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动作技能学习中的游戏干预:基本形式、方法与实施过程

2016-04-08 02:07袁朝霞郑秀英盛建平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施过程基本方法幼儿

张 莹 夏 琼 袁朝霞 郑秀英 盛建平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学校体育

幼儿动作技能学习中的游戏干预:基本形式、方法与实施过程

张 莹夏 琼袁朝霞郑秀英盛建平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 杭州31001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动作学习为基点,剖析教师对游戏干预的认识。研究结果:(1)游戏干预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根据干预对象人数多少可分为单独干预与集体干预;二是根据教师参与方式可分为参与性干预与非参与性干预;(2)游戏干预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教师自身为媒介的干预方法、以材料为媒介的干预方法,和以同伴为媒介的干预方法,其具体的操作手段主要有言语类和非言语类;(3)游戏干预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确定干预必要性、确定干预时机、确定干预形式、选取干预方法、设置干预情境、明确干预评价等六个基本环节。此外,还必须重视梳理学习内容与干预内容、有效地规划干预时间、明确干预目标、匹配幼儿能力、重视师幼互动节奏,以及教师培训等相关事项来保障实施过程。研究价值:基本形式的选择和实施过程是游戏干预成功的重要环节,对它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既能丰富游戏干预理论,又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动作技能;幼儿;游戏干预;基本形式;基本方法;实施过程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运动的严重不足,导致幼儿的动作技能欠缺和运动能力低下已经是全球化现象[1]。促进动作技能获得,培养运动能力是当前我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传统的动作技能活动枯燥乏味、呆板无趣,教师教的辛苦,幼儿学的无趣。目前以浙江安吉为主的幼儿园尝试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体育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地发展动作技能。实践发现,仅有探索对于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多动作概念、动作形式、动作要领和安全原则是幼儿无法自行建构的。动作发展具有其自身规律,为了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必须对相应的动作学习进行干预[2]。国内外学者已经证明了体育活动中运用游戏干预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是他们主要关注于干预取向、干预结果等方面[3-7],对于游戏干预的基本形式与实施过程虽有零星的描述,缺乏系统、深入地探究,以至于实际操作中缺乏相应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对游戏干预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研讨。本研究立足于文献分析,通过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探析幼儿动作技能学习中的游戏干预的基本形式、基本方法与实施过程:一,为设计游戏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二,为游戏干预的实际操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研究早期在国内对“动作技能”、“游戏干预”、“motor skill”、“play intervention”、“形式”、“方法”、“实施过程”等关键词在CNKI、万方、SAGE、EBSCO数据库进行检索。研究后期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图书馆对“motor skills”,“movement skills”,“play-based intervention”,“play intervention”的相关资料进行再次搜索,重点采集2005-2015年间的相关文献。

1.2观察法

为了解游戏干预在学校的运用现状,归纳游戏干预的形式,探讨实施过程,2012年3月-2014年3月实地观察了杭州国信嘉园等38所幼儿园共124节动作技能学习课。

1.3访谈法

为了探索游戏干预形式,归纳实施过程,通过面谈、电话、网络对124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124名老师中,男性68人,女性56人,平均年龄35.7+1.5岁,其中120人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访谈总人数的96.8%,124人均具备动作技能学习中游戏干预的实践经验。访谈时间:2014年3月-2015年4月。访谈录音,笔录录音,对相关信息编码,并解析编码。

1.4数理统计

将观察结果与访谈结果进行编码,按照项目录入Excel系统,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

2动作技能学习中游戏干预的缘起

动作是由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率、动作速度、动作力量以及动作节奏等基本要素构成。动作技能,是指在体育运动特定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动作,以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地进行的技能[8]。人类动作的发展是一种质变,具有序列性和一定的方向性,是不断累积的[9](图1)。幼儿的动作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成人的运动能力。动作必须要通过系统的传授、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才能熟练地掌握学习获得[10]。即使形式一样的动作,某一个构成要素不同,其学习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图1 动作熟练度发展序列模型

为了深入分析动作学习特点,本研究把常见体育项目中的动作技能分为移动性、非移动性、操作性等动作技能[11](表1)。观察与教师访谈结果表明,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移动性动作,如跑、跳、跨、滚、着地、走等动作幼儿可自我探究获得,但要获得规范的动作,必须通过教师传授。与日常生活相差甚远的移动性动作、非移动性、操作性动作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才能获得,比如滑步、跨跳、运球、投掷、倒立等。

表1 体育项目动作分类

游戏是生命的一种功能,游戏是人的活动天性和本能[12]。人的游戏发展经历了探索期、掌握期与完成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与动作发展的初始阶段、基础阶段以及专门化时期在时间上是一致的[13](图2)。由于游戏具有情境性、趣味性、流畅体验等特征,并伴有强烈的愉悦感,在游戏中学习动作能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效率。与以“模仿—练习”为基础的动作技能的训练过程不同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掌握动作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是愉快的“练习性游戏”过程[14]。

图2 运动发展时期与游戏发展时期的对应关系

游戏干预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英国开始的以宣泄儿童心理问题为主的沙盘游戏疗法。20世纪60年代,受皮亚杰、维果斯基等所代表的认知学派理论的影响,人们开始从注重游戏的宣泄功能转向注重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功能。90年代,游戏成为了促进自闭症儿童、残疾儿童以及其他特殊儿童自身发展和融入社会的主要干预手段。目前,游戏干预已经渗透到了正常幼儿的文化、教育、健康、体育等多个领域。国外对于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教学的干预研究,主要依据于动力系统理论(Dynamical systems theory),应用体感游戏(exergame)或体育活动视频游戏(the sports active video game)干预幼儿的动作技能学习[15-17]。而本研究的游戏干预,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介入体育活动从而对幼儿的动作技能学习,运用游戏的方式施加影响的行为。游戏是干预的载体和途径。它是立足于行为主义取向的一个短期的帮助过程,是对动作技能学习困难的幼儿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对应措施。其目的是随时对动作学习困难的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以解决动作技能学习问题。动作技能与游戏干预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动作技能、游戏以及游戏干预关系

3动作技能学习中游戏干预的基本形式

3.1基本形式的分类

游戏干预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个体干预和团体干预,外部干预与内部干预等四种基本形式[18-20]。从划分的标准来看,个体干预与团体干预主要是以干预对象人数为分类标准;而外部干预与内部干预则是以干预人员的参与方式为分类标准。国内外相关文献里的游戏干预都是以这四类基本形式为主。但是对于短期、及时的游戏干预的基本形式,目前缺乏相应地研究成果。本研究对教师访谈结果表明,68.9%的教师认为有单独干预(对一个幼儿进行干预),89.3%的教师认为有集体干预(对2个及2个以上的幼儿进行干预),89.1%的教师认为有教师直接参与的干预,92.9%的教师认为还存在有教师间接参与的干预。实地观察表明,每次动作技能学习课中教师都会使用到5-8次的单独干预,3-5次的集体干预。同时,67.9%的教师会直接参与中干预,32.1%的教师则选择了间接参与干预。研究表明,动作技能学习中的游戏干预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单独干预和集体干预,参与性干预与非参与性干预等两大类(图4)。

图4 动作技能学习中游戏干预的基本形式

3.2基本形式的特征

表2 游戏干预的基本特征一览表

图5 以教师参与方式为依据的游戏干预形式

4动作技能学习中游戏干预的基本方法

4.1基本方法的分类

动作技能学习中有游戏干预内容必须要运用相应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在游戏干预过程中,教师干预的基本方法主要是通过三种媒介运用到游戏干预中。54.6%的教师提出了以教师自身为媒介的干预方法,58.3%的教师认为用材料为媒介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方法,28.9%的教师表明以同伴为媒介的干预方法有利于幼儿的动作技能学习。实地观察表明,无论是以教师自身为媒介的干预方法,还是以材料或同伴为媒介的干预方法,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手段运用到干预中。对于具体操作手段的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动作技能学习中游戏干预方法的具体操作手段

4.2基本方法的特征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征,了解其特征明确其应用范围对于选择方法有重要的意义。以教师自身为媒介的干预方法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教师以和幼儿一样的游戏者身份进入游戏,教师通过模仿幼儿来对他们的学习施加影响。这种方法传递了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态度,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本身也成为幼儿参考的范例,利于幼儿掌握动作技能;二,是教师扮演一个适宜的角色加入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拓展情节。以材料为媒介的干预方法,则主要是通过有目的的提供或减少一些材料帮助提升幼儿游戏水平,达到促进动作学习的目的。运用增减材料或增减什么材料的途径来体现教师的目的。此方法有助于拓展幼儿学习的思路与创造力。以同伴为媒介的干预方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结组等方式组织游戏,此时游戏成为幼儿动作学习与同伴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从而达到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动作技能学习的目的。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很重要,但是它并不能代替或取代幼儿与伙伴之间的互动。在实际动作技能学习中,这三种方法常常会综合进行,这样更利于完成教学目的。从干预方法的具体操作手段来看,描述、询问、提问、评论、提示、建议、重述等具体操作手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语表现出来的。而教师的言语对于幼儿的行为来说具有定向和动机作用。此外,教师经常利用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不注意和注意、微笑或不悦、身体接触、示范、提供材料等非言语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

4.3基本方法的应用

不同的方法,其介入干预的程度不同,其应用的范围也不同。有研究认为,口头提示的介入程度最轻,其次是手势提示,身体提示的介入程度最重[21]。本研究通过访谈与观察结果,把干预方法从消极到积极进行了相关排序,图6所示。眼神与表情的介入程度最轻,其次是身体肢体,然后是言语运用,最后是肢体语言、物质强化等综合运用的介入程度最重。

图6 动作技能学习中游戏干预方法的程度排序

5动作技能学习中游戏干预的实施过程

5.1实施过程的基本环节

游戏干预的实施过程既是干预的基本环节,也是干预成功的关键。对于游戏干预的实施过程的基本环节的教师访谈结果表明,97.5%的教师选择了干预必要性,96.1%的教师提出了干预时机,82.5%的教师认同干预方法,67.8%的教师谈到了干预内容,53.8%的教师认为干预情境是游戏干预中不可或缺的,仅有23.2%和21.2%的教师考虑到了干预评价、干预形式。观察发现,虽然访谈中多数教师并未认识到干预形式和干预评价的重要性,然而实践中98.9%的教师都能使用到2-3种干预形式,78.7%的教师能应用到评价方法。本研究认为干预内容即是正在学习的动作技能,无需纳入实施过程。

僧袍膨胀,尘埃被隐含低啸的劲气带起向四周激飞,刮起的劲风吹得周围的人几乎睁不开眼睛。天问大师平生第一次全力以赴提足功力,因为他感知萧飞羽内力精纯,知道即使萧飞羽有重伤之危也无性命之虞,所以不会使局势失控引发群殴。并且倾力而为是他和紫阳道长在心里立于不败之地才立下赌约,故而他不能输,也输不起,也决心杜绝失败的可能。

图7 确定干预必要性的基本方法

对于“如何确定干预必要性”的访谈结果显示,84.3%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观看幼儿的行动,54.6%的教师采用听幼儿的言语,56.7%的教师会和幼儿主动交流,78.6%的小学或幼儿教师运用游戏者的身份去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而32.1%的教师会自我提问作出是否干预、进行何种干预的决策。具体方法见图7。干预时机的确定既是游戏干预的重点也是难点。98.3%的教师会选择幼儿求助时干预。当幼儿遇到困难,并求助于教师时,教师应及时察觉、介入,以帮助他们有效解决问题;57.9%的教师认为幼儿思维停滞时是介入的最佳时机。幼儿在反复尝试练习时,教师不要过早干预。如果他们尝试了多种办法仍不能有效地掌握动作,教师可适时进行干预;29.4%的教师指出可通过自我问题帮助选择适宜的干预时机。干预时机确定方法见图8。

采用何种干预形式,教师都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幼儿学习特点、存在问题、动作特点来确定。以发挥幼儿自主性为目的活动,教师可采用非参与性,以材料为媒介的团体干预。不同的干预形式各有特点。比如非参与性干预,教师能够全面的把握幼儿在游戏中的整体情况;而参与性干预,则可以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与活跃程度,并能充分地掌握幼儿所处的状况[17]。

教师们认为干预方法的选择不仅要注意年龄和个体适宜性,而且操作手段也要根据不同幼儿特点来应用。比如,有的幼儿更适合教师运用言语;而有的幼儿更适宜非言语反馈。教师需要了解和熟悉幼

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反馈。

体育学习有自己独特的情境,如竞争情境、合作情境、战术情境、矛盾情境、激战情境、感动情境、集体情境等等。53.8%的教师认为游戏情境对幼儿具有很大的魅力,是他们追求体育、热爱运动的本原性动机。不同的幼儿对象,教师们设计的干预情境也不一样,但主要是立足于动画、故事和生活,以各种激战、矛盾、集体、感动情境为主要因素设计(表4)。

虽然很多教师直接忽视了游戏干预效果的评价,但是,访谈中81.2%的教师还是会主要选择通过幼儿是否掌握并能流畅完成这一动作技能来评价干预效果,也有18.7%的教师提出可采用一定的评价方式来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幼儿年龄不同,其评价指标也不同。

图8 确定干预时机的方法

干预目的情境设置干预要点教学新动作“玩”会的广播操比赛氛围的营造、器械拟人化提高学习兴趣桌子上的排球———台式排球一个项目和另一个项目的融合,新型运动项目的出现激发运动潜能好玩的“8秒钟跑”自我的挑战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提高学习兴趣刘翔来了———跨栏跑对传统项目的改造、比赛情境、器械拟人化、情境生活化提高自信心篮球“五分制”比赛改变活动规则、自我挑战复习旧知识和球交朋友器械拟人化、比赛情境

5.2实施过程的保障因素

第一,重视学习内容与干预内容的梳理。实施前要理顺动作学习内容与干预内容之间的关系。理顺这个关系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干预任务,如表5所示。

第二,有效地规划干预时间[22]。时间的规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明晰所要进行的阶段与任务(图9)。

第三,游戏干预前必须了解幼儿原有学习水平,明确游戏干预目标。游戏干预目标是目的,幼儿动作发展的起点水平是游戏干预的出发点[23]。幼儿起点能力分析与游戏干预所选取的内容、方法密切相关。忽视对幼儿动作发展水平的分析,干预内容将会脱离他们的实际。如果将起点定得太高,脱离幼儿的实际水平,就会降低干预效果,使幼儿望而止步;如果起点定得太低,缺乏挑战性,也激发不了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准确判断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干预效果。只有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才能决定是否干预,如何干预,干预到哪种程度等一系列行动。

第四,游戏任务的难度必须要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24]。游戏任务的难度必须在幼儿现有动作发展水平与即将发展到的水平这一区间为宜(图10)。为此,必须要确定幼儿动作的两种发展水平,发现幼儿的发展进程和干预可能性之间的正确关系。现有的动作发展水平有助于了解幼儿动作发展的昨天,而最近发展区则帮助预测幼儿动作发展的未来。当幼儿感觉到游戏的任务或要求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既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这时游戏活动本身给他们带来满足和快乐的体验,获得成功的感觉。

表5 动作与干预内容的关系[1](修改自Andrew Miller, Erin M. Christensen,2015)

图9 时间规划方法(修改自Hammond, J,2014)。

图10 幼儿动作发展空间

图11 游戏干预的实施过程

第五,必须重视师幼互动节奏。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干预是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动态地、连续地展开的,互动的节奏很重要。掌握好互动的节奏,教师必须:从幼儿角度思考幼儿可能的兴趣与需要,及时地调整干预目标及步骤;提供时间、空间给幼儿,鼓励支持他们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跟随幼儿学习的节奏,以幼儿“学”的速度标定“教”的速度;通过“我对幼儿所提供的支持和帮助适宜吗?是否抑制了幼儿的独立探索?哪些方式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干预是造成了幼儿对我的依赖还是促进了他们更加积极的思考?什么时候应该撤出?”等问题进行互动节奏的决策与反思[25]。

结合教师访谈结果和观察结果,归纳出游戏干预的实施过程如图11所示。

6结论与建议

1)通过梳理动作技能本身的发展规律,探讨动作学习的特点,以及分析动作发展与游戏发展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发现,游戏是促进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方式,游戏干预正在成为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一个发展趋势。

2)游戏干预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根据干预对象人数多少可分为单独干预与集体干预;二是根据教师参与方式可分为参与性干预与非参与性干预。不同的干预形式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不同的应用边界。

3)游戏干预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教师自身为媒介的干预方法、以材料为媒介的干预方法、以同伴为媒介的干预方法,其具体的操作手段主要有言语类和非言语类。不同的干预方法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不同的应用边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阶段适当地选择相应的干预方法与具体的操作手段。

4)游戏干预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确定干预必要性、确定干预时机、确定干预形式、选取干预方法、设置干预情境、明确干预评价等六个基本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重视学习内容与干预内容的梳理、有效地规划干预时间、明确游戏干预目标、游戏任务的难度必须要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重视师生互动节奏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Andrew Miller, Erin M. Christensen. The PLUNG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valuation of a games-based physical activity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gram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J]. preventive Medicine, 2015(74): 1-8.

[2] I. Ericsson, M. K. Karlsson. Motor skills and school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daily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a 9-year intervention study[J].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14(24):273-278.

[3] Nikolaos Vermadakis, Marina Papastergiou. The impact of an exergame-based intervention on children's fundamental motor skills[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5(83): 91-102.

[4] Gallahue, D. L., Ozmn, J. C., and Goodway,J. Understanding motor development : Infants Children, Adolescents , adults(7th ed. ) [M]. New York, NY: Mc Graw-Hill, 2012:56-89.

[5] Ericsson,M. K. Karlsson. Motor skills and school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daily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a 9-yearintervention study[J]. Scand Med Sci Sports, 2014(24): 273-278.

[6] Eugen BOTA. Contribution of the ga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tor skills dur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J]. Timisoara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Journal, 2013:59-63.

[7] Kallie B. Allen and Catherine R. Barber. Examining the Use of Play Activities to Increase Appropriate Classroom Behavi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2015(24): 1-12.

[8] 王健.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5: 58.

[9] Fullan, M.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 Change [J], Toronto: Ontario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1982: 467-478.

[10] Sanders,S. W.. Active for life: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movement programs for young children[J].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2002: 31.

[11] 张莹. 幼儿期体能练习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71-72.

[12] 刘欣然,李亮. 游戏的体育:胡伊青加文化游戏论的体育哲学线索[J]. 体育科学,2010,30(4).

[13] 刘焱. 儿童游戏通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08: 194-398.

[14] 加里. D. 鲍里奇. 有效的教学方法[M]. 易东平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157-159.

[15] Barnett,Lisa, Cliff,KEN., Adolescents’ Percep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vement Skills, Physical Acitivity and Sport[J],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Peer Reviewed Journal, 2013 (19): 271-285.

[16] Sarabjane Belton, Weskey O’ Brien, Youth-Physical Activity Towards Health: evidence and backgrou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PATH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s[J].BMC Public Health, 2014(14): 122.

[17]Lotta Kauhanen, Liisa Jarvela. Active video games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with canc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with follow-up [J].Kauhanen et al. BMC Pediatrics,2014, 14: 94-104.

[18]Gioftsidou, A., Vernadakis, N., Malliou, P., Batzios, S., Sofokleous, P., Antoniou, P., et al.. Typical balance exercises or exergames for balance improvement? [J]. Journal of Back and Musculoskeletal Rehabilitation, 2013,26: 299-305.

[19] Peng, W., Crouse, J. C., & Lin, J.. Using active video games for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J].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2013,40: 171-192.

[20] Tara M. Johnson, Nicola D. Ridgersd. Does playing a sports active video game improve young children's ball skill competence?[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015,5 : 1-5.

[21] Cooper, J. Q., Heron, T. E., & Heward, W. L.,.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M].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Prentice Hall, 1987:745-752.

[22] Hammond, J., Jones, V., Hill, E. L., Green, D., & Male, I.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regular use of the Wii fit to improve motor and psychosocial outcomes in children with movement difficulties: a pilot study[J].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2014: 165-175.

[23] Rosemarie Martin, Elaine M.Murtagh. An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of children: Design and rationale of the 'Active Classrooms'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Contemporary Clinical Trials, 2015(41): 180-191.

[24] Ian Renshawa, Jia Yi Chowb. A constraints-led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ing skill acquisition and game play: a basis for integration of motor learning theor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praxis? [J].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 2010(15): 117-137.

[25] Michael G. O' Grady and Stacey C. Dusing.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Play-Based Assessments of Motor and Cognitive Skill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J]. PHYS THER, 2015(95): 25-38.

Play Intervention in Motor Skills Learning: The Form、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ZHANG Ying1, XIA Qiong2, YUAN Zhao-xia3, ZHENG Xiu-ying3, SHENG Jian-ping3

(Hangzhou College of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ZheJing, China)

Abstract:By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methods, the basic forms of interven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explore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ubsequent empirical research . Results: (1)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object, teacher's participating, channel of interven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performance, the form of the interven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intervention, the participatory intervention and non-participatory interventions, the teacher own and the venues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 the peer, the verbal and non-verbal classes Intervention. (2) the methods include the teacher, material, and the peer each as a media of intervention with two type specific operation means, verbal and non-verbal. (3)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volves six steps: the need for the intervention, the content of the intervention, the intervention stories, the timing of intervention, the form of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Key words:physical activity; motor skill; preschool children; play-based intervention;form; methods;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016)01-0086-11

作者简介:张莹(1970-),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幼儿体育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A890021)。

*收稿日期:2015-10-15; 修回日期:2015-12-03

猜你喜欢
实施过程基本方法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小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浅析激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