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4-07 14:49李红日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摘 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职业教育新理念。在对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以及对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课题: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编号:XJK015CZY035,课题名称: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 对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高职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高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科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

现代学徒制:是由政府介入,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有效职业教育制度,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相比较传统学徒制而言,最关键的是突出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培养、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是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强调的是学中做,做中学。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2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

1、理念创新是前提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全新的职教模式,代表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服务目标是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基础是行业参与、校企合作,核心是学生(学徒)的培养,纽带是课程,形式是工学结合、产学融合,支撑是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强调“做中学、学中做”。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教学培养过程中的差别:一是學生身份,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工人;二是培养目标,从单纯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是学习地点,从学校延伸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四是学习内容,不仅学习理论知识,重点学习实践操作,形成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约一半左右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其它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五是考核方式,主要由教师和师傅评价,结合学校考核、教育部门等多方评价机制。

2、师资和育人是关键

提升育人水平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真正转化成现代学徒制下的师傅与学徒关系。充分利用好企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根据学校的要求,指定专家和在岗技术人员担任师傅,一方面给学徒传授技术,另一方面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交流和研究技术问题,丰富学校教师的项目资源,提高项目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

3、实践教学、顶岗实习与就业合一是核心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职业体系和岗位核心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学校确定专业教师作导师,下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单位选派技术人员作师傅,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教授。

培养过程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企业跟岗轮训→准顶岗→顶岗实习→就业”,职业角色培养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技能传承→职素提高→专项强化”三个阶段的培养,以现代化企业氛围、市场化的运营项目、真实实习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践行企业工作岗位和企业文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

3 推行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主导的运行机制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之间资源交换的一种形式,要兼顾多元办学主体的利益,遵循权益平衡,一纸协议定下的合作内容并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约束力,不能为校企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当违约产生时,责任如何认定?协议中也有许多无法明确规定的东西,或无法预见的风险,今后如何解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不统一时,学校如何面对?因此校企合作需要政府主导进行宏观调控及政策的引导和公共财政的支持,需要政府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参与进行协调和管理,也急需相关制度的出台,规范企业行为,对学校和企业双方形成有效的约束。

2、师徒关系的建立问题

传统的学徒制中,师傅和学徒是自愿接成的师徒关系,属于个人行为,而现代师傅和学徒都是由单位和学校指定或委派的,属于组织行为。当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一致时,将产生最大效果;当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不一致时,则起到相反的效果。目前的师徒关系中,师傅的意愿与组织的意愿多为不一致,这将极大的影响学徒的学习效果。因此,应组建师傅队伍,成立学徒教研组,组内领导对师傅进行监督和考核,允许学徒根据实际情况换师傅,这样师傅在组织的约束下和激励下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和实习实训,带好徒弟。

3、学习评价机制问题

评价包括评价的主体、内容、形式等,学徒制的评价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条件下,学生对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都将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一类职业素养方面的评价属于发展性评价,由企业完成;而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属于目标评价,由学校负责考核,两类评价考核在内容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如何整合,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4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一)、现代学徒制资源融合

通过原有的职业教育集团联盟,融合各类资源,有效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正常开展。

1.建立校企联合办学委员会。重点解决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专业与产业对接问题,具体包括专业发展前景探讨与建设规模调控,专业资源的整合等。如协商各集团成员间的资源使用与整合,确定校企双方在推进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的办学目标、合作内容等。这是一个专业合作建设的智囊资源库。

2.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与解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问题。具体包括共同进行课程改革,共建专业师资,制定课程标准,编制双方实训方案,共建实训基地,明确技能考核要求,共建评价考核制度等。这是一个专业建设的师傅库、课程库。

3建立.就业指导委员会。利用就业服务中心,实现供需信息的互通与对接,如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解决双合同问题,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就业,加强就业上岗前培训,实现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岗位对接等。这是专业合作建设的标准库。

(二)、现代学徒制核心技能

这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内容,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重要环节。围绕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技能,主要分两个方面。

1.专业技能训练——依托校内“学徒制”,提升专业水平。学校根据行业的职业标准,与合作企业共同对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进行分解,对学生的基本技能以递进的方式设计,通过校内师徒结对形式,实施分段的递进训练。

2.岗位技能训练——依托企业“学徒制”,提升岗位水平。由企业根据行业标准,结合前几个阶段学校推进的专业技能训练程度,设定完全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岗位技能标准,并通过实施校外师徒结对形式,提升对学生的岗位技能的训练。主要是从内行的职业人---熟练的职业人提升转变。

(三)、现代学徒制核心课程

这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形式,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重要表现,实行工学交替下的工学平行推进途径。

1.学校课堂。以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强调专业基础体验。同时,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学校课堂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强基础,使学生从初学者向高级初学者进阶。

2.企业课堂。主要是岗位技能训练课为主,强调实践能力。强化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以专业实践训练及考核为重点学习项目,把学校课堂知识与基本技能与岗位技能有效结合,通过轮岗实习与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内化学校课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专业发展。

3.空中课堂。是沟通学校课堂与企业课堂的桥梁与延伸。学校针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教学除了学校课堂环节,还通过空中课堂的教学资源来补充和延伸,学校与企业共同推出并制作了相关的技能环节教学微课、现场操作视频等,通过网络形式传输。补充学校课堂与企业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另外,尤其要重视岗位师傅的技能操作指导和企业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空中课堂进行双向沟通,实现动态课堂。

(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探索。

1.交替平行,坚持双导师教学。现代学徒制整体上执行工学交替、产教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学校在每个学年、学期中严格按“学—工—学”这种“三明治式”教学方式推进。在工学交替框架内,创造性地实施工学平行。即主要在第二阶段(第二学年)中,每个班级拆分成两个小班,一个小班在企业内学习,教师从学校走进企业内,是这个小班的执教者,企业师傅做学校教师的助教,共同参与企业教学,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开发新产品,提高技能,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组成学生的“职业双导师”;一个小班在校内学习,邀请企业师傅从岗位走进学校课堂执教,学校专业教师做企业师傅的助教,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传授一些学校职业教育和专业教师无法达成的核心技能与经验。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兼任技术辅导、实训指导等,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组成学生的“职业双导师”。其优势在于,既保证了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管理问题,又保证了企业师傅教学不到位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校内专业教师操作水平。

2.轮岗实训,适应双身份转换。学校按照专业细化分为若干个工种,学生在企业进行现代学徒的时候實施全体轮岗制。第一次轮岗,主要完成初级工考核目标;第二次轮岗,完成中级工考核目标。轮岗有利于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找到兴趣点和发展点。

3.目标分段,坚持双主体育人。学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按“三分段”实施,学生有二分之一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真实环境下专业实践培训,而二分之一以学生身份在学校巩固与反思。一年级是学生的“体验期”阶段,以学校课堂为主,空中课堂补充,目标是从初学者向高级初学者发展,学校会安排一周到企业体验职业。二年级是学生的“过渡期”阶段,是从学校向企业过渡阶段,以学校课堂为主向与企业课堂相互交替过渡,是以学校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向企业岗位技能适应的过渡,目标是从高级初学者向内行的职业人过渡。三年级是学生的“顶岗期”阶段,是以企业课堂为主,空中课堂补充的阶段,是学生在市场中适应和迁移原有掌握的职业能力的关键阶段,重点完成轮岗与顶岗实习,目标是从内行的职业人向熟练的职业人过渡。

(五)、现代学徒制评价机制

现代学徒制考核方式,需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从现有的实践来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1.实施“授帽制”考核。学校对于进步较大,达到一定技能水平的学生,按企业行业规定,戴上相应级别的帽子,不断暗示学生要向更高技能级别发展。从实践来看,“授帽制”的自我效能作用十分明显。

2.实施“双向选择制”结对。学生与学校老师、学生与企业师傅之间实行相互选择:老师、企业师傅根据学生在校表现及专业基础课水平、专业技能操作进行评估,确定自己要选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与爱好选择老师和企业师傅为自己的师傅。双向选择的好处,不仅可以约束学生在校与企业实训时的表现,也可给老师、师傅以一定压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实施“薪级制”实训。学生在校内教学实训时,以校内学分等形式奖励,不同水平学生会有一定差距。学生在校外生产性实训时,完全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实施不同的实习薪级,即每个学生的实习补助是不同的。这种激励方式完全跟企业职工的级别薪水制挂钩,鼓励学生多学技能。

(六)、寻求现代学徒制政策支持

从现状来看,仍然有一些问题与困惑阻碍着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发展。

1.需要充实供需平台,推进师徒结对。建立师徒结对资源库,实现网络平台的对接。同时,要利用政府力量,扩大优秀技能人才充实到师傅资源库中,有更多的更优秀的师傅为职业教育服务。

2.需要扩大政府资助,促进制度保障。如何激励企业、行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校企深度融合,让企业骨干员工成为学生师傅,仍然在考量政府的智慧,尤其是兼顾校企双方、师徒双方的相关利益,包括吸引优秀师傅参与师徒结对,迫切需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政策。

3.需要与时俱进,优化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势必和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产生一定的冲突,如教学时间的变动、课堂管理的不同、评价方式的改变、学制学籍的弹性等等,学校的管理做法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需要在制度上予以肯定。否则,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就会因为学籍等现实问题而中断、变形。

参考文献

[1]田英玲.瑞士现代学徒制“三方协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徐群英.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

[3]吴艳红.英澳现代学徒制比较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4]黄镜秋.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州市两所中职学校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劉德华,朱克炜等.新余市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22).

[6]匡瑛.史上层次最高的学徒制--意大利高等学徒制之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13(04).

[7]PaulineAnderson.Pluscestlamêmechose:joineryapprenticeshiparrangementsinScotland[J].JournalofEducationandWork.2014(02).

作者简介

李红日(1980—)男,湖南邵东,软件技术专业带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移动互联技术研究和应用软件开发、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