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从“工人”成长到“工匠”的基础
——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

2016-04-04 09:58周晗
时代农机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人工匠中职

周晗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安徽 合肥 230041)

夯实从“工人”成长到“工匠”的基础
——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

周晗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安徽 合肥230041)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转型的关口,即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随之而来的是对人力资源要求的改变即由粗犷型人才需求转向精细型人才需求。这一转变更加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如何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呢?笔者认为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最迫切补充的一点就是“工匠精神”。文章通过四种途径探讨了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

中职教育;融合;工匠精神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向中高端产品竞争迈进,“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转型。“中国智造”的目标是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把“工匠精神”引入中职教育势在必行,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通过分析中职生的就业特点可以找出原因。目前我国总体的就业形势特点鲜明,那就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很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技术工人严重短缺。根据一个知名就业网站调查显示,人工市场今后几年的需求趋向是:企业需求的员工是具有知识更新快、技能良好、品性较好特点的人才。这样来看,国内的就业趋势总体偏向中职学生人群。但是中职学生实际的就业情况怎样呢?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为例,学校一直在用尽各种资源为学生寻求合适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可是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和就业稳定性并不是很高。经常会有一些即将就业的学生这样说:“有没有不加班的企业?我不想加班,太累”。“先到厂里干几天看看,不行就让家里重新找工作”。“我可不能一辈子当工人,那有什么前途!”这样的就业心态致使部分就业生到了企业以后不能踏实工作,实习期流动性较高。于是企业每年都要重新到职业院校招聘,重新进行人才培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笔者认为除了有企业的部分原因外,中职学生自身的心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当今社会大多数中职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当小公主小皇帝习惯了,缺乏吃苦耐劳踏实做事的精神,更别提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几十年了。在这种就业需求和就业形势的结合下,把“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中职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把“工匠精神”的教育融合到中职生教育中来呢?以笔者所在学校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为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的重要途径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从进校那一刻起就能受到正确就业观引导——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工匠。作为职业院校应该紧随国家政策,从学生入校的那一刻起就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校园文化规划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工匠精神”熏陶。第一,把校园环境规划利用起来。比如学校路灯上的优秀毕业生展,可以把在企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技术精湛的毕业生作为重点展示出来,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给他们指明学习目标和工作后的发展方向。第二,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进行“工匠精神”的宣传。中国并不缺工匠,“工匠精神”也不是舶来品,可以从文化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宣传。从古到今,从平凡到闪耀,把实例展示给学生观看、学习、获得。第三,通过规章制度来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学习的激励。良好的制度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上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其对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的引导。通过修订规章制度把其关注点引导向“工匠精神”,把规章制度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起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第四,创造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比如以“校园电视台、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等”为载体把“工匠精神”的内涵作为主题开展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识别、讨论、接纳,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导。

2 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的重要辅助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然后家长与学校联手为学生灌输“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在就业时摒弃好高骛远,好逸恶劳的想法,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目前由于国家处在经济转型期所以从去年作为国家级媒体的中央台就开始了“工匠精神”的宣传,比如中央二套的《大国工匠》节目,以及新闻频道对其进行的评论,和其他中央台进行的工匠级别的比赛项目等,大多数家长应该都有所了解。与此同时能把孩子送进职业学校求学,说明家长也知道孩子有一技之长才是将来的立身之本!这个目标与学校的培育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新生入学之时,学校就可以为学生和家长召开一次大的学生职业规划报告。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对学生就业乃至职业发展的影响!相对来说家长对社会发展的理解程度和高度往往强于孩子,如果家长能充分了解到在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人才的需求,那么家长和学校联起手来对孩子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和高效的影响。

3 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的重要角色

在中职学生的学习期间对其进行”工匠精神”教育时,教师的地位至关重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如果想要学生养成踏实做事,精益求精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则教师自身要先行“修炼”。职业学校的教师一般分为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由于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在上专业课,因此专业课老师对学生养成“工匠精神”的影响要大一点。专业课教师可以分析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把其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技能目标里去,结合一定的授课和考核手段,这样学生就能慢慢养成“爱岗敬业,认真钻研”的习惯。每一位授课教师要给学生示范自己工作时的“工匠精神”,那么学生就会养成自己的职业素养。

4 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的重要保障

育人之本,德育为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摆在教育的首位。中职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毕业后会直接进入企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基层工人的素质,同时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客观要求,其实与现在提出的“工匠精神”是同源之水,都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客观要求。当前很多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员工的职业道德的要求,他们很难适应企业和社会对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要求。长远来看中职学生缺乏的并不是专业技能和技术,而是作为一线从业者的思想准备,是作为一名社会劳动者的自我规范和约束能力。如果能把“工匠精神”这一全国倡导的职业道德思想融入到传统的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中去,相信能很好地解决中职生的自身定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落差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德育与“工匠精神”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笔者认为可以很好的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育中。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对职业道德的遵守,养成“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品质。工匠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是笔者坚信只要坚持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生教育中来,那么从工人到工匠的路就会变成坦途!

Consolidate Foundation from“Workers”to“Craftsmen”——How to Put the“Craftsmanship”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Han
(Automobil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Hefei,Anhui 230041,China)

Through 30 years'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has reached a mark which must be transformed,namely from the manufacturer to the smart power.Followed by human resource request changes from bully type talented person to fine talent.This shift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employment,how to cultivat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supplementedby craftsmanship.In this paper,four kinds of ways to explore how to put the craftsmanship into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proposed.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gration;craftsmanship

G711

A

2095-980X(2016)07-0151-02

2016-06-14

周晗(1981-),女,安徽界首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OA办公系统的应用,PS的使用技巧。

猜你喜欢
工人工匠中职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