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下的国家审计思考

2016-04-04 09:58李修文
时代农机 2016年7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审计工作财政

李修文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下的国家审计思考

李修文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330013)

财政涉农资金是指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为补助对象的各类专项资金。在“精准扶贫”的推动下,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被提上议程。政府审计作为我国政治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政策落实中更是义不容辞。但现阶段针对涉农资金整合审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极度匮乏,文章从分析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审计的意义入手,探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与解决方法,以期推动扶贫跟踪审计的不断发展。

整合涉农资金;跟踪审计;审计难点

2016年4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要求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为全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因此,加强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监管,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及时纠正执行偏差成为政府审计中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应有之义。

1 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审计的意义

一方面,我国经济进入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下财政收入增速也同步趋缓,特别现阶段的积极财政政策使得财政支出压力巨大;另一方面,财政扶贫资金长期以来的分散化、碎片化管理使扶贫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大量的财政扶贫资金闲置或使用效果不佳。这两方面的问题构成了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现实矛盾,加之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提出,更体现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首先,对涉农资金整合的跟踪审计可以保障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政策落地生根,及时发现并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促进政策落实达到预期效果;其次,对“放水龙头”的跟踪审计可以监督财政资金整合后资金的去向与使用效率,防止投资项目出现重大失误,确保贫困人口的救命钱用在刀刃上;最后,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对试点地区执行中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早揭露,对由于政策不合理、不科学导致的执行偏差及时反馈,为国家相关部门对政策的调整与修正提供决策依据,为2017年全部贫困县顺利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保驾护航。

2 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下审计的难点

(1)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审计的综合性较强。目前开展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主要有用于农业生产发展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两块资金。但具体下来,所涵盖的财政资金涉及范围广、部门多、资金量大。在进行涉农资金整合审计时,除开展审计人员擅长的财政资金预算与收支审计外,还需要对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合法合规性、项目验收等各环节进行审查,这对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只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与专业知识,才能在审计时做出合理公正的判断。此外,涉农资金的整合促使审计工作由点向面的转变,对财政上下级、同级各部门间的统筹整合绩效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横纵结合,确定关键环节,落实责任主体,把审计工作提升到新高度、新水平。

(2)审计切入点模糊。涉农资金整合的审计切入点选择体现在两方面,即审计时机与审计重点的确定。在审计介入时机的把握上介入太早,资金整合效果还未显现,审计人员难以下手,无法明确审计重点,审计目标也难以达成;介入太晚,政策落实偏差已经形成,甚至导致重大财政资金损失。在审计重点的确定上,由于缺乏前期经验,加之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综合性很强,审计人员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因此,审计时间与审计重点的确定为涉农资金整合审计带来新难题。

(3)缺乏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操作指引。目前,我国审计署组织全面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审计人员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工作时,除按照相关业务司动态要求完成专项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外,开展的其他审计项目颇具随意性,通常是当期主审临时决定,并无整体规划,审计业务的开展也是审计人员们摸着石头过河,效率不高。审计时间短、任务重的工作常态,使审计人员疲于按要求完成审计报告,缺乏深入分析研究的韧劲。究其原因,审计人员在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时缺乏相应审计操作指引,无法将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 开展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审计工作的建议

(1)强化思想认识与队伍建设。首先,审计人员要站在国家宏观高度深化认识,领会其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克服困难,扎实工作,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政策落实到位。其次,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开展审计机关内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审计人员持续学习的习惯,使其自发对知识储备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环境下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从而圆满完成涉农资金整合的审计任务。最后,科学调配资源,组建一支能打硬仗的审计队伍。涉农资金整合的综合性决定了此项审计任务不是单凭审计机关中某一个处室、科室就能胜任的,审计机关应整合各部门力量,抽派专员组成较固定的跟踪审计小组持续开展审计工作,对涉及专业领域的审查还应配备相关领域的外部专家配合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2)合理确定审计时机与审计重点。选取恰当的时机作为审计切入点往往能使审计效果事半功倍。涉农资金整合审计的时间长、跨度大、交叉广,极具复杂性与综合性,因此在选取合适时机时应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中应充分分析各审计项目的性质,考虑审计成本与审计时限,针对项目执行各阶段的不同特点设计相应的审计流程。在审计重点的确定上,可以从统筹整合、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三方面开展。统筹整合方面,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相关部门的履职情况,是否将政策制度、管理权限、项目资金等进行了纵向串联、横向并联的有效整合,是否突破形式上的整合真正形成资金合力。项目管理方面,审计人员应从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批、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检查、报账制度、项目效益等角度进行延伸审计,消除基层只重资金不重效益的现象。资金管理方面,审计人员应加强对资金预算执行及存量资金的审查,保障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安全。

(3)着力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体系建设与完善。国家审计机关应总结各地区近两年来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同时借鉴国外审计成功经验,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制度体系:确定执行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组织管理模式,较明确、统一的审计操作指引或工作指南以及完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等,从审计流程各环节予以规范化管理,帮助审计人员梳理思路,提高审计效率。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必将为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杨寿康.财政涉农资金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2,(1):99-101.

Thinking on National Audit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Fiscal Agricultural Funds

LI Xiu-we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Jiangxi 330013,China)

Fiscal agricultural capital refers to the subsidies to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s the object of all kinds of special funds.Under the impetus of the“precision”for poverty alleviation,integrating fiscal agricultural funds are on the agenda. Government audi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upervision system in China,is incumbent up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capital integra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fiscal policies.But at this stage,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capital integration are extremely defici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agricultural capital integration audit,and discusses the difficulties that exist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solu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racking audi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tegration of funds;tracking audit;audit the difficulty

F239.6

A

2095-980X(2016)07-0088-01

2016-06-24

李修文(1990-),女,陕西西安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政府审计。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审计工作财政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