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特质培养视域下构建学风长效体系研究

2016-04-08 10:53高聪颖韩玉
现代交际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学风建设

高聪颖 韩玉

[摘要]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风建设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宁波工程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立足实际,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和“3I特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从师德师风建设、学生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方面逐步探索出构建良好学风的长效体系。

[关键词]“3I”特质培养 学风建设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174-02

学风展示了一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治学精神和态度的展示,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转型,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加上高等教育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频繁,如何培养良好学风日益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构建良好学风,切实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持续促进学校长期发展,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

一、学风的基本含义

“学风”一词,最早见于《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谨慎地思考、明白地辨析、踏实地实践”。学风是评价高等学校教育水平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学校因各自办学特色不同,学风的特色和内涵也有所不同。从广义上讲,学风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及员工的治学精神和态度表现出的风格,这种风格会内化成所有成员的意志与行动,并逐渐固化,形成本校的传统。从狭义上讲,学风单单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可见,学风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既是学生、教师、管理者个体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氛围、一种群体行为。一旦学习氛围形成,将会影响处于其中的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取向,行为模式等等,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人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优良学风环境中,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着学生,他们势必将其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在教育领域,高等教育改革普遍化的情况下,学风及学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形成长效的系统规划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大工程,一种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学风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在于高校各级领导的重视。虽然许多高校认识到学风和学风建设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主管校领导也会在不同场合提出要不断加强学风建设,争取学风有所改善,却没有出台有关学风建设的规划。有的学校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制订了相关措施,比如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学业警示等,但缺乏系统科学的论证,仅仅流于形式。这种情况,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阻碍作用,直接导致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后劲不足,难以保证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参与者的主体意识缺乏

学风建设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学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往往承担倡导、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角色。许多高校为了建设良好的学风,根据本校的特色,出台了许多的规章制度,希望通过教学、管理、制度、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为广大的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许多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更多地使用管理手段,比如硬性地处理学生,即“杀一儆百”,而缺乏对学生理解与耐心等软性教育。

《通鉴》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书,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以德立身,以身示范,用个人魅力去感染、感化学生。然而,部分教师的育人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认为管理学生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责任,与教师个人没有关系;同时,教师本人因社会不良因素影响,教学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缺乏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动力和创新意识,如教学的基本形式仍然是班级教学,基本的教学手段是讲授、板书等,忽视了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发掘,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是读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但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如读书无用论”等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理想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当下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考试压力,放松了学习,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主要是想混日子。有的学生虽然有学习目标,但目标过于功利,只注重考各种资格证书,忽视自己的专业学习,只想借助这些资格证书为将来求职增加砝码,并没有获得真才实学。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高校扮演着理论知识传承者的角色,在认识逻辑上,推崇理论到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当然,实践教学的薄弱与不足是由主客观因素共同造成的。从主观上讲,教师和学生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够重视,认为实践教学是对理论的演示和验证,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实验课程,但这些课程多是适应理论教学的需要,上课方式和理论教学方式没有多大差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根据教科书上的步骤,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虽然让学生参与到了实验教学活动,但本质上还是以“知识”的形式进行传授,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限制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客观上讲,实践教学需要大量时间和经费的投入,需要有充足的教学经费和时间的支撑,需要有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实践基地。囿于实际情况,实践教学多流于形式,学生撰写实习感悟、体会或者实习报告,教师基于学生实习报告给予成绩,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学生会敷衍了事。

三、宁波工程学院学风建设主要经验

2010年,宁波工程学院被列入第一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名单,作为唯一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校深知与重点院校、知名院校的差距,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地方特色,不断总结经验,提炼办学理念,提出培养具有“3I”特质:积极人生态度(Initiative)、工程专业素养(Industrial)和综合应用能力(Integrative)的工程师后备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为我们构建学风建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一)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契机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提升学风的前提,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职业道德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状态。宁波工程学院通过改进教学管理体制、青年教师助讲制、教学督导听课制等制度,全面把握教师备课、授课情况;同时制订详细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方案,督促其参与到学生成长过程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习动态,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切实制订学习目标、形成科学的学业规划。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双方在交流中,建立深厚感情,通过情感感化学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升学生工程专业素养

学科竞赛将理论学习与课外专业实践学习紧密结合,促进大学生通过课外实践巩固理论学习。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和教学特点,开展专业学科竞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型学科竞赛,相继出台《宁波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培养管理办法》《宁波工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与文体活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政策,并将学生学科竞赛纳入教师职称晋升考评体系,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和教学水平提升,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促进了学校学风建设。

(三)广泛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学校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制定并实施《宁波工程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宁波工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与文体活动管理办法》,为教师、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鼓励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并将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纳入教师的职称晋升考评体系。学生通过参加教师和自组织的科研团队,进行课题研究活动,学会了查阅文献、撰写研究综述、确立研究思路、填写申报书、制作答辩PPT、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并发表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科研活动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得以有机融合,完善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了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四)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学校围绕学风建设主题,制定了《宁波工程学院学风建设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一系列评优活动,比如学风建设先进班级、文明寝室、先进个人、优秀课堂笔记征集评选等,引入学习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营造人人竞争向上的学习氛围。宁波工程学院改进了国家奖学金评选方式,过去以申报材料为主要参考条件,现在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公开答辩,并组织学生出席答辩会,并开展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的心得交流会,另外,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沟通面对面”“争鸣论坛”“风华论坛”“90后论坛”活动,邀请“学霸”、百炼之星、社团明星、创业明星等优秀学子分享自己的成长路程,为同学树立榜样,搭建交流平台,以正能量影响更多青年学生,激发学习和向上的动力。

(五)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和谐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特色彰显的重要标志,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学校鉴于三个校区办校的现实,提出“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随着主校区二期工程的推进,学校面向全体在校师生征集在建校区的道路、桥梁和楼宇名称,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于形成具有工科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积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如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之交响乐专场和民族音乐会专场、北京“心灵之声”艺术团专场演出等艺术活动,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使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四、结语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因此,良好学风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教育管理者转变工作理念,提供优质服务;家长以真挚的感情影响学生;学生以主体责任感努力学习,多方共同参与到学风建设中。

【参考文献】

[1]洪倩倩,魏睿智.以高校学术工作促进学风建设的对策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

[2]韩玉,石晶晶等.浅析大学生科技创新在“3I特质”培养中的作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03).

[3]胡斗猛,周伟斌.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学风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13(11).

[4]易后余.“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17).

[5]尹辉,周军.“3I”特质培养在应用开发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5(13).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学风建设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刘伟作品
寒露
Reflections On Children’s English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3D毕业照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