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药煎服法

2016-04-04 23:07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100050赵玉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服法药汁煎药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100050)赵玉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庄志宏△

现在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大家喜爱,但对中药的煎服方法许多人还不甚了解。本人从事中药工作30余年,经过多次学习,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中药的煎服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 煎煮方法

1.1 煎煮容器 历代医家早有论述,如梁代陶弘景说的“温汤勿用铁器”。明代李时珍说的“煎药忌用铜铁器,宜银器瓦罐”。现在医院药房普遍应用高温高压煎药机煎煮中药,其煎煮机主体是不锈钢材质。有研究表明,不锈钢在加热条件下与中药中的生物碱或有机酸反应,可促使铬离子析出,有致癌并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1]。再有煎药机不能进行先煎,后下等特殊煎法的操作,不能很好地发挥中药疗效。瓦陶器皿具有受热均匀,不与药物发生反应的特点,可根据要求进行特殊煎法,对治病疗效有保障。建议医院药房或个人煎煮中药时尽量多采用陶瓷的电热锅,恢复传统的煎药方法,不要用铁,铝,不锈钢材质的容器以免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疗效,从而让中药在治疗疾病中更好发挥治病的作用。

1.2 饮片浸泡 由于中药饮片,以干品为主。在煎煮汤药前要对饮片进行浸泡。其主要目的是使中药饮片湿润变软,细胞膨胀,利于有效成分的渗透和扩散,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1.2.1 浸泡用水量 一般在室温条件下,用自来水冷水浸泡。先加水以没过饮片1寸为好,经过一段时间浸泡后,再将饮片适当搅拌加压后,添加水量,使液面没过饮片2~3cm为佳。汤剂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煎药的质量。水量过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使有效成分不易全部煎出。稍一煎炙,药汁就干枯,饮片就焦糊不能服用。水量过多,会使加热时间延长,药液得量过多,造成药物成分破坏和病人服药困难。所以药物浸泡后再二次调节水量是必要的。

1.2.2 浸泡时间 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性质和季节而定。一般对花,全草等质地疏松类药材的浸泡时间为20~30分钟。对根,种子,果实等结构紧密类药材的浸泡时间为60分钟。夏天气温高,药材浸泡时间可缩短,冬天气温低,浸泡时间可延长。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的腐败,导致药效的改变。

1.3 煎煮时间、次数、药量

1.3.1 煎煮时间 一般药物第一煎煮沸后20~30min,第二煎煮沸后15~25min。解表药及芳香类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min,第二煎沸后5~10min,久煮可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而滋补药则在煮沸后,用文火维持40~60min,第二煎沸后30~40min,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2]。但是由于医师对药物成分了解程度不一和用药习惯不同,往往对诸如砂仁,豆蔻,番泻叶,钩藤等应后下的品种没有脚注说明,临床就把此类药与群药同煎,造成药物有效成分的损失[3]。为避免损失有效成分,本文认为可将中药的头煎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第二煎或第三煎再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做相应调节。这样可保留各种药物的成分不受损失。可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1.3.2 煎煮次数 一般药物煎煮2次,而质地致密或滋润的补益剂可煎煮3次或更多。提示:在滤过药汁后,要对药渣进行挤压,以减少药汁在药物中的存留,提高其煎出率。在煎煮第二、三煎时,添加热水,避免用冷水,也有利于提高中药的煎煮成分。

1.3.3 煎得药量 一般成人药量200~300ml/次,儿童50~150ml/次。每服汤药得药量成人应该在500~600ml,儿童在100~300ml。而病人在实际操作中,药汁往往会超出此药量。提示:在儿童服药和患者有胃病等情况需要浓缩药汁时,需把药液放入容器中再将其放在水浴锅中加热浓缩,这样可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而达到浓缩的目的。

1.4 特殊煎法 由于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等的特殊煎法与以往无异,在此就不详叙述。现在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要求不断提升,代茶饮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逐渐被重视。代茶饮始于唐,盛于宋,成熟于清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头痛头晕、不寐、眼疾、咽喉诸病、胸部疾病、胃气欠和、二便异常等疾病[4]。现在应用代茶饮治疗慢性咽炎,高脂血症也都有一定疗效[5][6]。并且在治疗畏寒呕吐,病后阴伤以及老年的便秘,口干,咳嗽等都有治愈病案的记载[7][8]。因此服用中药代茶饮需注意:①中药饮片过大或坚硬的需要捣碎,以便药物的成分溶出。如天花粉,青果,半夏,川贝母等。②除去饮片浮尘和农药残渣。用沸水冲泡饮片10秒左右倒出水分,再用沸水浸泡,温度适宜时服用。一日可多次饮用。③儿童服用代茶饮时,尽量煎煮2~3分钟,以开锅算。增强杀菌效果,避免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

2 服用方法

服药一般采用每日1剂,每剂分2~3次服。病情危重的可每隔4小时服药1次,以增强疗效。儿童可采取多次服用,以免1次量多不宜服下。服药一般宜温服,服药时间通常早晚各服1次。在早饭前,晚饭后,这样有利药物吸收及时发挥作用。但对有消化道胃病的患者,可采取饭后半小时服用[9][10][11]。

通过本文的分析介绍,在中药煎服法方面希望能给一线药师以帮助和借鉴。能更好地为患者解答有关中药煎服法方面的一些疑惑和问题。从而保证中药治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并且建议在医院药房的用药咨询窗口开设课堂,发放宣传画册,打消大家在使用中药时各种顾虑。使大家了解熟悉中药的煎服法,使作为中国国粹的传统中医药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让祖国的中医药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更好地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猜你喜欢
服法药汁煎药
马齿苋可治断奶仔猪腹泻
《严氏济生方》中煮散剂的应用探究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治脾胃虚寒
说说中药服法
治声带息肉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中医院中药煎药室医院感染源的识别及应对措施
中药汤剂煎服法与临床疗效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