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先 创业求实 创优求强

2016-04-08 08:57马斌
江苏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

马斌

【关键词】优质均衡发展;办学标准;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2-0012-05

江苏基础教育在“十二五”期间践行“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江苏精神,一路风雨一路歌,进入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领先发展的新常态。2013年专报信息《江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获刘延东副总理批示:“江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做法值得推荐。”2015年5月21日,刘延东副总理对《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作出批示:“江苏省结合本省实际,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做法很好。请教育部密切跟踪了解试点情况,总结经验,督促指导各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曹卫星副省长认为:“这几年基础教育的大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江苏教育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大亮点。”蓦然回首,“十二五”江苏基础教育已成为教育风神的实践写照。

一、五年丰碑,铸就创新求先的立业风范

基础教育,事业大如天,责任重于泰山。五年来,江苏基础教育人坚持“能争第一争第一,争了第一求唯一”的自加压力的进取精神,以事业发展发展事业,树立起又一个里程碑。

基教五年,最亮的发展是全国率先。全国争先、领先、当先,争第一求唯一是江苏基础教育的事业要求和境界追求。五年来,全省基础教育各学段、各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绩。2015年,全省10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现场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省;普通高中率先开创的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不仅是全国原创,而且正影响着全国,重庆、湖南、海南等地都在借鉴江苏的做法,推进高中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创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设立的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我省基础教育类取得特等奖1个占全国的1/2,一等奖12个占全国的1/4,二等奖44个占全国的近1/8,获奖级别及总数居全国第一。2014-2015年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展,共有2564件作品送京,终评出300幅优秀作品,其中江苏入展20幅,数量全国夺冠。“十二五”江苏基础教育多项政策的全国争先领先率先,奠定了江苏基础教育事业的争先领先率先。

基教五年,最高的丰碑是群众满意。基础教育千万大军,涉及千万家庭,是教育的基业,具有最大的教育规模,更是最急的教育民生。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曹卫星副省长指出:“群众对教育满意不满意主要看基础教育;如何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看基础教育;教育是否公平重点看基础教育。”发展基础教育直通百姓,民心所向。经历五年,全省基础教育努力践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崇高追求,迈出了坚实步伐,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2012年底,省政府纠风办委托南京大学对城市公共服务行业进行第三方测评,随机抽了南京、无锡、镇江、徐州、淮安、南通和扬州的基础教育进行问卷调查,学校在12个公共服务行业中列第二位。2012年全省各地民主评议的12个公共服务行业中,全省中小学列第三;122县级单位中,29个县市区列第一,54个列第二,19个列第三。在2015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日报联合腾讯新闻,邀请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4579万网民参与对2014年江苏民生最满意行业投票,结果显示教育列15个民生领域第一位。人民满意,是教育的成功,也是基础教育的成功。

二、五年超越,着力创业求实的科学举措

“十二五”是基础教育创业超越、开拓务实,并不断探索、形成创新发展科学路径的五年。

1.推进均衡发展,践行公平价值的教育追求。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把公平发展与优先发展摆到同等重要位置。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首先体现在基础教育的公平。“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将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公平作为重中之重一以贯之地抓紧、抓实、抓好。以政府全责、面向全体、关注全程、各方全力、幸福全民的“五全”策略,努力为每个孩子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一是加快标准化建设。2015年5月,省政府出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从学校设置、校园建设、教育装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质量评价、经费保障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成为今后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全国义务教育省级层面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办学标准。我省明确,至2018年,6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省定办学标准;至2020年,8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省定办学标准。二是实施改薄行动计划。制定《江苏省2014-2018年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规划》,围绕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的“三薄”对象,以改薄没有旁观者的姿态,推进每个县区、每所学校对照标准全面改薄,以大教室、大走廊的资源空间建设为改变和优化学生学习生态奠基,从城市学校有品质缺空间、乡村学校有空间缺品质,向城乡学校有空间、有品质的同步目标渐行渐近,通过短板提升深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4年至2015年8月底改薄工作中校园校舍建设开工项目学校2152所,已开工校园校舍建设项目3404个,已开工面积826万平方米。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在更大层面上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三是突出特殊群体教育。树立仁爱之心,弘扬人生光芒,始终坚持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原则,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办学校帮扶等方式支持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建设发展,努力让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有基本的同等受教育权利。目前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50万人,入学率达99%,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87%。进一步改善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建立健全住宿费取消后的相关补贴机制。创新关爱服务模式,开展心理辅导与疏导,引导帮助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帮助残疾学生有尊严地学习、生活和工作。至2015年,全省所有3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都建设好一所高水平特教学校,全省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初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示范学校为龙头”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四是破解均衡发展的核心环节。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有校用”模式,真正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推进城市学校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支教计划,推动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专任教师、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总数15%的比例进行交流。2013年度全省中小学(初中、小学)共有42879名专任教师以及2624位校长参与了交流轮岗,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14%和校长总数的16.5%。推进入学制度改革,将热点高中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每所初中。五是不断提升均衡发展的水平。2013年5月18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现场认定会在张家港召开。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这次现场会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开始新的征程,面临新的目标任务,表明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正式启动。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这次会议进一步确立了江苏基础教育在全国的龙头地位。江苏在基本均衡的同时,开启了优质均衡的征程,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

2.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内涵建设的质量保障。质量是内涵建设的目的,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多年来,我省基础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一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德育形式,搭建有效载体,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德育课程。中小学德育课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组织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扎实做好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启动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推动校外教育健康发展。实施“蒲公英”行动计划,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创新学科建设。各学段普遍开展课程基地建设,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掘潜能特长。课程基地在改变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知识呈现方式,在铸就学科尊严和提高教师学科开发能力方面填补了基础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空白。三是指导各地改进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着力于课堂教学不断提出以方法方式为重点的教学改革项目,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育人本领。2012年确定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124家,确定江苏省珠心算实验学校121家,2013年学前教育指南实验区(县区)4个,2015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42个。四是加强队伍建设。突出师德建设。普遍开展教师培训和境外培训,开展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至今已培和在培人员150人。改变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从2010年开始,我省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明确规定到2020年每所公办幼儿园要有3名左右男教师。鼓励男生报考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重点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目前已有4届男幼师生,在校学生共计1717名。五是深化素质教育。营造更加重视体育和美育的制度环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举办群团性运动队,探索建立教育与体育融合式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营造独立思考、互动交流、激励创新的教学环境。六是加强建设监测体系。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办公室,积极开展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前期研究,加强对影响保教质量的关键因素的研究和调控。自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与分析,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优秀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主动参加PISA2015正式测试,尝试通过国际比较审视教育质量,完善教育政策,提升内涵建设。全面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工作的指导。

3.增强常态意识,完善现代管理的治理体系。首先,日常管理规范化。“十二五”进一步落实“五严”规定,不断建立良好的基础教育生态。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联合执法,由政府牵头、齐抓共管,采取“关”“停”“并”“建”等办法,清除一大批无证幼儿园。严禁“小学化”行为,将落实幼儿教育常规管理纳入省、市优质幼儿园评估标准。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2012年修订颁布《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以布局地图的方式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本省幼儿园基本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其次,学籍管理信息化。过去五年,我省普遍加强学籍电子化管理,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籍管理系统。加强幼儿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制订《江苏省学前教育信息系统操作管理办法》,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幼儿园系统化管理。第三,教学管理常态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赋予各地各校在创新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育人模式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努力培育鲜明的区域教育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第四,教材管理透明化。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不折不扣地做好中小学教材、教辅的编写、评审、选用和更新工作。第五,校园文化创新化。提出物型课程的新理念,探索基于创新文化视野下的学校地表文化、空间文化、学科文化、格物文化的建设要求。

4.构建求进机制,激发争先恐后的内驱动力。着力区域整体创优,面上拓展。以示范区建设,通过组织申报、材料评审、现场评估、不断整改,促进各地将教育改革工作落到实处。2013年建成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66个,2014年建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县17个。持续开展省级优质幼儿园和星级高中创建工作。2012年以来,全省新创建省级优质幼儿园727所,目前全省已有3270所省级优质幼儿园,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65%以上。制定颁布省级优质幼儿园复审评估办法,全面启动省优幼儿园复评工作,进一步提升全省学前教育办园质量。三星级以上高中已达464所,占普通高中总数的83.2%,全省在三星以上优质高中就读的学生比例接近90%。组织各类专题性比赛,弘扬教师进取拼搏的精神。从2011年起,每年开展全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全省从学前至高中所有学科都有比赛,三年一个学科竞赛循环。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促训,为全省青年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推动广大青年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了教师积极向上的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组队参加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有一半由我省选手获得,在参赛省市中遥遥领先。

三、五年启示,探索创优求强的成事方略

基础教育,五年建设,五年创新;五年发展,五年启示。“十二五”江苏基础教育的实践表明,要保持基础教育创优求强、全国领先,必须在几方面不懈努力。

1.要坚持价值引领,提振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精神在人,人在精神。区域教育的差异在于学校的差异,学校的差异在于教师的差异,教师的差异在于校长的差异,校长的差异在于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差异。县长、局长、校长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影响着家庭,影响着社会。过去五年,省委组织部与省教育厅一两年就组织一次分管市县长培训,省教育厅经常组织局长、校长培训班,分析形势,提出要求,振奋精神,落实任务。从2014年起,每年组织教育领域全民推荐活动,已先后组织最美乡村教师、最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评选活动。省有关部门联合,已连续组织三届江苏美德少年评选,百名美德少年、十大美德少年,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省批准的唯一的省级教育论坛江苏基础教育论坛,每年一次,影响不断扩大。这些都成为凝聚江苏基础教育精气神的重要力量和载体平台。

2.要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问题导向是促进事业发展的阶梯。问题解决,凡事自顺。多年来,基础教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解决事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障碍。如“十一五”末,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入园难、入园贵”的社会呼声很高,为此,2010年,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启动学前教育改革。江苏也是全国唯一将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由三年变为五年的省份,重点是“建园、进人、给钱”。至今,全省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756所,新增建筑面积800多万平方米,惠及幼儿60多万名。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做到学前教育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通过设置专项财政经费保资源建设,通过建立经费长效机制保机构运转,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贵”问题。同时,为解决学前教育一直难以解决的经费投入问题,省教育厅2015年确定了10个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市县,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面上推广。

3.要重视制度创新,依法治教。法律法规是促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十二五”期间,我省强化法制建设,促进基础教育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正式颁布,条例在全国首次省级层面以法律形式规定江苏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近几年来,省级层面出台一系列推动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性文件40个左右。尤其是在建立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幼儿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和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机制等方面都有突破。我省规定,校长和教师依法实行定期交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进行交流。同时规定,城区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须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2年以上的经历。鼓励支持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合作共建,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等方式进行结对帮扶。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研究制定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措施。为了建立普惠性民办园制度,2015年颁布《江苏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凡2011年后新建成的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配套幼儿园,若没有举办为公办幼儿园的,原则上应申请举办成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应当按当地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公用经费补助。修订颁布《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公办幼儿园保教费、住宿费、服务性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无财政拨款的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可以再次上浮20%,“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视同公办幼儿园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加快发展。

4.要提高组织力度,齐抓共推。基础教育面广量大,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大家来办”。加强社会各方协调。各级政府及其教育、改革、财政、人事、编制、物价部门,共同出台政策措施,推进基础教育发展。教育与财政部门印发《关于化解高中债务的意见》,经省编委同意,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江苏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明确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按师生比1:16的比例核定,主要用于配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厅内各部门勠力同心。为推动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和改薄工程的有效实施,省教育厅成立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改薄厅际协调小组,抽调专人重点督查各项建设工作。建好支撑服务体系。教研、科研、装备、电化围绕基础教育的重点开展服务,做好咨询,共同促进。重视社会团体作用。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学会积极支持和承担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工作。团结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同德,为基础教育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这是江苏基础教育领先全国的重要特征。

5.要创优宣传氛围,增强社会理解。“五严”规定实施5年来,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各地建立健全了政府、社会、家长、学生全面参与减负的立体监督体系,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减负万里行”活动,对违规办学行为“零容忍”。但也有地区出现校内不补校外补的现象,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反而加重,人民群众对此颇有怨言。为此有的地区积极尝试,如在社区和学校开设名师辅导站,坚持不强迫、不收费、不整体上课、不集中考试的原则,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个别化学习辅导和答疑解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同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教育政策,沟通和答复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畅通百姓的教育咨询等不断增强教育的社会认可、社会理解、社会支持。2015年9月,教育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对江苏进行了专题采访,教育部官方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以及省属相关媒体都予以报道,对江苏基础教育留下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必须和其他教育层次有效沟通衔接
高中英语教研工作
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建设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