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探索与思考

2016-04-04 21:26卢淑芳
食药用菌 2016年5期
关键词:磐安县装袋菌棒

卢淑芳



磐安县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探索与思考

卢淑芳

(磐安县农业局,浙江磐安 322300)

总结磐安县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取得的成效和相关的生产技术。分析制约菌棒工厂化生产的因素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欠高;夏季菌棒生产能耗大,生产成本较高,且成品率控制难度较大;土地资源制约,限制了产业规模发展。提出推进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下一步工作思路:育龙头,建基地,提升食用菌经营主体统领能力;强化政策扶持,提高菌棒集约化发展能力;创新生产方式,推广“五统三分”新模式;以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依托,提高技术指导服务水平。

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五统三分模式;制约因素;发展思路

浙江省磐安县是全国首批命名的“中国香菇之乡”。食用菌产业是磐安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受劳动力、原材料、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生产规模呈下滑趋势。我们就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持续发展进行了多方位思考,重点推广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大力推行“五统三分”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双赢的新型经营体制,严格按照工厂化、生态化、标准化组织生产,有效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稳步发展。

1 菌棒工厂化生产取得的成效

随着生产发展,千家万户分散式的小作坊生产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磐安县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日益显现。传统生产模式中,一家一户分散式的菌棒加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劳动强度大,从配料、拌料、装袋到灭菌等环节操作十分繁琐,劳动力消耗多;二是设备投入成本高,每家每户都要添置灭菌设备、装袋设备等;三是装袋不均匀,质量难以保证。

为此,在全县示范推广菌棒工厂化生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一是实现了专业化生产。采用流水线机器生产,可以做到装袋均匀,松紧适宜,长短一致,灭菌彻底,菌棒质量、成品率明显提高,促成了生产专业化,管理标准化;二是降低劳动强度。菇农只要做好出菇管理环节即可,将劳动强度很大的配料、拌料、装袋等工序完全交给工厂、交给机器,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三是节省资金投入。原先种植户每户都要投入1万元以上购置拌料机、装袋机、灭菌灶等设备,推行菌棒工厂化生产模式后,菇农可以免投,同时生产总成本降低约30%,种菇效益提高;四是菌棒质量、产量明显提高。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了菌棒生产质量、成品率及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技术风险。据了解,专业生产的优质料棒比农户自产料棒普遍多出一潮香菇,每袋约增产50克,增收0.5元;五是确保生产规模稳定。菌棒工厂化统一生产,使食用菌产业从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式生产模式向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新模式转变,为重焕生机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全县食用菌产业规模稳定和持续发展。

2 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参数

2.1 材料与配方

选用除樟树等有芳香气味以外的阔叶杂木。料棒生产前一个月开始粉碎,麸皮质量要求按饲料标准。培养料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石膏2%,另加少许辅料。将配好的料在搅拌机内搅拌均匀,时间5分钟左右,搅拌期间注意水分调节,含水量控制在55%~60%。水分不足,适当加水;水分过多,应加干木屑。

2.2 料棒制作

以日生产装料1万棒计算,需安排9人,其中2人拌料,两条装袋流水线在套袋、扎口、料棒检查环节各2人,1人叠包上架。一台装袋机由同1人套袋;扎口人员将袋口粘着的料用手拍干净并把表面松软料压实,然后小心放在卡扣机上,扎好袋口。每条装袋流水线配一人检查料棒松紧度、破袋、扎口等事项,发现破袋需及时粘贴胶布,扎口不合格的要重扎,松紧度不达标的重新装袋,检查合格后才能放于待上架区,由上架人员二次检查后再行上架。

2.3 灭菌

每灶灭菌量为1万棒,2人24小时轮换操作。料棒进灶4小时后加热到100 ℃,控制温度100~105 ℃保温20小时,在灶内自然冷却6小时后出灶,放置室外冷却至适温后接种。灭菌锅炉以煤、生物质为燃料,每棒能耗约0.06元(包括燃料、电费)。灭菌后优质料棒特征为:①重量,一般每袋装料重1.9~2.2千克(袋规格55厘米×15厘米);②长度,符合生产要求,一般每袋长度40~42厘米;③松紧度,涨袋率低于5%(筒袋与培养料明显出现脱离,有空隙或筒袋褶皱);④颜色,鲜木屑生产的料棒略带棕色,陈木屑生产为黑色;⑤破袋,明显的破袋率低于5%;⑥扎口,完好率高于98%;⑦酸碱度,pH5~6;⑧气味,有木屑熟透香味。

2.4 接种

在料棒冷却到适温后,采用开放性接种。接种区域用消毒剂消毒8~10小时后接种。以2人打孔,4人播种,2人叠棒为一个接种小组,每个小组接种1万棒,约需5小时,折合人均每小时接种250棒。

2.5 菌丝培养

工厂化培养室温度标准18~27 ℃,湿度标准50%~80%,CO2浓度标准200~500毫克/升。管理方法:①温度控制,当温度低于标准范围时,关闭门窗升温,当温度高于标准范围时,开启门窗降温;②湿度控制,当湿度低于标准范围时,加湿、换气,当湿度高于标准范围时,采取内循环除湿;③CO2浓度控制,高浓度时,通过换气时间的调整,掌握至标准范围,低浓度时,自然状态。制冷能耗(电费)每棒0.28元。

3 制约菌棒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因素

一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尤其应加大生产流水线和接种机的研发力度;二是夏季菌棒生产培养室和温控设备投资较大,能耗、生产成本均较高;三是夏季菌棒生产与秋冬季相比,成品率控制难度更大;四是土地资源制约,限制了产业规模发展。磐安县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农民“惜土如金”,造成土地流转困难,租金高,相对平坦、交通便利地段的土地租金每亩高达1 500~1 800元,甚至有2 500元以上的。

4 推进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的工作思路

4.1 育龙头,建基地,提升食用菌经营主体统领能力

培育经营主体是食用菌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近年来,磐安县加强对食用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特别是对食用菌菌棒工厂化企业的扶持,鼓励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等产业化合作机制,推行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服务,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截至目前,全县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已达18家,建有百万袋以上食用菌基地10个,基地生产规模2 500多万袋,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示范效应十分明显。

4.2 强化政策扶持,提升菌棒集约化发展能力

政策扶持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近年来,磐安县重点在创办菌棒加工厂和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方面给于扶持。“菌棒工厂化”要求配置一定的设施设备,这需要一定的基础性投入。但目前,各级还没有单独的财政扶持政策,面对实际困难,我们迎难而上,整合现有项目资源,将“菌棒工厂化”列入相关项目实施内容中,通过建设内容的设置及其补助政策的引导,借势借力,合力推进菌棒工厂化的示范推广应用。年整合扶持资金400多万元,主要对新建基地、钢架大棚、食用菌机械、产品认证、品牌建设、三新技术等一系列奖励措施,加强产业化政策的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引进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操作水平和种菇能力,年增新型灭菌灶、拌料机、装袋机、扎口机等先进适用生产机械20多台(套),按照“安全、高效、标准、优质”要求,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扩大菌棒工厂化生产规模。

4.3 创新生产方式,推广“五统三分”新模式

所谓“五统三分”新模式,即统一租地、统一建棚、统一制棒、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分户采摘、分户结算。具体地说,就是食用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向农户统一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钢架大棚,并通过装袋、制棒、接种等工厂化程序统一生产菌棒,按成本价或微利价以料棒接种后、菌丝发满刺孔前、菌棒培养成熟等三种形式分段出售给农户,为菇农提供菌棒、大棚等生产材料和种植基地。菇农按照公司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管理、采摘。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分等级按质论价,价格随行就市,公司收取10%管理费用后分户结算给农户。该模式实现了从农户分散经营向基地集中经营、从人工栽培生产为主向机械化工厂化生产为主、从传统方式生产向规范技术生产、从各自销售向统一销售的转变。这种“统分结合、互利双赢”的种植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优化了资源要素配置,提升了要素供给质量,提高了食用菌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2015年全县推广“五统三分”新模式,生产规模2 600多万袋,占生产总量的65%。

4.4 以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依托,增强技术指导服务水平

菌棒工厂化生产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一项新技术,企业和农技人员了解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为加快菌棒工厂化技术在磐安县的推广应用,我们依托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攻关,破解技术瓶颈,强化技术推介,积极为园区(基地)业主搞好技术服务指导。一是组织参观学习,每年2次组织相关业务科站和基地负责人实地考察学习菌棒工厂化成功经验,指导购买适宜的设施设备;二是开展技术培训,每年举办2期菌棒工厂化技术培训班,提高园区(基地)业主技术水平;三是召开现场会,重点推广菌棒工厂化技术及先进设施设备。通过现场会示范演示设备操作和应用效果,增强园区(基地)业主应用菌棒工厂化技术的水平。

S646

B

2095-0934(2016)05-278-03

猜你喜欢
磐安县装袋菌棒
磐安县玉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培训掠影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