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措施

2016-04-05 02:27赵慧欣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关键词:出血性产科休克

赵慧欣(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措施

赵慧欣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抢救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抢救措施加以探讨。结果 产后出血、产前出血、流产出血患者分别有35例、11例以及4例。所有患者都对其实施抢救措施,完全保留子宫的46例,剩余的4例患者经腹手术治疗进行子宫切除。结论 产科出血性休克症状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通过对患者出血诱发因素加以分析,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抢救方案,降低死亡率。临床治疗过程中还要对产妇症状进行观察,不断提升手术水平,保障胎儿以及产妇的安全。

产科出血性休克;抢救措施;效果

产科中容易诱发产妇出现出血性休克现象,出现时间在产前、产后以及流产过程中,患者大都为产后出血。造成这种并发症的原因是产妇产后在各种因素的诱导下出现急性循环障碍、代谢紊乱、机体细胞缺氧、器官功能衰竭、组织血液灌注欠缺等[1]。患者出现该种症状之后可能诱发泌乳延迟问题,产后垂体缺血也会诱发患者出现稀释性凝血障碍,导致患者出现死亡或者心肌缺血等现象。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抢救方法以及效果,现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50例加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为26.5岁,孕周16~40周,平均孕周为37.5周;出血量1000~2000 mL,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32例;阴道产31例、剖宫产14例、流产5例。所有患者都表现出神志淡漠、四肢厥冷以及脉搏快等程度不同的休克症状。

1.2 出血原因

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原因包括全身和子宫局部两种,较为常见的包括组织因素、宫缩乏力、凝血机制异常、子宫损伤等,较为常见的为宫缩乏力,占70%左右。产妇过度紧张,会阴、阴道等损伤、盆腔血肿以及子宫内翻等,组织因素则为胎盘粘连、植入、残留、滞留等;所谓的凝血功能障碍则为DIC、血小板减少、重症肝炎等。

1.3 抢救措施

患者出血>1000 mL,就可以归纳为出血性休克,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并让患者选择平卧姿势,让其呼吸道保持通畅,为其提供更加充足的氧气,减少机体组织诱发缺氧等几率,还要保证患者保暖性能不受到影响,降低因为体温较低诱发的其他并发症。患者出现缺血性休克等症状时,医护人员要能够对其进行全面抢救,建立两条不同的静脉通道[2]。使用16到18号不同的静脉套管留置针,必要状况下需要切开患者的静脉、进行颈外静脉穿刺等,保证能够快速输血和输液,这也是抵抗休克的关键措施。

若患者出血量较大时,则需要输入冰冻的血浆、新鲜浓缩的红细胞等,等到输入量到1000 mL时,要能够对患者的血凝指标加以检查,当其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问题时,要让其利用冰冻血浆,检测其生命体征,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性。当患者心脏功能减弱、心衰,则可以通过强行药物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还要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3]。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产后出血、产前出血、流产出血患者分别有35例、11例以及4例。所有患者都对其实施抢救措施,完全保留子宫46例,剩余的4例患者经腹手术治疗进行子宫切除。

3 讨 论

产科出血现象发生的大都较为突然,出血量较大、速度较快,从而威胁母婴安全,也属于产科严重的一种并发症[4]。产后出血性休克主要是因为各种因素诱发产妇产后出血急性循环障碍、机体组织缺乏血液灌注、代谢紊乱、细胞缺氧等现象。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在产前监测产妇出血现象,产后对患者阴道出血、全身状况进行分析,当其存在出血性休克等相关特征时,要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和抢救。

产科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包括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妊娠产物以及胎盘出现滞留、软产道血肿以及裂伤、产妇障碍性凝血等[5]。而且,若医护人员没有对产妇进行系统全面的观测和监察也会导致产妇出现出血性休克现象。

在对出血性休克产妇进行临床抢救时,首先要能够对患者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措施,评估其出现休克几率以及出血量;建立全面的静脉通道,补充患者血容量,并补充冷冻新鲜血液;还要能够保持患

者吸氧的通畅性,避免出现酸中毒现象;针对出血现象严重的患者实施子宫切除,对于未生育的患者进行子宫功能保留,医护工作人员还要掌握更多行之有效的出血性休克监测方法[6]。总之,产科出血性休克症状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通过对患者出血原因进行分析,选择相应的抢救措施,减少其死亡率。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还要对产妇症状进行观察,不断提升手术水平,保障胎儿以及产妇的安全。

[1]高 颖.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265-266.

[2]乔文艳.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3:112-113.

[3]杨慧梅.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7:1572-1573.

[4]杨红梅.产科出血性休克72例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 05:565-566.

[5]张寒英.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01:99-100.

[6]王 卉.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措施与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810-2811.

R71

B

ISSN.2095-8803.2016.02.053.02

吴玲丽

猜你喜欢
出血性产科休克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