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用电技术专业三通三融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4-04 09:58张心刚祝利江
时代农机 2016年7期
关键词:供用电考核情境

张 辉,张心刚,祝利江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200)

供用电技术专业三通三融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辉,张心刚,祝利江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132200)

文章明确了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供用电技术专业;三通三融双证;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在2014年6月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讲话中指出,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研究和实践供用电技术专业三通三融双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三通三融双证即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毕业证与职业技能证双获。

2 研究意义

一是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涵的需要,以“大职业教育主义”为理论依据,创新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关注人的成长,其人才培养目标不仅着眼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注重培养具有社会适应力、社会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合格的健全的社会公民。二是满足轨道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的需要,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迅猛发展,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以上,其中电气化铁路比重将达到60%,到“十二五”末,吉林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330km,其中高速铁路达到1850km,电气化率达到48%,;根据规划,长春市将在2020年完成全长为41.98km的南北、东西两条地铁线。三是轨道交通供用电技术品牌专业群建设需要,轨道交通供用电技术品牌专业群于2014年10月申报吉林省品牌专业群立项建设,建设期三年,作为轨道交通供电技术专业群的主要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四是专业自身建设和发展需要,为培养出合格人才,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提升内涵,促进专业自身发展,增加专业核心竞争力。

3 研究内容

3.1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供用电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从事企事业电气设计与现场施工、工厂供配电技术、变电综合自动化、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变配电运行维护、供电线路运行维护、电气控制设计、电气设备管理等岗位需求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供用电技术领域和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构建突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3.3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行动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重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关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教学组织以职业情境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教学过程要创造职业情境,善于启发学生,培养方法能力,并发展综合能力;教学评价以行动能力为核心。为此,引入项目式教学和情境教学。其教学效果很明显,在学生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获得的前提下,其关键能力也得到培养和锻炼。如工作小组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信心的主阵地,合理分配工作小组,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各组之间的良性竞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作用,使学生在团队中显得格外积极、投入、负责,并在团队中学会表达、尊重、协作。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序列,教师提出课题和相关要求,引导学生明确分解工作任务。我们要在行动中培养并优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时间意识、质量意识、文明意识、目标辨识与定位能力、信息分析与加工能力、信息整合与评价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统筹与协作能力、艺术审美能力、集体责任感、积极主动性、心理承受力、团结进取精神等等。

(2)课堂与实训室相通,教学一体化。如维修电工中级对应技能培养,是通过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每个情境完成理论知识和单项技能培养,在电机控制实训室完成基本接线培训、在机床电气实训室完成控制线路综合技能培养,在电工实训室完成真实接线和故障处理,在吉铁配件厂完成使用中机床的维护和保养,通过学校技能鉴定站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证。

3.4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改变考核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体现过程控制为重点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每门课程都必须有成绩评定方案每个工学任务(教学情景)必须有详细、可操作的考核标准:对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都有明确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重视教学过程考核,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着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以及整体协作与环境协调能力,采用过程考核和以证代考相结合的考核方案。

(1)以《电工技术》课程为例,过程考核。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有:专业能力考核、知识目标考核、方法能力考核、素质能力考核。①专业能力考核:依据课程4个学习情境知识点的评分标准进行专业能力综合考核,具体包括细化的工作过程、工具使用、操作技能、展示交流、环保意识、文件整理、考勤等;②知识目标考核:依专业能力、知识掌握、技能训练目标为依据,实施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③方法能力评价:依据方法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④素质能力考核:依据素质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

(2)课程具体考核形式采取:综合成绩=情境1成绩×15%+情境2成绩×20%+情境3成绩×30%+情境4成绩×35%。①情境成绩=资讯环节(15%)+详细制作步骤与方案(20%)+操作实施(30%)+总结报告(10%)+项目公共考核点(25%)。②项目公共考核点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与职业操守、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交流及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3)以证代考。将考证纳入课程体系和考核中,如维修电工实训以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证,职业技能鉴定以考取高级接触网工或高级电力工证代替考试。因将技能鉴定的理论考核内容和技能实操项目融入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改革。

采用以上的考核方法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调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性,深受学生的欢迎,效果良好,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大提高,课程考核通过率大大提升。

[1]高春津.论“工学交替”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合作基础[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黄艳,温力,任南.高职院艺术类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1,(69).

[3]施红.高职院校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4]党素芳.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5]王海萍.基于企业满意度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6]郑学梅.福建省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Mode of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Double Certificates

ZHANG Hui,ZHANG Xin-gang,ZHU Li-jiang
(Jinli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Jilin,Jilin 132200,China)

The article makes clear to the significance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power supply technology,and discusses from goal of talent training,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and the way of examination,etc.

power supply technology;double certificates;personnel training mode

G712

A

2095-980X(2016)07-0116-02

2016-06-20

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2015年度立项课题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三通三融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GJX2015D384)

张辉(1970-),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供用电考核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内部考核
我校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国家立项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研究
用电大客户的供用电形势分析和营销服务策略研究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高危及重要客户供用电全过程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