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二次蜇伤致过敏性休克1例

2016-04-04 23:44曹全德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蜇伤蜂毒马蜂

曹全德,马 威

个案与短篇

马蜂二次蜇伤致过敏性休克1例

曹全德,马 威*

马蜂蜇伤;过敏性休克;野外作业

患者,男,21岁,战士。训练时右小腿被马蜂蜇伤,2 min后全身出现红色斑块样丘疹伴灼热、瘙痒。约10 min来卫生队就诊。查体:呼吸30次/min,脉搏110次/min,血压80/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右小腿蜇伤处稍红肿,毒刺已拔除;呼吸困难、精神烦躁、意识模糊;全身布满红色斑丘疹,部分已融合成片,面颈部水肿明显,双眼睑水肿不能睁开,双唇水肿呈鱼嘴样改变不能闭合;双肺布满湿罗音,考虑为蜂毒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肌肉注射马来酸氯苯那敏10 mg、盐酸异丙嗪25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快速滴注平衡液500 ml抗休克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一条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 3.0 g+地带米松10 mg抗过敏治疗;食醋反复冲洗伤处。30 min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双肺湿罗音消失,呼吸困难基本解除,皮疹开始消退。送当地医院观察治疗,继续给予口服和静脉抗过敏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 d后皮疹完全消退,连续3 d检测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异常,痊愈出院。

马蜂毒液毒性强,呈碱性,成分复杂,含有组织胺、5-羟色胺、胆碱酯酶、缓激肽等物质,有致变态反应、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人群对毒液的反应敏感不一,可能与自身遗传或机体致敏有关,该例患者1个月前曾被马蜂蜇伤,当时仅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瘙痒,无全身反应,但机体已形成致敏状态,当蜂毒再次进入机体,可引起强烈的全身反应,考虑为蜂毒致敏后的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皮肤黏膜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表现为荨麻疹、喉头水肿、肺水肿、血压下降、休克、多脏器功能损伤等。抢救的关键在于快速供氧、解除呼吸道梗阻、恢复心肺等脏器功能。肌注马来酸氯苯那敏拮抗H1受体发挥抗过敏作用;肌注盐酸异丙嗪可迅速减低喉肌痉挛及喉黏膜血管神经性水肿;应用地塞米松可增强机体应激能力,稳定溶酶体,发挥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及早应用酸性溶液处理伤处,破坏毒液成分,减少毒液入血。

部队官兵野外作业时被毒虫叮咬、蜇伤的机会较多。提示:(1)野外作业时应穿着长袖衣物,扎好袖口、裤腿,发现马蜂时应及时躲避并注意附近有无蜂巢,避免误触蜂巢,以防蜇伤;(2)一旦被马蜂蜇伤应迅速就医,以免延误救治,特别是有马蜂蜇伤史的患者更应注意;(3)基层医务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学习,熟悉相应急救程序,避免延误救治;(4)基层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备的救治预案,备齐抢救药品及设备,应具备气管插管和环甲膜穿刺能力。

[2016-05-19收稿,2016-06-16修回] [本文编辑:董冰媛]

R459.7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12.023

450100河南荥阳,解放军71834部队卫生队(曹全德);450000河南郑州,解放军71521部队郑州干休所(马威)

马威,Email:oumar_chn@sina.com

猜你喜欢
蜇伤蜂毒马蜂
追踪
综述蜂毒的应用
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外敷治疗红火蚁蜇伤的临床观察
新年快乐
逛超市
蜂毒的美容作用及其安全性
小偏方对付虫蜂蜇伤
蜂毒注射过敏的应对措施
一只马蜂引起的风波
CVVHDF联合HP治疗蜂蜇伤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