形态、结构、规格、容积不尽相同,其中一部分腔体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对腔体空间及其内壁作机能调节,往往导致相关腔体空间部位的固有频率改变,从而使人能够直接对应不同嗓音频率的初始震动声,形成外力频率与共鸣腔体固有频率的完美振动结合,产生期待的理想歌唱共鸣。歌唱发声共鸣器官包括发声系统的空腔部分,如胸腔、口腔、咽腔、喉腔、鼻腔、鼻窦等。通常将歌唱发声共鸣的方式分为三种:第一是口腔共鸣,这是最重要的共鸣。歌唱时不仅要运用口腔咬字、吐字,而且其他腔体的声音振动必须以口腔共鸣为基础,否则声音无法为歌词服务。声音在口腔中的振动位置尽可能靠前,因为这样不会干扰口腔内部肌肉运动,便于歌词演唱,也便于与鼻腔、胸腔共鸣取得协调。第二是鼻腔共鸣,鼻腔共鸣是头腔共鸣,由于歌唱者演唱时感觉声音在头腔振动,习惯称为头腔共鸣。它不仅能美化音色,有助于高音演唱。它不能代替口腔演唱。鼻腔共鸣与鼻音的区别:鼻腔共鸣可增强声音美化,鼻音却损害声音表现,最严重的是造成有声无字,漂而不实,或者使每个字都成鼻化音。因此,一定要把鼻音和鼻腔共鸣区分开来。鼻腔共鸣与口腔共鸣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发挥共鸣腔体在歌唱中的作用。第三是胸腔共鸣,包括气管、支气管与整个肺部。中低音歌唱家在唱较低的音时,会明显感觉到声波在胸腔振动。胸腔共鸣与喉音不同,胸腔共鸣不妨碍吐字清晰,但喉音却会字音混杂。在实际的演唱中必须以口腔共鸣为主,再与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协调配合。共鸣腔体的运用协调与否,会直接影响歌唱质量。

四、歌唱的语言器官

歌唱是以人声作为“乐器”,与其它乐器不同之处在于人具有语言发声器官,即咬字、吐字器官。包括唇、齿、牙、喉、上颚、下颚、鼻腔、口腔、咽腔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着力点的不同,形成大家熟知的元音和辅音。歌唱语言与言语发声共用语言器官,无论是歌唱还是说话,语音构成的方式方法无本质的区别。歌唱语言较说话的区别就在于歌唱语言语音发声必须适应歌唱音乐声响的发声规律,必须顺应歌唱艺术的审美标准和音色要求。

从歌曲演唱技巧到歌曲艺术表现,自始至终贯穿着复杂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在大脑中的反映。人的活动是在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人的实践能力。人不能依赖视觉直接达到学习的目的,人在歌唱时看不到自己的歌唱状态的,而是凭直觉或者感觉支配、调节与歌唱相关的肌肉活动。想掌握好歌唱的技巧,靠感觉实现,而发声技巧的控制靠抽象的感觉达到。因此,心理作用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显得异常重要。

1、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心理障碍

歌唱者运用发声器官过程中,心理活动必须时刻处于积极、稳定的状态之中,这样才能确保发出美好的声乐。心理活动紊乱会影响歌唱效果,是歌唱发声的不良心理。声乐学习中出现不良心理多属于轻度心理障碍,常见有:胆怯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厌烦心理。

第一是胆怯心理。胆怯和懦弱是性格上的缺陷,是不良心理的表现。胆怯心理在声乐学习中有普遍性,表现为胆小怕事,害怕挫折,经不起失败,对技术学习有畏难情绪,在公共场合怯场。怯场表现有上台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嗓子发干,声音失去深呼吸支持,跑调,忘词,手脚发抖等。克制怯场方法:提高歌唱技术,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保持良好的睡眠,神经松弛确保旺盛精力和充足体力,克服恐惧心理。

第二 是依赖心理。依赖是一种人格特征,特点是没有主见,缺乏自信,事事不能自立。在声乐学习中由于单独授课特殊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丧失学习的主动性。造成依赖心理的主要原因: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没有领悟老师的要求,没有思考正确的声音是怎样做到,没有把老师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观念。盲目的模仿,不能真正辨别声音品质,不能准确把握感情。出现这种不良心理状态时,应该主动与老师沟通,上课时保持积极的状态,主动去唱去听,学会辨别声音的优劣,感受发声状态是否正确。通过反复练习,在观念上形成正确的发声习惯,在歌唱心理上形成主动、自然的调控方式,从而获得稳定、科学的发声方法。

第三是自卑心理。自卑表现在对个人能力、品质做出偏低评价,常常觉得己不如人无所事事,轻易放弃,不能自立,易自暴自弃。声乐学习中,完成作品难度不如其他同学时容易自卑。这类学生无论演唱水平如何,歌唱能力自我估量存在实际水平与期待水平的鲜明落差,由于缺乏信心无法做出正确评价,过分夸大与别人的差距。习惯于用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给自己设置不必要的心理障碍。出现自卑心理时应引起重视,制定目标和要求,目标不能偏高。处理声乐作品时要明确训练目的、要求。正确地看待自己,发挥长处,增强自信心。

第四是厌烦心理。声乐教学通过各种母音、音程和音阶练唱对人体发声器官进行训练,训练方法是科学、合理和必要的。长时间进行这些枯燥乏味的练习,肌体和心理容易疲劳,大脑中枢被压抑导致厌烦、厌倦情绪,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声乐学习厌烦心理主要出现在声乐学习的“瓶颈期”,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停滞现象。如高音不能解决,气息不能持久,共鸣腔体不能充分应用时,易产生厌烦心理,怀疑自己甚至产生改行心理。从充满朝气的学习变为身心疲劳的厌烦心态。

产生厌烦的原因是由于意志力薄弱,练习方法不当,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导致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的疲劳。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又导致学习动机强度减弱,兴趣下降,最终导致厌倦。克服厌烦需要主动培养歌唱兴趣,在练习中保持兴奋状态。主动发现单调练习中新颖的内容和活泼多变的形式,增强学习的毅力,激励探索的精神,只有正确对待困难,才能消除厌烦心理。

2、声乐演唱时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声乐是音响艺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歌声转瞬即逝,演唱中不能随意停顿,声乐演唱要求演唱者集中思想、思维敏锐。理想的心理状态是既自然放松又不懈怠,既高度集中又不紧张慌乱,这样才能在演出或比赛中发挥出应有水平。有些学生通过声乐课学习已经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具备较强的歌唱能力,但在演出或比赛中失常是不良心理状态使得演唱在舞台上毁于瞬间,效果大打折扣。围绕演唱实践的具体过程,谈谈演出不同阶段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的方法。

演出前做好充分准备。选择能够唱好的歌曲,心中有数是演唱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技巧上存在问题,应从实际水平出发,量力而行,选择熟悉且能够驾驭的歌曲。盲目选择技巧高、难度大的歌曲,会心里没底,在心理上产生不能唱好的压力,导致心跳加快、气息上浮、口干舌燥、肌肉僵硬等生理反应。因此,要选择适合的歌曲,对所选歌曲的快慢、节奏、休止符、音准、旋律、吐字、换气、动和静、强和弱把握好,全身心投入解读作品,做到胸有成竹。逐步建立自信心,对作品的处理准确到位,才能确保演唱成功。另外,登台前把握好情绪,进行适当心理调整很重要。

歌唱情感表达良好。声乐是用人声通过歌声表现喜、怒、哀、乐,通过演唱达到既感动自己又感动他人的目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歌唱的灵魂,动声之前先动情。演唱时全身心地投入,将成败置之度外,思想集中到歌曲情感上,从而进入角色。用自我激励转移紧张情绪,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古人说,“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体现出感情与声音的主从关系。每首歌都有独特的感情基调,或热情,或悲伤,或喜悦,或哀愁,或豪情满怀,或脉脉含情。准确地表达歌曲情感,情真意切,必须做到两个“深入”:一要深入人物,把自己当成歌中人物;二要深入环境,仿佛身临其境身处其事。自己相信了,观众才能被带入情境和情节中受到情绪感染。此外,歌声及伴奏的默契,音乐和表情的和谐,音乐和动作、音乐和体态律动、表情和体态律动的协调,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在音乐演绎中协调配合,从而得到丰富、立体、完美的效果,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艺术享受。声乐表演中各因素的协调配合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它需要正确的心理活动方向,需要音乐感觉,眼睛和面部反应机敏和生动的表达能力,内心和外表的通达无障碍,以及形体训练和视觉艺术的修养等等。真实而不做作,情绪起落增减变化有度,各种表演形式合理配合。和谐是歌声表达的原则,也是心理活动的正确方向,在正确的心理支配下歌唱才会投入,才会进入良好的歌唱状态,在演唱过程中尽情发挥技术水平,用优美而深情的歌声感染观众,使演出成功。成功本身进一步促进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形成,并渐形成良性循环。

高校学生声乐演唱艺术中良好心理状态培养及综合艺术修养,可以促进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声乐是综合表演艺术,融文学、音乐、戏剧于一体,要求歌唱者既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又有全面的艺术修养。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喻宜萱说:“一个学声乐的学生如果仅有良好的音乐条件和音乐天赋,而缺乏一定的文化修养,要理解掌握各种声乐文献,以至最后发展成才,那是很困难的。”全面的艺术修养能使歌唱者的声乐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有助于歌唱者提高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使演唱获得成功。一般来讲,修养对于歌唱者不像其它艺术那样明显、直观。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对从事音乐艺术的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歌唱艺术需要广博的修养、文化知识、艺术动力、生活积累,需要不懈地学习。在声乐学习中,注重加强各方面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不仅能使歌唱水平迅速提高,而且使歌唱者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提高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

总之,高校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声乐演唱艺术水平及的提高,想在歌唱中获得良好的声音状态,必须通过多方面专业学习和心理训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使歌唱方法、技巧及音乐表现达到更好状态。

[1]那查连科.歌唱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12.

[2]李晋玮,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4]李淑珍.歌唱基础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

[5]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腔体声带歌唱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为你而歌唱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为你歌唱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橡胶挤出装置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