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高山灭火中的心理服务工作

2016-04-05 18:31王鹏
森林防火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火场官兵

王鹏

(武警张掖市森林支队政治处,甘肃 张掖 734000)

浅谈如何做好高山灭火中的心理服务工作

王鹏

(武警张掖市森林支队政治处,甘肃张掖734000)

由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部队遂行任务的时间及衍生问题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给参加灭火任务的官兵身体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容易引发心理疲劳、心理倦怠,导致发生紧张、恐惧、畏难等心理问题。针对本地区灭火任务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讨论如何积极开展心理服务工作,保持官兵心理健康。

河西地区;森林灭火;心理服务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武警张掖市森林支队兵力驻防甘州区、肃南县两地,主要担负祁连山地区森林、草原防火灭火任务。多年来,支队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防火灭火方针,以东大山、龙首山、大黄山、祁连山区以及张掖市所属“五县一区”为重点区域,严密组织森林防火勤务,并圆满完成了“1·30”山丹霍城地区较大草原火灾等灭火任务40余次。在灭火任务中,由于森林火灾中存在环境危险、任务艰苦和情况突发等特点,加之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部队遂行任务的时间及衍生问题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给参加灭火任务的官兵身体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容易引发心理疲劳、心理倦怠,导致发生紧张、恐惧、畏难等心理问题。针对本地区灭火任务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服务工作,保持官兵心理健康。正确运用心理学有关原理,确保心理服务跟着火场走、随着任务转、盯着官兵做。

1 针对高原地区灭火条件艰苦的特点,克服参战官兵紧张心理

由于高原地区天气寒冷,空气稀薄,灭火条件艰苦,官兵经历、特质各不相同,个别身体心理素质较弱的官兵在执行灭火任务的过程中容易表现出紧张的心理状况。如果这些因素不及时消除,就会对灭火任务的圆满完成产生影响。例如,部分官兵参与高原灭火作战的时候,出现惊慌失措、焦急担心甚至出现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现象。出现这些反应主要的原因:一是参与高原灭火作战任务,对有关火场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对高海拔地区灭火作战困难估计不足,缺乏灭火相关经验;二是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官兵对环境不适应,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针对官兵出现此类问题,可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官兵克服。

1)加强适应性训练。加强灭火综合演练提高其对扑救森林火灾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利用“两化”训练等时机,组织官兵到实战条件下进行训练,使其适应高原地区天气、空气等条件,掌握高原森林火灾规律,不断提高扑救高原火险能力。

2)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在日常教育中,让官兵掌握一些简单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心理暗示、自我激励等方法消除心理紧张,使其在灭火任务中保持情绪稳定。比如,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可以的”“没关系,适应就好了”等自我暗示的语句,坚定信心,获得勇气。

2 针对高原地区灭火任务艰巨的特点,疏导参战官兵恐惧心理

由于高原地区地势险峻、山高坡陡,导致扑打林火过程中危险情况较多,使参战官兵不同程度存在恐惧心理,其主要表现为支配或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不能正确地实施灭火行动,甚至有退缩、逃避等行动。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心理承受力。相对来说,我支队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次数较少,大部分官兵都缺乏实践锻炼,当遇到森林火灾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二是受到一些兄弟单位发生事故的影响,以讹传讹,产生恐惧。三是现在支队90后官兵所占比例较大,独立性较强,加之缺乏艰苦条件的锤炼,吃苦精神较差,存在着过度的自我保全心理。

为此,克服火场恐惧心理,要坚持做到“三个强化”。

1)强化榜样示范。坚持党员当先锋、干部作表率、骨干站排头,感染和激励官兵自发学榜样、争先进、打头阵。采取新老搭配、强弱搭配的方法,让经验丰富的士官骨干带领新兵共同完成任务,帮助新兵正视困难,克服恐惧。

2)强化心理暗示。运用心理情景预言的方法,战前讲决心、战中讲事迹、战后讲成绩,让官兵感受到荣誉、获得赞美,激活官兵积极的记忆痕迹。叫响“我能行”“看我的”等战斗口号,强化自我暗示,缓解紧张压力。

3)强化正向行为。战前向官兵讲清森林火灾特点、采用的基本战术以及应规避的主要风险,让官兵正视恐惧源,放下心理包袱。广泛开展战法研讨会,邀请专家教授到部队给予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鼓励官兵出谋划策,把火场的负面注意力转移到贯彻战斗决心上来,有效克服恐惧心理。

3 针对高原地区灭火保障不及时的特点,消除参战官兵畏难情绪

高强度的作战任务挑战着官兵的生理极限,高原地区群众少,交通不便利,物资给养往往保障不及时,容易使官兵产生畏难情绪。畏难情绪是指面对困难时害怕失败的情绪反应,其主要表现为面对扑救森林火灾任务时,过分的考虑困难和危险因素,畏首畏尾,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自我防御心里过重,心情焦虑,精神不振,缺乏坚定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火灾突发性强,情况复杂。扑打高原森林火灾任务艰巨,环境险恶,给养物资补充不及时,导致官兵产生畏难心理。

针对官兵存在的畏难情绪,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通过开展灭火作战演练、实兵演习等方式,按实际条件设计内容,按实战环境设置条件,使广大官兵在各种模拟训练中经风雨、长经验,熟悉处置突发森林火灾环境,消除畏难心理。

2)职业认知激励。多次方案演练虽然使官兵初步具备了职业技能,但面对高原森林灭火实战,很多官兵还是存在畏难情绪。通过召开灭火作战形势分析会等办法,引导官兵从专业角度研究林火、战胜林火、强化官兵的职能意识和战斗意识。

3)培养战斗精神,增强自信心。按照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充分发扬森林部队“三不”火场精神,培育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增强官兵遂行任务的自信心。

4)探索警民协同保障体系。积极沟通协调地方防火指挥部和相关单位,建立警民一体化保障体系,使给养物资保障跟得上,从而提高灭火效率。

4 针对高原地区火环境复杂特点,杜绝参战官兵麻痹情绪

森林火灾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风力风向突变时,容易引发突发情况,高原地区可燃物以灌木、草本为主,具有燃烧速度快的特点,在灭火作战中,部分官兵存在盲目乐观,麻痹心理。其主要表现为对火场环境情况了解不深,对现场情况复杂性、危险性及可能出现的严重结果估计不足,盲目乐观,不能做到正确预估火场形势。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忧患意识淡化,警惕性放松,缺乏对火场情况的判断能力。

麻痹心理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日常教育训练中一定要采取相关措施避免。一方面要加强火场常识理论灌输。加强官兵火场常识教育,使官兵认识到扑救森林火灾时任务的复杂性、严峻性,切实提高警惕性。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忧患意识教育。针对潜在的盲目乐观心理,积极开展火场安全教育,增强官兵的忧患意识。告诫大家作为一名森警官兵,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注意力高度集中,任何麻痹思想都会导致火情的加重,不仅造成更大面积林木被毁,更有可能造成被火烧伤甚至更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5 针对高山地区灭火时间长的特点,避免参战官兵急躁情绪

扑救森林火灾往往存在时间跨度大,连续作战时间长的特点,部分官兵在扑打森林火灾过程中,急于在最短时间内将火扑灭,易出现急躁心理。其主要表现为在扑救森林火灾时不顾主客观条件是否允许,采用不合理的时机、战术进行扑打;处理问题求胜心切,急躁冒进,结果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官兵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灭火作战中轻敌冒进,急于速战速决。

为避免出现急躁心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指挥员专业技能训练。森林灭火指挥决策是灭火的核心,而一个好的指挥员对能否出色完成灭火任务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指挥人才是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我支队在近年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对基层主官的培训力度,使其达到人人能指挥、善指挥。

2)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利用“法律心理服务到基层”活动开展时机,切实搞好心理知识教育,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抓好经常性心理疏导,教会官兵一些基本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提高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韩焕金)

S762.3

A

2016-04-21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火场官兵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31 例高原地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