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步骤,快速提升选择题的解题能力

2016-04-06 01:34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题干条约选择题

湖北 高 阳

两大步骤,快速提升选择题的解题能力

湖北 高 阳

选择题在高考历史分值中约占总分的一半,选择题得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总分的高低,“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可见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选择题的解法很多,但千法万法总有一个通法。笔者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选择题的题型特点,总结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通法,那就是“定时空,抓关键”“析选项,找对应”。在平时的训练中坚持用这个方法,解答选择题就能做到既快又好,事半功倍,也不会轻易为选择题失分。

第一步 审题意——定时空,抓关键

审题意,是指看清题目中明确的或隐含的时间、空间等限制条件,弄清题目的主旨,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避免落入“陷阱”,因为失误而丢分。

1.定时空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历史选择题准确抓住了时空就可以缩小范围,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降低解题的难度。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确好时间空间,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例1(2015·安徽卷·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信息“拿破仑三世”“陛下”,由此可以知道此题包含的隐含时间是1852年到1870年,(因为拿破仑三世在1852年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直到1870年),再利用时间进行排除。

结合题目中的“传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等信息进行判断。拿破仑三世与《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1842年无关,另外外国取得传教的特权最早是在1858年《天津条约》,故A项错误;据材料所述,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和公使驻扎北京的特权是从1858年的《天津条约》获得的,而“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说明“条约”是在公使已经驻扎到了北京之后签订的,结合拿破仑三世的在位时间,故B项正确;1895年的《马关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中没有涉及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而且与拿破仑三世在位时间相距较远,故C、D项错误。

2.抓关键

新课标下的高考历史题,大多数都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在诸多信息中,往往某一句话,某几个字就是关键信息,抓住了关键信息,解题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例2 (2015·全国卷Ⅰ·35)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世界银行贷款的变化,尤其是题目中的时间和数字的变化,时间是1968年到1981年,贷款项目从62个到266个,贷款总额从9.5亿到124亿美元。

理解了题目的关键信息,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81年世界银行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随着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需要从世界银行获得更多发展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就能判断出A项正确;其他的选项较易判断,世界银行属于世界金融机构,与关税税率的降低无关,因为关税属于贸易体系,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欧国家进一步联合,经济实力显著上升,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第二步 析选项——排除错误项和无关项,细审干扰项,再找出正确项

辨析选项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步骤,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往往是由错误项、无关项、干扰项、正确项组成的。正确的解题步骤是先排除错误项和无关项,再细审干扰项,最后找出正确项。

1.排除错误项和无关项

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排除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排除错误项和无关选项,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选择题解答的正确率。

(1)错误项的主要形式:

①表述过于绝对,以偏概全。

②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有知识性错误。

③因果倒置,逻辑错误等。

(2)无关项的主要表现形式:

①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如题目考查政治方面的问题,而选项却是经济、文化方面的。

②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时间、空间、人物等没有关系。

③选项表述不能支撑判断,与题干要求无关。

④偏离解题主旨,表述与题干要求无关。

例3 (2015·全国卷Ⅰ·32) 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选项选项定位A法官审案主要依据法律判断,而非道德良知。与题意不符错误项B法官审案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证人证言只是证据中的一部分错误项C正义女神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符合题意的主旨判断理由正确项D法官审案遵从民众意愿,也不能保证司法公正,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错误项

2.细审干扰项

排除掉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后,剩下的就是干扰选项和正确选项,相比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干扰选项具有迷惑性,考生往往很难把握而导致错选失分。

干扰项的主要表现形式:

(1)与题干有关但不全面:此类干扰选项的表述没有明显错误,只不过是正确选项的一个方面。

(2)与题干有关但不深刻:此类干扰选项没有抓住题干的主旨,表述好像很明确,迎合了学生浅显的认识,这类干扰项最难排除。

(3)与题干有关但又有其他内容:此类干扰选项往往直接从题干要求中派生出,但又画蛇添足,超出题干要求。

(4)与题干有关但不符合考查角度:此类干扰选项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陷阱”。选项表面上看表述正确,但实际上与题目要求关系不大。

例4(2015·全国卷Ⅱ·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选项选项定位A茶叶的普及主要是由于价格下降带来的,属于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现象,与政治上的等级观念淡化关系不大判断理由干扰项B茶叶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不能体现英国民众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另外中英两国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也不会成为英国民众的普遍崇尚干扰项C 17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扩大错误项D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和掠夺,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以消费的日用产品正确项

3.找出正确项

在排除了错误和无关项、细审干扰项之后,还应对正确项进行验证。

例5(2015·福建卷·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材料中没有体现培养人才的信息,此项与题意无关干扰项B材料中叶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的信息,此项与题意也无关干扰项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所以,符合题意正确项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不是作者强调的意思,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错误项

总之,我们在全面、准确、牢固掌握了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以上两大解题步骤,就能切实提高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得分能力和得分水平。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

猜你喜欢
题干条约选择题
数字算式
单项选择题狂练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